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200)
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主要包括髖臼發(fā)育不良、髖關節(jié)脫位或半脫位,患者有步態(tài)異常的情況[1]。有資料顯示,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發(fā)病率高達25%~50%,其中,女性為8%。DDH患者早期臀紋不對稱,肢體不等長,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患者會出現(xiàn)疼痛、跛行等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2]。臨床對DDH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以往臨床的手術以髖關節(jié)置換為主,隨著PAO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完善,治療DDH的效果顯著。患者手術之后肢體長期制動會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為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患者手術之后會使用抗凝藥物,改善肢體的血流狀態(tài),預防下肢血栓的形成[3]。低分子肝素鈉是臨床的常用藥,效果穩(wěn)定,但是皮下注射的方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療程的完整性。利伐沙班屬于新型的抗凝藥,因其具有顯著的療效和安全性而在臨床廣泛應用,同時,利伐沙班口服給藥的方式更利于患者的接受[4]。本次,將對利伐沙班對全身麻醉下PAO結合髖關節(jié)鏡手術治療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患者術后的療效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選擇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PAO結合髖關節(jié)鏡手治療的86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經(jīng)過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診療指南(2009年版)》[5]中對髖關發(fā)育不良的診斷標準;(2)影像學檢查顯示頭臼包容性差;(3)患者有疼痛、跛行癥狀;(4)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大于70分;(5)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既往髖關節(jié)手術史;(2)關節(jié)軟組織炎癥;(3)關節(jié)結核活動期;(4)全身感染;(5)先天性心肺功能不全;(6)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和隨訪。
兩組患者均進行全身麻醉下PAO結合髖關節(jié)鏡手術。
對照組患者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鈉(生產(chǎn)廠家: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20179;規(guī)格:2500IU)治療,皮下注射,劑量為1次/天,2500IU/次,連續(xù)使用14天為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術后使用利伐沙班治療:利伐沙班片(生產(chǎn)廠家:江蘇中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203733;規(guī)格:10mg)治療,口服,劑量為10mg/次,1次/日,連續(xù)使用14天為1個療程。
血流速度、D-二聚體水平、下肢腫脹積分、下肢周徑以及不良反應。
1.4.1 血流速度、D-二聚體水平
分別于干預前后使用超聲檢查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包括股靜脈血流速度(正常范圍:20~30cm/s)和大隱靜脈血流速度(<10cm/s),D-二聚體(正常值在0~0.256mg/L)
1.4.2 腫脹積分、下肢周徑:腫脹積分
分別于術前和術后使用軟尺測量患者患側與健側髕骨上20cm 周徑,對比差值,以此評估腫脹程度,所得值與腫脹程度成正比。下肢周徑:使用軟尺測量患者膝上10cm與膝下10cm的值并對比。
1.4.3 不良反應
記錄患者DVT、牙齦出血、肺栓塞、瘀斑的發(fā)生率并對比。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股靜脈血流速度、大隱靜脈血流速度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手術后,兩組股靜脈血流速度、大隱靜脈血流速度有所提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D-二聚體水平有所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靜脈血流速度對比
手術前,兩組下肢腫脹積分及下肢周徑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手術后,兩組下肢腫脹程度均有緩解,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腫脹積分、下肢周徑對比
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對比[n(%)]
DDH患者會出現(xiàn)疼痛、跛行等癥狀,對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臨床對DDH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隨著PAO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在DDH患者的治療中取得顯著效果[6]。但是由于患者術后肢體長期制動,會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嚴重導致患者死亡。為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患者手術之后會使用抗凝藥物,改善肢體的血流狀態(tài),預防下肢血栓的形成。
麻醉藥物的使用會導致肌肉松弛,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血流速度緩慢,同時由于患者術后肢體制動,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7]。體內(nèi)纖溶系統(tǒng)激活產(chǎn)生D-二聚體,能夠有效反應DVT的發(fā)生情況,通過抗凝藥物的使用,改善血液的高凝 狀態(tài),促進血液流通,降低D-二聚體水平。臨床所的預防血栓的藥物有低分子肝素鈉和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鈉是臨床的常用藥,效果穩(wěn)定,但是皮下注射的方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療程的完整性[8]。利伐沙班屬于新型的抗凝藥,因其具有顯著的療效和安全性而在臨床廣泛應用,同時,利伐沙班口服給藥的方式更利于患者的接受。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觀察組股靜脈血流速度、大隱靜脈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D-二聚體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利伐沙班的使用, 提升下肢靜脈的血流速度,促進靜脈回流,減少了血液沉積,減少了血栓的形成,有效的預防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利伐沙班,改善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降低D-二聚體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鈉作為常用的抗凝劑,在術后抗凝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具有分子量小,吸收快的優(yōu)點,能提升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低分子肝素鈉能夠與Xa結合,具有好選擇性,從而起到顯著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但是低分子肝素鈉在Ⅱa類的凝血因子中的起到的較弱的作用,但是抗凝作用受到限制,導致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利伐沙班對內(nèi)源性、外源性的凝血因子均有抑制作用,能夠起到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9]??诜o藥的方式減少靜脈補液對血管的刺激,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肢體水腫癥狀。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觀察組的腫脹程度和下肢周徑均低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利伐沙班用于PAO結合髖關節(jié)鏡手術后,對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的改善有積極作用,能降低D-二聚體水平,降低栓的發(fā)生風險,緩解患者下肢腫脹情況,降低DVT、牙齦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