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亮 王嬌
摘? 要:學校一直都是學生知識增長和潛力發(fā)展的首要空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間迫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檫h程教學和在線學習。值此之際,在線教學平臺的出現(xiàn)開辟新的教學場所,為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者帶來全新的教學體驗。學生能夠通過在線學習不斷發(fā)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從而感受到個人價值的提升。這就是在線學習發(fā)揮效果的標志。該文從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探索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提升路徑。教師和學校應以提高知識、掌握技能、促進團隊協(xié)作及關注學生發(fā)展為目標,不斷改善教學設計,調(diào)整課程教學章節(jié)和課程的進度,從而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學生在學習中也應主動地融入到教學中,通過提高自己的參與度,讓在線學習方式發(fā)揮其最大價值。
關鍵詞:在線學習;在線教育;教育改革;學習效果;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5-0078-04
Abstract: School has always been the primary space for students' knowledge growth and potential development. The pandemic has forced students to shift their learning styles to distance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 At this moment,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opens up a new teaching place, for teaching workers and learners to bring a new teaching experience. Students are able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their skills and abilities through online learning and thus feel an increase in their personal value. This is a sign that online learning is working.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ffect from three aspects: school, teacher and student. teachers and schools should aim at improving knowledge, mastering skills, promoting teamwork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constantly improve instructional design, adjust the teaching chapters and the course schedule,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more actively in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udents should als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increasing their own participation,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online learning methods.
Keywords: online learning; online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下簡稱“新冠感染”)疫情期間,為了能讓學生在此期間降低傳染風險進行有效的學習,新的學習方式也不斷出現(xiàn)。而數(shù)字媒體的出現(xiàn)允許人與人之間多對多的交流再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大規(guī)模協(xié)同編輯,也擴大了數(shù)字媒體的內(nèi)容及其制作規(guī)模。在教學中,小程序?qū)逃哂兄匾饔?,其有助于彌補由于空間問題而產(chǎn)生的教育不平等,從而有助于縮短教育和社會差距[1]。在線學習是學習者依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平臺進行的自主學習,學習空間和時間都具有任意性,使學習者對時間、地點和速度有自己的控制。由于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及學習習慣,對學習的物理空間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往往更適合學習者的心理要求,有利于學生發(fā)展[2]。突然轉(zhuǎn)為在線教學,教師需要調(diào)整他們的教學計劃、教學風格和教學評價體系,以便快速適應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中“新常態(tài)”的挑戰(zhàn)。
由于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教育教學改革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圖 1)。各種基于智能手機的教學軟件和教學平臺例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好大學和學習通等為實施混合式教學提供了便利。使用者通過手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借助手機進行學習和互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也促進了教育工作者整合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建設。它不僅可以擴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將學習過程擴展為課前和課后,還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使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都連貫起來。這些都使得學生可以在最適宜的時間和網(wǎng)絡的情況下進行在線學習。而混合式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增加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參與,課堂的時間要致力于通過解決問題、互動活動和更詳細的討論而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學習內(nèi)容。
一? 在線學習對學生的影響
從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伊始,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得不轉(zhuǎn)向遠程學習,由于首次統(tǒng)一采用在線學習的方式,學生不僅在學習方面,而且在整體生活中都面臨著根本性的變化[3]。相比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線學習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由于學生對新鮮事物普遍感興趣,所以他們會積極完成教師在線上學習平臺發(fā)布的任務。同時,現(xiàn)在的學生更善于以網(wǎng)絡搜索方式進行學習,在線學習可以推動同學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一步探索。這解決了學習內(nèi)容陳舊的問題。此外,在線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時少、內(nèi)容多的問題,學生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個性化教學平臺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在線學習的一個特點是學生和老師的存在感都相對較低。