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痹诹⒌聵淙说谋尘跋?,工匠精神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質。在新時代,工匠精神基本內涵包括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具體體現(xiàn)在一個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態(tài)度等方面。大學英語作為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本文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fā),嘗試研究工匠精神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并對工匠精神如何與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深度融合進行探索性的研究。
[關鍵詞]大學英語;立德樹人;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yǎng)人?這是教育的永恒話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痹谝粤⒌聵淙藶楦救蝿盏母叩冉逃校そ尘裢瑯邮潜夭豢缮俚木衿焚|。大學英語作為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因其課程自身的特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肩負著重要的立德樹人的使命[1]。如何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大學英語課程中,這也成了教育界討論的話題。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中華民族骨子里是有工匠精神的。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及“要培養(yǎng)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指出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我國建設中的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場合被頻繁點名,充分顯示了工匠精神在我國新時代建設中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工匠精神對于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的重要價值。
2 有關工匠精神的研究現(xiàn)狀
通過大量的文獻搜集,了解到國外對“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是從技能培養(yǎng)和實踐學習兩個方面入手,并且有關部門均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支持,提供了相應的經(jīng)費支持,二者的結合保證了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工匠精神作為一個社會熱點被社會所熟悉,國內對工匠精神的具體研究也逐漸增多,涉及面也慢慢增廣。在CNKI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工匠精神”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從2011年至2022年11月16日,共有1.58萬條中文結果,其中期刊文獻1.12萬篇,碩士論文309篇,博士論文6篇,會議論文284篇,報紙788篇,成果1個,而省內文獻只有寥寥幾十篇。本研究分析搜索結果發(fā)現(xiàn),2015年以前有關工匠精神的研究較少,2016年的文獻數(shù)量猛增至1 729篇,2018年文獻數(shù)量達到頂峰,有2 911篇,2019—2022年關于工匠精神的研究熱度仍然不減[3]??偟膩碇v,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熱度持續(xù)升高,因此對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研究的熱點也是研究的難點。
盡管目前學術界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首先,很多學者只是局限于理論方面的研究,對如何培養(yǎng)工匠精神的對策實操性不強,和現(xiàn)實嚴重脫節(jié)。其次,對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是基于學校層面或者從專業(yè)層面展開,對高職學院學生大學英語課程中工匠精神的滲入涉及較少。
3 工匠精神對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首先,從理論層面上來看,高職大學英語是高等教育通識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和以往的英語學習經(jīng)歷不同,大學英語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梳理以往學過的知識體系,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通識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助力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一般來講,英語的教學往往比較重視其工具性,認為英語的學習目的是加強對這門語言的工具使用性,往往會忽視語言的人文性,在教學過程中會忽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傳授。在高職國際進階英語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在教學中通過對成功的工匠案例的滲入,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陡呗殗H進階英語》一書,每冊均有八個單元、八個不同的話題,涉及面較廣,滿足學生對不同話題的需求,大學英語在高職院校開設時間通常是第一學年。在一年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和融洽的配合程度更利于工匠精神的融入和培養(yǎng)。
其次,從教學的實踐層面講,課堂是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耕耘的主要陣地。大學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覆蓋面最廣的科目之一,每一個專業(yè)都開設大學英語課程,這就決定了大學英語課程要和專業(yè)課相結合,順應社會的發(fā)展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的大趨勢,培養(yǎng)高素質的語言文化和專業(yè)知識強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對高職院校新的要求。
最后,從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方面來看,現(xiàn)在社會處于多種文化共存的時代,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社會經(jīng)濟轉型的新時代,作為國家未來一代的工匠,高職院校的學生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yǎng)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敬業(yè)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堅守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4]。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未來工匠的重要場所,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對此重任責無旁貸。
4 工匠精神與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深度融合路徑研究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有這樣的詩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這兩句描述的是一個人無論是在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還是在知識才能方面都要不斷地提升、學習、進步才能品行兼?zhèn)?、學識淵博。這也和我們今日所講的工匠精神的四大品質“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中具有一定的傳承意義。
4.1 身為世范,為人師表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大家都提倡言傳和身教相輔相成,甚至認為身教重于言傳。在《北史·王昕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楊愔重其德素,以為人之師表。”講的就是楊愔注重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用自身的榜樣力量影響身邊的人。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的師德師風和思想觀念能夠通過其言談舉止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給學生直接提供現(xiàn)實的榜樣示范,通過師生之間的相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會不自覺地去模仿教師的言行,加深了課堂教育的說教,使思想道德的學習和現(xiàn)實榜樣的力量相結合,轉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和認知態(tài)度。
4.1.1 師德是立德樹人之根本
