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摘 要】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光明小學語文學科教研組堅持深入開展“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研究,立足日常教學實踐研究新課型,通過開展飽和式教研、重組教學內容、探索大單元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式學習任務群等教學探索,取得了聚焦讀寫、融通教學、價值提升的創(chuàng)新成果。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指向表達與寫作,習作教學基于閱讀展開,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讓學生學得通透、用得出來,取得了減負提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1+N+1”讀寫一體化 新課型 教學探索
為了解決學生閱讀量小和怕寫作文的難題,同時為了使語文教學研究更聚焦日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光明小學語文學科教研組開展了小學語文“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探索。
一、什么是“1+N+1”讀寫一體化
“1+N+1”讀寫一體化,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1篇精讀課文教學,帶N篇類課文閱讀或綜合性學習實踐,拓展1篇習作教學或說話寫話訓練。
“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探索,研究的是“1+N+1”的教學結構,借此推動閱讀和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提高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質量。
二、“1+N+1”讀寫一體化的新課型是怎樣的
“1+N+1”讀寫一體化的新課型呈現(xiàn)1篇閱讀、N個載體、1篇習作,教學結構開放,體現(xiàn)層次性,增強關聯(lián)性,閱讀教學指向表達與寫作,習作教學基于閱讀展開。
從以下四個課例可以看出“1+N+1”讀寫一體化的新課型是什么樣的。
課例一:突破1節(jié)課N篇閱讀
語文學科教研組開展第一輪“1+N+1”新課型研討課,三年級教研組的兩位教師執(zhí)教《太陽》群文閱讀和說明文寫作指導課。這兩節(jié)課組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1+N+1”讀寫一體化課型,包含多篇閱讀整合習作教學,實現(xiàn)了一節(jié)課進行多篇文章閱讀教學、閱讀與習作教學關聯(lián)的突破。一節(jié)課教3篇課文,如何做到,關鍵在于“1+N+1”課型對于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整合,文本只是例子,聚焦讀寫才能完成這樣的類比閱讀教學。
課例二:N篇閱讀+實踐活動+習作
四年級教研組教師執(zhí)教“1+N+1”讀寫一體化新課型,引導學生閱讀《爬山虎的腳》《牽?;ā贰斗N一片太陽花》,感悟作者的觀察方法,然后組織一次觀察活動,最后引導學生將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應用到寫作中。本次讀寫活動組織學生觀察臺風過后校園里面的勒杜鵑,學生觀察不一樣的勒杜鵑,寫的是不一樣的勒杜鵑,突破了“1+N+1”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的融通。
課例三:N篇閱讀+微電影教學+習作
五年級教研組教師執(zhí)教“1+N+1”讀寫一體化研討課,引導學生先品析《慈母情深》《爸爸的花兒落了》《秋天的懷念》等三篇文章,總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然后另辟蹊徑帶著學生觀看微視頻《努力一點點》,指導學生描寫短片中表達的母愛。本次教學實踐突破了將微電影教學融入“1+N+1”讀寫一體化課型的探索。
課例四:重組“閱讀策略”單元教學
語文學科教研組將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與學校特色的“1+N+1”讀寫一體化課型融通,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策略”的課文體現(xiàn)了層次遞進的提問策略教學,閱讀課關聯(lián)“提問”策略,但是單元習作卻與“閱讀策略”關聯(lián)不大。四年級教研組重組“閱讀策略”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利用“提問”進行寫作構思,突破了重組單元教學內容的探索。
“1+N+1”讀寫一體化新課型突顯結構感、推進感,在日常課堂教學和教研活動中整合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新課型越來越成熟,“N”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學生的讀寫實踐也收獲了較好的效果。
三、“1+N+1”讀寫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之處
“1+N+1”讀寫一體化融合了當前語文教學的兩大熱點——群文閱讀和思辨讀寫,這是一種融合創(chuàng)新?!?+N+1”讀寫一體化的獨特創(chuàng)新之處體現(xiàn)在聚焦讀寫、融通教學、提升價值。
“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研究聚焦讀寫,做到了融通教學,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發(fā)揮“N”的融通各學科及活動育人的作用。一節(jié)課教學多篇閱讀加上寫作指導,實現(xiàn)了增量提質的效果,切合落實“雙減”政策減負提質的要求。例如,二年級教研組落實“每天一句話”的說話、寫話訓練任務,不僅要在語文備課、上課的過程中落實,更需要落實到各學科課堂、各項主題活動和學校生活中,體現(xiàn)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融通。
