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 文 婧
隨著信息化發(fā)展,教育教學也在發(fā)生變化,基于單一學科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能力多樣化培養(yǎng)的要求。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以學科融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應用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成為教師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語文是學習漢語的基礎性、應用性課程,其本身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習任務群是語文學習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而跨學科學習正是學習任務群重要的組成部分,能讓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中,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高中語文跨學科學習實施價值和教學現(xiàn)狀,從把握學科關鍵概念,有效明確課程主線;采取多種引入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構建適宜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科深度融合;充分結合日常生活,積極引入鄉(xiāng)土素材;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豐富信息獲取途徑;合理劃分學生小組,促進學生充分合作;采取整合評價模式,引導學生正確反思七個方面對高中語文跨學科學習活動開展的策略展開探究,旨在教學中構建豐富的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科中學習的知識充分應用于跨學科學習活動中,切實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
高中語文跨學科學習是立足語文學科,充分連接其他學科知識的一種整合式學習模式。從核心素養(yǎng)來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跨學科學習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的應用情境,一方面,多學科知識的引入能直接輔助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其他學科中,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情境往往是復雜的,無法用單一學科知識解決??鐚W科學習模式的應用有利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從而切實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傮w而言,跨學科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在更加廣闊的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對充分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踐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現(xiàn)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往往以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為主,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拓展不夠。在課后作業(yè)中,仍然以書面作業(yè)為主,未開展跨學科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yè)。無論是從課堂教學方面來說,還是課下拓展學習來說,跨學科學習活動的開展都不夠全面和深入。同時,在跨學科學習時,學生也容易出現(xiàn)偏離主題,將學習時間過多應用到其他學科,而忽略語文學科的學習,或因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和能力不足,導致跨學科學習的實際效果不太理想??傊?,高中語文跨學科學習仍然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讓本文的探究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要構建高效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一方面需要合理把握語文學習的跨點,結合合適的單元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高效的探究與反思。只有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教師才能更好地提高跨學科學習模式的效果,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跨學科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的重要方法,跨學科情境的構建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跨學科學習活動中,切記不能偏離主題,避免將學習的重點偏移到其他學科的現(xiàn)象。在語文的學習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F(xiàn)今教學以主題單元為主要單位,單元關鍵概念是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過程中,需要理解和應用的重要語文知識與能力。關鍵概念的提取有助于幫助教師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為跨學科學習指明方向。因此,在高中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開展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科關鍵概念、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以明確主線,避免跨學科學習偏離主題,背離語文學習的重心。
以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篇目主要為《論語》《孟子》《老子》《墨子》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導學與實際閱讀的篇章,將本單元的核心概念確定為“理解和傳承先秦諸子文化經典”?;谶@一目標,教師可以確定與之聯(lián)系的學科,即結合歷史和政治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同時,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也可以設計教學目標“廣泛閱讀諸子典籍,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對比諸子的經歷和思想,培養(yǎng)思維能力”“理解百家爭鳴的歷史和先秦諸子的思想,自主傳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等。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學科關鍵概念設計教學目標,能有效引導學生把握課程主線,避免學習重點的偏離。
現(xiàn)今教學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注重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有效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積極性成為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如今,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帶來了多種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故事情境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方面均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教師需將其充分結合起來,有效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而在具體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多種課堂導入方法加以分析和利用,采取多樣化課堂教學導入法進行跨學科教學,便于自身在跨學科學習活動的初始階段就有效調動學生興趣,為后續(xù)高質量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沁園春·長沙》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開展與歷史、政治、音樂結合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在正式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播放電視劇、電影中關于偉人毛澤東的片段,有效調動學生興趣。在播放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毛澤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他是在哪種情境下創(chuàng)作出《沁園春·長沙》這首詩歌呢?”讓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在引導學生朗誦之前,教師也需要播放知名朗誦家的朗誦視頻,結合音樂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歌蘊含的情感。而由于多種視頻素材的激趣,可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體驗,在后續(xù)的跨學科學習中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