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在線學習的互動討論較少。由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社交互動減少和傳統(tǒng)學習方法被改變等因素,學生的壓力、焦慮和心理健康問題也隨之增加。同時,學生缺乏與同齡人和教師的溝通也是一個關鍵問題。這種溝通差異會使學習者產(chǎn)生負面情緒、理解差距和誤解,所以在遠程學習環(huán)境中明確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感受和遇到的困難是至關重要,并積極解決[4]。無論是在遠程學習環(huán)境中與同學保持聯(lián)系,還是與其他人保持聯(lián)系都是非常需要的。高等教育機構的作用不僅是傳授知識,還提供機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學是社交空間,學生們可以進行在線社交互動,建立社交網(wǎng)絡和新友誼,并產(chǎn)生認同感和歸屬感。而在網(wǎng)絡教學中,教師反饋不足、工作量大和技術設備不足等都可能降低學生的滿意度。高等教育中的遠程教學會受到硬件設施、工作量、時間負擔、學習要求和社會關系等影響,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動機[5]。
總之,在線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有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果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索自己的學習技能,并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互動,就會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zhì)量,以及獲得滿足感。當學生能夠掌握并完成學習相關的任務,并在過程中體驗到個人的自我價值提升,就是自己能力需求得到滿足的標志[6]。
二? 提高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舉措
在線學習包括技術驅(qū)動、信息傳遞、溝通和教育模式四類要素。通過改善這些要素來改進在線學習的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存在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7]。事實上,如果學生認為這些措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自主提高在線學習的動力。因此,學校和教師要經(jīng)常和學生溝通以便了解學生的需求,之后再有針對性地與學生交流并進行調(diào)整。
(一)? 學校方面
學校應將在線學習建設視為新常態(tài)建設,組織專業(yè)人員開發(fā)操作簡便的軟硬件設施,以便教師準備教學內(nèi)容,并滿足大量學生同時進行線上學習[5]。為了教師能更好地進行線上教學,學??梢越M建技術服務部門。當教師遇到操作技術有關的問題時,可以向其詢問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教師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到課程內(nèi)容的準備及在線視頻的制作。而為了使學生能有更好的在線學習體驗,學校應為學生提供反饋渠道。以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出現(xiàn)技術性問題時,學校和平臺可以給予及時的反饋,并盡快解決。
課程選擇和課程考核也應有新的方式,學??梢怨膭罱處熪x躍創(chuàng)新,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資源和網(wǎng)絡學習平臺。在學期開始之前,學??梢詮木W(wǎng)絡學習平臺中挑選質(zhì)量高、內(nèi)容豐富和有參考價值的課程當作參考。在學期結束之后,學校對學生們進行關于課程內(nèi)容的調(diào)研反饋以得到學生們對于課程設立的建議,從而進行課程的進一步改善[8]。同時,在學習完課程的所有章節(jié)之后,學校應留出至少兩周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再次觀看沒有理解的內(nèi)容,并提供渠道方便教師解答學生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 教師方面
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特征、需求與學情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按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整體學習方案,這旨在幫助學生制定有效的自主學習計劃并基于此計劃開始他們的學習行動[9]。
首先,教師應該進行學情調(diào)查[10]。學習者的特征對在線學習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在線學習的效果。匿名調(diào)查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當前的情況,傾聽學生的意見。此外,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上課的動機,他們對新課程的期望,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及喜歡的教學方式等,這些都為教師后續(xù)進行有效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同時,在調(diào)研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因為動機是有效學習最關鍵的因素。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討論本門課程的價值及其應用性,提高學生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11]。
其次,在線教學離不開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應該簡短,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較長的主題章節(jié)可以細分為幾個較短的視頻,并在其中盡量使用通俗易懂、有趣的語言去解釋相對晦澀的學術術語。而一旦涉及到要錄制大量的教學視頻,教師之間應互相協(xié)作,從而使每位教師的精力集中在更少的內(nèi)容上且能夠獲得更高質(zhì)量的學習資料。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將線上與線下結合,科研與教學結合,校內(nèi)與校外結合,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從而在知識信息量劇增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挑戰(zhàn)能力。學生通過線上學習之后通常會帶著問題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和思考答案,而在線下課堂學習側(cè)重于以研討驅(qū)動,推進知識把握與深入,對線上學習的問題進行解答,彌補自主學習的不足,提升與培養(yǎng)學習能力[12]。另一方面,科研融入教學不僅僅是科研內(nèi)容的融入,更重要是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融入,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新的動力,如通過對重點難點進行剖析從而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在線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自由度,他們有更多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會,這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培養(yǎng)。而引入各種教學平臺的網(wǎng)絡跟蹤統(tǒng)計,例如根據(jù)學生觀看次數(shù),課后小測驗的準確率等等,使教師更容易找到課程的重點難點,從而集中講解重點難點部分。
