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小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底蘊、閱讀理解、書面寫作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均有重要影響。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是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本文從多個方面論述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策略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還要關注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融入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從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堅持讀寫結合策略五個角度總結了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方法,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一、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開展趣味性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關注書本上的閱讀內容,還應加強實踐,帶領學生一起從書本走進生活,了解語文的魅力。教師可以深度挖掘語文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擴充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
要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突破單一的教學形式,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以往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關注知識點的講解,卻常常忽視了教學素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就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例如,在學習小說類文章時,小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但往往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脫離生活的根基,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同時,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缺乏與新時代的聯系,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進。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充分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指出,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應充分注重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我愛你,漢字》時,教師可以講解漢字的起源和演變,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全新的認知。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但不容易記住的漢字或成語。在布置課后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和語文知識相關的綜藝節(jié)目,從而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真正的魅力,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當今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示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對陣圖,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并通過思辨的方式,帶領學生全面分析文章,推測孫臏制定方案的思維過程,進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影響著人的一生。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獨立思考能力。為此,教師應積極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引入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見解。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經過獨立思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全方位的閱讀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學會正確、高效地閱讀,增強主動思考的意識,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依托書本內容展開教學外,教師還應積極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演講比賽”“分享一本好書”“閱讀交流會”等豐富的文化活動能夠展現語文的魅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此外,教師還應積極探索新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利用好現代化信息技術平臺,鼓勵學生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讀后感,并利用互聯網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料,促使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不要局限于教材,而應仔細篩選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書籍,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又要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素質教育理念,認真篩選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文本,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堅持讀寫結合策略,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語文教學十分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啟發(fā)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寫作素材,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感悟能力,幫助學生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確保良好的教學質量。教師不但要為學生日后的個人發(fā)展奠定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為學生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基礎。閱讀和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閱讀有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寫作的意圖是表達作者真實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更具生活特色的文章。
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寫作水平,提煉不同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提高書面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課文《匆匆》時,筆者就引入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即感慨韶華易逝,勸讀者珍惜時光。此外,筆者還讓學生模仿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寫作手法,改變平鋪直敘式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創(chuàng)新,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用文章表達出來。如此一來,學生認識到寫作的實質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是對事物進行簡單描述。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理解生活,細心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林.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3(10):121-123.
[2]許振玉.立足核心素養(yǎng)? ?優(yōu)化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3(1):129-131.
[3]林瑞華.探析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14):64-67.◆(作者單位:江西省余干縣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