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平作為我國著名的鋼琴家,其作品既獨具特色又涵蓋諸多風格,創(chuàng)作風格自然、真誠,因而受到許多著名音樂家的喜愛。高平除了《舞狂》之外,還有“多功能鋼琴”與民樂室內樂《四不像》、第二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逝》以及中國鋼琴獨奏作品《遙遠的聲音》等。《舞狂》是高平為了表達對阿根廷著名作曲家阿斯特·皮亞佐拉的喜愛和敬意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探戈音樂氣息濃重。在《舞狂》中,高平巧妙結合探戈和爵士的音樂元素,用鋼琴音樂符號模仿皮亞佐拉新探戈音樂中的各類樂器,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音響效果,成為與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存在區(qū)別的鋼琴音樂作品。高平在演奏《舞狂》時使用的突破性演奏技巧賦予了作品豐富的音樂內涵,使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異域風情濃郁,這是中國爵士鋼琴音樂民族化發(fā)展的突破性探索。文章主要對《舞狂》的藝術特色進行分析,對其中多樣音樂元素的使用、曲式結構和材料的運用進行深入研究,并從速度的處理、力度的把握、旋律織體的表達及觸鍵、裝飾音的處理、對重奏樂器音響效果的模仿等方面探析《舞狂》的演奏技巧,以期對《舞狂》進行賞析,并推動《舞狂》演奏技術不斷進步。
關鍵詞:《舞狂》;鋼琴曲;藝術特色;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5-00-03
0 引言
《舞狂》是一首中國當代鋼琴作品,在這首作品中,作曲家高平利用豐富的探戈節(jié)奏與爵士和聲,并利用鋼琴獨特的音色作為搭配,模擬出了探戈室內重奏的效果,充分展現(xiàn)了濃郁的阿根廷異域風情。本文從《舞狂》的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特色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入手,從演奏者的角度分析演奏技巧,并憑借對中國鋼琴樂曲的理解和把握,揭示這部作品演奏中所表達的音樂意義。
1 《舞狂》的創(chuàng)作背景
1.1 高平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高平是我國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于197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在美國留學并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并兼任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杭州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高平從小就對音樂有強烈的興趣,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其一路的成長十分漫長而又充實。擁有音樂世家背景的他受到了比其他人更為直接的音樂啟蒙,身為作曲家的父親和身為著名歌唱家的母親對高平用心培養(yǎng)。高平曾在各項國際音樂比賽以及音樂節(jié)獲得最高榮譽獎項,是我國當今樂壇聲譽與實力兼具的音樂家,被中國著名音樂學家李西安稱為“中國第六代作曲家代表之一”。
1.2 《舞狂》創(chuàng)作背景