同時,還需要持續(xù)提高學生的專注力[13]。在線學習課程失敗的主要因素就是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這也是在線學習給教師帶來的挑戰(zhàn)。專注力的問題出現(xiàn)在多個維度上。因為缺乏傳統(tǒng)意義上教學工作日的結構導致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考慮制訂學生時間規(guī)劃表。確定每個星期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保證課程任務點清晰,可以反復提醒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點、作業(yè)、評價和截止日期。教師通過觀看學生的任務點完成度,識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包括學生可能碰到的技術問題,提供技術援助。碰到重點難點,及時鼓勵學生,為學生提供及時的講解和支持,保證后續(xù)課程進展的延展性。
在學期結束后,教師應構建過程與考試結合的考核機制,通過線上和線下問題回答、相互評價等全面評分考核,而不再局限于學分學習和考試成績。這是將學習的全過程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教師得以充分關注學生是否養(yǎng)成尋找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是否培養(yǎng)了在學習共同體中交流、分享和貢獻知識的能力,是否能夠?qū)⑾嚓P知識加以應用,是否已經(jīng)具備知識創(chuàng)造的能力(圖2)。
(三)? 學生方面
在線學習要求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學生自己會主動登錄在線學習平臺進行學習。而學生是否擁有學習的主動性,即學生是否具有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是良好在線學習過程的前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掌握學校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和在線學習平臺的使用方法,從而準確、快速地搜集各種相關信息。在搜集到相關信息之后,學生應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對學習資料進行篩選,之后對篩選的資料進行充分理解并深度加工,以便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總結。對此,學生反饋的最佳體驗是預先錄制學習視頻為自己的學習時間提供了更多的可伸縮性,以及可以隨時反復學習重點難點的可能性。同時,學生也需要培養(yǎng)自身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積極與教師互動,將教師準備的教學內(nèi)容最大化地吸收,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學習效率[14]。而在線學習還能排除傳統(tǒng)課堂大家互相討論的干擾,這也更有利于學生個體獨立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
三? 結束語
在線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學生和教師無法面對面地交流。因此在線視頻教學和有效討論之間的平衡,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具包容性,最大程度地為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為老師提供引導學習的機會。在線學習使教師和學生由課堂面對面互動學習轉(zhuǎn)變成了遠程交流,改變的不只是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有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和存在感,這些對教學都會產(chǎn)生長期的影響。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改進和豐富教學內(nèi)容來使課程更加完善;學生需要不斷提高自主參與度,使自己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縮短。對于一門課程,任何一次探索的效果往往都不是立竿見影,而需要不斷探索、改進和提升,最終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 HOLZER J, L?FTENEGGER M, KORLAT S, et al. Higher education in times of COVID-19: University students' basic need satisfacti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well-being[J].AERA Open, 2021(7): 23328584211003164.
[2] 操鳳玲.基于學習空間的在線學習研究[J].科教文匯,2020(495):45-46.
[3] M?LLER F H, THOMAS A E, CARMIGNOLA M, et al. University student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motivation, and vitality before and during COVID-19: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J]. Front Psychol,2021(12):775804.
[4] 孫發(fā)勤,馮銳.學習分析視域下的在線學習動機評估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2,32(1):94-103.
[5] 陳昊,謝清瑤.大學生在線學習體驗感及其差異性的實證研判[J].中國大學教學, 2021(12):74-81.
[6] MARTINEK D, CARMIGNOLA M, M?LLER F H, et al., How can students feel more vital amidst severe restrictions?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vitality of student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restrictions[J].Eur J Investig Health Psychol Educ,2021,11(2): 405-422.
[7] RODRIGUES H, ALMEIDA F, FIGUEIREDO V, et al. Tracking e-learning through published papers: A systematic review[J].Computers & Education,2019(136):87-98.
[8] 張恩旭,李軍,趙濤.提高在線學習效果的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20(28):63-65.
[9] 李爽,王海榮,崔華楠,等.在線學習服務師職業(yè)標準框架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21(3):12-23.
[10] SARFRAZ M, HUSSAIN G, SHAHID M, et al. Medical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perceptions, online learning readiness, and learning outcomes during COVID-19: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acher's readiness to teach online[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2,19(6).
[11] NICKLIN L L, WILSDON L, CHADWICK D, et al. Accelerated HE digitalisation: Exploring staff and student experiences of the COVID-19 rapid online-learning transfer[J].Educ Inf Technol (Dordr), 2022: 1-26.
[12] 曾偉忠.在線學習效率提高導向的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10,30(8):141-144.
[13] METZ C J,METZ M J. The benefits of incorporating active learning into online, asynchronous coursework in dental physiology[J]. Adv Physiol Educ,2022,46(1):11-20.
[14] 張婧,陳增照,曹子妍,等.基于用戶體驗的教師在線學習平臺評價[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1,31(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