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斐
【摘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柯達伊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因科爾文手勢(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讓音樂變得更加直觀,首調(diào)唱名法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節(jié)奏讀法有利于訓練學生音樂節(jié)奏感,強化內(nèi)心音樂訓練可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柯達伊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柯達伊教學法是由匈牙利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提出的教學方法,他主張使音樂成為每個小孩教育的一部分。柯達伊有深刻的教育哲學思想,他認為音樂不分國界,屬于每一個人,其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全民音樂教育,認為每個人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在音樂熏陶下人類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國民素質得以提升。同時,柯達伊強調(diào)民族音樂教育,認為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民族古典文化,必須輻射全民,讓全民均能享有?;谠撜J識,柯達伊教學模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演唱當?shù)孛窀瑁尳逃龑ο蟾袣w屬感和親近感,可快速實現(xiàn)音樂教育目的??逻_伊教學模式中有首調(diào)唱名法、節(jié)奏字母譜、柯爾文手勢等。其基本內(nèi)容主要是本民族的民歌和樂曲,從自己的國家民族中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其次柯達伊教學訓練中常運用聲部合唱方式,將首調(diào)唱名法和五聲音階作為基礎,歌唱訓練中不需要依靠鋼琴,學生更容易掌握,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感知音樂的能力。音樂手勢是柯達伊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七個不同手勢來表達七個主要的音符,音樂教師通過手勢變化來指導音高的變化,讓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到音樂歌唱的音名和音高。由于柯達伊教學法中更加重視本國家民族的民間音樂,從民間音樂中挖掘音樂教學資源,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能夠主動傳承本民族音樂文化,激發(fā)民族意識和團結精神。柯達伊教學體系學術性強,其體系內(nèi)包含的所有學習過程和課程都由音樂教育學者制定,并得到了精通音樂的專家的認可,無論是音樂教師還是教材和教學方法都十分嚴謹。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應用柯達伊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可以培育民族意識和團結精神,推動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一、運用科爾文手勢,讓音樂更直觀形象
科達爾手勢是英國著名首調(diào)歌唱名法專家科達爾創(chuàng)造的一種手勢體系,它作為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后逐漸推廣應用于音樂教育中,其主要通過七種區(qū)分性的手勢,在身體前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該手勢方法能讓教師引導學生歌唱音調(diào)和音高,讓音調(diào)高低變化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讓肢體動作和音高、音準、音節(jié)相呼應,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能力。音樂教師在課前使用演唱聲階的方式進行開聲練s時,應用科達爾手勢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按照老師手勢認真練習聲階,可大大減少失誤,更快糾正學生的錯誤唱法。
在教學中,筆者的做法是每一節(jié)課都用2~3分鐘的時間來唱幾遍音階,要求學生邊打手勢邊隨琴唱出音高。
三年級學到歌曲《草原上》,這首歌曲的旋律只有“Mi Sol La Re Do”五個音符組成。按照教材的安排,本課有唱名的認識和鞏固練習:三個音符分別住在三個樓層中,Mi在三樓,Sol在五樓,La是六樓。這樣學生就在認識音符的同時,還會對音符的音高有個很形象的視覺。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根據(jù)學生好動的特點,我?guī)е鴮W生學習了科達爾手勢中的“Mi Sol La Re Do”五個動作,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當老師用科達爾手勢指揮全班同學演唱小音符,學生都十分自豪,課堂上高潮迭起。之后,老師又用科達爾手勢指揮學生唱了幾句他們熟悉的歌曲旋律“Mi Re Do Re Mi Mi Mi Re Re Re Mi Sol Sol”(選自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學生邊唱邊做手勢,根據(jù)旋律的特點加入了“Mi Sol”兩個音符的手勢,進行了強化練習,效果非常好。
