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晶
摘? 要?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chuàng)造、體現科技與人文相統(tǒng)一的課程。立足一線教學,結合教學經歷,分析通用技術教學現實困境和對策,嘗試把通用技術與項目式學習融合,體驗手工制作等生產勞動,開展基于手工制作的通用技術項目教學實踐,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提高創(chuàng)意物化能力。
關鍵詞? 通用技術;手工制作;項目式學習;核心素養(yǎng);專用教室
中圖分類號:G633.9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9-0113-04
0? 引言
根據《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通用技術的定義,通用技術是指當代技術體系中較為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育人價值較為豐富并與專業(yè)技術相區(qū)別的技術,是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yè)發(fā)展所必需的技術。通用技術區(qū)別于專業(yè)技術,兼具基礎性和通用性,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是對學生發(fā)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1]。雖說通用技術課程已開設十幾年,但是各高中學校仍處于開展通用技術課程的基礎階段,主要原因有課程不受重視、缺乏專用教室、課程資源不足、缺少專任教師等。
項目式學習的出現使教師不再受限于教材,突破章節(jié)限制,將知識點內容和教學目標貫穿各個項目任務中,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來解決問題,體驗設計的過程[2]。通用技術課程與項目式學習相融合,引導學生開展項目活動,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本研究立足教學一線,基于手工制作開展通用技術項目式教學實踐,以設計的一般過程為例開展實踐,為一線教學提供案例參考。
1? 通用技術教學現實困境和對策
1.1? 課程不受重視
大部分學校對通用技術學科認識不到位,學科建設薄弱。通用技術是非高考科目,意味著在學校教學中不受重視,學校不愿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本課程上,忽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有的學校通用技術課時嚴重不足,甚至有的學校直接不開設該課程。部分教師或學生直接放棄這門課程,在上通用技術課時,學生被其他學科教師補習其他課程。家長也對這門課程重視不夠,不能準確認識通用技術課程的價值。
1.2? 缺乏專用教室
通用技術課程有別于其他學科,需要專門的設施。《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教學裝備提示中說明了專用教室建設布局標準,專用教室和設施設備必須符合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要保證足夠空間、專用教室分類管理、配備相關的教學裝備等。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并沒有建設專用通用技術教室,硬件設施不到位,導致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傳統(tǒng)課室里上課,上課內容偏理論知識,缺少動手實踐,課上體驗性不足,無法讓學生產生直接認知。
1.3? 課程資源不足
缺乏成熟的與教材相配套的實踐活動指導手冊,僅靠教材、有限場地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教材上雖然有可以開展實踐活動的項目,但是有些活動學生不太熟悉、課堂上不容易做到、可操作性不強,容易導致課堂上的實踐活動效果不好、流于形式[3]。教學內容局限在課本上,容易導致課堂教學變成理論傳授課、技術哲學課。教師上課的內容多是“舶來品”,缺少自己精心打磨的課堂內容,部分教師的課件甚至好幾年不更新,其惰性導致沒有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1.4? 缺少專任教師
多數通用技術教師都不是科班出身,大部分是信息技術或者物理教師轉行,存在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學校也沒有建立通用技術教師培訓機制,導致該學科教師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發(fā)展體系。為了趕進度,其他轉行的通用技術教師直接進行填鴨式教學,根本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較差。目前,該學科不僅缺少專業(yè)教師,而且沒有明確選拔教師的規(guī)范。
1.5? 對策
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是綜合教育到分科專業(yè)教育的過程,通用技術作為與專業(yè)技術相區(qū)別的技術,完成高中通用技術的探索,可為學生未來專業(yè)技術發(fā)展奠定基礎,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是有意義的,學校應重視起來?!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面對困難,通用技術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體驗實踐活動,在現有的課時上備好每一次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充分利用各類實驗室,物盡其用,在有限的課程資源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積極設計開發(fā)與課程有關的項目活動,使活動內容生活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設計。教師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同時積極提升操作技能,積極參加相關專業(yè)培訓等。學校要重視師資配置,提供相應保障吸引優(yōu)秀教師加入。
2? 通用技術與項目式學習融合
通用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很多知識都是在實踐中學習,教學中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動手實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和案例講授,則會缺少知識生成過程,缺少知識內化情境。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活動,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注重技術設計的過程,鼓勵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設計,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和知行合一,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術設計與制作能力、試驗與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陧椖渴綄W習,項目背景立足于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項目來解決問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體驗設計的魅力,經歷設計的全過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構思、圖樣表達及物化能力。
