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釗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寫作能力反映了學生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能否利用學過的語文知識構思作文,并在特定結構下有效填充文本知識構成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然而,傳統(tǒng)的小學寫作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尤其是不能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有效應用于寫作實踐中,影響了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面對這種情況,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建構完善寫作框架,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一、明確思維導圖的特征,奠定寫作指導基礎
1.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也被稱作心智導圖,是個體充分運用自身的感覺器官在對客觀事物進行深入感知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形成的一種以圖像關聯(lián)形式呈現(xiàn)的文字內容。相關知識可以層級結構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保證知識呈現(xiàn)的全面性與有序性?;蛘哒f,思維導圖本身是對人腦運作模式的模仿,把思維過程及結果以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把不可觀看的抽象思維過程以直觀的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整個思維導圖具有一個特定的核心主題,之后借助代碼、紋路、線路、音符等多樣化的形式擴散這一主題。
2.思維導圖的特征
思維導圖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兩大方面:其一,思維導圖以某一核心主題為中心,之后向四周相應地發(fā)散出不同的分支結構。人們一般習慣于有效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與記憶。在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是整個思維的核心內容所在,而分散在四周部位的各個分支圖則充填著同一核心主題的相關內容。借助這種結構知識的呈現(xiàn),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開展知識聯(lián)想活動,尤其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高效理解與記憶相關核心主題知識點,建構完善的知識架構與體系。其二,思維導圖的分支都是由關鍵詞與關鍵圖形共同構成的。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借助思維導圖中各個關鍵分支的圖形與關鍵詞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清相關知識點間的相互關系,對深化知識理解、強化知識記憶等都有很大幫助。因為思維導圖本身完美契合了學生記憶知識的規(guī)律與習慣。只要看到某一關鍵詞,就可以快速聯(lián)想出相關方面的知識點,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突出思維導圖的融合價值,規(guī)劃寫作指導目標
1.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寫作指導實踐中,教師通常占據(jù)主導地位,應用范文指導學生寫作,通過分析范文中運用的各種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法,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處于被動“聽”的狀態(tài),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限制。與此同時,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量有限,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實際寫作時缺乏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尤其是部分學生還對寫作存在畏懼心理,直接影響了他們主動參與寫作練習的興趣。而在寫作指導實踐中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降低寫作難度,促使學生深入聯(lián)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關實例,保證在寫作時“有話可說”。這樣的寫作指導非常有趣,尤其是可以在思維導圖繪制時借助鮮艷的色彩、優(yōu)美的線條、多樣化的圖形等構建完整的寫作思路。教師不再需要長篇大論的講授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建構完整的寫作框架,大大增加了寫作練習的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寫作的興趣,緩解他們對寫作的抵觸心理。
2.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思路
在小學寫作過程中,寫作思路的建構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寫作思路的構建會對學生最終的作文質量產生極大影響。在傳統(tǒng)的寫作指導過程中,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足或者認知能力有限而無法完整建構寫作框架與寫作思路,最終因為寫作思路不清晰直接影響作文質量。如果可以在寫作過程中創(chuàng)新運用思維導圖,那么可以構建完整的寫作思路,借助層層推進的方式完善學生作文的框架,增強寫作的直觀性與可操作性。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實際上就是小學生建構寫作框架和梳理寫作思路的過程。只需要確定一個核心主題詞,再通過發(fā)散思維構成一個不斷延伸而又彼此相關的脈絡結構圖,就保證寫作時“有話可寫”,大大提高寫作練習的效率。
三、遵循思維導圖的運用原則,設計寫作指導方案
1.生本性
生本性,主要是在指導小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和構建寫作思路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需求,緊密結合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發(fā)展需求,保證思維導圖繪制的難度、形式等符合小學生群體的水平,避免盲目繪制思維導圖而影響了小學生寫作的實效性。因為在指導小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如果涉及過于復雜的結構,超出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范疇,那么反而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不能降低寫作難度?;蛘?,在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沒有結合學生的喜好和興趣,那么也可能會因為思維導圖繪制過程枯燥、乏味而影響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樣會降低思維導圖輔助小學生寫作的實效性。
2.規(guī)范性
在指導小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為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需要對思維導圖的整個運用過程進行規(guī)范,讓小學生可以順利繪制與使用思維導圖輔助完成寫作思路的構建。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主要應遵從如下規(guī)范性步驟:第一,對作文主題關鍵詞進行提煉,明確寫作中心;然后在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寫上關鍵詞,并添加一些提示性的圖示,再利用對比性的顏色標注進行強調。第二,基于關鍵詞,結合寫作需求構建一級、二級、三級等層層相關的分支;可以用曲線連接不同的分支關鍵詞,建立彼此間的聯(lián)系。核心詞和一級分支關鍵詞之間可以利用最粗、色彩最鮮艷的線條連接,其他分支可以根據(jù)不同關鍵詞之間的主次關系對線條的粗細情況進行合理調整。一般同層級的關鍵詞間的連接線條粗細要保持一致。第三,針對各個分支關鍵詞都可以添加提示性圖示,并采用相同顏色對同一層級的關鍵詞進行標記。