四、“1+N+1”讀寫一體化的內涵探索
在 “1+N+1”讀寫一體化新課型逐漸成熟的同時,語文學科教研組開展“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探索也不斷做到從形式到內涵的深層推進。
(一)開展飽和式教研——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語文學科教研組在學?!伴_放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引領下,堅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評價等方面全方位打開課堂,研究結構開放、過程互動的“1+N+1”讀寫一體化新課型。每學期每個年級備課組開展一次領銜教研活動,上專家指導的公開研討課,每節(jié)研討課開展“前移后續(xù)”研究的初建課和重建課,以飽和式教研來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飽和式教研”活動范式:
(1)科組制定每學期公開研討課的上課、聽課、評課安排表,備課組領銜教研開展“前移后續(xù)”研究。
(2)研討課面向全校開放,全體語文教師全程參與本校聽課、評課研討活動。
(3)研討流程:上課教師說課—專家提問—組內評課—上課教師答問—專家評課指導。
(4)研討活動結束后,上課教師及時整理初建教案、重建教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上課演示文稿、照片等研究資料,研究團隊教師寫一篇反思或心得體會文章,科組組長收集上傳到學校資源網新基礎教育相關文件夾。
(5)科組組長負責聽課研討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活動結束后進行書面總結,把研究過程、問題及研究結果及時記錄下來,并在教研組反饋。
(二)重組教學內容——探索大單元教學改革
語文學科教研組從課型建設出發(fā)對“1+N+1”讀寫一體化進行整體架構,拓寬研究的領域、具體內容、方法、手段等,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制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及方法手段:一是研究大單元教學,二是發(fā)掘育人價值,三是研究“教—學—評”一致性,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維度評估、反饋并改進教學,深入探索重組教學內容的大單元教學改革。
同時,語文學科教研組進一步研究“1+N+1”讀寫一體化對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習成績方面的積極作用,具體論證“1”和“N”在課堂教學中的邏輯關系,充分開發(fā)“N”的豐富內涵,深入發(fā)掘光明小學“1+N+1”讀寫一體化的育人價值。
(三)深入“N”的開發(fā)——嘗試指向學習任務群設計
語文學科教研組進一步深入開發(fā)“N”的豐富內涵,發(fā)掘光明小學“1+N+1”讀寫一體化的育人價值,在重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推進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的項目式學習任務設計。
課例五:“1+N+1”綜合性讀寫活動
五年級教研組推出“人物描寫”群文閱讀和《尋訪最美教師》作文教學兩節(jié)研討課,聚焦“人物描寫的方法”,以評選學?!澳甓茸蠲澜處煛睘橹骶€,開展了基于學生真實閱讀與寫作的項目式綜合性讀寫實踐活動,標志著光明小學“1+N+1”讀寫一體化的探索向研究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群的邁進。
“1+N+1”的大單元項目式設計思路是:“1”重組課文——確定一個項目式學習主題目標;“N”融通資源——關聯(lián)生活體驗,建立學習任務情境;“1”拓展延伸——開展思辨讀寫與展示評價活動。這一點與新課標倡導的學習任務群非常契合。
五、“1+N+1”讀寫一體化的實踐成效
語文學科教研組堅持開展“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探索,立足日常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也收獲了兩個變化。
(一)學生變化
“1+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研究,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學生的讀寫能力明顯提高。學生主動參加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積極發(fā)表文章,參加廣東省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深圳市讀書月活動、深圳市和光明區(qū)中小學生現(xiàn)場作文比賽等,獲獎豐厚。
(二)教師變化
教師立足日常課堂教學,深入學習研究,參加教研的積極性提高了,培育了“成長不分先后,主動歷練自己”的團隊精神,也取得了豐厚的教研成果。
六、走向跨學科融合的讀寫課程
語文學科教研組將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由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深入以學生項目式讀寫活動為主線的跨學科課程建設?!?+N+1”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探索將由課堂走向課程,以創(chuàng)新、綜合、高質的讀寫活動,帶動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習作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