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姣
當下的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存在交際興趣不足、途徑單一、缺乏評價等問題,導致學生口語交際水平較低。對此,教師需要充分認識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采用“四化”策略促進口語交際的有效開展,為學生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低年級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如果僅僅有一個話題呈現(xiàn),教師就讓學生自主進行交際,學生一定不知道從哪兒說起。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交際任務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交際興趣。
一是在還原生活情境中發(fā)展學生的交際興趣。還原學生的生活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時目中有物且能夠睹物生情,這樣話匣子一旦打開,就會情不自禁地進入交流狀態(tài)。如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教材呈現(xiàn)的是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借筆場景。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還原生活情境的策略,將鉛筆、橡皮放在講桌上,讓一個學生坐在講桌邊,教師點名叫忘帶鉛筆的學生到前面來借筆;教師注意二人之間進行的口語交際,進行評價并總結借筆的禮貌用語和回應的禮貌用語;之后,教師再讓其他學生上講桌借筆,看看他們的口語交際情況如何;最后,教師讓學生自告奮勇上講臺借筆,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以此為基礎,教師讓同桌的學生互相借東西,注意用上禮貌語言。
二是在創(chuàng)設話題情境中發(fā)展學生的交際興趣。在低年級口語交際中,教師如果能夠提出學生感興趣的交際話題,引發(fā)學生的交際熱情,學生也能夠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之中,輕松達成相應的表達目標。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教師可以事先錄制學生開展游戲活動的兩個小視頻,一個是開展得很歡快的游戲,另一個是鬧得不歡而散的游戲。在口語交際課開始時,教師播放視頻,然后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是同學們在一起做游戲。教師接著追問:“兩組同學都在做游戲,為什么一組做得很好,大家玩得很快樂,而另一組做著做著就鬧矛盾了呢?”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做游戲要遵守規(guī)則,有的說做游戲要互相配合,還有的說做游戲要共同努力,等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起做游戲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在入學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入學后,學生進入課堂口語交際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地在多維化的實踐中掌握一些口語交際方法,形成穩(wěn)定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是通過小組合作開展交際實踐活動。小組合作是學生最便捷的合作交際形式。小組成員在一起開展合作交際活動,可以就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交際活動,與小組成員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自己喜歡的原因是什么,該動物最有趣的特點是什么。小組成員及時進行評價,力爭每個人都能夠把動物的有趣之處說得生動具體,讓別人聽一遍就能夠記住。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從中學會抓住特點開展交際活動的方法。
二是以交流任務群開展交際實踐活動。在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習任務群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交際方法。如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打電話”,教師可以整合相關學習內容、情境與資源,設計學習任務。任務一:我想向您請個假。遇到不能到學校上課的特殊情況時,學生可以打電話向教師請假,需要說明自己請假的具體原因和時間,注意適宜的語氣和禮貌用語。任務二:我想約你打乒乒球。兩個人都是乒乓球愛好者,節(jié)假日里可以互相邀約對方去打球,注意在傾聽對方表達中幫助對方消除顧慮。任務三:我想向你說謝謝。放學時,下雨了,同學把傘給了自己,回家后打電話向對方表達感謝之情。
口語交際看上去是用聲音體現(xiàn)出來的,似乎難以形成固化的成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多樣的形式呈現(xiàn)口語交際的內容,把視聽融合在一起,將口語交際成果顯性化。
一是以多樣的形式展示。學習活動通常需要以成果加以呈現(xiàn),低年級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成果,可以讓學生以自己認可或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只要是學生能夠表達的,都是值得肯定的。如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教材是由三幅圖構成的:第一幅圖是小兔站在大南瓜邊思考怎么把它運回家;第三幅圖是小兔把自己運南瓜回家的過程講給媽媽聽;第二幅圖只有一個大問號,具體內容就是學生需要講的小兔用了什么方法把南瓜運回家。對于這一口語交際成果,教師允許學生以多樣的方式展示,有的學生直接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學生設計對話的形式,有的學生用記者采訪的形式,還有的學生用畫畫的形式,等等。這些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的口語交際結果,能夠激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交際活動的欲望,也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體現(xiàn)。
二是搭建多樣的交際平臺。低年級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適時為學生搭建多樣的交際平臺。這些平臺可以是同桌、小組之間經常性的討論與交流,可以是閱讀教學中回答問題時的規(guī)范性表述,還可以是課下的自由爭辯。只要是適合低年級學生開展交際的場合,都可以作為有效交際的平臺運用,方便所有學生加入日常的口語交際活動中。
語文學習的效果如何需要通過評價來確定,口語交際活動同樣離不開評價。這種評價需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來開展,即重視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在交際實踐中提升口頭表達能力。
一是讓學生學會對照標準進行評價。在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目標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逆向設置評價標準,在教學活動中前置評價標準,規(guī)范學生的交際行為。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聽故事,講故事”口語交際,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目標,從“表達”“傾聽”“交流”等層面設計評價標準。之后,學生進入“聽故事,講故事”實踐活動,對照上述評價標準開展評價活動,可以提高交際能力。
二是重視在正面評價中促提升。低年級學生喜歡表揚,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口語交際評價中,以正面評價為主,激勵學生更上一層樓;對于學生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正面示范,讓學生跟著練說加以解決。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讓學生獲得了交際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情和教學資源的運用,引導學生通過大量實踐活動,習得口語交際方法,形成口語交際能力和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