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菲
主題隊會能引導少先隊員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堅定信念、提升綜合素質,故學校非常重視隊會課,輔導員也會用心上好隊會課。由于認知局限和觀念的偏差,加上經驗不足,有時隊會課上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學習成效。作為輔導員老師,應正視隊會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及時糾偏,以提升隊會課的育人實效。
問題一:目的不明,顧此失彼“白活動”
在隊會課上,為體現(xiàn)“活動性”,輔導員有時會安排大量的活動,使整堂課看起來熱鬧、生動,但未能在對活動內涵、意圖和情境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上下功夫。如果僅僅將關注點放在幫助隊員完成預設的活動,卻忽略和偏離設計、安排活動的真正目的,這樣的活動再熱鬧,也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案例一】
某輔導員組織設計隊會課“耐心做事,方能成事”時用活動貫穿,其中一個活動是讓隊員通過小組合作“搭撲克牌高塔”,引導隊員感悟“耐心細致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這一道理。
為了幫助隊員完成搭撲克牌高塔,輔導員先讓隊員觀看視頻教程;許多隊員看了以后沒明白,讓輔導員再放一遍。隨后,各小隊開始用撲克牌搭高塔,但因為多種原因,許多小隊都沒能成功。撲克牌塔幾次翻倒后,輔導員和隊員一起找原因,但接下來還是多次失敗。最終,輔導員覺得不能再浪費時間了,匆匆宣布活動結束;可隊員全都意猶未盡,心系“高塔”,沒有心思繼續(xù)上課了。
顯然,輔導員在組織活動時是有其意圖和目的的,但在活動過程中因一味追求完成撲克牌高塔搭建,忽略了原本設計的活動目的是讓隊員體驗耐心與細致,活動的作用與其原本設計的目標南轅北轍。
我們要避免活動形式化,不能僅僅為了追求活動的新意而組織活動?;顒討摓檫_成目標而精準設計,不能為活動而活動。
對策:處理好“目標”和 “活動”的關系
活動是隊會課中輔導員引導隊員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在科學、精準地把握活動目標的前提下設計活動,才有可能取得效果。
我們可以開展設計任務型活動,即輔導員在課堂上布置的活動是任務型的,有確定的目標、特定的情境,并具有可操作性,在活動中激發(fā)隊員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要引導隊員思考和反思。在開展隊會課活動時,輔導員要引導隊員通過學習活動過程中的反思來學習。在上述案例中,輔導員可以在隊員耐心搭撲克牌高塔卻一直沒有成功時引導隊員思考,讓他們體會“耐心”和“急躁”這兩種不同心態(tài)下,哪種更接近成功。
綜上,在隊會課中處理好“目標”與“活動”的關系,開展任務型活動,引導隊員思考和反思,才能讓活動更有實效,接近或完成設定目標。
問題二:體驗不足,喧賓奪主“假活動”
隊會課要堅持素養(yǎng)導向和以人為本,用活動來激發(fā)隊員的感受,用活動鼓勵隊員實踐體驗。若一味追求運用多媒體或五花八門的活動讓課堂熱鬧起來,卻忽略隊員主體參與的體驗、交流及探究,只重活動形式卻失了活動本質意義,這是喧賓奪主的“假活動”。
【案例二】
某輔導員組織開展“跟著英雄奔跑”隊會課,整堂課以看視頻、圖片并交流感受的形式展開,先讓隊員看“全球疫情新增確診趨勢圖”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隊員體會“因為有抗疫英雄的努力,我們才能回到闊別已久的學?!保缓笤僮岅爢T們一個接一個地觀看視頻,如鐘南山、李蘭娟、張定宇奔赴疫區(qū)的視頻,浙江醫(yī)務工作者馳援全國的視頻,無數(shù)社區(qū)工作人員、志愿者為大家服務的視頻。
在這一案例中,輔導員從找視頻開始,到剪輯、制作,花費了大量時間。從表面上看,隊員看視頻后的確很感動,似乎也達到了教育目的;但事實上,隊員這一堂課下來,有20 多分鐘是在欣賞課件,始終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雖然在課上輔導員給了隊員很多表達機會,但由于整個活動是圍繞課件播放展開的,隊員的思維始終在預設的框架中,主體參與感局限于非常淺層次的范圍內,達不到新課程理念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活動”,自然效果欠佳。
對策:處理好“主角”和“配角”的關系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將隊員培養(yǎng)成為能力強、素質高、修養(yǎng)好的一代新人。所以,隊會課的開展需要輔導員樹立以隊員為課堂真正“主角”的意識,活動要以隊員為主體展開,讓隊員在多向交流、自主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自我。
我們可以在設計活動時創(chuàng)設簡單明了的真實情境,以“跟著英雄奔跑”為例,輔導員不要自己去找視頻,而是讓隊員事先搜集身邊的抗疫逆行者故事,然后在隊會課上交流、對話、體驗。簡單而言,輔導員要設計真問題、真活動,這樣才能讓隊員形成真能力、實現(xiàn)真成長。
我們應盡可能地減少傳統(tǒng)的灌輸式學習,倡導探究式學習。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是強控制,會讓隊員失去自主性,不利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應該設計有研究性、開放性、實踐性、過程性的活動,引導隊員積極參與活動,在自主活動中充分體驗、感悟,從而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隊員提高和展現(xiàn)主體意識,達到隊會課教育目的。
綜上,隊會課的“主角”永遠是隊員。輔導員不能一味灌輸,而是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倡導隊員進行探究式學習,讓隊員主動參與,親自體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問題三:看客過多,以點代面“零活動”
隊會課應面向全體隊員,因材施教,給每個隊員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如果課堂活動只是部分隊員的活動,其他隊員只是看客,等同喪失參加活動和學習的機會和權利,既沒有參與也沒有收獲,這就是“零活動”。
【案例三】
某輔導員設計的“我愛學?!标爼n,有創(chuàng)意地將學校操場、餐廳、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等場所串聯(lián)成“校園飛行棋”,并為每個場所設計了小任務,如“把操場上發(fā)生的最快樂的事情和大家分享”“把在餐廳里吃到最美味的食物告訴大家”等,讓隊員通過游戲過程了解學校的各個場所。
這是一個設計感強且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對培養(yǎng)隊員熱愛和了解學校很有助益。遺憾的是,輔導員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習資源的分配上沒有面向全體,在活動中輕情感、重認知,沒有關注所有隊員的情感體驗,只請了兩名隊員上臺示范游戲,讓其他隊員成為活動的聽眾、觀眾。
對策:處理好“個體”與“全體”的關系
教育要面向全體隊員,以體現(xiàn)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應力求做到全員參與,以提高體驗活動的效度和信度。輔導員要關注隊員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這樣才能讓每個隊員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獲得充分發(fā)展。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除了要有淵博的學科知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還要有合作精神。在隊會課活動中,輔導員要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適合隊員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導他們毫無障礙地以主體身份參與活動。在本案例中,輔導員可以采用多人輪換參與游戲的方式進行,并增設“記錄員”“代言人”“小記者”等角色,提高全員參與度。
綜上,輔導員在開展活動時要力爭讓更多隊員參與活動,促進隊員的個性發(fā)展;還要培養(yǎng)隊員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活動環(huán)境,鼓勵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合作精神。
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知不足而后進,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隊會課中圍繞活動目標,面向全體隊員,關注隊員個體差異,提升隊會課“活動育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