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蘭
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著協(xié)同作用。倘若忽視其中一環(huán),都會影響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限制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由此,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閱讀與寫作往往會結合起來教學,形成新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探索讀寫結合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滿足教學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
讀寫結合教學是指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的方式。其中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兩者結合能有效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初中階段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此時學生對英語知識有著更深層次的學習需求,但傳統(tǒng)的方式將閱讀與寫作相隔離,學生很難有效地將知識輸入轉化為輸出。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語言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類課程,尤其關注學生的整體語言能力發(fā)展,而語言能力起始于有效的積累,逐步體現(xiàn)為良好的表達,讀寫結合模式能讓學生在積累的同時開展寫作模仿,這樣能迅速內(nèi)化語言知識,提升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整體語言技能。
其次,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水平。英語源于生活,是學生來表達生活、開展創(chuàng)造的工具。在讀寫結合模式下,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感受生活趣味,拓展豐富的生活視野,而在寫作時表達內(nèi)心思想,促進深度的思考與分析能力,由此,學生的思維不斷受到激發(fā),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提升。
最后,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英語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語篇中的語言、情感、文化,寫作又幫助學生進一步吸收這些元素,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和體驗,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中的情感、文化、思想,汲取優(yōu)秀的品質(zhì)與情操,最終理性對待不同的文化,提升綜合素養(yǎng)水平。
初中英語課堂讀寫結合模式的應用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此時學生思維發(fā)展迅速,擁有較強的自主需求和自主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jīng)不適應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只有探索具有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和綜合性的教學模式,才能完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正確認識讀寫結合模式的價值,靈活地運用這種具有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英語能力的發(fā)展。
注重挖掘語篇,促進閱讀積累
閱讀是知識的積累過程,是有效寫作的前提條件。在讀寫結合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有效地輸出,必然需要深入地輸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此時的思維靈活性與記憶力都較強,如果能及時地補充充足的知識,就能推動他們深度思考,實現(xiàn)有效應用。而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類型的語篇,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應當拓展閱讀過程,依據(jù)這些語篇內(nèi)容,引導學生深度挖掘,讓學生在深度解讀語篇的過程中更好地積累語言知識,產(chǎn)生深度認知,從而有效地促進閱讀積累,使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應用基礎。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教學為例,該單元以食物為主題,引導學生學習有關食物詞匯,并掌握如何表達對事物的喜好。這是一個與學生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課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談論這些內(nèi)容,那么在英語中,一般是如何表達的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深入閱讀文本“Sports Star Eats Well”,該語篇雖然用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但其中含有豐富的內(nèi)容,例如對水果的喜好、早餐、中餐、晚餐的安排以及對健康飲食習慣的理解等等。學生初讀時很難深入發(fā)現(xiàn)這些元素,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尋找語篇中的有關食物的詞匯,然后從整體上解讀Cindy的飲食習慣,包括中晚餐的安排等,再鼓勵學生分析其中的重點句式,如“I like..., but I dont like...”“Do you like/eat...for dinner?”等,使學生從多個層面深入理解語篇,掌握語篇的語言元素和組成結構。在這樣深度的解讀下,學生就能逐步實現(xiàn)基礎知識的積累,靈活地掌握基礎語言表達。
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培養(yǎng)創(chuàng)作靈感
讀寫結合教學中,讀是基礎。但是學生的閱讀不能局限于語言表面,而應當深入內(nèi)里,了解語篇中包含的情感、思想、文化等元素,在綜合地理解語篇的基礎上,學生才能與閱讀文本產(chǎn)生共鳴,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和思緒,由此也就激活了學生創(chuàng)作表達的靈感。有了創(chuàng)作靈感,學生才能在寫作過程中妙筆生花、信手拈來。因此,教師要結合閱讀文本,創(chuàng)設生動的體驗情境,讓學生真實地融入場景之中,感受和品味,繼而有效汲取語篇中豐富的情感元素、文化元素和思想元素,繼而產(chǎn)生表達欲望、提升寫作興趣,更好地進行寫作表達。
以七年級上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教學為例,該單元引導學生培養(yǎng)用英語談論衣物、價格的能力,讓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中掌握語言的正確用法,樹立競爭與合作意識,能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提升跨文化意識。閱讀環(huán)節(jié)以語篇“Mr. Cools Clothes Store”為主,這是一種新穎的語篇形式,它以廣告的形式呈現(xiàn),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本單元的寫作目標就是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學寫一則廣告。在寫廣告時最重要的是要能用價格、品質(zhì)后其他優(yōu)勢吸引顧客,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用形象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不同的廣告視頻,并引導學生提取這些廣告中最吸引自己的信息,讓學生結合這些信息,讀一讀文章,總結出文章呈現(xiàn)的核心內(nèi)容是否與之相似,隨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場景演繹,假設自己是店主,會如何介紹自己的店鋪以吸引顧客,在完成這些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他們在體驗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更多的廣告創(chuàng)意,從而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寫作。
