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琳
摘 要:潮州金漆木雕具有題材多樣、造型古拙、色彩斑斕等鮮明的藝術特征。在社會發(fā)展中,其實用性逐漸式微,但是ICT的迅猛發(fā)展,為其帶來了新的契機??梢酝ㄟ^數字博物館、網絡、主流媒體等平臺創(chuàng)新文化輸出方式,提高金漆木雕的知名度,增加手藝人的收入,促進木雕藝術的發(fā)展,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木雕藝術傳承工作。
關鍵詞:潮州金漆木雕;ICT;傳統文化
注:本文系潮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項目“跨界融合背景下潮州金漆木雕的發(fā)展策略研究”(2021-C-11)、2022年度韓山師范學院教學改革項目“以潮州本土文化資源為依托的義務教育階段美術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0006/E22103)研究成果。
ICT即信息通信技術,包括所有通信設備、應用軟件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服務等?,F通過借鑒、學習已有的優(yōu)秀App、電視節(jié)目、短視頻等的運營方式來構想ICT促進潮州金漆木雕藝術蓬勃發(fā)展的路徑。
一、潮州金漆木雕的藝術特征
(一)題材多樣
潮州金漆木雕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在數代的發(fā)展歷程中,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潮汕獨有的民俗文化的浸潤以及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呈現出獨具特色又多樣化的題材,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這些題材既可單獨呈現,又可以互相組合呈現。如陳設擺件中的獅子,藝人雕琢各種形態(tài)的獅子作為擺件,有蹲獅、雙獅,還有一大八小的子母獅等,光獅子這個題材就被藝術家塑造出各種樣式。再如門窗飾件中的彩鳳圖案,藝人將一只單腳站立、張開翅膀、昂首鳴叫的鳳凰置于繁密復雜的紋樣圖案中間,既突出了主體鳳凰,又展現了紋樣的魅力。多樣化的題材是潮州金漆木雕發(fā)展不受限制且不斷創(chuàng)新的靈感來源。
(二)造型古拙
潮州金漆木雕造型來源于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生活,是藝人研讀前人優(yōu)秀木雕作品、仔細觀察生活又勤學苦練之后雕鏤出來的古樸生動的藝術造型。如潮州市博物館館藏作品《仙姬送子》運用抽象化的造型方式將仙姬卓爾不凡的氣質、手中孩童的天真稚嫩、董永的虔誠感恩刻畫得于質樸中透著一絲靈動。張鑒軒、陳舜羌的《蟹簍》運用精湛的雕刻技藝簡化、提煉本土生活中常見的螃蟹造型,于作品中營造出既厚重又靈巧的造型。潮州金漆木雕作品經久耐看,與其古拙的造型特點是分不開的。
(三)色彩斑斕
潮州金漆木雕聞名于燦若星河的民間藝術中,除了題材廣博、造型獨特且有濃郁的本土特色外,其表面的髹漆貼金工藝也是其區(qū)別于其他藝術門類且獨樹一幟的原因之一。金箔顏色于醒目中透著溫潤,貼了金箔之后的木雕展露出富麗堂皇又不刺眼的色彩效果。由于漆底不同,經過歲月洗禮之后的金漆木雕作品呈現局部斑駁、底漆若隱若現的效果,于歲月中透著富麗感。如金漆木雕日用器物《瓜瓞香筒》部分金箔剝落之后反而將苦瓜、枝葉于金箔中透著紅色底漆的色彩效果呈現得更加斑斕多彩。
潮州金漆木雕題材多樣、造型古拙、色彩斑斕的藝術特征使其在種類繁多且各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然而要想獲得長足發(fā)展,就要在保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基礎上繼續(xù)開拓創(chuàng)新,提高自身知名度,不僅要吸引藝術界、木雕界的人士,還應該吸引更多各行各業(yè)的人去支持金漆木雕藝術的傳承發(fā)展。
二、潮州金漆木雕發(fā)展現狀
雖然潮州金漆木雕在木雕界被譽為一絕,但是除了專業(yè)人士、當地人及對民間藝術感興趣的人對其有深入研究及了解之外,絕大多數人對這個民間藝術種類缺乏了解,甚至有很多人還未聽說過。每年來潮汕地區(qū)旅游的人絡繹不絕,但是大多數是被潮汕美食吸引過來打卡旅游的。大部分游客來潮州主要是游牌坊街、走廣濟橋、吃牛肉火鍋等,雖然己略黃公祠、許駙馬府、開元寺內都有金漆木雕精品,甚至在廣濟橋還有專門的金漆木雕展位,但是游客對其缺乏歷史文化了解,往往只是走馬觀花的游覽,并未有深刻的印象,因此也無法廣泛傳播金漆木雕藝術。
由于潮州金漆木雕創(chuàng)意難度大、技法豐富、雕刻工藝極其復雜,一件作品的打磨需要的時間比較久。目前大部分知名的手藝人寧愿繼續(xù)做手工精品,靜下心來雕琢、打磨作品,而不愿意借助電腦輔助雕刻,以此來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對于金漆木雕這種耗時長的藝術創(chuàng)作,只有沉靜下來慢慢做,才能將作品打磨好,這類藝術創(chuàng)作慢即是快,快即是慢。因此,批量化生產很難出精品,也難以留住核心顧客。