3.輔助性
在指導小學生寫作時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注意讓他們明確思維導圖本身是輔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必需的寫作過程,不能夠一味依賴思維導圖完成寫作。同理,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也要對思維導圖的運用進行定位,明確其輔助作用,不能夠片面地認為思維導圖是輔助小學寫作教學的萬能工具,而忽視了常規(guī)寫作教學與指導方法的應用,否則也可能會因為思維導圖的使用直接影響小學寫作指導與教學的效果。這些都是寫作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運用得當,就夠保證有效發(fā)揮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
四、優(yōu)化思維導圖的表達指導方法
1.基于思維導圖,輔助學生合理選材
小學生在寫作時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大、空”。而導致“空”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不足,無法支撐他們完成高質量的寫作,因為寫作素材的選擇會對學生能否順利完成寫作任務產生直接影響。在指導小學生寫作過程中,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他們在選材時做到有據(jù)可依,引導他們應對寫作素材匱乏的問題。特別是針對寫人記事的作文題目,由于學生沒有養(yǎng)成認真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寫作時缺少素材,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此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他們系統(tǒng)地梳理寫作思路,明確選材方向,保證做到科學選材。
例如,在以“可愛的校園”為主題的寫作練習中,許多小學生雖然長時間身處校園,卻沒有認真觀察過校園的場景,容易出現(xiàn)思維混亂的情況,不知道如何才能夠更加精準地選擇寫作材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層級結構設計的方式繪制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導圖,一級層級主要涵蓋了3個主分支,即:人美、景美與事美;然后可以繼續(xù)指導學生從這三個主分支出發(fā)對校園進行認真觀察,列出各個方面的主要特征以及其他情況,并且要有效融入自身的情感體驗與獨特感受,這樣就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出完整的作文結構。在思維導圖的指導下,學生只需要在選材時做到“對號入座”,擴寫寫作素材即可。由此可見,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首先要幫助他們明確寫作的主題,引導他們用關鍵詞的形式回憶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經歷與體會;同時要在指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與記錄的過程中強化師生互動,幫助學生構建以作文主題為核心的寫作框架。這樣小學生在后續(xù)的寫作過程中如果碰到類似主題的寫作任務,就可以在頭腦中調用積累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寫作難度。
2.基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一篇作文需要完整的框架,其中涉及小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等。要保證特定作文主題下的作文結構設定的合理,尤其是要注意促進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謀篇布局,避免因為寫作中構思不合理或者構思不完整而影響作文質量。在指導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和構建寫作框架時,長篇大論的講解容易讓學生失去主動學習興趣。此時,如果巧用思維導圖,既能深化學生對寫作主題的理解與認識,也有利于鍛煉及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例如,在以“公園的聲音”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寫作框架,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在公園游玩時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看到的植物、動物和人物等具體畫面。例如,公園中的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歡快啼叫;孩子們相互追逐,嘻嘻哈哈地笑個不停,等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用不同顏色的筆來繪制不同的分支,保證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發(fā)散思維,理清寫作思路,這對強化學生的理解、想象以及記憶能力等都有很大幫助。在上述寫作指導后,可以引導學生繪制與作文題目相關的思維導圖,以有效激活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且形成完整的寫作框架,降低謀篇布局的難度。
3.基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自評文章
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長期的寫作訓練中逐步形成的。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外,還要強化他們自主評改作文的能力,這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指導學生開展自主評改作文活動也是小學寫作教學的重要任務。開展自主評改作文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寫作方面的不足,歸納和總結必要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經驗。而在思維導圖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出發(fā)開展作文評改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深刻認識自己作文中的亮點與不足。
例如,在對《白楊》這篇文章進行點評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羅列出文章的寫作思路、寫作框架以及寫作亮點,先要鼓勵學生認真閱讀文章,找出其中的寫作亮點,之后讓他們把這些寫作亮點填充到自己的思維導圖中,借助分支結構設計的方式把文中涉及的擬人、設問和比喻等修辭,以及托物言志、象征等寫作手法直觀地羅列出來。借助思維導圖進行作文點評,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作文的中心與結構,也可以提高學生自主評改作文的能力。此外,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如在寫作前會在頭腦中構思,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把作文題目中涉及的重點內容呈現(xiàn)出來,形成明確的、完善的寫作思路。一旦碰到寫作思維突然中斷的情況,那么可以在思維導圖中重新繪制一些新的分支,補充缺失的內容,最終逐漸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思維導圖是輔助小學寫作教學的有效工具,也是輔助小學生高效開展寫作活動和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小學寫作指導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輔助學生合理選材,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幫助學生自評文章,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