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鳳娟 洪騰蛟 陳豐 張華 曾其良
摘?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是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將課程思政內容注入到教學案例設計中,挖掘思政元素、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C語言熱情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思政目標。此外,也為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課課堂提供了新的策略。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探索;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88
0?引言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部2017年12月頒發(f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綱要指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yè)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效統一”。教育部在2020年5月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由上述文獻可知,課程思政建設是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事情,是人才培養(yǎng)必備內容,教師要提煉、挖掘專業(yè)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堅持立德樹人,發(fā)揮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涉及各個專業(yè)、學生人數眾多的公共基礎課程,以Visual?C++6.0為C程序開發(fā)環(huán)境,重點講授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點與結構化設計方法,在使學生掌握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和邏輯規(guī)律,將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學會做人做事,學會自我學習的教育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本文以通識教育基礎課C語言程序設計為依托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索研究,將課程思政育人理念融于到教學改革中。
1?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實施過程
C語言程序設計是安徽科技學院全校各個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其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C語言語法、三種基本結構、函數、結構體、指針、文件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閱讀C程序,并運用結構化程序設計、編寫、調試和運行C程序。重點培養(yǎng)學生掌握程序設計方法、熟練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及團隊協作精神,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做事,同時也為后續(xù)相關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課程思政建設就是把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一體化推進,從而形成協同效應。充分發(fā)揮思政理論課重要作用的同時,挖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圍繞C語言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C語言知識點,在教學設計中深挖思政元素。在授課過程中將C語言知識點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結合,采用案例驅動的方式合理安排C語言知識點和課程思政元素的切入點,將工匠精神、愛國精神、責任擔當、職業(yè)操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案例設計中,設計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學案例及教學大綱,形成課程知識點對應教學思政案例和教學大綱,案例覆蓋課程主要知識點,把教學思政案例分解落實到授課計劃、教學日歷、教學方案中,將育人工作滲透到C語言課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的相關案例如下:
案例1:介紹C語言的歷史和發(fā)展、特點,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編程語言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高速發(fā)展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有的編程語言不斷改進、完善,增加新的特性,同時,許多優(yōu)秀、高效的新編程語言不斷涌現。語言的改進歷程和發(fā)展史,猶如人類的進化歷史,正是這一點點的改進和發(fā)展,推動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變革。5G時代、中美貿易戰(zhàn)的“中國芯”“神州飛船”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職業(yè)理想,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發(fā)圖強。
案例2:在C語言中四大數據類型包括:基本數據類型,構造數據類型,指針類型和空類型。學習C語言的數據類型和運算符,必須要掌握基本數據類型如整型、實型、字符型、枚舉類型的常量和變量的使用規(guī)則以及各種運算符(算術運算符、邏輯運算符、條件運算符、關系運算符等)構成的表達式。當整型數據或實型數據參與除法運算時,計算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探索現象背后的原理,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或工作中依法辦事,不做任何違章違法的事,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案例3:C語言包括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huán)結構三種基本程序結構和9種控制語句(if、else、switch、for、while、do-while、goto、continue、break)。講解選擇結構時,通過區(qū)分輸入的字符是大寫、小寫、數字還是其他字符,來引導學生在人生路上面臨多種選擇時,比如考研、考編或去企業(yè)工作,要慎重選擇并能承擔選擇帶來的后果,做人不患得患失。身體質量指數、空氣質量、水電費計算、企業(yè)根據利潤發(fā)放獎金、判斷閏年等,教會學生愛惜生命、珍惜光陰,關心環(huán)境,節(jié)約用水用電,正確的對待學習壓力。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進行編程訓練,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邏輯能力。在程序調試過程中,教導學生勇于直面困難和挫折,重拾信心,勇往直前。學生完成編程任務后,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激發(fā)學生編程熱情,樹立快樂編程、快樂生活的人生信念。