高平《舞狂》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皮亞佐拉的探戈樂曲。高平在欣賞演奏時深刻感受到其中濃厚的探戈音樂氣息。在《舞狂》中,高平借鑒了皮亞佐拉在爵士和聲、旋律構建和節(jié)奏運用等方面的作曲技法,融合了大量的探戈和爵士等現(xiàn)代音樂元素,并且將自身的創(chuàng)作手法融入其中,整首樂曲展現(xiàn)了濃郁的阿根廷異域風情。高平在《舞狂》中還有創(chuàng)新之舉,利用鋼琴模擬了班多鈕手風琴、架子鼓、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樂器的音響效果,展現(xiàn)了鋼琴新奇的音響和作者獨特深邃的樂思,憑借精湛的演奏技巧使絢爛而獨具一格的《舞狂》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是高平結合爵士風格對中國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的大膽嘗試[1]。
2 《舞狂》的藝術特色
2.1 多樣音樂元素的使用
《舞狂》中的音樂元素十分多元化,包括爵士和聲、探戈等各類現(xiàn)代音樂元素,使整首樂曲內容豐富,極具張力。最典型的節(jié)奏運用是以“3+2+2”為基礎的探戈節(jié)奏?!段杩瘛返奶礁旯?jié)奏根源于傳統(tǒng)探戈,其原始形式是在19世紀發(fā)展起來的阿根廷城市舞蹈,二拍子和三拍子是節(jié)奏的主要內容,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探戈的前身哈巴內拉舞和米隆加舞。皮亞佐拉認為,表演探戈時最重要的是用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強烈的節(jié)奏感,這是探戈展現(xiàn)魅力的關鍵。探戈的特征在于重音的大量使用,并且強調第一拍和第三拍,這種特征使探戈具有搖擺感,使其在眾多節(jié)奏類型中獨具特色,且占據(jù)重要地位。高平在《舞狂》中非常靈活地使用了探戈節(jié)奏型,但他并沒有滿足于借鑒皮亞佐拉的節(jié)奏型,而是加入自己的節(jié)奏動機加以拓展,使原本傳統(tǒng)的探戈節(jié)奏不僅具有搖擺感,而且更緊張和急促,將探戈的節(jié)奏延展開來,將原來的“3+3+3+3+2”拆分,將原有的“3”變成了“1+2”。高平對探戈節(jié)奏應用的創(chuàng)新使節(jié)奏感強烈的探戈變得更具感染力和線條性,在左手彈奏中穿插拓展的節(jié)奏型,根據(jù)節(jié)奏型來編織伴奏和旋律織體,使節(jié)奏特點與織體特點完美地嵌合在一起。
《舞狂》中四度、五度疊置的使用是爵士樂非常形象的代表,甚至占據(jù)核心地位。在《舞狂》中,作者高平很好地平衡了爵士樂和探戈,使兩者之間的互動非常自然和諧,展現(xiàn)了作曲家精湛的技藝和對探戈爵士的深刻掌握。聽眾第一次聽到《舞狂》中的疊置和弦時,可能難以第一時間理解,但是通過仔細分析這些和聲,就可以看出作曲家的巧思。高平只是在疊置和弦的基礎上通過上下半音來過渡和弦或者部分使用較大的音程,使《舞狂》節(jié)奏樂曲產生豐富的色彩,并且具有裝飾性和功能性。高平將許多看似不相關的和弦以巧妙的方式很好地銜接在一起,使它們產生內在聯(lián)系。《舞狂》中的小二度音程也是爵士的一大特色,雖然調性模糊,但并不影響最終的音響效果,反而正好起到了模仿打擊樂的作用,引導音樂達到輝煌且富有張力的效果。高平在《舞狂》中大量使用延留音也是應用爵士樂寫作手法的一個重要特征[2]。
2.2 曲式結構及材料的運用
根據(jù)國內的研究現(xiàn)狀,高平鋼琴曲《舞狂》是帶有引子和尾聲的復三部曲式,4/4拍。引子部分一開頭,左手的伴奏織體就是極具代表性的切分節(jié)奏加第三拍和第四拍的重音貫穿整個引子,右手則以四度疊紙和弦為主?!段杩瘛分械腁段借鑒了皮亞佐拉手法中復調對位的創(chuàng)作手法,由兩部分組成,以半音階樂思的形式展開,雙手以八分音符和左右手旋律反向構成,這樣的寫作手法可以巧妙融合旋律與伴奏,使兩者貼切和諧。樂曲B段的部分則風格鮮明,是本曲的一大亮點,由三部分組成,主題旋律細膩優(yōu)美,伴奏織體的節(jié)奏推動主題旋律進行,動機清晰。在這一部分可以明顯看出高平模仿了皮亞佐拉《自由探戈》中典型的抒情主題旋律,并且在二度五度之間跳躍后繼續(xù)發(fā)展至三度六度,在展現(xiàn)探戈風格的同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使音樂透露出一絲神秘氣息,增加了音樂的張力,更與A段的主題材料形成鮮明的對比,非常具有欣賞價值。而在A段中又回歸到原有的主題材料,與A段內容形成呼應。在尾聲中,高平獨具匠心地在引子的主題材料的最后加入了裝飾音的演奏,迅速結束,讓聽眾沉浸在音樂中久久不能回神。
