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 要:新時代法學學術期刊的使命有著新的內(nèi)涵:要為繁榮法學研究服務,為提升法治效能服務,為建設法治中國服務。選題策劃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重要途徑。編輯要加強策劃能力,積極主動策劃符合新時代法治精神、滿足法治中國建設需求的好選題。選題策劃的路徑包括黨和政府的政治文件,中國本土司法實踐,國家立法規(guī)劃、司法解釋和部門法規(guī)規(guī)章的立改廢動態(tài),以及大量學術著作、學術爭鳴、學術會議議題和議程。
關鍵詞:新時代 依法治國 法學學術期刊 選題策劃
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diào),新時代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征程上,法學期刊肩負著新的使命。本文將首先探討法學學術期刊新時代的功能定位和時代使命,然后重點探討新時代法學期刊的選題策劃之道:通過分析好選題的特點,提出符合新時代法治精神好選題的策劃路徑。
本文認為新時代法學學術期刊有著新的使命,要為繁榮法學研究服務,為提升法治效能服務,為建設法治中國服務。編輯要加強策劃能力,積極主動策劃符合新時代法治精神、滿足法治中國建設需求的好選題。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策劃經(jīng)驗,指出選題策劃的路徑包括黨和政府的政治文件,中國本土司法實踐,國家立法規(guī)劃、司法解釋和部門法規(guī)規(guī)章的立改廢動態(tài),以及大量學術著作、學術爭鳴、學術會議議題和議程。
一、法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和時代使命
202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專門強調(diào)要強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研究;立足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圍繞法治建設重大規(guī)劃、重點改革、重要舉措等,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法律政策研究,充分運用法治力量服務中國式現(xiàn)代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tǒng)研究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兑庖姟愤€指出要加強法學學術期刊管理,牢牢把握辦刊的正確方向和輿論導向,推動法學學術期刊多樣化、差異化、高質量發(fā)展。[1]
該《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是黨和國家專門研究部署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的第一份文件,是新時代全面擘畫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發(fā)展藍圖的一份綱領性文件,是把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上升為黨和國家意志的標志性文件,是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論支撐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要求,新時代的法學期刊要做到“三個更高”,即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大影響。更高質量,要求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有嶄新的質量標準;更高水平,是指思想水平、理論水平、學術水平各方面達到更高水平;更大影響,則是要求法學期刊要有設計議題的能力,引領法學研究,甚至在某些方面引領國際思潮。筆者認為,新時代法學學術期刊肩負著三大使命。
第一,為繁榮法學研究服務。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國內(nèi)已有114種法學期刊,大多依托各大高等法學院校和科研機構主辦。法學期刊應該找準定位,充分結合主辦單位的學科特色,綜合考慮自身稿源分布、歷史傳承和學術資源等因素,在兼顧法學各學科發(fā)稿平衡的基礎上重點打造優(yōu)勢、特色學科,實現(xiàn)內(nèi)涵式發(fā)展,才能更好地引領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為繁榮法學研究服務。這是法學學術期刊的基本使命。
第二,為提升法治效能服務。法學學術期刊不應該只服務于學術界,還應該滿足法官、檢察官、律師、政府法律工作者等“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總體需求?!胺陕殬I(yè)共同體”這一群體由于具有一致的法律知識背景、職業(yè)訓練方法、思維習慣以及職業(yè)利益,形成了特有的職業(yè)思維模式、推理方式及辨析技術,是整體提升法治效能的人才力量。法學學術期刊應該樹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意識,致力于推動法學學術與法律實務的融合,打造學術精英與實務專家的共同平臺,為提升法治效能貢獻智慧和策略。這是法學學術期刊的重要使命。
第三,為建設法治中國服務。法學期刊應該注重打造體現(xiàn)新時代法治精神、滿足法治建設需求的特色欄目。期刊欄目具有貫徹辦刊宗旨、引導選題方向、濃縮主題思想的重要作用。對于法學這種二級學科繁多、分支領域廣泛且實踐性極強的社會科學學科而言,期刊欄目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關注法學前沿理論問題,更要立足中國社會的法治實踐問題,檢視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中的沖突與缺失,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服務。這是法學學術期刊的最高使命。
綜上所述,法學期刊是開展法學學術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傳播先進法治思想和法律文化的重要陣地,是推進法治實踐創(chuàng)新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之一。結合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要求,法學學術期刊應該為繁榮法學研究服務,為提升法治效能服務,為建設法治中國服務。
但問題是,很多法學期刊滿足于作者的投稿,很少主動策劃約稿,也缺乏特色欄目設計,只是將來稿按照作者資歷和來稿時間順序刊登出來,以至于期刊單調(diào)枯燥,選題脫離中國法治實踐,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更不能有效體現(xiàn)新時代法治精神,滿足法治建設的需求。下文將重點探討如何策劃出符合新時代法治精神、滿足法治建設需求的好選題。
二、新時代法學學術期刊的選題策劃之道