二、采用首調(diào)唱名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柯達伊教學模式以首調(diào)唱名法為有效教育教學手段,其利用移動著的Do為基準,其他各音階調(diào)式保持不變。這種唱名方法以提前對每個音的換算為前提,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的唱名訓練,在學生具備首調(diào)唱名基礎后,適當增加固定唱名的內(nèi)容,促進學生掌握唱名方法。如音樂教師向小學生發(fā)放首調(diào)唱名的簡譜,但是音樂不能單純按照簡譜進行,需要經(jīng)過移調(diào)處理,這樣學生在演唱中不會感到別扭或不適,對小學生而言可快速掌握民間音樂的唱法,或者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唱名接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
下面筆者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康定情歌》來舉例:當一條五線譜記譜的《康定情歌》擺在我們面前時(圖1),引導學生認識這是基于調(diào)式的唱法,它把大調(diào)式的主音(級音)唱做do,其他依次唱做re、mi、fa、sol、la、si,它把小調(diào)式的主音(級音)唱做la,其他依次唱做si、do、re、mi、fa、sol。這樣,只有C大調(diào)和a小調(diào),唱名和音名的對應關系是一樣的,別的調(diào)性就都不一樣了。比如,G大調(diào),就把G唱作do,A唱作re,B唱作mi……og小調(diào),又把G唱作la,A唱作si,降B唱作do……
圖1 《康定情歌》五線譜
因為這種唱法中唱名和音名的對應關系是不固定的,唱名和琴上各音的對應關系也是不固定的,每一個音名,在不同的調(diào)里其唱名也隨之不同了,當你在譜上看到一個音(比如G),你必須明確是什么調(diào),如果是F大調(diào),它就得唱做re,如果是c小調(diào),它就得唱做mi……每見到一個音,都要經(jīng)過“換算”才能唱出它的唱名來,然后再考慮它在琴上的位置,所以學樂器一般不用這種方法,但對視唱練耳訓練、唱一些簡單的歌曲來說很便利,因為這種唱法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曲子旋律的調(diào)式特點。
三、采用節(jié)奏讀法,培養(yǎng)音樂節(jié)奏感
節(jié)奏讀法又稱為節(jié)奏唱名法,意思是節(jié)奏時值的讀法,產(chǎn)生于19世紀,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節(jié)奏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節(jié)奏是學習聲樂的基礎,掌握穩(wěn)定準確的節(jié)奏并控制好節(jié)奏的張力意味著音樂學習效果成功了大半。過去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進行反復多次的枯燥節(jié)奏訓練,嚴重打擊了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但應用柯達伊節(jié)奏讀法教學后,每個節(jié)奏都有各自特殊的讀法,如讀法有“Ta a a a”“Tili”等,教師可以敲打節(jié)奏條來引導小學生讀、寫節(jié)奏,訓練同一個節(jié)奏可順向可逆向。也可讓學生模仿歌曲動作,根據(jù)動作讀節(jié)奏,在音樂教師的帶領下體會律動節(jié)奏,培養(yǎng)小學生的節(jié)奏感。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可以游戲的形式將節(jié)奏唱名法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節(jié)奏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動物音樂會”,利用動物的叫聲和節(jié)奏聯(lián)系起來,如小狗的叫聲“wang”當作二分音符,青蛙的叫聲“gua”當作四分音符……借助這些動物的叫聲開展節(jié)奏教學,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強化音準訓練,提升音樂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生普遍沒有接觸過音準相關訓練,通過科達爾手勢讓小學生了解曲目中音高走向,可為學生音準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生音準訓練可通過聽覺訓練完成,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思維和發(fā)展?jié)摿?,在音準訓練中組織合唱可以幫助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曲調(diào)??逻_伊教學模式在小學生音準訓練中的具體教學過程是教師演示科達爾手勢,學生看見手勢后決定平穩(wěn)氣息音調(diào)還是高昂音調(diào),小學生接受指令后迅速在頭腦中反應下達歌唱命令,最后學生整齊地把音唱準。在訓練初期,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借助鋼琴配合手勢,手勢讓學生對音高的理解更加直觀,雖然無法完全理解音高概念,但是小學生學會根據(jù)手勢判斷音調(diào)升高下降,逐漸按照教師指導準確唱出音高,從而進行音準訓練。
1.通過師生相互問好發(fā)聲練習能有效夯實音準訓練基礎