金漆木雕人才培養(yǎng)模式目前是以大班教學和師傅帶徒弟這兩種方式為主,但金漆木雕前期學習周期非常漫長,十余年左右才有可能承擔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金漆木雕傳承人來說,他們是非常樂意傳授技藝給學徒的,甚至有些傳承人還會承擔學藝者的材料費和生活費,但無奈的是即使這樣也難以吸引年輕人長期保有學習的積極性。
三、運用ICT發(fā)展潮州金漆木雕藝術的路徑
雖然社會的發(fā)展給金漆木雕帶來了危機,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轉機。目前隨著ICT的發(fā)展普及,潮州金漆木雕迎來新的發(fā)展契機,充分利用ICT可以讓金漆木雕走出廣東、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當然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僅需要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手藝人的堅守、企業(yè)的擔當,還需要高校的合作、ICT人才的加入,只有各方力量團結配合,才能讓潮州金漆木雕藝術煥發(fā)生機。
(一)數字博物館加快傳播速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的普及,成立數字博物館,采用數字技術來發(fā)展傳承金漆木雕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中有金漆木雕藝術品,一些建筑構件上也有著木雕精品,例如己略黃公祠、從熙公祠、棉城趙厝祠等,但這些地方比較分散,如果沒有專業(yè)人士的講解,人們很難產生濃厚的興趣去了解。數字博物館的建立很好地補足了這一點。敦煌研究院、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聯合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對于潮州金漆木雕創(chuàng)建數字博物館有很大的學習意義。進入小程序就能看到富有敦煌元素和色彩的歡迎語,最下排的文字清晰提示瀏覽者所需查看的內容,點開“探索”,即可看到視頻、藝術形式、朝代、顏色、全景洞窟等探索形式,滿足各類學習、研究者的需求。每一種探索形式都有很細致的分類,方便各類人員按需搜索,比如藝術形式中還有按壁畫、按彩塑、按石窟形制的分類。從壁畫進去就能看到各種繪畫,比如從本生故事畫進去,即可查看簡單的介紹,并在下方瀏覽各種本生故事畫,有月光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快目王本生等,每一個本生故事皆有詳細的描繪,且每張壁畫都能點開放大觀看到各種細節(jié)。這對于藝術愛好者來說是一個豐富的藝術寶庫,集繪畫作品、故事描繪于一體,增加了學習者的學習樂趣。對于想去游覽莫高窟和查看旅游攻略的人來說,點擊“游覽”就能了解基本知識,查看線下參觀類型以及景區(qū)內智慧精準導航,這無疑增強了游覽體驗,使游覽者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中國傳統藝術。
潮州金漆木雕要想持續(xù)保持活力,也需要數字博物館的助力。潮州金漆木雕可以結合自身的發(fā)展優(yōu)勢,學習借鑒優(yōu)秀的數字博物館,實現金漆木雕的廣泛傳播。由于金漆木雕多運用于建筑構件、家居裝飾等,數據的采集非常龐大且繁雜,不僅需要真正熱愛且懂這門藝術的一批人去沉下心來做這些事,還需要強大的ICT團隊的支持。金漆木雕藝術可以地域、場所、朝代、用途、技藝等形式進行分門別類,并將典籍中的故事,以及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整理出來,附上生動解說。有效運用ICT,使學習者、研究者、游覽者能對感興趣的金漆木雕作品進行放大查看、旋轉查看,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和細致的研究。全景式數字場館的建立對于慕名而來的游覽者來說也是一大福音,其可以通過手機先行查看藝術作品,再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所要去的地方進行參觀。當建筑構件過大且不容易看清楚的時候,借助數字博物館,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建筑構件的全貌,進而進行深入學習了解。對于不方便前來參觀的人,其也可以運用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實現足不出戶了解精美的木雕藝術,接受藝術的熏陶。
目前,部分金漆木雕作品實現了數字化展示,如《金漆木雕大神龕》已經可以通過3D技術以縮放、平移的方式進行展示,使得游覽者于動態(tài)中了解神秘精美的大神龕的尺寸、運用的技法,放大至細節(jié)處,還能看到每個人物的神情、手勢、衣服及動植物與人之間的互動,打開神龕還能看到每個門上不同的金漆木雕的故事場景。除了這種金漆木雕實物3D展示之外,還可以運用虛擬動畫的形式簡單地展示金漆木雕打磨、雕刻、拋光等簡單的技藝,吸引觀者的視線。這種數字化的展示形式可以讓人如臨其境般細致觀看藝術精品,感受作品背后的故事及作品創(chuàng)作的來之不易,感嘆藝人手工之巧妙,深刻體會木雕藝術的精巧與人文內涵。