跨學科學習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承擔引導者作用??鐚W科學習作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一種,教師能否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角度展開探究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關鍵。同時,無論是學科關鍵概念的突出,還是對其他學科的輻射,都需在任務中完成。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所探究的主題,構建合適的學習任務,以更好地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讓學生充分把握多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以《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教學為例,這一課主要講解中國對宇宙結構認識的變化。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地理、歷史、物理學科開展跨學科學習。教師在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中,一方面需要拓展更為豐富的閱讀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國內外對宇宙結構認識的變化流程圖,從而讓學生了解文章所講解的內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布置“宇宙時空之旅”寫作任務,鼓勵學生結合宇宙結構和物理學知識寫一篇文章。教師在學習任務中有效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進行探究,這對于學生充分把握語文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聯(lián)系有積極意義。
相比傳統(tǒng)教學觀念,現(xiàn)在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注重讓學生在生活和社會情境中學習語文,以生活作為聯(lián)系教與學的橋梁。而在跨學科學習中,其也要求學生在廣闊的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培養(yǎng)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鄉(xiāng)土資源是語文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橋梁,鄉(xiāng)土素材的導入能有效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落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師需要積極在跨學科學習中引入鄉(xiāng)土素材。
以“家鄉(xiāng)文化生活”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充分結合鄉(xiāng)土資源,構建跨學科學習活動。如在家鄉(xiāng)文化現(xiàn)狀調查這一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統(tǒng)計自己了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習俗,再讓學生調查家鄉(xiāng)的文化習俗,最后進行統(tǒng)計。而在參與家鄉(xiāng)文化建設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習俗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如本地元宵彩燈習俗,教師可以結合美術學科,讓學生完成彩燈制作活動。教師通過引入鄉(xiāng)土素材,能更好地讓學生將多門學科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對培養(yǎng)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比單一學科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跨學科學習不僅需要學生綜合多門學科的信息,還需要學生進行系列調查活動和實踐活動。而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信息收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拓寬了教師和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利用信息技術,學生不僅能快速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還能快速掌握完成任務需要的信息,這對學生更好地完成跨學科學習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教授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方法,有效拓寬學生信息獲取途徑。
以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以戲劇為學習內容。在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和音樂學科,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而在任務方面,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戲劇,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從單元內所講解的文章中選擇一段進行表演。這對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放適宜的視頻或者向學生推薦相應的平臺,讓學生自主選擇觀看的內容。這樣,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有效拓寬了學生學習渠道,提高了學生信息獲取和自主學習能力,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了跨學科學習任務。
跨學科學習要求教師將多門學科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學生構建語文活動場域,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個人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充分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能力發(fā)展存在不均衡性是客觀存在的,即學生學習不同學科知識的能力不同、不同學生擅長的學科與能力不同。而要應對跨學科學習對學生能力綜合性的要求,傳統(tǒng)較為隨意的小組劃分方法是不合適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參考學生多門學科的成績,以同組異質的原則劃分小組,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深度合作。
教師可以結合高中學科體系,按照各個學科的綜合能力反映情況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三個層次。而在小組構建中,教師要以語文學科為主其他學科為輔,將擅長同學科的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小組,盡量讓每個小組都有擅長不同學科的學生。在具體的跨學科學習中,以《蘭亭集序》為例開展的語文和藝術結合的跨學科任務,擅長美術學科的學生就可以主導藝術方面的鑒賞,而擅長語文學科的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在文章鑒賞方面發(fā)揮作用。這樣,教師通過合理劃分小組,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合作,既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務,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有重要的意義。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教學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學評價。相比傳統(tǒng)單一學科的學習,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參與的學習活動趨于豐富,學習成果的體現(xiàn)形式也變得越發(fā)多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延續(xù)以往單純以成績?yōu)橹鞯脑u價方法是不合適的。現(xiàn)今教學理念倡導構建多主體、多指標的綜合評價方法,充分發(fā)揮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作用,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而應對跨學科學習對學生能力多樣化的要求和多種成果展現(xiàn)方法,教師也需要將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結合起來,構建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進行反思,這對順利達成跨學科學習的目標有積極的意義。
以《過秦論》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文章中的內容進行提問:“奮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這六位君王都有什么功績呢?”讓學生閱讀歷史材料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放評價量表,讓學生以自評和互評的方法對參與積極程度、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展開探究,引導學生從過程方面展開反思。而在學生查閱資料之后,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位人物,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現(xiàn)其功績。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可以將其作品置于墻面環(huán)境中展覽,讓其他學生評價。這樣,教師通過多種評價方法,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進行反思,這對更好地發(fā)揮跨學科學習的作用有積極的意義。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跨學科學習成為高中語文教學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綜合性評價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跨學科學習的效果。在教學觀念不斷變革的情況下,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以跨學科學習改變各個學科之間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讓跨學科學習成為今后教學效率提高的突破點,以此更加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高其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