傳統(tǒng)的探戈作品中最常見的是單二部曲式AB和單三部曲式ABA,三部曲式的特點各不相同。A段是快速有力的,B段可以是緩慢抒情的,常帶有憂郁的情感?!段杩瘛分械腁段和B段借鑒了傳統(tǒng)的探戈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A段和B段中分別展示了強勁有力的音響效果和緩慢抒情充滿情感的音樂。探戈作品中往往以呈示、連接、即興構成單二部曲式和單三部曲式,加以華彩和結尾[3]?!段杩瘛分械拿恳徊慷继砑恿硕壡剑绕湓贐段曲式中結構多樣且銜接富有邏輯。皮亞佐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再見諾尼諾》中的鋼琴華彩片段是亮點。高平創(chuàng)作《舞狂》是為了致敬皮亞佐拉,借鑒皮亞佐拉的華彩創(chuàng)作手法,將華彩段落放在了A段落中。在借鑒皮亞佐拉的基礎上,高平運用了華彩的樂思,將豐富多樣的裝飾音、刮奏和半音階融合在全曲中,分別出現(xiàn)在A段的結尾、尾聲的結尾和B段的結尾中,更使《舞狂》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別具一格。
皮亞佐拉的作品采用多種曲式類型,小作品是單樂章的器樂作品和聲樂作品,結構比例相對較短。皮亞佐拉的作品曲式結構十分復雜,段落之間的長短比例也不一樣?!段杩瘛返亩温浔壤譃?︰4︰5,段落由長到短排序為A段、B段、A段。高平借鑒了皮亞佐拉的曲式結構特點,在A段中只是簡潔明了地呈現(xiàn)幾個主題材料,將真正發(fā)展主題材料的重點放在再現(xiàn)部分,使B段與A段之間存在較大反差,形成多樣化的曲式結構。
3 《舞狂》演繹技巧及表現(xiàn)
3.1 速度的處理
整首樂曲的開頭以火熱的快板為主,第53小節(jié)左手開始出現(xiàn)大跨度跳躍彈奏的和弦,雖然在樂曲第一部分的A段、B段、A段和B段的速度較為統(tǒng)一平穩(wěn),但是整首樂曲的結構變化頗多,需要在練習時注意彈奏的準確性,控制好彈奏速度。演奏者可以通過在心中默數(shù)節(jié)拍的方式抓住節(jié)拍重音,在控制觸鍵的過程中感受和弦之間跨度存在的距離感。遠距離的觸鍵可選擇弧線運動。演奏者可以放松肩部、肘部,自然帶動左手大臂來控制演奏節(jié)奏。
3.2 力度的把握
恰當?shù)牧Χ忍幚砜梢允拐浊拥囊粜哟畏置?。以全曲?小節(jié)為例,在開始時需要f的力度,在彈奏時遇到每一個標有重音記號的音符時,手指觸鍵要快速有力,手指的運用要干脆利落,所彈奏的音符要簡潔清晰,還要注意彈奏力度逐漸加大,與第11小節(jié)突然出現(xiàn)的fp形成強烈的對比[4]。左手處于低音區(qū)的震音要切實地控制力度,并保證聲音的連貫性。如右手的和弦跨度較大,則需要在彈奏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張開手指,下鍵準確。B段右手出現(xiàn)旋律鮮明的旋律線條時,左手相較于右手來說力度要更小,但仍然要將休止符彈奏清晰,否則在聽感上節(jié)奏過于拖拉。在第29小節(jié)出現(xiàn)了力度小一些的pp,此時右手可以將音量放低,左手依然保持重音突出,使音響帶有一些神秘色彩,并與后面的第30小節(jié)明亮的高音形成鮮明對比。在第40小節(jié)會出現(xiàn)斷奏的記號,音量要回到f,此處左右手同時由高音走向低音,自然地向琴鍵左側彈奏,抓住“3+3+2”的基本節(jié)奏型,使樂句劃分具有節(jié)奏感和連貫性。
3.3 旋律織體的表達及觸鍵
