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
“雙減”政策落地帶動評價改革,低年級學期測評不做試卷做游戲,大多學校以游戲闖關替代了原來的一張試卷。筆者學校也不例外,經(jīng)歷向外模仿,關注形式翻新,到向內(nèi)理性思考與實踐,深以為:測評內(nèi)容設置是低年級無紙化測評增值的關鍵。
起始:依葫蘆畫瓢
我們從“如何做”的視角,學習他校,依葫蘆畫瓢,跟風做了第一次項目闖關游戲。
以二年級為例。設置了如圖1所示的7個闖關項目,學期終的某一天完成。游戲規(guī)則為:順利闖一關可集得一枚印章,集齊6枚以上印章,可獲得“闖關小達人”胸章。
闖關那天,校園熱熱鬧鬧。學生樂顛顛:太好玩啦! 家長心慌慌:隨機一抽,考查內(nèi)容充滿偶然性,星級數(shù)代替了分數(shù),區(qū)分度和精確度弱化,我家孩子到底學得怎么樣?老師氣喘喘:高成本的物質(zhì)和精神投入設計的游戲闖關,就這樣匆匆走了個過場,作秀嗎?還可以讓它承載起更多的教育價值嗎?
改變:化整為零,做長線
基于第一次測評后的可信度和效度質(zhì)疑,第二次無紙化測評做了改變:7個闖關項目不變,游戲規(guī)則不變,變的是化整為零,把一天的短時間放到了兩個星期的長線上,每天闖關一個項目。
兩個星期的闖關,測評的內(nèi)容較原來實在許多,測評結(jié)果相比原來也客觀了些。但兩個星期天天有的長線折騰,師生們開始懷念“一張試卷考”,吐槽為何換花樣?疑問倒逼思考。
追問:哪些內(nèi)容適合無紙化測評
以二年級7個闖關項目的設置為例,看隱藏背后的測評點:“我有火眼金睛”“詞語積累我最行”“我是古詩吟誦家”是測評學生的生字詞認讀和書寫,“我是小小朗讀者”“我是查字典能手”是考查學生的朗讀、工具書查詢等基本能力?!拔沂亲灾鏖喿x者”屬于拓展運用考查,看學生生活中自主識字與閱讀能力,具有發(fā)展性?!拔宜妥8=o您聽”是學期結(jié)束接近春節(jié)的應景性表達與交流。對照2022年版課標“學業(yè)質(zhì)量”的描述,語文課程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7個項目設置有基礎知識底線的規(guī)約,也有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內(nèi)容涉及,但凸顯不夠,“教—學—評”一致體現(xiàn)不足。再從未提出無紙化測評之前的教學實踐看,伴隨課程設置進程和教學進度,“漢字聽寫大會” “日積月累展示”“朗讀比賽”“寫字比賽”等過程性學科展示與競賽,從未缺席。如今,因為對無紙化測評的不到位理解和內(nèi)容設計研究少,把以往日常做的,聚集到一次闖關中,導致只重形式是否吸引眼球,不顧實際操作中人多項目繁、時間緊,基礎知識與能力底線得不到保證的尷尬。
如何讓低年級無紙化測評從政策要求走向?qū)嶋H需求,發(fā)揮設想中的作用?
重構(gòu):關注測評內(nèi)容設置
無紙化測評的有效實施,首先要堅定“兩條腿走路”原則。一方面,夯實基礎知識不動搖。另一方面,圍繞年段課程內(nèi)容,考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提升。
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保持日常已有的,如圖2、表1所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賽”“日積月累我最行”等單項過關,腳踏實地。
一直有的“寫字比賽”“朗讀比賽”等同年級學科組學科競賽繞不開,按照正常進度,如期舉行。
另一條提升核心素養(yǎng)之路,需要面對的是如何進行無紙化游戲項目內(nèi)容設置。以我校二年級第三次無紙化測評的校本實踐(見表2)為例,共享思考。
上表顯示,我們設計的闖關任務為“一起讀故事”,它的原型是第一次闖關項目中的“我是自主閱讀者”,但內(nèi)容和測評指向與二年級課程對接更緊密。
首先,“一起讀故事”中的故事不是任意拿來,我們對故事先做慎重選擇,再做適當微調(diào),令其符合三個基本條件。第一,故事長度600~800字,全文不標注拼音。第二,故事中有多個角色,適合七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三,故事文本中有插圖,有10~20個課本中沒有學過的字。三個條件,保證了故事和二年級上冊的課程內(nèi)容無縫對接,使測評有跡可查。具體如表3所列。
繼續(xù)看表2,圍繞任務“一起讀故事”設置的三個活動。測評前,要“通知同學知道這件事”,大家才會都準備起來。為了小組集體發(fā)力,還得抓住機遇建立小隊文化,于是有了“做小隊牌讓別人認識”。測評中,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得發(fā)揮集體的力量,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讀故事”。如圖3所示,這三項活動也非空穴來風。
活動1“通知同學知道這件事”,測評學生能不能將書本中聽到的、見到的“通知”真正用起來。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生動講述了通知別人要做到講清楚時間、地點和事情。課后練習中又出現(xiàn)了圍繞“通知”的“讀一讀,說一說”。
通? 知
本周五早上八點,請參加運動會入場式的各班同學,在教學樓門前集合。
少先隊大隊部
4月20日
時間:________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________
參加人:__________________事情:__________________
通知人:__________________通知時間: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一年級下冊的學習基礎,借助二年級寫留言條的實踐經(jīng)歷,讓他們將一年級的說通知,變?yōu)閷懲ㄖ?,然后貼通知,讀通知,不知不覺,寫通知成為有真實需求的學習實踐。
活動2“做小隊牌讓別人認識”,指向教材二上“做手工”“商量”兩個口語交際的真實實踐,同時還指向第四、五單元的《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寒號鳥》等課文中景物或景點名字的表達。學生七人一小組,他們要商量闖關小隊起什么名字,為什么起這個名,還要合作如何將小隊牌裝飾得更好看??此茷橛螒蜿J關準備,其實,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四大核心素養(yǎng)全方位得到了測評與促進。
故事文本中有一些障礙,需要啟動活動3“大家齊心協(xié)力讀故事”,運用已有的能力,互幫互助,相互合作,“一起讀故事”任務才能完成。因為要分角色讀,需要各自先默讀,然后完成分角色,體會各自說話的語氣,最后合作讀。還有,故事文本中有一些未學過的字,他們在默讀中,需要運用一、二年級學過的生活識字、借助學過的偏旁部首推測字音字義、圖文對照識字、查字典識字、請教他人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實踐過程。
以上實踐,注意力從眼花繚亂的形式移向測評內(nèi)容的設置,以2022年版課標為重要依據(jù),靜下心解讀教材,認定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目標,追求測評內(nèi)容的質(zhì)地,不僅實現(xiàn)了與課程內(nèi)容對接的能力測評,更使測評成為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形成了無紙化測評項目內(nèi)容設計共識: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真實的項目情境與挑戰(zhàn)性任務,吸引學生不知不覺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提升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助無紙化測評成為低年級真正有需求有質(zhì)量的學期測評。
(作者單位:江蘇句容市崇明小學文昌校區(qū))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