案例4:C語言中循環(huán)結構,用來解決需要重復處理的問題,比如統計捐款人數和總額、累加求和、輸出3×4的矩陣、計算個人所得稅、分數統計、棋盤放麥粒、九九乘法表、楊輝三角形、百錢買百雞等。教導學生追求正確價值觀和金錢觀,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量幫助別人。通過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服務他人去實現自我價值;化整為零,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每天不斷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習、工作,從量變實現質變,離目標也就越來越近;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想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傳承優(yōu)秀中華文化,爭當新時代有使命、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案例5:在C語言中,數組是按序排列的相同類型(基本數據類型或構造類型)數據元素的集合。數值可以用來解決排序、Fibonacci數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某醫(yī)院累計治愈病人總數等,引導學生向科研工作者學習不畏艱難險阻,敢做冷板凳、刻苦鉆研的精神。此外,通過多讀書拓寬視野,發(fā)散思維,尋求新思路解決難題。
案例6:函數是C源程序的基本模塊,通過函數的調用實現某些特定的功能。本章節(jié)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函數的定義、函數的參數傳遞(值傳遞、地址傳遞)及調用,能夠根據用戶實際需求編寫函數,實現結構化程序設計。比如求和、比較大小、編程實現學生管理系統等,根據客戶需求引導學生分小組,團隊合作,分工明確,對功能點進行逐個擊破,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并獲得軟件編程經驗。通過對團結、協作共同實現目標等能力的專項培養(yǎng)和訓練,更好的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當學生編寫程序遇到難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自己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看待挫折的態(tài)度,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抗壓能力。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如CSDN論壇、課程MOOC、文獻數據庫等各種有效的學習資源尋求解決方法,使學生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案例7:?C語言中指針是一種使用較為廣泛的數據類型,指針能像匯編語言那樣處理內存地址。因此使用指針,可以編出精簡而高校的C程序。比如牧童遙指杏花村,重點介紹中國傳統節(jié)日之一的清明節(jié),緬懷先人,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指針是C語言的特色,以此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在編程時多使用指針,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引領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要勤于思考,開拓思想,形成自身的特色,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用創(chuàng)新性思維去解決學習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
案例8:結構體是C語言中的一種構造數據類型,它由若干“成員”組成,每個成員可以是一個基本數據類型也可以是一個構造類型,其主要是用于解決一組數據中存在不同的數據類型。比如候選人選票統計,教育學生要重視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只有維護好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能得到可靠保障。此外,維護國家的利益和榮譽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與義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意識、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為實現中國夢、強國夢,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通過上述案例可知,C語言作為計算機語言之一,不論是基本語法、控制語句、數組,還是函數、指針、結構體等,其本身是要求嚴謹,是一個不斷調試至成功運行的過程,C語言對程序員要求也高,學C語言程序設計用于軟件開發(fā),無論是人機界面的友好性,還是程序本身的容錯性,這些都體現了工匠精神——把事情做到極致。
2?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效果改進和建議
通過將思政元素案例巧妙地融入授課內容及實驗內容,使得學生在聽課和實驗的過程中地接受專業(yè)教育和思政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在C語言課程教學內容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將育人理念融入到其中,圍繞課程目標開展課程思政目標。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師以課堂為載體,把關于課程知識點的講解與思政結合,傳遞“思政”元素。在教學資源建設上,積累思政元素教學資源,編寫包含“課程思政”的教材。在課程實施載體上,結合課程內容、上機實
踐等,把思政教育融入課程學習中。例如,讓學生愛護機房環(huán)境,愛護機器,不隨便亂扔垃圾,不損害電腦,文明遵守上機規(guī)范。在實現載體途徑上,利用“騰訊課堂”、QQ群及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線上手段加強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及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文明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全方位地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將課程思政教育納入到考核方案中,將課程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思政教育融為一體。所以,課程考核內容除了掌握相關知識點外,還會分組讓學生完成小型軟件系統的實訓,通過實現這個系統,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性等素養(yǎng),以評判思政育人效果。
3?結束語
文章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研究對象,著重關注思政元素和課程知識的相融合。教師在講解C語言知識點的同時將思政案例揉進去,將課程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進而實現教學和育人雙向結合,達到高校要求的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受益終身,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新型人才貢獻一份力量。此外,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作為安徽科技學院全校學生的通識教育課程,其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可推廣到專業(yè)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中,從而帶動整個專業(yè)乃至專業(yè)群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教育部發(f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tài),2017,(23).
[3]教育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J].青海教育,2020,(6).
[4]唐輝軍.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課程的實踐研究——以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418(24):247248+251.
[5]陳波,李夫明.《C語言》課程思政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35):152153.
[6]周雅靜.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42):206208.
[7]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