將通用技術與項目式學習相融合,創(chuàng)設真實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將通用技術知識習得融入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項目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項目主題為“讓A4紙‘飛起來”,以風箏為例開展教學,對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提高學生技術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3? 基于手工制作的通用技術項目教學實踐
3.1? 項目概況
在利用電子元件開展活動過程中,學生使用電烙鐵焊接電子元件時,有不小心被燙傷的,有將電子元件燙壞的,有虛焊的……學生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工具使用技能,可能會產生誤傷,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和抵觸情緒,造成怕動手操作的問題,教師也不愿意開展該類項目的實踐教學[3]。這種情況不是個例,而是大部分學校在開展活動時存在的問題。因此,一方面要選擇安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項目,另一方面要選擇能發(fā)展學生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項目。結合通用技術課程現實情況,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課程內容時,正值農歷二月,東風含笑,草長鶯飛,本項目將民族特色藝術(風箏)與通用技術相結合。
通過視頻播放一首有關風箏的詩,營造放風箏的氛圍: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風箏在我國具有兩千年的歷史,一直被人們喜愛,特別是在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銀線連四海,風箏傳友情”,它又以友誼的橋梁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放風箏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娛樂活動?,F階段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失去很多親近自然、感悟生活的機會,用一首詩把學生拉進春天的懷抱。本次課就以風箏為主題進行一系列設計活動,通過制作風箏,讓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同時讓設計的風箏飛起來。
引出本次課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
1)如何制作風箏?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2)如何讓風箏飛起來?
3.2? 項目目標
3.2.1? 項目總目標
學生經歷技術設計的全過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構思、圖樣表達、工藝選擇及物化能力。
3.2.2? 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技術意識:對制作風箏技術文化的理解與主動適應。
2)工程思維:對制作風箏進行分析、整體規(guī)劃,體會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關系和主要作用。
3)創(chuàng)新設計:在發(fā)現與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符合設計原則且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構思方案。
4)圖樣表達:能通過畫圖表達設計構想,用技術語言實現抽象與具體的思維轉換。
5)物化能力:能根據方案設計要求,進行材料選擇、測試,工具選擇與使用,工藝設計與產品制作等。
3.2.3? 學習目標
1)通過風箏的設計制作,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知道設計活動是從產生需求和明確設計要求開始的,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2)理解方案設計中創(chuàng)新的意義,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yōu)化,提高小組協(xié)作能力,體會設計一般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關系和主要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fā)對優(yōu)秀民族特色藝術的熱愛,提高設計能力。
3.3? 項目內容
圍繞“讓A4紙‘飛起來”,以風箏為主題,設置兩個項目:項目一主要包括設計一般過程的前三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發(fā)現與明確問題、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項目二包括優(yōu)化設計方案和編寫產品說明書。兩個項目共五個環(huán)節(jié)構成設計的一般過程,教材顯示設計過程是動態(tài)的,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設計的過程。課時安排如表1所示。
3.4? 項目活動過程
項目活動過程包括情境導入、發(fā)現與說明問題、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優(yōu)化設計方案、編寫產品說明書和課后實踐七個環(huán)節(jié),具體項目活動過程如表2所示。
3.5? 項目評價
根據設計的一般流程結合風箏的評分細則進行評價,進行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標準如表3所示。
4? 結束語
通過本次項目活動,讓學生在制作風箏、放風箏的過程中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通過設計造型、扎制和裱糊工藝、加持藝術手法制作出風箏,運用放飛技巧將風箏放飛,能在放飛風箏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風箏設計。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協(xié)作,讓學生體驗制作風箏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將項目式學習融合到通用技術教學中,以民族特色藝術(風箏)為背景,開展項目式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從繁重重復的講解任務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的引導者,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由于場室安排、資金問題、實驗條件等的限制,現實中還面臨諸多困難,需要教師精準把握學科知識,聯(lián)系生活、學校情況和學情,尋找適合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升的教學策略和途徑,助力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5? 參考文獻
[1] 馬小麗.基于STEAM的通用技術項目教學實踐[J].電子技術,2021,50(9):210-211.
[2] 王鈺.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通用技術教學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2):17-18.
[3] 鐘記和.通用技術實踐教學的困難與對策[J].新一代(理論版),2021(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