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羅小萍 宋靜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實證干預研究,探討了正念認知療法在緩解和減輕大學生焦慮癥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通過學生自評和專業(yè)人員評定相結(jié)合的方式,選取22名焦慮測試得分較高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12人)和對照組(10人),通過15次系統(tǒng)訓練,檢驗正念認知療法對大學生焦慮癥干預的實際效果。結(jié)果:正念干預治療后,實驗組焦慮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正念干預在減輕焦慮癥狀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或可長期改善焦慮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焦慮癥;正念認知療法;大學生;焦慮自評量表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2020zsszsx058
焦慮為大學生常見的情緒狀態(tài)之一,如人際交往障礙、考試、升學、就業(yè)壓力以及遭遇難以解決的問題等等均會引起焦慮。正常范圍內(nèi)的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也稱“生理性焦慮”。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xù)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成為焦慮癥[1]。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引發(fā)的情緒問題中,焦慮癥占到1/3[2]。所以,通過心理咨詢治療大學生焦慮障礙意義重大,需要對這類人群進行精準的心理健康教育。
團體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是讓個體形成正確的觀念,并培養(yǎng)個體學會開放及接納的態(tài)度,使個體能客觀地面對疾病的治療方法[3]。MBCT是20世紀90年代由牛津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Mark Williams、劍橋大學的John Teasdale和多倫多大學的Zindel Segal研究而來,最初應用于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和干預。MBCT是通過8周的基于團體的治療,教會抑郁癥患者如何與抑郁想法和感受建立一種新的積極關(guān)系。該方法強調(diào)降低患者的反芻思維,提高自我關(guān)懷能力,增加接納度以及減少回避行為[4]。
借鑒西方的心理咨詢方法,我國有學者對MBCT有了初步的使用和研究??灼G等[5]研究了 MBCT對抑郁障礙軀體癥狀和睡眠的影響,發(fā)現(xiàn)MBCT能夠改善抑郁障礙患者的軀體癥狀及睡眠。周璇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內(nèi)觀認知療法能改善抑郁障礙患者的述情障礙和軀體癥狀。李霞等[7]對伴有睡眠障礙的抑郁癥患者采用行為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正念訓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提高治療抑郁癥的療效。還有學者探討了自信心團體治療對改善焦慮癥患者焦慮癥狀與懼怕否定評價的效果,結(jié)果表明,治療對改善病情有顯著效果。
自正式提出MBCT以來,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療效引起了精神病學者和心理學者的廣泛興趣,臨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MBCT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效果很顯著,而且具有穩(wěn)定性。隨著研究的深入,MBCT的應用不僅限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在調(diào)節(jié)其他情緒方面也得到了研究,有學者測試了它對強迫癥患者的潛在益處,初步結(jié)果證明了MBCT對強迫癥的潛在療效,無論是作為單獨的治療,還是作為其他一線干預措施之前的治療,在治療前后,患者的強迫癥癥狀都有顯著的降低[8]。一項最新的研究探索性使用情緒聚焦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結(jié)果表明,在隨機對照試驗中評估情緒聚焦治療作為廣泛性焦慮癥的治療方法可能有價值[9]。
本研究旨在針對大學生焦慮癥進行干預實驗,以期為大學生焦慮癥的治療提供有效方法。研究結(jié)果如下。
2.1研究方法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c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相結(jié)合的方式,作為篩選研究對象的主要工具。SAS由W.K.Zung于1971年編制,它是由一個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用于評出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為了更準確地確定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同時使用HAMA量表作詢問檢查。HAMA包括14個項目,由Hamilton于1959年編制,它是精神科中應用較為廣泛的醫(yī)生評定量表之一。主要用于評定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
2.2研究對象
通過詢問年級班主任,初步了解有焦慮傾向的學生共27名。發(fā)放SAS自評量表進一步確定這27名學生的主觀焦慮感受,同時邀請1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采用HAMA進行聯(lián)合檢查,采用交談與觀察的方式,對27名學生獨立評分,最終確定22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5名,女生7名,平均年齡(19.94±0.63)歲,除了焦慮癥狀之外,無其他基礎(chǔ)性疾病。
2.3研究程序
對篩選出的22名被試者進行隨機分組。其中,12名(男生7名,女生5名)學生為實驗組,10名(男生8名,女生2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進行團體正念認知干預,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干預。
正念干預通常有8周的持續(xù)時間,包括2小時的面對面的小組訓練,加上家庭練習和家庭作業(yè)。所有的正念干預的前提都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常規(guī)練習,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正念。正念認知療法促進接納不愉快的狀態(tài),鼓勵將想法視為想法而不是事實,注意并允許想法存在而不改變或避免它們,發(fā)展一種無判斷力的即時意識(而不是加強更多的適應性反應)。本研究在團體正念減壓法的基礎(chǔ)上,遵循正念認知療法的核心理念和研究對象實際,拓展為15次的干預訓練(表1),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經(jīng)過15次的正念認知干預治療,對12名被試者再次進行SAS自評量表和HAMA量表測試(表2),通過與對照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治療后,實驗組焦慮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學生的焦慮癥在治療前后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