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新
摘? 要:作為北京教育學院卓越教師工作室的一名學員,筆者在研修接近尾聲時完成了一份研修作業(yè)“梳理總結剖析自身成長歷程”。這份自我總結,梳理了促進成長、成志的關鍵事件、榜樣人物和過程數(shù)據(jù),展現(xiàn)出筆者的問題思維、研究視野、銳意進取和踔厲前行,可助力各位讀者了解筆者是如何從傳承中積蓄力量,從實踐中獲得智慧,信念更加堅定,行動更加執(zhí)著。
關鍵詞:傳承文化;兒童立場;專業(yè)成長;發(fā)展規(guī)劃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5-0066-03
筆者自幼與體育結緣,至今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已經26年,始終享受著體育教育帶來的幸福,并勵志在平凡的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春秋冬夏,歲月變遷,筆者對教育的認識不斷更新,至今更加明確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真正道理。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根基,更是發(fā)展科學技術和培養(yǎng)人才的基石,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筆者知曉并踐行“以愛育愛的教育藝術”,用真心、耐心、細心呵護每一顆童心,努力為學生的一生打好“底色”。多年努力下筆者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正高級教師。筆者時刻銘記“實踐即修行,研究即創(chuàng)新”,把目標化作習慣,用標準丈量腳下的路。發(fā)揮傳承的力量,篤定前行方向,躬身入局,躬耕不輟,實現(xiàn)自己的成志夢想,勾勒學生高質量發(fā)展的愿景。
一、傳承體育傳統(tǒng) 賡續(xù)精神力量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重視體育是清華大學的光榮傳統(tǒng),希望同學們發(fā)揚好清華大學的優(yōu)良學風和體育傳統(tǒng),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清華附小與清華大學一脈相承,始終踐行“無體育 不清華”的清華體育精神。馬約翰先生曾任成志學校校長(清華附小、清華附中),并被稱為“我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他一生關心清華附小、附中的體育工作。他終身堅持體育鍛煉,身體非常健康,年逾80歲,仍生氣勃勃地工作,被譽為“提倡體育運動的活榜樣”。清華附小傳承清華體育精神,秉承馬約翰精神,把體育作為學生成志的最好教育學,提出“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的理念[1],把體育作為核心課程,構建“1+X課程”育人體系,以“每天體育‘三個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為改革抓手,將習近平總書記“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囑托落實、落細、落小、落準,取得了良好效果。
筆者作為清華附小體育教育的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將“體育是最好的教育學”“體育是看得見的有力量的德育”“體育的本質是人格教育”等教育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成志價值引領的學校體育頂層設計入手,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出發(fā),總結百余年學校辦學傳統(tǒng),把“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作為成志教育使命,努力培養(yǎng)健康、陽光、樂學的成志少年,構建身心健康居于首位的“1+X”課程體系(圖1)。“1”是優(yōu)質落實的國家基礎課程每天體育“三個一”: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每天一個健身大課間、每人一個體育自主選修項目形成了“有趣、出汗、技能、安全”的體育工作基本原則[2]。“X”是個性課程,課程設計是優(yōu)化學校個性課程、深化年段個性課程和發(fā)展兒童個性課程,其中有每日晨練微課堂以及課后十一大類學生自選“X”體育課程。每周末開展由社團和家長自發(fā)組織、學生自愿參與、跨班級的各項目嘉年華和訓練活動。學?!榜R約翰杯”十二大系列賽事貫穿全年,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基于兒童立場 照見學生未來
基于“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的理念,筆者把體育作為看得見的道德教育,不斷發(fā)揮體育的遷移價值。一切都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著眼,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不斷挖掘課程資源,建構適合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1+X”課程體系,落實《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依據(jù)教學內容,結合不同年齡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精細規(guī)劃、巧妙設計以“學、練、賽”一體化的多種趣味技能與體能游戲,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運動能力,發(fā)展身體綜合素質,努力把體育學習和鍛煉變成學生自發(fā)并樂于參與的事情。
筆者依據(jù)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注重將小學六年細化為低、中、高三個學段,遵循兒童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低學段(基礎牢)以發(fā)展學生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為主,重在培養(yǎng)興趣;中學段“腰桿硬”,以發(fā)展速度、協(xié)調性為主;高學段“起點高”,以發(fā)展學生的耐力、靈敏為主,砥礪志趣。圍繞“安全、有趣、出汗、技能”的基本原則,筆者的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從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實際獲得出發(fā),確定體育學科配套的細化標準,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習志趣、情境調動情感、工具撬動深度思辨、平臺互動體驗成功樂趣,四個動力內在聯(lián)動,共同促進高質量課堂學習的真實發(fā)生。
