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建設,剖析當下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現(xiàn)狀,從教師教學解讀文本、學生自我建構發(fā)展及構筑新型“獵食”課堂三個方面,提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亟需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探討一以貫之批判性思維對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 獵食課堂 自我發(fā)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確定“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促進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批判性思維是獨創(chuàng)性思維的前提。華師大教授袁振國提出“批判性思維是未來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1]同期楊向東教授也強調“批判性思維是教育意義上的核心素養(yǎng)”,[2]批判性思維在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中的核心意義日益顯著。那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語言文字作品,探究和發(fā)現(xiàn)語言現(xiàn)象和文學現(xiàn)象,形成自己的認識”的能力。
審思多年來的教改,課堂的發(fā)言權還是掌握在教師的手中,極不利于學生深刻性、批判性與創(chuàng)造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信息時代,教師在備課時,預設教學目標,預選教學材料,預排任務清單的權威依據(jù)雖已不限于教參,如若教師對于備課材料的選用停留于篩選過濾,仍難免拾人牙慧,要讓學生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語言文字作品形成自己的認識,則需要師生從解讀文本到構建課堂共同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與能力。
尼爾·布朗(Neil·Browne)在《學會提問》一書中提出了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他認為海綿式思維重在吸收,淘金式思維重在發(fā)問——思考——質疑、參與對話。但是,尼爾·布朗認為“最好的查缺補漏方法就是批判性地提問的策略?!盵3]
批判性思維最早源于杜威的“反省性思維”,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的開拓者恩尼斯(RobeaEnnis)把批判性思維界定為“為決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本斯利(D. AlanBensley)認為批判性思維要求具備相當?shù)耐评碇R和技能,以及積極主動地去思考,直接與邏輯學相關。究其本源,“批判”在希臘文中意為“辨明或判斷的能力”,后來發(fā)展為“基于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綜合各方的理解,筆者認為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一種分析推理技能,還是邏輯判斷能力,更是自我認知的審視能力,總之,批判性思維是基于問題的分析、綜合與評估。淘金式思維與批判性思維,二者都強調發(fā)問、思考、質疑與評估修正,不同之處在于批判性思維多了自我認知的審視,是個體獨立自主、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教師需要為學生鋪設豐富的語言材料、言語經驗和技能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需下大功夫解讀文本,如果只是通過審讀大量前人的研究或教參,進行淘金式篩濾,以揀得最適切的語言材料,那么,淘金式思維功不可沒。
但只有批判式思維下的“教學文本解讀”才能深入文本內核,孫紹振的“還原”法和陳日亮的“二次解讀”實際都是對前人權威或時下流行解讀的沖擊批判,教師在審視教學任務的深度與廣度時,解讀文本還得兼顧單元任務、文本特點、具體學情,這就要求思維不能止于篩濾、借鑒,要運用批判性思維質疑、審思,構建一個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建構、自我發(fā)展的課堂。
如高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7課是《短歌行》《歸園田居》的雙文組合,主題是“生命的詩意”;單元學習任務要求“揣摩情感基調與音韻節(jié)奏,領會意蘊”;學習提示要求“體會韻律、節(jié)奏和表達技巧,領悟思想感情”。官方教參中提供了時下比較認同的兩篇解讀,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提供了兩個學習活動樣例以供借鑒。其中,學習活動一:感志士之慨、隱士之情,從描寫特色方面賞析詩句;學習活動二:以“憂”與“游”為話題,比較二者在表達志士之慨、隱士之情時不同的韻律、節(jié)奏和表達技巧。
如果止于淘金式思維,那么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成了賞析《短歌行》的五個比喻、四個用典、比興等手法,以及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歸園田居》的重點則是賞析比喻、反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白描等手法,以及清新質樸的語言風格,這樣的課堂雖然沒有滿堂講授,但即便學生自主梳理探究了也難有新的生成,批判式思維下的課堂會質疑這些鋪設,轉換思維,審視單元主題、學習任務、文本特點與具體學情,從而設置群文閱讀。
選取組文:《觀滄?!贰遁锢镄小放c《飲酒(其五)》《歸去來兮辭》。
搭建問題支架:研讀文本,探究同處亂世之中的曹操與陶淵明為何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你如何看待他們的選擇。
學生在知人論世中慎思審辯,審視曹操詩人之外的政治軍事家的身份,陶淵明詩人之外的文人身份,一個有軍事指揮能力和政治智慧,另一個“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得出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都有自己的價值與意義的結論,從而審視自我,明白吾輩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在這樣的課堂中,主角完全是學生,在對話與質疑中,在思考與反問中,在批判修正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在研讀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詩歌藝術特點的鑒賞,一堂能實現(xiàn)學生自我建構與發(fā)展的課堂才有可能真正的養(yǎng)成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的第二個維度“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中,強調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這就需要在辯證思維中養(yǎng)成批判思維。辯證思維要求學生在閱讀各類文本時,能分析質疑,多元解讀,有自己獨立的思辨能力;在表達和闡述自己觀點時,則要多角度思考問題,有理有據(jù)地質疑,理性、有條理地表達,平等地討論,有針對性地辯駁,語言風趣,態(tài)度有禮。[4]
在建構養(yǎng)成階段,海綿式思維立竿見影,學生只需要批注、熟記,積累,而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階段,需要在言語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生只有在研讀中推理、批判,自我修正,才能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建構,否則,培養(yǎng)的只是會抄錄筆記、套用知識的學生。
當下,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的群文閱讀極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養(yǎng)成,多篇同中有異的文章組合在一起,探討一個主題下的多向度問題,教師只需為學生提供具思辨性的議題,供學生思考、質疑、求證,在研讀比較中既有與文本的對話,又有與同學的探討,最后的獲得是自己反思辯駁修正過后的認知,不僅在閱讀中拓寬了廣度,更拓展了深度。
如主題《走近蘇軾——蘇軾群文閱讀》:陷入困境中的蘇軾如何實現(xiàn)精神突圍?