常規(guī)教學在低年級音樂課中非常重要,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根據(jù)音樂課的特點,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會將音樂技能融入課堂常規(guī)中,對學生的“音準”訓練有非常好的幫助。如課前的師生問好:12? 34? | 5-||(同學們好)54? 32 | 1一 ||(老師您好)通過音節(jié)上下行的師生問好環(huán)節(jié),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熟悉不同琴鍵的音高。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種非常具有音樂特性的問好方式能提升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有利于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根據(jù)不同班級的不同情況,如果有些班級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較高,筆者會讓這些班級學生接龍模唱簡單音節(jié),如“啦”或者“?!薄_@些簡單的小練習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十分有趣,長此以往地練習可為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準感奠定基礎。
2.運用記憶柯爾文手勢提升音準訓練效果
二三四年級學生相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對音樂各方面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了代表不同音高的、可以組成旋律的音符,即“do、re、mi、fa、sol、la、si”這幾個唱名。在教學中,筆者通過科爾文手勢去教學,大部分學生可以用過手勢的變化來記憶唱名和音高。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對音準的掌握不夠扎實。于是筆者借鑒了將柯爾文手勢編成歌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地感受和演唱。這一方法更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對提升學生的音準訓練有很大的幫助。以下為柯爾文兒歌: do do do do do 像饅頭、 re re re re re 像屋頂、 mi mi mi mi mi 像大橋、 fa fa fa fa fa fa 像水壺、 solsol solsol sol 像大門、 la la la la la 像望遠鏡、 si si si si si 像觸角、 do do do do do 像帽子。
3.進行音樂課堂游戲激發(fā)音準訓練的積極性
音樂是用聲音來表示,靠聽覺來感受的。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大致分為演唱和欣賞兩大類。歌曲主要以童謠、民歌、經(jīng)典歌曲以及純音樂欣賞為主。而筆者對于音樂課中的歌曲教學,首先會以引導學生聆聽為主。因為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低年級學生音樂基礎薄弱,在聆聽歌曲之前筆者會從歌曲的音高、節(jié)奏和旋律這三個基本要素出發(fā)并進行簡單講解,為學生聆聽歌曲進行鋪墊。這也有利于之后歌曲的學習,并且能夠通過多次的聆聽加強自身的音準感,這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訓練方式。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游戲是將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通過游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通過音樂游戲教學使音樂課充滿了趣味和活力,學生也在邊玩邊學中有了更大的積極性,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筆者會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或者情緒,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比如在小學二年級上歌曲《火車開啦》的學唱教學,筆者先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感受歌曲,通過不斷地聆聽感染學生情緒。之后再讓學生通過火車司機的角色扮演進行身體律動,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歌曲并深刻記憶歌曲。在游戲律動中,筆者將歌曲高低起伏的旋律線條比作小火車要經(jīng)過的路途。通過身體的高低起伏律動來感受旋律的走向。這也是將抽象的音樂更為具體化的一種的方式。在學生充分熟悉歌曲之后,對于歌曲的學唱就會容易一些。同時對于提高學生“音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利用柯達伊教學模式進行小學音樂教學中,強調(diào)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感受學習音樂的快樂,獲得良好的音樂體驗。
【參考文獻】
[1]張慧綸.談談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低年段唱歌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花城版一年級音樂上冊《感知音的高低》一課為例[J].北方音樂, 2018(5).
[2]任華.柯達伊教學法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本土化探索—以開封市兩所小學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1.
[3]周玉梅.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在高職開展歌唱教學研究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音樂, 2018(21).
[4]林瑜.淺談兒童歌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新運用—以歌曲《閃爍的小星》為例[J].黃河之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