《舞狂》的旋律是階梯式、跳躍式和如歌式的,彈奏時左右手的織體表現(xiàn)形式不太一樣,如第18小節(jié),即使是右手連線的情況下,在演奏時,演奏者都不宜放松,應通過調整指尖的觸鍵位置,靠手臂和手腕的拉力帶著手指完成連線,這樣一來,即使有大跳音程的彈奏,旋律輪廓也不會模糊,更不會讓樂曲的旋律聽上去變得厚重僵硬。在《舞狂》中,左手的奏法有連跳音,這種指法有一定的難度,既不能完全斷奏,又不能完全連奏,而應做到連中有斷。想要練習好彈奏連跳音的指法,可以先完全按照連奏的方式練習,再嘗試斷奏每一個音,以極快的速度觸碰琴鍵,將琴鍵彈到底下,再快速離開琴鍵,以同樣的方式分組練習,以此類推,感受以連奏的方式通過控制手指斷開音符,這樣既可以不失音色的跳躍性,又能使斷開的音顯得活潑靈動。在彈奏《舞狂》時,應注意全曲都要保持旋律織體的清晰度。
3.4 裝飾音的處理
《舞狂》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作者大量運用裝飾音,在每個段落中穿插不同的裝飾音,使全曲即使有大量重復的片段,仍然能展現(xiàn)不同的音響效果。特別的是,裝飾音需要配合呼吸達到完美的演奏效果[5]。高平將皮亞佐拉關于演奏者將呼吸標記視為指導的思路以另一種形式表達出來。呼吸標志的可行方法是通過停頓,修飾主要旋律線,如右手先使用一個二分休止符,左手八度,右手可以做一個很大的呼吸,告知聽眾準備好之后馬上進入一個大和弦,并且和弦又用了二分音符。通過裝飾音和呼吸的結合,增加演奏裝飾音的空間,通過裝飾音中的呼吸,使樂曲旋律更有吸引力和層次感。
3.5 對重奏樂器音響效果的模仿
在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中,往往以各類樂器的綜合為標準樂隊模式進行演奏?!段杩瘛愤@首作品中就大量借鑒和模仿了皮亞佐拉探戈音樂對其他樂器的使用,并通過鋼琴大量模仿了室內重奏樂器。如第56—61小節(jié)、第119—121小節(jié),作者通過右手高聲部的連音符號,模仿了提琴音色。高聲部模仿的是小提琴的音色,悠揚舒緩、婉轉多情的音響效果與之前節(jié)奏感極強的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樂曲的中聲部加入了柱式和弦的伴奏,達成了架子鼓鼓刷的模仿效果,使音樂的旋律與節(jié)奏和諧共存,在探戈風格上更趨向于統(tǒng)一。第125—132小節(jié),作者通過右手柱式和弦和運用高聲部旋律模仿了探戈重奏樂器中大提琴的音響效果,左手在低音區(qū)同時展現(xiàn)大提琴低沉的音色特點,總體上展現(xiàn)出渾厚悠揚的音響效果。
4 結語
《舞狂》這首鋼琴曲風格獨特,節(jié)奏鮮明,探戈特征的節(jié)奏型尤為明顯。高平獨特的藝術處理方式以及變化多端的復合節(jié)奏形式使旋律豐富多彩,音樂形象魅力十足,強化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層次感?!段杩瘛冯m然是高平致敬皮亞佐拉的作品,但他并沒有一味地模仿皮亞佐拉,而是以自己的音樂風格表達對皮亞佐拉音樂的敬意,展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對自我本真的勇敢追求。
參考文獻:
[1] 丁建永,周民.試析高平鋼琴作品《舞狂》[J].音樂時空,2015(21):38-40.
[2] 謝福源.大師之間的對話:《窗外·高平鋼琴作品選輯》印象[J].人民音樂,2018(10):28-31.
[3] 謝福源.“讀后感”式的寫作:評高平《殘余的探戈》的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2014(12):5-7.
[4] 肖武雄.思想獨白與時空對話:評高平“鋼琴的獨白與對話”音樂會[J].人民音樂,2016(4):10-11.
[5] 吳春福.引起強烈反響的現(xiàn)代音樂演奏:記旅美鋼琴家高平現(xiàn)代鋼琴作品獨奏會[J].人民音樂,2005(2):11-12.
作者簡介:楊子韻(1994—),女,貴州貴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