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娓嘉 康雪
音樂教育教學必須以審美為核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和享受音樂之美、民族之美和人類之美。自推行美育政策以來,我國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
音樂審美教育中音樂的本質屬性
音樂審美教育中音樂的本質屬性是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的特征。音樂作為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的地方是,它具有社會性,即音樂不僅是審美對象,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反映著人類的審美趣味與價值。正如法國音樂哲學家、教育家羅曼·羅蘭所說:“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培養(yǎng)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追求和向往?!?/p>
從一定意義上講,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不只是旋律本身,而且還包括旋律的節(jié)奏和聲、調式調性、音色及其他因素。當我們把音樂作為審美對象來研究時,我們可以看到它具有較強的社會性與藝術性。因為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從最初只是需要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到后來逐漸發(fā)展為用音樂來傳遞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為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都會有孤獨與苦悶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只有通過以音樂為載體去抒發(fā)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想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而這一點也是音樂作為藝術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
音樂的情感特性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表達方式,它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等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通過各種不同的載體來傳達。如:在我們進行音樂審美教育時,我們可以看到音樂不僅能傳達出人類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等豐富情感,同時也能通過音樂來傳遞出不同時期人類的不同情感。如:在一部以巴洛克為題材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中,女主人公佩利亞斯因為婚姻生活不如意而終日郁郁寡歡,她不知道是該繼續(xù)和丈夫共同生活下去,還是選擇離婚;在這一段時間里,她既不能繼續(xù)忍受丈夫的冷漠與無情,又無法像以前一樣去追求自由戀愛;她一方面想通過死亡來結束這一切痛苦與折磨,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能離開這個家。為了讓她能得到解脫,佩利亞斯在自己與丈夫進行了一次長談之后,決定通過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來表現(xiàn)自己內心的復雜情感。因此說,音樂不僅能傳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還能將其情感進行合理抒發(fā);不僅能表達人們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等復雜情感,而且還能傳遞出不同時期人類不同情感。
音樂的聲音符號特性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任何聲音都有其獨特的美。而作為一種聽覺符號,音樂所包含的美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美。即通過對音樂節(jié)奏、旋律、音色等的感受與理解來實現(xiàn)對情感的表達與交流。因此,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我們首先要理解音樂聲音所具有的符號特性,并將其作為音樂審美教育的基礎。比如,在欣賞古典音樂時,我們首先要理解它是由什么構成的。因為在古典音樂中有很多的樂器以及不同種類的樂器,不同種類與類別間所發(fā)出的聲音也各有特點,因此在欣賞古典音樂時需要對不同樂器與聲音之間進行一個大致的分類。另外,在欣賞古典音樂時,我們還需要從聲音符號中去感受其節(jié)奏、旋律、音色等特點。因為當我們在欣賞古典音樂時,我們不僅需要從聽覺上去感受那些動聽而優(yōu)美的音符旋律,還要從視覺上去感受那些生動而優(yōu)美的音符旋律。如《天鵝湖》中第一個引子所演奏出的美妙聲音就是最經典與動聽之處;還有我們最熟悉也是最喜歡聽到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所演奏出的美妙聲音同樣也是其中最為經典和動聽之處。
音樂的可意會不可言傳
音樂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音樂來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終達到相互理解與信任。因此,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對于音樂的選擇與理解具有主觀性,也就是說人們對音樂的理解是根據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而產生的。因此,音樂審美教育是一種無法通過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的藝術教育。所以,我們只有通過對音樂本身進行研究與探索,才能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這一藝術形式。正如法國哲學家盧梭所說:“音樂是不能用文字來表達的?!彪m然現(xiàn)在人們可以通過文字或者語言來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但是對于那些在情感方面沒有辦法用語言來進行準確表達出來的人們來說,就需要用音樂這種更直接、更能使人深入了解與理解的方式去進行交流。因此,對音樂審美教育來說,它所具有的這種不可言傳性,也是它能夠發(fā)揮其自身作用和價值的重要前提。
音樂的內容特征
音樂的內容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其內涵性與生活性兩個方面。在內涵方面,音樂的內容特征主要是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其內涵主要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即社會歷史、時代精神、民族心理和藝術形象。音樂的這四個方面對于其審美教育的發(fā)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生活性方面,音樂的內容特征則體現(xiàn)為通過音樂來傳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想。例如,在古代社會中,人們經常會在閑暇之時通過詩歌去抒發(fā)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想,而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則成為人們抒發(fā)情感與思想的主要媒介。而到了現(xiàn)代社會,人們更加喜歡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想,將音樂作為表達自己情感與思想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見,通過對音樂審美教育中的內涵性與生活性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之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方面對于其審美教育的發(fā)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音樂審美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