從內心深處關愛學生,這也是匠心的本質所在。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才能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為,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學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教師,這樣才更有助于教師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學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把學生放在教育首位,以真心、真誠對待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質量,將理論學習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將大學英語課生活化,體現(xiàn)其工具性[5]。同時,高職院校的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會轉換為對自己工作的敬業(yè)意識,自覺將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到每個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1.2 樹人先正己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與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其關鍵在于任課教師,也就是大學英語教師。因此,一支學高身正的大學英語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學高身正的教師能夠清醒認識到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和示范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會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業(yè)務能力,對自己所擔負的育人使命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也正是這份發(fā)自內心的使命感會使大學英語教師自動摒棄那些不符合師德師風要求的做法,嚴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不斷反思自我,不斷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自我。
4.1.3 創(chuàng)新與學習是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的關鍵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高職院校的教師更應如此?!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的主要渠道就是新知識的學習和新教學理念的接受。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才能知道自身業(yè)務水平的欠缺,隨后才能反思自身的不足之處,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只有秉承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教師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和責任感投入以后的工作。
4.2 以大學英語課本為載體滲透工匠精神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育人,大學英語課堂是講授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人文使命的主要陣地,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應講好匠人故事,拓寬學生的國際文化視野,使學生堅信民族文化自信,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為國家培養(yǎng)新時代的匠人。
4.2.1 以課本為載體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根據(jù)課本內容構思教學設計,將中華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起到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在導課、閱讀、聽說、寫作、討論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堅定民族文化自信,樹立民族自豪感。例如,高職院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高職國際進階英語》第一冊的第六單元以“Hobbies”為話題,講述了一個游泳運動員的故事“A swimmers story”,大學英語教師就可以將運動員頑強拼搏、努力向上、克服困難的精神滲透到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講述運動員背后努力拼搏的故事,解讀2022年冬奧會背后中華文化的內涵,講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這也是對工匠精神的完美詮釋。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和討論,師生會深刻認識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向著目標前進,而不能抱任何僥幸心理,急于求成,這也是工匠精神中應該被牢記和傳承的敬業(yè)與專注。
4.2.2 通過對多種文化的接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將接觸到不同文化,這就要求學生要從眾多的文化碰撞中理性地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高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思辨,就是有能力比較客觀地評價各種論證,從而得出一個有充分理由支撐的正確判斷。當下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習者的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疑問、質疑疑問、尋求答案?!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苯處熞龑W生解除顧慮,以鼓勵和肯定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提問,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4.3 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體驗
4.3.1 加強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要求學生走出課本,走到企業(yè)實踐中,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首先,定期開展校企交流活動,深入了解企業(yè)人才的需求及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標準,提高企業(yè)與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學生對工匠精神有更好的體驗。其次,可以不定時邀請已畢業(yè)的學生來學院舉辦講座,用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親身經(jīng)歷詮釋工匠精神在企業(yè)運行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適時讓學生走入企業(yè),切身體驗工作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4.3.2 通過第二課堂的開展?jié)B透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是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補充,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培養(yǎng)的主要渠道,也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陣地[6]。第二課堂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引導高職院校的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堅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7]。例如,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可以舉辦“講好中華好故事”英語演講比賽,全面激發(fā)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弘揚并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拓寬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知識范圍,潛移默化地滲透工匠精神。
5 結語
立德樹人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高職院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工匠精神的深入是此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具體實施工匠精神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充分領會立德樹人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意義,準確把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深入探索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途徑,提高自身的綜合業(yè)務水平,培養(yǎng)出高水平、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參考文獻
[1]陳秋紅. “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J]. 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12(4):21-24.
[2]郭愛萍.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 內蒙古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9,17(5):138-140.
[3]李朋波. “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一個整合性框架[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4):107-115.
[4]農淼英. 新時代立德樹人視域下發(fā)揮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路徑思考[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1(2):131-134.
[5]涂佳佳. 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英語口譯教學優(yōu)化研究[J]. 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23(2):13-17.
[6]張全政. 工匠精神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5):281-282.
[7]楊全中,李曉麗,董佳杰等. 基于慕課堂+騰訊課堂的醫(yī)學生物化學線上混合式教學實踐和反思[J]. 生命的化學,2022,42(12):2293-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