設置主題探究,提升寫作思維
英語寫作目標通常以一定的主題為線索,學生需要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隨后進行創(chuàng)作。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深入理解主題內(nèi)涵,更要提升自主能力,實現(xiàn)自主思考。由此,教師不能直接在文本閱讀后就引導學生寫作,而應當圍繞主題組織學生深入探究,引導學生拓展更多的主題內(nèi)容,使他們能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自主構思,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靈活、深刻、多樣的思維,使寫作更加游刃有余。如此,學生才能全面深化主題內(nèi)涵,進一步由寫作推動閱讀深度,實現(xiàn)讀寫能力的協(xié)同共進。
以七年級下冊《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教學為例,該單元以作息時間為話題,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學習與課外活動,并學會用英語自由交談有關起床和飲食的習慣等。從這個話題中我們發(fā)現(xiàn)單元是以健康生活為主題的,閱讀語篇中以Tony and Mary為主人公,講述了他們不同的習慣。在閱讀時,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設置“健康生活習慣”主題探究活動,讓學生閱讀完成后,結合語篇內(nèi)容以小組形式開展深度探究。學生可以從語篇中找到飲食、運動、作息等健康或不健康的習慣,此時教師鼓勵學生放眼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與健康生活相關的行為習慣,如喝水、情緒管理習慣等。經(jīng)過深入探究,學生會對單元主題有更深刻的認知,能從更廣的角度理解“健康生活”的方式與意義,也能自主地審視和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此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圍繞主題寫作,學生就能表現(xiàn)出更加深刻的思維能力,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提升寫作深度。
組織寫作實踐,拓展讀寫空間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它是為生活服務的。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教學,其最終目標都離不開生活應用。尤其是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僅僅依賴書本上的語篇和知識,而應當放眼生活,立足生活平臺去實現(xiàn)多樣的讀寫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充實學生的內(nèi)心,促進他們的讀寫應用技能。因此教師要摒棄填鴨式、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從生活著手,引導學生開展趣味的、生動的、切合實際的寫作實踐活動,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有效地拓展讀寫空間,使他們讀懂生活、思考生活,然后學會表達生活、熱愛生活,從而提升英語讀寫教學的效果。
以八年級上冊《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學為例,該單元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未來的看法,使他們能展望未來,著眼現(xiàn)在,全面掌握一般將來時態(tài)的用法。單元以“機器人”為話題,在閱讀環(huán)節(jié)通過語篇“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讓學生產(chǎn)生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并積極寫下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學時教師只局限于書本或課堂想象,難免會限制學生的寫作思維。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寫作實踐,帶領他們?nèi)タ萍拣^實地參觀,了解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體驗機器人所能實現(xiàn)的功能。對于不能實地參觀的,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將當今生活中不同的機器人呈現(xiàn)出來,供學生觀察、思考。在真實的接觸中,學生就會對科技發(fā)展有更深刻的認識,他們會產(chǎn)生很多對未來的設想,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入科技領域對未來的展望資料,讓學生研讀、體會。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真正拓展讀寫空間,將寫“作文”變成書寫生活、書寫未來,有效地提升讀寫能力。
關注讀寫反思,深化英語能力
思想決定行為。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行為。閱讀與寫作是教學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以學生為主體實施的重要行為活動,要想讓學生有效地利用閱讀與寫作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促進他們的主動性,就必須從思想著手,利用反思的方式推動學生深化知識。也就是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過程外,還要注重反思的融入 ,讓學生在閱讀時反思,促進學生領悟英語內(nèi)涵,讓學生在寫作中反思,發(fā)展學生深度寫作能力,讓學生在讀寫完成后反思,就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發(fā)展深度認知,最終不斷深化英語綜合能力。
以八年級上冊《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教學為例,該單元引導學生了解因果關系,并學會談論自己的感受,能在英語交流時注意并觀察他人的情感。這是與初中學生緊密關聯(lián)的一個話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與他人交流、體諒或理解他人。閱讀環(huán)節(jié)以Laura Mills的真實煩惱為例,讓學生閱讀并提煉出語篇大意。隨后由學生嘗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以幫助其他人解決煩惱或問題。這樣的讀寫活動需要學生深入反思才能有所收獲。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時,引導學生思考“語篇中解決煩惱的方法是什么?”“在生活中你們嘗試運用過這種方法去解決煩惱嗎?”隨后再引導學生自省“當他人遇到煩惱向你傾訴時,你會怎么做?”“你希望別人怎么做?”當學生寫作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換位思考“這樣的方式合不合理?如果被人這樣建議我們自己,我們會感覺好些嗎?”依據(jù)這些反思,學生就能設身處地地提出建議,而并非空想。在完成讀寫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回讀語篇,他們就能很好地把握語篇主題,迅速地提煉出語篇的中心思想和大意。由此,在反思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所進步,綜合技能得到有效深化。
閱讀是基礎,寫作是途徑,閱讀與寫作是英語教學的兩個關鍵維度,也是促成英語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閉環(huán)。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有效積累,輸入多樣的知識,為寫作奠定基礎,而寫作又能促進學生內(nèi)化知識,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進一步推動他們開展深度閱讀,由此可見,將讀寫有效結合,是逐步實現(xiàn)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方式。因此教師在日常英語課堂中,要以閱讀為基礎,深入挖掘語篇,促進閱讀積累;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設置主題探究,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組織寫作實踐,讓學生在應用中拓展讀寫空間與能力;同時關注讀寫反思,用思考聯(lián)結讀寫過程,不斷深化學生的英語能力。據(jù)此,學生才能在相輔相成的讀寫教學中全面深化英語能力,提升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