音樂審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當前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作為音樂教師,有責任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如何才能提高音樂課堂教學中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這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進程不斷推進,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上但是目前我國音樂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技術輕藝術”“重技能輕素養(yǎng)”“重模仿輕創(chuàng)造”等問題,如在聲樂課中,教師注重對學生發(fā)聲技巧和發(fā)聲位置的訓練,但忽略了對學生聲帶閉合狀態(tài)以及聲帶振動方式與狀態(tài)等方面進行引導和啟發(fā)。這樣只注重學生的歌唱技巧訓練,而不注重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體驗和審美感知,這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而且嚴重阻礙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加強對學生音樂欣賞的指導
音樂欣賞是一種以聽覺為主體的藝術活動,它是人類審美心理中一種重要的情感體驗方式。音樂欣賞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情感體驗與情感認知,這是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具有一定欣賞價值和欣賞水平的音樂作品,在平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培養(yǎng),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和音樂欣賞活動中去,并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如在《雨打芭蕉》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現(xiàn)這首優(yōu)美動聽的民間小調,讓學生欣賞、感受、體驗這首小調帶來的情趣。在《春來江水綠如藍》一課中,教師可以播放莫扎特《小夜曲》,讓學生感受到小夜曲在表達思念、喜悅之情方面所體現(xiàn)的小情緒,從而提升其音樂審美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興趣愛好,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一些具有一定欣賞價值和欣賞水平的作品如《草原小姐妹》《月光光》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來,這樣可以有效提升音樂欣賞效果,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的提高。
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其由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構成,而音樂又是感性的藝術,在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建立起對音樂作品情感體驗和審美感知。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應當將音樂課程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課程。因此,在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錄像技術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加強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以聲樂課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歌曲、視頻,幫助學生對歌曲進行感悟和體驗。
如在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作品時,教師可以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片段。在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聽賞體驗,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在啟發(fā)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在聽賞體驗過程中分析出歌曲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比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片段中,教師可以問學生:“大家聽過這首歌曲嗎?大家覺得它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當學生對《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產生情感體驗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從歌曲中總結出這首歌曲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讓學生從自身感受出發(fā),從內心出發(fā)去感受音樂作品和音樂美。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觀
在高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欣賞教學,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如在欣賞《大海啊故鄉(xiāng)》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聽唱與想象等多種方式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意境。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主要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可以回答:“我認為作者通過大海寫出了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歌曲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歌曲中哪些部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式教學,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自己對歌曲內容及情感特點進行審美聯(lián)想,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
在高職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并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在聲樂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演唱歌曲《一剪梅》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旋律的優(yōu)美與動人。在學習了歌曲《一剪梅》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歌唱比賽,讓學生將自己平時學習到的歌唱技巧,以及對這首歌曲情感的理解都表達出來。通過比賽活動的開展,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如在《小河淌水》一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唱表演;在《牧笛》一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唱表演等??傊?,在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形式的活動環(huán)境與氛圍,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進行音樂審美體驗。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積極和諧、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1.在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之中;2.在聆聽音樂作品時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體驗和理解;3.在指導演唱歌曲時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歌唱技巧訓練,并從歌唱技巧訓練中升華對審美感受的理解;4.在聆聽名曲時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編,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感知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