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青
對比閱讀,是對主題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有時也會將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對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閱讀中的對比策略,能讓學生通過多重對比,聚焦文本核心,真正讀懂經典的價值所在。
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外國名著單元,由三本經典名著組成,其中《魯濱遜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容都和“歷險”有關,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獲。
作品中呈現的人物形象及精神,都能反映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我們可以透過人物,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征。
1.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對比
《魯濱遜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都贊美了主人公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精神,不同的是,魯濱遜和湯姆的歷險動機不同。魯濱遜是因為天生愛冒險而流落荒島,湯姆卻是因為厭倦學習而外出歷險。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人物進行對比,了解作者通過作品向讀者傳達的觀點——在面對困境時,要想生存必須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頑強的意志,在善與惡面前,人應該保持應有的正義與善良。
2.同一作品的不同人物對比
同一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迥異,不僅讓內容更加豐富,還易于造成矛盾沖突,讓作品精彩紛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學生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將湯姆和同齡孩子貝琪的慌亂與怯懦進行對比,了解到湯姆的勇敢和鎮(zhèn)定;將湯姆和哈克進行對比,看到了一個懂事的湯姆形象。
3.同一人物的前后對比
在魯濱遜的眼里,金錢的誘惑大于一切。然而28年的孤島生活鍛煉了他,讓他成為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勇者,樂觀積極、敢于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者。他在島上每日堅持讀《圣經》,看清了過去的生活,并為自己的罪惡感到悲痛和后悔。于是,回到家鄉(xiāng)后的魯濱遜,成了知恩圖報的人。通過對同一人物前后的對比,學生感受到磨難能讓人體悟人間的悲苦,從而生出同情和感恩之心。
《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中,魯濱遜流落荒島,記錄了自己的幸與不幸,這些情況形成了一連串鮮明的對比。學生在閱讀中,如果仔細將“幸”和“不幸”的具體內容進行對比,就會讀到文字背后的精神內核,實際上是兩種心態(tài)的對比:想到“幸”就會感到欣慰,想到“不幸”就會感到無奈。
《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中,在兩個孩子的走失前后,故事情節(jié)也出現了強烈的對比,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圣比得斯堡鎮(zhèn)的居民幽默有趣和團結一心的一面,同時也感受到了居民對孩子們深深的擔心和愛。
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這都與作者的性格和所處的年代有著密切的關系。讀經典作品,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語言特點,通過對語言風格的對比,了解作家的性格和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產生閱讀興趣。
《湯姆·索亞歷險記》采用第三人稱,以講故事的手法,娓娓道來,語言幽默風趣,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魯濱遜漂流記》通篇采用第一人稱和回憶錄的敘述方式,情節(jié)完全通過人物的自白串聯(lián)起來,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兩部作品的語言進行比較,了解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同時輔之以時代背景的介紹,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閱讀能力。
不同類型的小說,由于表達的主題不同,作者采用的寫作方式也有各自的特點。在對比閱讀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寫作方式進行對比,有助于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
1. 描寫對象的不同
《魯濱遜漂流記》寫于英國資產階級上升時期,作者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魯濱遜這個人物身上,充分利用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濱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湯姆·索亞歷險記》寫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在資產階級的壓迫下,社會道義的虛偽和庸俗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作者在小說中寫了一群人,因為想要改變這種社會現狀,就需要一批年輕人的覺醒與反抗。
2. 敘述方法的不同
《魯濱遜漂流記》體現了作者的現實主義理想,為了讓故事更加真實,觸動讀者,作者采用第一人稱敘述和日記相結合的形式,閱讀后給人的感覺就是魯濱遜是真實的,他的事跡也是可以在現實中真實發(fā)生的,小說傳達的精神則更為有力。
《湯姆·索亞歷險記》處處透露著批判現實主義的光輝。為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作者塑造出一群人物,通過他們的行為,用第三人稱來敘述,融幽默與諷刺于一體,既有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
3. 寫作手法的不同
《魯濱遜漂流記》始終圍繞魯濱遜一個人,內容比較寫實,其中的心理活動等細節(jié)描寫處理得十分精彩。
《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的對象是一群孩子,語言簡潔明快,大量運用對比和夸張等寫作手法,制造多處矛盾沖突,幽默的元素也時常顯現其中,整個作品輕松有趣。
整本書閱讀,將閱讀方式由零散碎片式向整體進行轉變,實現了學生全面、綜合、系統(tǒng)的閱讀能力的提升。由書中的片段閱讀到整本書閱讀,學生運用對比閱讀策略,聚焦小說的精神內核,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