為做好學術期刊出版工作,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fā)展,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fā)《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fā)展的意見》,強調(diào)要提升編輯策劃與把關能力,要堅持以創(chuàng)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作為選稿用稿標準,加強編輯策劃,圍繞重大主題打造重點專欄、組織專題???。所謂“題好一半文”,就是把選題看作論文寫作成功的一半。面對眾多問題,我們需要進行篩選,確定適合期刊定位的好選題。當前,全面依法治國已邁入新征程,面臨許多有待攻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些問題中,有的是長期困擾法學法律界的難點問題,有的是新領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催生的熱點問題,有的是國家法治建設急需破解的堵點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法學法律界進行重點攻關,值得法學學術期刊去挖掘策劃相關選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選題策劃經(jīng)驗,認為法學期刊的好選題都可以通過如下渠道獲取。
1.從黨政文件中尋找選題
黨和政府的政治文件蘊藏著深刻的法治理念和治國策略。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zhí)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盵2]這不僅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法治建設成就和經(jīng)驗的集中概括,也為法治中國建設標注了新的歷史坐標。[3]
關于如何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就可以策劃一系列專題,具體內(nèi)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二是要扎實推進依法行政;三是要嚴格公正司法;四是要加快建設法治社會。[4]有一些法學核心期刊已經(jīng)陸續(xù)推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專欄和二十大精神專題,這都體現(xiàn)新時代法學期刊的使命擔當。
2.從本土司法實踐中挖掘選題
編輯要善于從司法實踐中發(fā)掘選題,要注重觀察中國現(xiàn)實的本土資源,包括中國特色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典型案例等。例如,2020年的余金平交通肇事案在學界與實務界引發(fā)熱議。這個案件的案情在此不多贅述,它主要揭示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內(nèi)在運行機制的理論缺陷,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認罪認罰從寬的終極決定權究竟在誰,是在于控辯兩造還是法官裁判。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成為2021年學術熱點,當年法學期刊有幾十篇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相關探討。
再如,2021年的康美藥業(yè)證券虛假陳述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上榜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發(fā)布的“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并在國內(nèi)掀起了輿論巨浪,被稱為“中國證券集團訴訟第一案”。[5]因為康美藥業(yè)造假的追責機制涉及比較鮮見的民法、刑法和破產(chǎn)法三種司法程序的并行,尤其是證券特別代表人訴訟與康美藥業(yè)破產(chǎn)重整程序的交織,在帶來復雜實務挑戰(zhàn)的同時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學理討論空間。[6]
3.從國家立法中提煉選題
國家立法規(guī)劃、司法解釋、部門法規(guī)規(guī)章是寶貴的選題資源庫。編輯要密切關注全國人大法工委每年的法律“立改廢”規(guī)劃。一部新的法律頒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如果法律要修改,也一定是現(xiàn)實中遇到了新問題,發(fā)現(xiàn)了漏洞;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司法解釋,如何理解與適用,等等,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選題。比如,我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施行以來,于2022年完成了第一次重大修改。本次修法回應了數(shù)字科技蓬勃發(fā)展和廣泛運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強化了反壟斷監(jiān)管能力,完善了反壟斷監(jiān)管體系,健全了法律責任體系,[7]可以從中挖掘很多選題。再如,《民法典》合同編司法解釋即將出臺,相信法學界和實務界又會掀起一波對合同法的理論和實務問題研究的熱潮。法學期刊應該提前著手約稿策劃。
4.從已有學術成果中總結選題
法學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大量的學術著作、學術爭鳴、學術會議議題和議程中,敏銳發(fā)現(xiàn)熱點話題。最新出版的法學名家著作一般是當下法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學術爭鳴則說明某個問題存在爭議,值得進一步探討,真理越辯越明;學術會議的議題和議程可以說是學術動態(tài)的風向標,可以從中看到學界和業(yè)界關注的議題,以及參會嘉賓中的代表性人物,這些都可以是約稿目標。
四、結語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法學期刊的使命就是闡釋法律思想,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律智慧,研擬治理策略,為繁榮法學研究服務,為提升法治效能服務,為建設法治中國服務。就當下而言,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密切關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法治建設中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根本性問題,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大興調(diào)查研究,積極服務法治實踐,為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學理論支撐。
(作者單位系中國法律評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