雖然金漆木雕的數字化展示已經在逐步推進,但是想像數字敦煌那樣形成龐大、多樣化的體系,還任重道遠,不僅需要潮州當地人的共同參與,還需要打破地域壁壘,實現地域之間的協作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運用ICT建成金漆木雕數字博物館,促進金漆木雕的傳播。
(二)網絡平臺促進藝術品流通
金漆木雕藝術精品難以批量化生產,大多數藝術家只是潛心創(chuàng)作,對于木雕作品的流通大部分還是依靠門店銷售、展會售賣和口口相傳等形式。雖然也有部分藝術家參與網絡宣傳和網絡銷售,但是主要是為了展示金漆木雕獲獎作品和藝術精品,所以網絡更新較慢,獲益不多,他們普遍認為只有價格便宜的產品才在網上有銷路,而工藝復雜的金漆木雕價格高,網上銷路不好,因此沒有很大的動力開展網絡業(yè)務。隨著網絡的高速發(fā)展、數字時代的到來,各種手機App,如社交平臺微信、生活分享平臺小紅書、短視頻平臺抖音等已經成為很多人閑暇之余都會去駐足瀏覽的平臺。在大數據時代,藝術家可以開通自己的自媒體賬號,比如小紅書。作為一個生活分享平臺,藝術家可以在小紅書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日常、創(chuàng)作過程、藝術作品,以此吸引人們的興趣。如工筆畫家周雪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日常、創(chuàng)作過程、生活日記等內容,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其中不乏實力的藏家收藏購買藝術品。
抖音平臺也是用戶非常多的一個短視頻平臺,目前抖音上有盧進文木雕、潮州木雕大師金子松、潮州陳素民金漆木雕等木雕賬號,但是由于短視頻作品不多,粉絲數不多,瀏覽量也不高。木雕藝術家有著精湛的傳統技藝,如果多花心思發(fā)布一些有質量的短視頻,是能收獲更多人的關注的,進而提高金漆木雕的知名度。
而Artand是一個專門的藝術社交平臺,融入了社交、電商等多元化因素,為藝術家、收藏家以及藝術愛好者提供了直觀欣賞藝術作品的平臺。該平臺在尋找作品方面比較方便,作品分類非常清楚,價格排序可以是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出售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有一口價、極速拍、拍賣、議價、閃購等多種出售方式,價格分800元以下、5萬元以上等多種價位,便于購買者根據實際情況清晰定位所需藝術品。藝術家在上傳作品時需要編輯好自己的作品信息,如尺寸、顏料、載體、作品描述及多張作品的高清圖及局部圖片等,下方的點贊功能是支持藝術家的一種形式,同時用戶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發(fā)表評論。這種便捷的操作對藝術家來說都是非常方便且節(jié)省時間的。
目前,數字藏品在網絡上也比較火爆,騰訊旗下的幻核App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光數字折扇系列就有幾萬人參與。數字藏品一般是限量售賣,且有唯一編碼、永久存證、不可復制也不可篡改,同時價格也不貴,對于購買者來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隨著ICT的迅猛發(fā)展,在網絡上以各種方式展示、流通藝術品成為一個勢不可擋的趨勢。潮州金漆木雕可以借助ICT分享、展示藝術品,通過簡便的平臺以及數字化技術促進金漆木雕藝術品的流通,增加木雕藝人的收入。
(三)主流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文化輸出
一些主流媒體對金漆木雕及傳承人制作過紀錄片和專題片,并且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目前傳播較廣的是《國家寶藏第二季》,該節(jié)目在第二期中介紹了金漆木雕大神龕。節(jié)目中,演員劉昊然和肖央演繹了抗戰(zhàn)時期,先輩堅守祖國和守護金漆木雕的動人故事,不僅讓人們了解了金漆木雕這樣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也傳達了其背后團結的人文精神。通過ICT將金漆木雕與電視節(jié)目結合起來,也是傳播傳統文化的方式之一。
合理運用ICT不僅能夠促進金漆木雕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的流通,還能夠增加手藝人的收入,吸引年輕人參與金漆木雕的學習、創(chuàng)作、生產,對于金漆木雕的現代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曾慶釗.潮州木雕藝術[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韓山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