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燕 趙世華
經(jīng)常聽家長說孩子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好玩的就喜笑顏開“火速”沖上去,稍有難度的、枯燥的就像“癟氣球”似地提不起勁,難以堅持下去……不管是參加各種興趣活動還是各個科目的學習,都存在以上現(xiàn)象。
同事跟我說起她兒子:“先跟孩子商量好了,給他報個跆拳道興趣班,可以鍛煉身體,孩子也答應了。誰知去了跆拳道館之后,孩子每天不練習,就坐在角落里看別人練。不管教練和其他伙伴怎么叫,他都不練。問了孩子,孩子說:“我以為跆拳道很好玩,誰知道練習那么辛苦,動作老是做不對!很枯燥,不好玩,沒興趣。”
這讓我想起我兒子在幼兒園時,每天興高采烈地喊:“哈哈!每天可以吃喝玩樂睡!好開心啊!”這道出了兒童的心聲。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不過任何事想有所成就,光憑興趣不夠,都要刻苦鉆研、反復練習、付出努力。孩子學習技能遇到困難,無法產(chǎn)生興趣;沒有興趣,就不愿意練習,就越難掌握技能,如此惡性循環(huán)。要讓孩子平衡興趣和努力,需要一些技巧。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第一,游戲切入,感受興趣的曙光。
孩子剛學跆拳道,如果總說他動作不對,反復糾正他的動作,孩子會感到煩躁和泄氣。如果能把“游戲元素”加入練習,是不是有意思多了呢?比如先練習像小鹿那樣彈跳,孩子容易被吸引,就會模仿小鹿跳;比如父母在家和孩子對練,哪個動作做得標準或達到規(guī)定的練習時長,可以給孩子精神鼓勵或獎勵孩子想要的東西(雙方可接受的前提下);或父母與教練商量,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加入群體一起鍛煉。其他如畫畫、彈鋼琴等,也要注意在過程中激發(fā)興趣,孩子覺得很好玩,自然就去練習了。
第二,巧設(shè)內(nèi)容,提升興趣的濃度。
首先,內(nèi)容要難度適中。任何學習都遵循“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內(nèi)容的難度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和孩子能接受的程度,或比孩子現(xiàn)有程度稍難一點,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孩子“初步搞定困難”,取得進步,就會堅持下去,這點極為重要。如果一開始難度太高,孩子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很容易受到打擊而放棄。
其次,內(nèi)容要前呼后應。家長事先“牽橋搭線、做好鋪墊”,孩子更易感興趣,愿意堅持下去。比如想讓孩子學習打籃球,可以事先買幾個籃球放在家里,讓籃球時不時進入孩子的視線;或家長經(jīng)常觀看籃球頻道,時不時和孩子討論籃球運動;帶孩子去打打籃球等,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接觸籃球,為日后學打籃球埋下伏筆。孩子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習就會主動。
再次,內(nèi)容盡可能豐富。比如學習數(shù)學,豐富性包括學習主題的豐富,既有練習題類、競賽題類、故事類也有科普類;也包括回應方式的豐富:給孩子講與數(shù)學有關(guān)的故事,讓孩子講故事、演故事等。讓孩子在“豐富”中提升興趣,在興趣中不斷堅持。
第三,統(tǒng)領(lǐng)全局,奠定堅持的基礎(chǔ)。
家長要樹立“學習全局觀”,從更高更廣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學習。先給孩子一個全局性的圖景,再讓孩子練習某個知識點或某個動作。孩子體會動作的重要性后,才更理解練習的意義。曾經(jīng)見過有個嚴格的教練為了追求所謂的“專業(yè)性”,讓一個8歲多的男孩近一個小時只練一個動作。孩子的動作機械,表情麻木。怕是還沒到練到“爐火純青”,孩子已經(jīng)“虛脫”,厭惡這項運動了。暢銷書《刻意練習》中也說:“練習應該是有全局性的、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而不是為了練習而麻木練習?!?/p>
第四,情感認同,增加堅持的動力。
“親其師,信其道?!焙⒆尤绻矚g老師,就會更愿意接受這個老師的教導和建議。我們經(jīng)??吹侥硞€人喜歡哪個電視、電影、動漫里的偶像,也會愛上偶像所喜歡的一切。很多青少年先是因為喜歡教練或運動員,而喜歡上相應的運動項目。因此,在引導孩子學習某個科目或某項興趣時,可以引導孩子先喜歡上老師,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