選取組文:《赤壁賦》《定風波》《念奴嬌·赤壁懷古》《臨江仙·夜歸臨皋》
選文聚焦在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思考蘇東坡的生命感悟與人生態(tài)度。·
教師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讀詩讀人要知人論世,摒棄標簽;提綱挈領,披沙揀金;存疑求證,辨析正誤。
教師搭建問題支架:
1.“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消極還是樂觀?
2.“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作者于途中遇大雨后初晴,為何說無風雨無晴·
3.“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有歸隱之意,卻為何始終未曾脫離官場?
設置三道小問題,題干中明示矛盾沖突之意,打破學生的常規(guī)認知,以此存疑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與積極性。學生為質疑而去求證,則知人論世,深入文本,不僅摒棄現(xiàn)成的貼標簽式的鑒賞,而且避免了拾人牙慧。在逐字逐句地細讀文本中,體會作者當時的困境與心境;在與同學、老師的討論辯駁中審視修正,最后形成個性化且頗為嚴謹?shù)囊娊狻?/p>
有同學認為:
蘇軾的精神能突圍源于他有儒家君子固窮的堅毅精神、經時濟世的用世情懷,所以即使他一貶再貶也不脫離官場,不消極避世;另一方面,他又有老莊超然物外、順應自然,突破有限時空的大境界,所以在困境中也能超脫曠達;同時,又有禪宗的看取當下、隨緣自適的佛老思想,終能在困境的死循環(huán)里實現(xiàn)精神的突圍。
這樣多樣化的閱讀實踐,提供給學生思維碰撞的平臺,不僅在深度閱讀中全面認識了蘇軾,提高了詩詞鑒賞能力,也是一次自我成長的精神突圍,為學生構筑了自我發(fā)展的空間,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教師應盡可能放手營造一個開放、寬松、自由,同時又有一定限制的‘獵食空間,讓學生在‘獵食的經歷中增進語言運用的能力?!盵5]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平臺的搭建者,“獵食”圈的劃定者,方法的指引者,“獵食”的搖旗者。
構建這樣的“獵食”空間離不了前期的海綿式思維和中期的淘金式思維,只有建立在過硬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學生才具備相當?shù)摹矮C食”能力。
如《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閱讀中,在研讀《家族》一章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如下的“獵食”空間:
1.運用思維導圖,理清鄉(xiāng)土社會與西洋社會中家族與家的概念區(qū)別;
2.結合你讀過的相關作品,如《紅樓夢》《祝?!返龋?lián)系本文,分析中西方人在感情上、家庭上的不同觀點和選擇。用列表或導圖的方式在比較中展開論述。
列表或思維導圖的運用利于學生辨析眾多概念,在研讀中建構整本書的閱讀路徑,關聯(lián)《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則為學生鋪設了廣闊的“狩獵”空間,這種多元并存的比較辨析,必然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在理清概念時,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校正指導后要適可而止。驅使學生在探究、審辨之中,不可避免地去質疑、批判,進而自我反思、審視。
如《紅樓夢》中學生篩選到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時有疑而問:賈母為什么最后選擇金玉良緣而非木石前盟?
有同學引用費孝通“紀律排斥私情的寬容,中國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婦間得相敬,女子有著‘三從四德的標準?!泵靼讓氣O比黛玉更有利于賈氏家族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
另有同學引用費孝通“家族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還包括政治、經濟、宗教等,是事業(yè)社群?!闭J為寶釵比黛玉有利于家族的延續(xù),有利于賈氏家族事業(yè)的壯大。
教師此時還可助力一把,引薦學生看下一章《男女有別》中費孝通先生言:“如果要維持固定的社會關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動?!庇纱?,學生又可以理解書中更多的現(xiàn)象,這樣的“獵食”平臺,學生既深度研讀了《鄉(xiāng)土中國》,也加深了對《紅樓夢》的研讀,可謂一舉多得。課堂是學生的,教師只是觀察者、陪伴者、幫助者,學生在自主研讀中,有探究、有反思、有質疑、有求證,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高中的閱讀教學是多元的對話,不論是項目式學習,還是任務群學習,歸根結底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解讀鑒賞能力。
學生要能有自己的認識與發(fā)展,就得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未來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探索更多樣化的教學樣態(tài),幫助學生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
[1] 趙玉成,袁振國.批判性思維是未來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J].師資建設,2018(10)
[2] 楊向東.從核心素養(yǎng)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8(1)
[3] (美)尼爾·布朗(Neil Browne).學會提問[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9:22
[4] [5] 張秋玲.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95,75
(作者通聯(lián):王鳳英,福建永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