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繼兵 彭水浪
摘要: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注釋有三種瑕疵:當(dāng)注未注、注釋欠妥、后注前不注。如果我們有歷史觀,注意古今異義詞,盡可能字字落實,既可減少翻譯錯誤,又可培養(yǎng)學(xué)生直譯的良好習(xí)慣。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歷史觀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投入使用已有幾年了。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筆者在使用該教材進行教學(xué)的過程中對教材文言文的部分注釋有一些淺陋的體悟和見解,現(xiàn)簡錄如下。
一、當(dāng)注未注
必修上冊第7課《短歌行》“去日苦多”下注:“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這是慨嘆人生短暫?!薄翱唷弊治醇幼⑨??!翱唷?,是副詞,意為“很,非?!?。《漢語大字典》“苦”下注釋:“副詞,表示程度,相當(dāng)于‘甚‘很”?!薄度龂尽侵尽侵鱾鳌罚骸叭搜钥嗖豢尚牛逓橹T君破家保之?!碧祈n愈《贈崔立之評事》:“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駕天輸不盡?!苯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一:“不苦詐打扮,不甚艷梳掠。”這些“苦”,皆為副詞,意為“很”。必修上冊第8課《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下注:“苦恨,極恨?!笨蔀榕宰C。
必修上冊第10課《勸學(xué)》“用心一也”下未注釋“用”之意,這易讓學(xué)生將“用心”這一古代文言詞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產(chǎn)生誤解。此處,“用”是連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楊文彬先生主編的《教材劃重點·高中語文必修上》也注釋:“用,因為?!薄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骸埃ɡ顝V)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薄坝谩笔恰耙驗椤钡囊馑?。事實上,在《勸學(xué)》中,“用心”是兩個詞?!坝谩币鉃椤耙驗椤保弧靶摹敝感乃迹骸坝眯摹奔础耙驗樾乃肌?。不注釋,易讓人混淆古今異義。
必修下冊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且貳于楚”下注:“指鄭國依附于晉的同時又親附于楚?!蔽醋⑨尅百E”之意。貳有“不專一,有異心”之意。《左傳·文公七年》:“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揣貳?”《國語·周語上》:“其刑矯誣,百姓揣貳。”章昭注:“貳,二心也?!薄肚迨犯濉だ盥侍﹤鳌罚骸安肯聺u揣貳?!庇謨蓪?,即從屬貳主?!蹲蟾怠る[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已?!倍蓬A(yù)注:“貳,兩屬。”“且貳于楚”中的“貳”,即為“從屬二主”。此處不注釋,學(xué)生不易理解,不好翻譯。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課《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下未注釋“惟”,極易讓學(xué)生將其理解為常見意義——“只是”,產(chǎn)生錯誤。事實上,此處“惟”用的是本義:思考、想。《爾雅·釋詁下》:“惟,思也?!薄墩f文·心部》:“惟,凡思也。”《漢書·鄒陽傳》:“愿大王留意詳惟之?!鳖亷煿抛ⅲ骸拔?,思也?!薄拔┎菽局懵滟猓置廊酥t暮”,兩句對仗,“惟”與“恐”相對,二者都是動詞,“惟”意為“想”。全句意為:想想草木凋零,擔(dān)憂君王日益衰老。上下文貫通,本義甚當(dāng)。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2課《石鐘山記》“舟行適臨汝”下未注解“適”。“適”是高中語文教材中一個重點詞,課本中出現(xiàn)了數(shù)例。必修上冊第16課《赤壁賦》“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下注:“適,這里有‘享有的意思?!边x擇性必修下冊第2課《孔雀東南飛》“始適還家門”下注:“適,出嫁。”《孔雀東南飛》“處分適兄意”下注:“適,順從、依照。”必修下冊第11課《與妻書》“適冬之望日前后”下未注解“適”字,此處,“適”意為“恰逢,正趕上?!背霈F(xiàn)頻率如此之高的一個重要詞語,還是注解為好。而且,“舟行適臨汝”的“適”,用的是它的本義。《說文·辵部》:“適,之也。”《爾雅·釋詁上》“適,到也?!薄斑m”意為“到,往”?!洞T鼠》“適彼樂土”中的“適”即為此意。課文注釋引申義,甚至是并不常見的引申義,卻不注釋本義,有“舍本逐末”之嫌。
二、注釋欠妥
必修上冊第7課《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下注:“語出……青衿,指代周代讀書人青色交領(lǐng)的服裝?!边@個注解不夠全面。顯然,此處“青衿”所指并非服裝,而是指代“有學(xué)識的人”,這正好與此詩“渴慕賢才,從而建功立業(yè)”的主題吻合。過去的人教版注釋為“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xué)識的人”,就很準確。