2018年至2022年期間,學校學生體質監(jiān)測優(yōu)秀率大幅提升至73.26%。達標率也提高至99.93%,學生肥胖率下降了2.74%。隨著學生體測成績的大幅提升,也加速了學生健康樣態(tài)的變化,學生普遍皮膚黝黑、牙齒潔白、眼睛明亮、渾身有勁,實現(xiàn)了“以體育人”的最佳價值。
三、引領卓越發(fā)展 爭創(chuàng)成長進階
初次進入卓越教師工作室,筆者親歷了“1+6+N”培養(yǎng)模式,即“1個負責人、6位卓越教師+N個卓越教師所在學校教師及其徒弟”,其主題定位于小學生運動能力發(fā)展策略研究。在參加學習與研究中,筆者又結合自身學校發(fā)展所需開展了子課題“小學生足球專項運動能力發(fā)展的實踐研究”。結合這一研究主題,筆者依據(jù)不同年齡兒童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科學分析學生應有的運動能力基礎,根據(jù)足球運動的項目屬性,開展了培養(yǎng)小學生足球專項運動能力的研究,其研究內容包括運動能力、專項能力、智力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研究目標為小學生如何通過足球專項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身體素質、專項運動能力、技戰(zhàn)術運用等全面發(fā)展。通過指導教師的幫助,建構出小學生足球專項運動能力發(fā)展整體實施框架,加強了筆者對運動能力的整體認識,促進了對小學生足球專項運動能力的整體研究策略,獲得了小學生足球專項運動能力發(fā)展價值的研究成果,并利用卓越教師工作室的實踐平臺,在北京教育學院的多項培訓活動進行分享并獲得好評,同時撰寫了多篇文章在國家級期刊上發(fā)表。
在北京市級名師培養(yǎng)工程學習中,筆者體驗了“2+1+N”培養(yǎng)模式,即“1位理論導師+實踐導師、學術助理+N位學科專家”,開展了課題為“基于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冬奧教育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從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冬奧教育課程建設入手,豐富“1+X”體育課程體系資源,將冬奧教育知識融入體育教學體系,拓展知識層次,建構體育課程新內容,建構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利用冰上或陸地滑冰實踐類課程,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練興趣,提升學生冰上滑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冰上運動的良好習慣。通過冬奧教育課程與活動,提升了學生的運動能力,促進學生健康行為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品德。通過研究建構了學校冬奧教育的課程,內容涉及冬奧教育課程建設思維導圖、冬奧教育理論課程建設授課內容和冬奧教育內容與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本項研究加速了學校冰雪運動與冬奧教育的開展,為冰雪課程的開展與評估提供了考評標準與學練依據(jù),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練評”授課內容體系,為其他冰雪運動特色校及相關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參照的重要依據(jù)。同時該項課題的研究報告在國家級期刊上發(fā)表,該報告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價值和推廣性意義。
2021年筆者進入特級教師工作室,參加了支持鄉(xiāng)村振興計劃,在線上“體育養(yǎng)蒙”欄目,結合自身實踐研究成果進行了《小學體育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的分享,立足文件精神、教育教學工作、課程實施、教育案例,分享了自己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成果與實踐經驗,為廣大體育教師課堂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此外,在鄉(xiāng)村振興計劃實施中,筆者還積極發(fā)揮自身輻射引領作用,從青年教師的問題與困惑入手,循循善誘、化繁為簡,助力鄉(xiāng)村優(yōu)秀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升他們的教材分析能力等,努力成為青年教師成長的引路人。
四、攜手共進發(fā)展 奠基成志人生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發(fā)展永遠是硬道理。我們既要傳承文化又要開拓創(chuàng)新,在轉變思想的同時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練。同時,還要不斷思考將教學中的困惑與問題進行細致梳理,并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小問題研究,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不斷摸索問題規(guī)律、研究問題,詳實記錄變化、思考問題對策,讓科研在教學工作中真正發(fā)生,令教學空間成為學生的“思想家園”與“身心樂園”,成為學生體育人生的“加油站”。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通過學習賦能令筆者充盈豐滿,但從未驕傲、自滿,而是將學習所獲與同仁和廣大青年教師分享,2年間指導青年教師35人,其中有11位教師在市、區(qū)級評選中獲得一、二等獎,7位教師得到職稱晉升,多位教師在市、區(qū)級做研究課、錄像課27節(jié)。
“我是清華人,努力用敬業(yè)、博愛、儒雅成就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當作我們的最高榮譽[3]”,筆者時刻銘記清華附小的教師誓詞,尊重學生的天資與性情,指向理想與抱負,砥礪意識與行動,引導學生體育強身、體育立德、體育立志,旨在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筆者的人生格言是“甘為人梯助成長,共為祖國育棟梁”,始終愿意將其學習所得、實踐所獲、研究所思與同仁分享,不僅甘于奉獻、責任擔當,更表現(xiàn)出自身的公益情懷、人生愿景。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激發(fā)學校辦學活力,讓“兒童站立學校正中央”[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485/zjwz/202009/t20200924_490288.html,2020-09-24.
[2]任海江.無體育不清華無體育不成志——解析清華附小體育教學改革之路[J].體育教學,2019,39(07).
[3]竇桂梅.學校育人主體的價值、路徑與機制——小學階段高質量育人的實踐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