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總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花生產業(yè)是我國少有的具有競爭力的產業(yè)。目前,全球花生供需規(guī)模不斷擴大,花生生產量持續(xù)增長,而我國花生出口數量在逐漸減少,花生出口產業(yè)發(fā)展面臨嚴峻考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近期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受疫情、戰(zhàn)爭溢出效應和全球融資環(huán)境收緊的綜合影響,2022年經濟形勢愈發(fā)黯淡。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在國外不斷提高花生進口門檻的高壓態(tài)勢下,如何提高我國花生的品質及國外市場競爭力值得我們思考。本文結合我國花生產業(yè)的實際情況,采用比較分析等方法,從花生生產能力和生產成本競爭力進行分析,對中外花生品質進行比較,研究中國花生出口競爭力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花生出口;競爭力;問題研究
一、背景前言
花生是蛋白之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單產高、含油率高、種植適應性強等特點。我國花生種植分布廣泛,主要分布河南、山東、遼寧等地區(qū)。隨著國家高度重視花生產業(yè)發(fā)展,積極推動高油酸花生種植,花生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花生產量在不斷上漲,目前我國花生總產值遠高于印度及美國等國家,位居世界首位。花生是我國主要出口的特色農產品之一,主要出口日本、韓國、中東、歐盟等地區(qū),花生產品憑借價格優(yōu)勢深受國際市場青睞,在國際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全球花生出口競爭激烈,中國出口量全球占比下降,國際市場對花生進口門檻越來越高,我國花生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產業(yè)鏈短、品質安全隱患、競爭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我國花生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國花生產品出口國際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油料產業(yè)競爭力越來越激烈,外資基本控制我國大豆產品后逐漸涉足花生產品,導致我國花生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偟膩砜?,推廣生產規(guī)模化和機械化并提升資源利用率有助于花生單產的穩(wěn)步提升與節(jié)本增效,可以促進我國花生產業(yè)發(fā)展,有利于提升花生出口競爭力,提高花生出口創(chuàng)匯能力,激發(fā)農民農業(yè)生產活力,對我國農業(yè)現代化建設以及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國花生出口現狀分析
1.花生總體情況分析
(1) 我國花生生產情況
我國是世界第一花生生產大國,花生種植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qū),東北、西北種植面積很少。我國也是花生消費大國,我國花生消費主要分為榨油、食用和飼料消費三大類,我國花生的產量仍然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在世界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距離優(yōu)良品種化、規(guī)?;?、高油化、產品系列化種植等發(fā)展目標還較遠。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07—2021年,我國花生產量及種植面積從總體來看均呈現增長趨勢。我國花生產量最高年份為2021年,花生產量高達1830.78萬噸;我國花生產量最低的一年為2007年,花生產量為1381.5萬噸,同比增加了7.2%,是增速最高的一年;2014年花生產量為1590.13萬噸,同比下降了1.29%。從我國花生種植面積來看,2021年花生種植面積最大,高達4750千公頃,增速為0.4%;2008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增長最快,同比增長5.67%;2009年花生種植面積為4281千公頃,同比下降1.86%。從我國花生單位面積產量來看總體呈增長趨勢,2007年我國花生單產最低,單產為3347公斤/公頃,但增速最高,同比增長了2.73%;2014年單產為3639公斤/公頃,同比增速為最低,單產比2013年減少0.68%;2021年單產高達3854公斤/公頃。
(2) 我國花生出口情況
在當前國際貿易競爭及新冠疫情的雙重壓力下,農產品進出口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油料油脂供給安全形勢愈加嚴重,據統(tǒng)計,2007年至2021年,我國花生出口數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花生進口數量顯著增加。2007年至2014年,我國出口花生數量大于進口花生數量,2015年至2017年我國花生出口數量小于進口數量,2018年我國花生出口數量略高于進口數量,2019年至今我國花生進口數量遠高于出口數量。2021年由于集裝箱海運費用大幅度上升等原因,我國花生出口延續(xù)同比下降趨勢。
花生出口品類分為去殼花生、未去殼花生,我國去殼花生進出口數量遠高于未去殼花生進出口數量,我國去殼花生出口數量8.61萬噸,進口數量81.99萬噸,未去殼花生出口數量1.83萬噸,進口數量18.27萬噸。從我國去殼花生出口情況看,我國去殼花生主要出口到日本、泰國、加拿大、越南等地,其中我國去殼花生出口數量最多是日本,數量達到1.08萬噸,占去殼花生總出口數量的12.54%,出口金額達到0.27億美元;其次是泰國,去殼花生出口數量達到0.98萬噸,占去殼花生總出口數量的11.38%,出口金額為0.15億美元。
2.全球花生貿易現狀
全球花生出口結構與產量結構相比較為分散,花生種植在亞洲、非洲、美洲共占世界種植面積的99.7%,歐洲和大洋洲僅零星種植,沒有形成規(guī)?;a。由于不同地區(qū)花生產業(yè)發(fā)展水平差異不同,世界花生出口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家有阿根廷、印度、美國、塞內加爾、巴西、荷蘭、中國、緬甸、尼加拉瓜及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以美國和阿根廷花生產業(yè)為例,花生產量總體不高,但品質最優(yōu),產業(yè)化水平高。美國花生以其完善的花生產業(yè)技術體系,打造農場化、規(guī)?;约爱a業(yè)化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在國際市場上占據有利優(yōu)勢;阿根廷是世界高油酸花生供應鏈霸主,在國際貿易格局中占有一定地位,花生生產以農場規(guī)模化種植起步,技術上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生產,實現花生高油酸化;印度花生以低廉的價格在國際花生出口貿易市場中占有一定優(yōu)勢,部分企業(yè)引用美國先進技術,但大多花生生產散戶受到技術水平落后、花生選種不佳、病蟲害等影響,印度總體花生出口競爭力不高;中國出口型花生中具備較高的亞油酸、蛋白質,以及自身的大果型特點,極為適合進行出口,但總體競爭力不高。