必修上冊第9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下注:“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zhàn)國時趙國……‘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矢,同‘屎。)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召”必修上冊第16課《赤壁賦》“馮虛御風(fēng)”下注:“馮,同‘憑?!边@里注釋中的兩個“同”字,欠妥?!巴?,表示異體字或古今字。如《短歌行》中的“契闊談讌”下注:“讌,同‘宴?!薄稘h語大字典》注:“讌,同‘醼?!庇肿ⅲ骸搬€,同‘宴”可見“讌”“醼”“宴”為異體字,都有“宴請”之義。又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列缺”下注:“列,同‘裂”“列”與“裂”為古今字。《漢語大字典》:“列”下注:“分;分開。后作‘裂?!薄傲小迸c“裂”,都有“分,分開”之意,只是“列”出現(xiàn)得早,“裂”出現(xiàn)得晚,兩者并非通假字。而“矢”,《說文解字》:“矢,弓弩矢也?!薄笆浮钡谋玖x是“箭”,引申義也與“屎”無關(guān)。上例中的注釋“矢,同‘屎”,顯然不妥,應(yīng)為“矢,通‘屎”。“通”表示通假字,“矢”與“屎”是通假字,既非異體字,又非古今字。而“馮”,本義是“馬行疾”?!墩f文解字》:“馮,馬行疾也。”其引申義皆與“憑”無關(guān)。“馮”“憑”為通假字,“憑”是“馮”的本字,課本注釋應(yīng)為“‘馮通‘憑”。過去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就注釋為:“馮,通‘憑”。現(xiàn)在的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沒有區(qū)分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等,一律用“同”字作注,這種注釋方式是否有待商榷呢?
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則何以哉”下注:“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未解釋“以”字,而且翻譯未體現(xiàn)句式特點。此句中“以”,意為“做”。此句為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做賓語前置,全句意為“那么(你們)做什么呢?”《文言文詞典》對“以”的注解為“<動>做?!鼻乙浴蹲勇贰⒃鴷?、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為例。
必修下冊第2課《燭之武退秦師》“失其所與,不知”下注:“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與,結(jié)交、同盟?!薄芭c”釋為“結(jié)交”,正確;但釋為“同盟”,不對。顯然,“與”為動詞,而“同盟”為名詞,以名詞解釋動詞,顯然錯誤。
選擇性必修中冊第11課《過秦論》“誰何”下注:“盤詰查問。”讓人不知所以然。《廣雅·釋詁二》:“何,問也?!薄妒芳o·秦始皇本紀》:“陳利兵而誰何?!迸狍S集解引如淳曰:“何,猶問也。”《漢書·衛(wèi)綰傳》:“及景帝立,歲除,不孰何綰?!鳖亷煿抛ⅲ骸昂?,即問也。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薄斗馍裱萘x》第一回:“文武百官默默黔首,莫敢誰何,俱鉗口而回。”可見,“何”應(yīng)譯為“問”。“誰何”是賓語前置,即“何誰”,直譯為“問(你是)誰”,而“盤詰查問”為意譯。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課《離騷》“哀民生之多艱”下注:“民生,人生。”現(xiàn)代漢語中,“人生”是名詞,是詞而非短語,有三個意思:①人出生,人類產(chǎn)生;②人的一生;③人的生存和生活。但在此處的古漢語中,“民生”是由“民”“生”兩個詞構(gòu)成的偏正短語,意為“百姓的生活”。課本的解釋混淆了古今詞義。
《離騷》“余雖好修姱……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下注:“人生各有各的愛好,我獨愛美好并且習(xí)以為常?!贝颂?,將“民生”譯為“人生”?!懊瘛弊g為“人”不錯,正如上文的“哀民生之多艱”將“民生”譯為“人民的生活”;但是,此處“人生”是古今異義詞。那么,此處“民生”是不是應(yīng)譯為“人民的生活”呢?筆者以為,在此處,“人生”不是一個偏正短語,不是指“人民的生活”?!叭恕敝浮叭嗣瘛傩铡?,“生”指“天生、生來”,如“人非生而知之者”,“民生”應(yīng)譯為“人們天生”。此句是說人們天生各有各的愛好,這正好與下文的“余獨好修以為?!毕鄬φ?,“余”與“人”對比,“獨”與“生”對比,屈原將自己的獨特個性與人們的天性對比,對比鮮明,體現(xiàn)屈原自己獨愛美德的特立獨行。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2課《孔雀東南飛》“君既若見錄”下注:“見錄,記著我?!?,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下文的‘見丁寧用法與此同?!边x擇性必修下冊第9課《陳情表》“慈父見背”下注:“見背,棄我而去,指尊長去世?!眱商幎嘉茨芮宄靼椎亟忉尅耙姟钡囊馑己陀梅?,讓學(xué)生不好翻譯?!稘h語大字典》解釋說:“用在動詞的前面,有稱代作用,等于前置的‘我?!倍艺且岳蠲堋蛾惽楸怼窞槔?梢?,“見”指“我”;而且,經(jīng)常賓語前置,“見錄”即“錄見”,“見丁寧”即“丁寧見”,“見背”即“背見”。這樣,不僅明確釋義,而且解釋用法,學(xué)生豈不一學(xué)就懂?
