任希夷
還記得第一次見您的時候,您和我們暢談“語文”,要我們“快樂語文”,那時我就決定要去當語文課代表,因為朱老師與我的第一次見面讓我喜歡上了語文。
每一次上語文課我總是能夠很快地投入到課堂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閱讀課和作文課。朱老師常說:“語文是一個需要慢慢積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一定要多閱讀來開闊自己的眼界?!倍?,本來沒那么喜歡閱讀的孩子,因為一次又一次的閱讀課,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而愛上了閱讀。課上,朱老師也會給我們推薦很多書和電影,每一次我都會找一個小本子記下來,回家之后自己慢慢地尋找。
摘記是我最喜歡的作業(yè)之一,朱老師講這個比作蜜蜂采蜜,將隨筆比作釀蜜的過程,我覺得這個比喻再形象不過了。每當我看到我的摘記本被朱老師大力贊賞時,我就會偷偷地低下頭小聲地笑。
老師習慣在作文上畫浪線,當看到自己的作文上滿是浪線時又會有一種自豪感涌上心頭:努力與摘記總算是沒白做!
我常與同學談到朱老師,每每想到她時,我就想到了“氣質”二字。微微泛棕、帶卷的頭發(fā),是飽讀詩書后,由內而外散發(fā)出的一種知性美,單是往講臺上一站——“腹有詩書氣自華”。
原先我的語文并沒有那么優(yōu)秀,而受到了朱老師的啟發(fā),我越發(fā)努力的學習語文,想成為像朱老師那樣的人。就像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萬本書卷,浩瀚的世界,最初,都有一個良師的開端。朱老師的話語就像一本一生都讀不完的書,與我而言,您是我的“半師半友半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