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兩周,每天回到家,孩子們總是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跟我分享:俠女氣概的女同學,愛摳鼻孔的男同桌,個性十足的音樂老師,故作嚴肅又憋不住笑的班主任……
看著她們興奮的面孔,我很羨慕,少年對新事物無限的好奇與熱情是生命中最耀眼的光。作為回應,我也想對她們說一些我對高中生活的想法。
對于處在志學之年的她們,高中是一段充滿未知的旅程,一路上要攀登巍峨峻嶺,穿越熱帶雨林,也會望見滿天星辰,感受風吹麥香。在這條路上,我希望她們終將學會辨明方向、堅持自己、為夢想而奮斗。
看到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在開學典禮上對新生的一段講話,他說:“大學只是社會這所大學校的前奏曲?!?/p>
其實,在進入社會這所大學校之前,所有的校園經(jīng)歷都是前奏曲。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我們離社會越來越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被評價,也受教育;我們遭到失敗的打擊,也品嘗成功的喜悅;我們不能拒絕競爭,但也收獲純真的友誼。
在這段前奏曲的高中部分,明快與低沉的音色不斷交替。在逐漸頻繁的學業(yè)瓶頸期和與周遭的磕碰中,我們要學習與自己相處、與現(xiàn)實相處,學習以悅納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別人;在越來越難的考題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僅靠課本知識不能再輕易取得滿意的成績了,必須自主地獲取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能力;三年之后就要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了,我們必須正式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認真繪就未來的藍圖。
這些能力并非半路殺出,而是早早就埋伏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而且不僅僅埋伏在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里,更埋伏在幼兒園的繪本里、埋伏在小學的《西游記》和《哈利·波特》里、埋伏在初中的《紅樓夢》和一本好雜志里……說遠一點兒,我們一生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埋伏在閱讀中。畢竟,一個人的智慧,面對累積了數(shù)千年人類智慧的書籍,終究是淺薄的。是的,還是要說到閱讀。也許你會問,我們已經(jīng)進入一個隨時隨地能接觸任何信息的時代了,書本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書本是系統(tǒng)的、有針對性的,而網(wǎng)絡是隨機的、碎片化的。
學生時代的分分秒秒都很珍貴,限于認知水平,開卷也并非對我們都有益,選擇一本好的讀物格外重要。
就以我們的這本雜志為例,它因青少年而生:在雜志里,我們能夠在蕓蕓眾生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看看別人的心路歷程,他們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不愿跟周圍人說的心里話,可以朝著“樹洞”一吐為快;與父母、老師發(fā)生不愉快,可以看看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們有哪些困惑?站在他們的角度再看自己的行為,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知識庫存亮紅燈了,就翻開“天下”版塊,在這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識趣談無所不包;對著作文本無從下筆,就打開“讀寫”版塊,名家巨匠會從基礎(chǔ)的寫作技巧說起;對自己的未來迷茫了,就翻開“人物”版塊,從那些有本事、有信仰、有追求的人身上尋找自己前行的方向……
說孩子的高中生活,最后還是忍不住拐到了雜志,似乎有王婆賣瓜之嫌。但我們認真地做這本雜志,認真地為青少年量身選文,偶爾自夸似乎也不過分。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希望我們能夠讓更多孩子看到詩與遠方,守護他們的無敵青春。
(本刊原創(chuàng)稿件,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