從花生進口區(qū)域看,歐盟是全球花生進口最大的地區(qū),左右全球花生貿易格局,對進口花生質量檢測要求嚴苛;日本和韓國是花生傳統(tǒng)消費市場,由于其國土面積有限、人口有限,花生依賴進口,且大多進口我國的花生,但由于美國、阿根廷花生出口,我國花生出口日本和韓國受到一定沖擊。
3.我國花生出口競爭力度量方法
(1) 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一國某種產品出口額占世界該產品出口總額的百分比,表示一國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占有率,國際市場占有率越高,代表該國某種產品出口競爭力越強,反之該國國際市場占有率越低,則代表該國某種產品出口競爭力越弱。2008年,我國花生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最高,表明2008年我國花生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強;2019年我國花生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最低,表明2019年我國花生產品出口競爭力最弱,需要提高我國花生產品出口競爭力。總體來看,我國花生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表明我國花生產品出口競爭力逐漸減弱,我國花生產品雖然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但受諸多因素影響,我國花生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需要迫切提高我國花生產品出口競爭力,如何提升我國花生產品出口競爭力成為重要問題。
(2) 貿易競爭指數
貿易競爭指數即貿易專業(yè)化系數,是一國某種產品出口額與進口額之差與該產品進出口額之和的比值。從總體看,我國花生產品具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優(yōu)勢有所下降,近三年我國貿易競爭優(yōu)勢下降尤為明顯。自2007年至2015年,我國花生貿易指數均大于0,表明我國花生產品有競爭優(yōu)勢;2007年至2014年我國花生貿易競爭指數接近1,花生貿易競爭指數相對比較平穩(wěn),變動幅度較小,表明我國花生產品有較強的競爭力;2015年至今我國花生產業(yè)競爭力呈波動式下降,而且2019年至今我國花生貿易指數小于0,表明我國花生產品競爭處于劣勢,提升花生產品競爭力勢在必行,需要高度重視。
三、中國花生出口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1.政府重視程度不夠
花生本身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尤其近些年,隨著人力資本的不斷提高,用工難、用工貴、用工荒等問題突出,隨著人力資本的上漲,技術成本增加,導致花生種植成本也不斷增長。近些年,我國對花生生產的重視程度遠低于大豆生產的重視程度,部分花生企業(yè)受疫情影響,資金周轉困難,農戶受近幾年氣候異常影響收入降低,導致種植花生替代品,影響花生產業(yè)長久健康發(fā)展。在花生出口方面,雖然貿易合作開通了可以自由交易的綠色通道,但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各國對花生進口質量檢測標準不一致,在花生質量檢測環(huán)節(jié),我國未制定有針對性的檢測標準,導致部分出口花生因不符合進口國花生檢驗標準而退回,嚴重影響我國出口花生信譽。
2.出口花生品質不高
品質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花生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我國花生生產長期注重產量,用出口量搶占市場份額,忽視花生生產品質問題。專用品種較少、品種更新滯后、品質性狀差異不突出等是當前制約我國花生生產發(fā)展的主要問題,也是花生專業(yè)化生產不及玉米、小麥等作物的原因之一。在花生生產種植方面,隨著人地矛盾的不斷增加,很多土地過度開發(fā),導致土地質量下降,影響花生生長。在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化肥和用藥用量超標,導致花生農藥殘留,影響花生出口品質。在品種的選育、花生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花生種植戶對農藥的依賴度過高,很多花生黃曲霉素超標,影響花生品質。近些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性氣候增多,花生作物受干旱、洪澇、低溫凍害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花生產量下降,品質受影響嚴重。
3.技術水平低
生產、加工技術水平落后,在花生出口過程中,由于儲藏技術不過關,導致花生發(fā)霉,黃曲霉素超標,影響花生出口。隨著花生出口標準的不斷增加,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以及花生種植散戶對花生生產、加工各環(huán)節(jié)技術水平掌握有限,難以滿足當前技術變革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技術水平。由于我國農民整體文化程度偏低,規(guī)模化經營程度較低,在花生農藥及化肥減施技術、地膜覆蓋技術、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方面的推廣仍面臨難題。
4.花生產品附加值低
疫情的影響,也加劇各地間貿易往來的困難程度,出口難,運輸成本增加,使花生總成本增加,利潤降低。整個花生產業(yè)鏈比較短,很多花生出口企業(yè)由于技術方面問題,花生產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以花生原料粗放加工和初級加工為主,高增值的花生產品不多,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條,花生產品附加值低,花生利用率不高,影響花生出口利潤的增加。
四、提升中國花生出口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1.高度重視
