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淼
摘 要:混合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當今數(shù)智化時代的產物?;旌鲜綄W習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跨時空性,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必由之徑,也是未來學習方式變革的必然方向。然而,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正面臨如下問題:在線環(huán)境缺乏課堂情境性,學生學習興趣消減;學習資源支持服務不足,學生深度學習受阻;學習過程缺少有效監(jiān)督,學生自主學習效果不佳。面對如此困境,我們可采取以下策略:設計情境體驗式在線教學,營造學生學習臨場感;甄選合適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加強家校的協(xié)同合作,共同監(jiān)督學生學習。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混合式學習;新型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5-007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26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該文件強調要變革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新技術的優(yōu)勢,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個性化學習??梢?,隨著國家教育變革的價值導向與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之下,混合式學習是學生優(yōu)化學習方式的必然趨勢,也是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應然路向?;旌鲜綄W習作為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學習的一種結合體,需要以多媒體技術為學習工具、以手機或電腦為學習媒介。相較于小學低年級和中年級的學生,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律意識相對較強,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強,對于手機APP、電腦的操作水平也更為熟練。因此,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群體中,我們更容易推行混合式學習。然而,以往研究更多以大學生或初高中生為研究對象,著重通過實證研究考查混合式學習在具體過程教學中的設計、應用以及評價等相關問題,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的探討尚且不足。因此,本研究將彌補這一不足,從學理層面探尋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呈現(xiàn)的異質性。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的特征
湯少冰指出:將線下學習方式和線上數(shù)據(jù)化學習的優(yōu)勢相結合起來的混合式學習正在重構課堂教學樣態(tài),如微課自學、小組合作、互動互評等形式不斷涌現(xiàn),課堂已然成為引導學生自學、合作、交流、探究知識的關鍵場所[1]?;旌鲜綄W習改變了師生在以往傳統(tǒng)教育中的固有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愈加凸顯,合作探究能力被廣泛放大,對于擁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跨時空的多元環(huán)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實現(xiàn)高效率學習,無疑是混合式學習的價值旨歸?;谏鲜龇治?,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正逐漸呈現(xiàn)以下特征。
(一)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性學習需要學習者根據(jù)自身內在的學習能力和外在的任務要求自覺地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高年級學生應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即混合式學習要求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自身為什么學、學什么以及怎么學產生自主的意識和反應,并據(jù)此主動執(zhí)行自我的學習任務。換言之,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擁有了較大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空間,在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學習時,更要自主地設定適切的學習任務,合理進行時間規(guī)劃,靈活調整自身的學習方法,有效監(jiān)督自身的學習行為,科學且恰當?shù)卦u價自我學習過程,逐漸走向自主學習。
(二)學習的合作性
混合式學習不僅要求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還要在此過程中學會合作。例如,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疑難困惑時,可借由“他者”的力量,在合作互動中解決困惑,構建新的認識。此外,在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教學中,學生所面對的合作交流對象有限和固定,且受到一節(jié)課的時間限制,使得合作學習效果倍受阻滯。因此,混合式學習的出現(xiàn),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學生可以就更多問題與更多同學交流學習,分享學習心得,展示學習成果。由此觀之,混合式學習既能補充與延伸線下合作學習,又能使得學生隨時隨地在線上進行合作學習。
(三)學習的探究性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探究性,即小學高年級學生并非以被動接受知識為目的,而是以主動建構知識為根本目標訴求。具體而言,探究性一方面體現(xiàn)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進行線上學習時,自主發(fā)現(xiàn)自身感興趣的問題,并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查找與收集資料。另一方面是在線下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教師面對面地深入探討該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資料,最終根據(jù)自身查找的資料,結合自身所學的知識對這個問題進行充分的論證。
(四)學習的跨時空性
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技術的應用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混合式學習是智能技術在教育場域中應用的體現(xiàn)。受智能技術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跨越時空,不受時空的限制,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任何知識,有利于突破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由學生個體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平臺,變被動為主動,為自身的個性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毋庸置疑,混合式學習使得學生從“坐在教室里的讀書人”變成了遨游在“云端”之上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獲得知識的學習者。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面臨的問題
(一)在線環(huán)境缺乏課堂情境性,學生學習興趣消減
混合式學習的在線教學環(huán)節(jié)脫離了真實的教育空間環(huán)境,容易導致在線課堂缺乏情境性,使得學生無法保持長時注意和持續(xù)投入。其一,當前我國在線學習并非學校知識傳播體系中的主流教學方式,這也使得部分線上教學活動成為傳統(tǒng)線下教學模式的繼承與延續(xù)。例如,在線教學活動中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往往由學生自行瀏覽題目并對問題作出回答,無法做到與教師的瞬時溝通,缺少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教師也無法用可視化的表情、動作及語言符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窮理盡妙的探究。其二,不同于教師、同伴持續(xù)真實在場的實體教育空間,學生面對的是冷冰冰的靜態(tài)電子設備。具身認知理論曾指出身體參與互動是認知建構的核心標識。然而,缺少對學習者“在場感”的關注,是線上教學活動開展的“通病”。長此以往,在缺少情境性與互動性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個體難免產生枯燥與厭煩的心理,以致學習態(tài)度懈怠、學習興趣日漸消減。
(二)學習資源支持服務不足,學生深度學習受阻