三、后注前不注
必修上冊第8課《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下未注解“事”為何意。必修下冊第1課《齊桓晉文之事》“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仰不足以事父母”下也未注解“事”為何意。必修下冊第3課《鴻門宴》“兄事之”下注:“用侍奉兄長的禮節(jié)對待他?!睂ⅰ笆隆崩斫鉃椤笆谭睢保_。必修下冊第11課《諫逐客書》“使之西面事秦”和第16課《六國論》“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事”皆是“侍奉”之意。可見,“事”是高中語文中一個重要的文言詞,不可不重視。
必修上冊第16課《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下注釋:“如果從變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蔽磳Α耙浴弊⒔?,讓學(xué)生不能非常明白地理解句意?!耙浴保ā耙选?,停止。必修下冊第1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下注:“后一個‘以同‘已,是‘止的意思?!北匦尴聝浴洱R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下注:“無以,不得已?!弊屓瞬恢啤!耙浴蓖ā耙选?,“無以”即“無已”,不停止,不得已。如果明白地告知學(xué)生“以”通“已”,意為“停止”,學(xué)生就會貫通這幾句,豁然開朗。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2課《孔雀東南飛》前文的“及時相遣歸”下未注釋,而后文的“會不相從許”下注:“一定不會同意……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態(tài)度?!笔聦嵣?,“及時相遣歸”中的“相”,同樣是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態(tài)度。不過,盡管許多詞典上也如此解釋,但作為課本的注釋,多數(shù)學(xué)生仍心理犯嘀咕:“相”到底如何翻譯?通觀《孔雀東南飛》全文,“相”表示此意的用例多達9例??煞g為“你、我、他、她”;而且,在句式上,是賓語前置?!凹皶r相遣歸”“久久莫相忘”“嬉戲莫相忘”,“相”皆譯為“我”;句意分別為:“及時遣送我回去”“不要長久地忘了我”“嬉戲時不要忘了我”。“會不相從許”“還必相迎取”“不得便相許”,“相”皆譯為“你”;句意分別為:“一定不會同意你”“回來一定會迎娶你”“不能就答應(yīng)你”?!昂米韵喾鰧ⅰ薄暗羌聪嘣S和”“躡履相逢迎”,“相”皆譯為“她”或“他”,句意分別為:“好好地贍養(yǎng)她”“立即應(yīng)許她”“拖著鞋迎接他”。初中課本也有這樣的用例,《狼》中的“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愚公移山》中的“雜然相許”,“相”皆可翻譯為“他”,句意分別為“狼不敢上前,瞪大眼睛望著他”“紛紛贊成他”;《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相”翻譯為“我”,句意為“洛陽的親朋好友問起我,就說我堅守信念如冰心玉壺”。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告知學(xué)生“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態(tài)度,可大致對應(yīng)翻譯為“你、我、他、她”;而且,此時往往是賓語前置。這樣,學(xué)生豈不更易理解?翻譯豈不更為便利?
四、結(jié)語
教材文言文注釋之所以有這幾點瑕疵,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未能字字落實;二是沒有歷史觀,忽略了古今異義詞(如“用心”“民生”等)。在講詞類活用時,郭錫良先生曾說:“要有歷史觀點,不能以今律古。”實際上,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也一定要慎重,切不可簡單地以現(xiàn)代漢語作為參照,要看到古今詞義、用法的歷史演變,一定要把它放到古漢語的歷史中去考察和理解。
文言文注釋是一種幫助學(xué)生學(xué)習(xí)、理解文言文的輔助方法。作為語文教材,務(wù)必力求注釋內(nèi)容的準確完美,要避免在文言文教學(xué)中,因為教材注釋問題而影響到教師的教與學(xué)生的學(xué)。如果文言文注釋盡可能字字落實,注意到古今異義詞,既可減少翻譯錯誤,又可培養(yǎng)學(xué)生盡量直譯的良好習(xí)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2.
[2]郭錫良.漢語史論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7.
[3]李曉紅.文言文詞典[M].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03.
[4]楊文彬.教材劃重點[M].北京:開明出版社,2020.
(作者:程繼兵,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學(xué),教師;彭水浪,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學(xué),高級教師)
[責(zé)編:胡承佼;校對: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