政府應加強對花生企業(yè)以及小農戶的扶持,通過資金支持、優(yōu)惠政策補貼等方式,促進花生規(guī)?;⒓s化、高質化種植,促進花生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高花生出口競爭力。完善花生生產者補貼政策,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推廣花生規(guī)?;N植,發(fā)展優(yōu)質花生生產基地建設,推動“基地種植+訂單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系統(tǒng)化生產銷售,深入推廣高油酸花生種植,鼓勵研發(fā)花生優(yōu)質品種,提升花生出口競爭力。政府著力強化標準引領,充分發(fā)揮企業(yè)標準引領作用,以高標準推動花生產業(yè)發(fā)展。
2.提質增效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綠色觀念深入人心,綠色無污染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成為消費的主流,提升花生品質也是增強花生出口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創(chuàng)建優(yōu)秀的專用型作物生產基地,能實現品種的規(guī)?;?、區(qū)域化生產,并在提升該地區(qū)中生產種植的質量、市場中的競爭力,以及經濟效益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培育新品種花生,提高花生的抗風險能力,提高花生品質?;ㄉr藥的使用量、黃曲霉素的污染防治等方面嚴重影響花生的品質。在花生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堅持“預防加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在源頭治理,預防為主,使用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方式,降低對農藥的依賴度,打贏黃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攻堅戰(zhàn),提高花生品質,增加花生產業(yè)收入,提高花生出口競爭力。
3.提高科技水平
農業(y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生產力創(chuàng)新是必然趨勢。提高花生產業(yè)出口競爭力,就要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集成示范和推廣應用,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不僅是提高花生出口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之一,也是加快農業(yè)現代化建設的表現。當前的時代是科技時代,科技應用技術推廣,有利于降低花生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花生產品提質增效。通過提高鮮食花生及其他花生產品的相關貯藏技術,防止花生發(fā)霉,提高花生品質,進一步提高花生產業(yè)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強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以及花生種植散戶的技術培訓,改善技術,集成推廣花生農藥及化肥減施技術、地膜覆蓋技術、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工作,推進花生綠色生產,進一步提高我國花生出口競爭力。
4.延長產業(yè)鏈
圍繞產品加工、銷售等全產業(yè)鏈的方式,補齊花生產銷短板,加強對花生進行深加工,提高花生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農業(yè)經濟效益,激發(fā)農民種植花生的動力,全面提升我國花生供給質量效應,提升花生出口競爭力。同時,結合我國花生產業(yè)實情,借鑒國外的優(yōu)秀經驗做法,走出適用于我國花生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推動我國從花生生產大國向強國轉變。
五、結語
總而言之,花生產業(yè)是我國少有的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yè)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花生出口標準隨之更加嚴格,花生競爭力也有待提高,原有的花生出口模式已經不能適用于當前的國際競爭。提高我國花生出口競爭力,在提高我國經濟水平,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花生種植意愿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促進作用。提高我國花生出口競爭力,需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著手,全面分析花生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重點總結出幾點建議,即政府高度重視花生生產;提質增效;提高科技水平;延長產業(yè)鏈條。除了這些建議之外,隨著研究深入,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方法幫助提升花生出口競爭力問題。根據當前新形勢,花生出口競爭力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應當保持堅持不懈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高度重視出口競爭力問題。
參考文獻:
[1]馮喜梅,聶江文,彭良斌,等.全球花生生產和貿易的時空動態(tài)變化研究[J].花生學報, 2021,50(4):1-8.
[2]孫玉鼎.花生產品出口貿易發(fā)展及其管理研究[J].商訊,2020(30):9-10,13.
[3]喬林生.利用花生期貨與場外期權解“憂愁”[N].期貨日報,2022-02-11(2).
[4]陳楠,王殿軒,陳鵬梟,等.品種與干燥方式對花生干燥特性及干燥后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23(2):316-324.
[5]吳帆,潘賢柳,陳芳,等.強化優(yōu)質品種布局提高花生種植效益探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2(4):155-157.
[6]劉芳,湯松,陳常兵,等.我國花生“十三五”生產推廣成效與“十四五”展望[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4):3-6.
[7]劉雪平,王鵬,趙孝東,等.花生的綜合加工利用及貯藏技術研究概述[J].農產品加工,2022(8):71-73.
作者簡介:張欣然(1992— ),女,滿族,遼寧省興城市人,在讀在職研究生,科員,研究方向:農村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