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深度學習作為全新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式變革的標志,近些年來不斷發(fā)展并廣受歡迎。它能有效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讓學生從深層次完成對學科知識的學習。深度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能扎實推進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促進學生全面?zhèn)€性發(fā)展。對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內涵,并仔細揣摩,使其逐漸形成語文閱讀素養(yǎng),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然后提出了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學習;閱讀教學;內涵;特點;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0—0117—03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大有裨益。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卻存在教學“淺層化”和“模式化”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閱讀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而,如何從淺層教學走向深度教學,就成為每個教師面臨的難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談幾點體會。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及特點
(一)內涵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信息加工、自主探究、遷移應用、問題解決等認知加工方式,形成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在整個過程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動機與積極思考,使其掌握了學科的本質,還發(fā)展了高階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二)特點
1.從學習的本質來說,深度學習是一種復雜而有意義的高級學習。學習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認知和掌握過程,是人類獲取新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學習可以分為感知、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在感知階段,人們通過感官接收信息,例如視覺、聽覺、觸覺等;在理解階段,人們將感知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整合,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在應用階段,人們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深度學習是一種運用高階思維能力對復雜的事物和信息進行深度加工,這種深度加工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2]。
2.從學習目標來看,深度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深度學習是學生勝任未來學習、工作與生活必須具備的一組知識和技能的總稱,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學科知識、批判性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團隊協(xié)作、有效溝通等能力,這些能力能讓學生靈活地掌握和理解學科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舉一反三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高階認知能力的形成。
3.從學習過程來看,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批判。知識的理解和批判能力是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通過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批判,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知識的本質,掌握知識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將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并做出正確的決策。深度學習鼓勵學習者積極地探索、反思,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同時對新的知識進行批判性的看待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知識,從而加深對新知識和復雜概念的理解。
二、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目標的模糊化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語文閱讀教學往往被看作是提高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但這樣的目標過于模糊,缺乏明確的標準和規(guī)范,難以獲得有效的閱讀體驗和成果。例如,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明確的閱讀任務和評價標準,只是簡單地要求學生閱讀并理解文章的內容,而忽略了對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等方面的指導。
(二)閱讀內容的膚淺化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語文課程被認為是一門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往往注重的是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對文章主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文章進行講解,例如先講結構,再講內容,最后講寫作方法等。這種順序式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只關注表面的字、詞、句,而忽略了文章深層次的內涵。此外,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閱讀材料的單一化。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語文課程的閱讀材料主要是以課文為主,缺乏豐富的閱讀材料供學生選擇,這樣容易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下降,同時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閱讀方法的單一化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傳授閱讀技巧,如快速閱讀、重點閱讀、細節(jié)閱讀等,而忽略了閱讀方法的多樣性。閱讀方法的單一化導致了學生的閱讀效率不高。例如,快速閱讀雖然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但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重點閱讀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重點,但也可能導致學生忽略一些非重點內容。
(四)閱讀評價的片面化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時,在評價形式上,也只是注重學生卷面的整潔程度和分數的高低,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在課堂中的表現。
三、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樹立語文“大閱讀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閱讀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我們只關注于閱讀的表面,就忽略了閱讀的本質和意義。樹立大閱讀觀,才能讓我們更好地享受閱讀的樂趣,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樹立大閱讀觀,意味著我們需要從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上出發(fā)。我們需要關注不同領域和主題的書籍,例如歷史、哲學、科學、藝術等等。這些書籍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同時,我們也需要閱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這些書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后,樹立大閱讀觀還需要我們注重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我們需要選擇有價值的書籍和信息,避免閱讀無意義的內容。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有效地閱讀和利用信息,例如運用搜索技術、整理筆記、與他人交流等等,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二)拓展閱讀內容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中,我們只能閱讀一些經典名著和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需要更多的閱讀內容來豐富學生的生活。我們應讓學生多讀一些童話故事、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等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三)閱讀方法多樣化
在實施深度學習閱讀教學時,閱讀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本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策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本內容。
1.分類閱讀法。分類閱讀法是指根據文章的主題、內容、文體等因素,將文章分成不同的類別,然后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例如,對于歷史類文章,可以采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對于科幻類文章,可以采用想象、聯(lián)想的方法;對于散文類文章,可以采用感受體驗的方法。
2.主題閱讀法。主題閱讀法是指根據文章的主題,采用主題探究的方法進行閱讀。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主旨,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續(xù)寫閱讀法。續(xù)寫閱讀法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續(xù)寫文章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閱讀評價多元化
1.評價內容多元化。在小學語文閱讀評價中,評價內容應該多元化。不僅要關注學生能否準確、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要關注學生能否運用語言知識和思維能力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文章的主題和內容。例如,在評價一篇閱讀材料時,可以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聯(lián)想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等。
2.評價方法多元化。在小學語文閱讀評價中,評價方法也應該多元化。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診斷式評價、案例分析式評價、問題解決式評價、綜合評估式評價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例如,在診斷式評價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找出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所在,并指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案例分析式評價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主題和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比較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深度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能有效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進而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桃林.深度學習視域下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20(13):67.
[2]肖東志.探討深度學習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03):35-36.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