在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在線課程的興起使網絡學習資源不勝枚舉,如何在繁多的學習資源中尋找優(yōu)質且適切于小學高年級學生這一群體的相關資源,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一方面,隨著線上學習資源種類多樣性和資源獲取便捷性的提升,教學出現(xiàn)了資源利用率較低、學生不知如何選擇的問題[2]。雖然小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但他們的學識基礎比較薄弱,“學力”與精力都顯然不足,這就迫切需要教師甄選合適的學習資源,營造有利于深度學習的資源環(huán)境。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便捷性,學習資源能夠在個體之間實現(xiàn)共建共享,這給予學生許多交流和選擇的機會。然而,在面對虛擬化的網絡學習平臺中,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主動分享的意識還有待提高[2]。學生往往會羞于表現(xiàn)自身,甚至進行“自我封閉”,這也使得合作學習停留于淺層互動,這種弱交往狀態(tài)顯然無益于個體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由此可見,學習資源支持服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學習處于表面狀態(tài),即停留于機械理解與記憶而無法實現(xiàn)高效的整合與遷移。
(三)學習過程缺少有效監(jiān)督,學生自主學習效果不佳
在線學習的出現(xiàn)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使得他們能夠隨時隨地地利用網絡設備進行自主學習。但是不少學生依舊習慣于遵循被動的學習發(fā)生邏輯,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相對較弱,尤其當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時,不僅會產生挫敗感,還會導致反思步驟無法完成,影響在線學習情感體驗,致使整體學習效果不佳[3]。以往的學生學習主要以課堂學習模式為主,離開了課堂學習的在線學習,學生往往會缺乏自我規(guī)劃、約束與控制能力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正由幼稚走向自覺,由依賴漸趨獨立。其一方面在追尋不受限制與約束的完全自由,另一方面又無法在完全自由的空間中進行良好的自我管控,這也使得他們于在線學習過程中極易受外界環(huán)境所干擾。例如,小學生在使用電子設備學習一段時間以后,或是由于教學內容吸引力不足,或是因為缺乏家長或教師的有效監(jiān)督,會不由自主地把學習界面轉換成其他娛樂界面。
三、小學高年級學生混合式學習的實施策略
(一)設計情境體驗式在線教學,營造學生學習臨場感
由于混合式學習具有跨時空的特性,因此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虛擬的學習空間中進行學習。然而,這也給學生學習造成了影響——缺乏真實的課堂情境,學習興趣低下。在此因素的影響下,設計情境體驗式在線教學,營造學生學習臨場感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情境體驗式教學以情境認知理論和體驗式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激發(fā)其積極情感體驗[4]。是以,在虛擬的網絡學習空間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虛擬的體驗式在線教學情境,提高在線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化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或設計教學游戲互動,或關注研討與反思,以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交流互動效果。其次,提升學生在線學習秩序,營造學習臨場感。于個體而言,臨場感表示個體身處網絡場域中的主觀感受,直接影響學生知識接受程度及知識吸收效果,這也意味著教師應當將知識與教學任務相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和感知中習得知識。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多人共享的軟件平臺,有效運用在線學習平臺中的符號進行交流,給師生營造一種真實上課的場景,提升學生于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二)甄選合適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加涅曾指出,內部心理過程和外部學習資源共同作用于學習過程,其中外部學習資源作用的發(fā)揮需要與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及內部心理發(fā)展階段相匹配。唯有如此,有效學習才有可能出現(xiàn)。這也意味著在實行混合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小學高年級學生群體的獨特內部條件,甄選合適的外部學習資源。其一,在線上自學階段,教師應根據(jù)本班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遵循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挑選學習資源。其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學習資源的布置上注意靈活性,讓學生自主調控學習節(jié)奏。換言之,教師在甄選學習資源時應遵循學生相應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確保學習資源選擇的適切性,提高學習資源的利用率。其三,教師在線上課堂教學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同學,而且要考慮學生心理、情緒的變化,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融入課堂。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包容性和互動性的環(huán)節(jié)貫穿始終,充分發(fā)揮“引導性”的作用,盡可能地增強學生在在線課堂學習中的自信心與安全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這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分享自身所擁有的學習資源、提出建設性的觀點見解來說至關重要。
(三)加強家校的協(xié)同合作,共同監(jiān)督學生學習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開展混合式學習時,離不開家校的協(xié)同融合育人。其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學生在線下課堂學習時,以教師的管束與指導為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發(fā)生學習;另一方面是學生在家進行線上自學時直面虛擬的網絡學習空間,脫離了教師的可見范圍,這時就需要家長對其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管。那么家長如何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自主性?馬斯洛曾將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層次之間具有不可逆性,即只有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后,才能引發(fā)高層次需要,而個體學習自主性則屬于高層次的需要[2]。因此,家長可以將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轉變?yōu)閷W生基于需求的學習。例如,家長可以與學生平等對話、相互溝通,通過標桿效應、延遲滿足等激勵手段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偠灾?,混合式學習不是各自為戰(zhàn),而是需要家校的相互合作。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學校的舉措,監(jiān)督學生完成線上學習,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注意學生的用眼健康,注重勞逸結合。相應地,學校也應爭取家長的理解,認真聽取家長的建議,真正做到優(yōu)勢互補,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混合式學習中真正學有所成、學有所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人工智能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混合式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混合式學習為研究視角,闡述了混合式學習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和跨時空性的特征,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其破解之策,以期服務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促進現(xiàn)代技術手段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湯少冰.混合式學習是促進課堂教學重構的新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0(10):106.
[2]白倩,張舒予,沈書生.面向混合學習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設計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8(8):107.
[3]薛以勝,邢?;ǎ鶎W品,等.“以學評教”視角下混合式學習策略的研究[J].教育觀察,2022(2):79.
[4]徐瑾.基于情境體驗的在線教學設計研究——以數(shù)學學科《指數(shù)函數(shù)》的教學為例[J].輕工科技,2021(8):169.
[責任編輯 萬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