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夢婷 朱劍星
摘 要:文章緊密結合課題“‘雙減背景下探索立德樹人實施紅色教育有效途徑的實踐研究”,以推動“雙減”政策落實為目的,圍繞“立德樹人”教育任務,以紅色教育為抓手,通過筑牢紅色陣地、培育紅色新人、優(yōu)化紅色服務,為“雙減”賦能助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紅色教育;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9-0024-03
引? 言
立德樹人下的紅色教育是以“雙減”政策為引領,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根本遵循,以落實“立德樹人”為目標,以紅色教育為主線,以課題實踐為依托,旨在夯實紅色教育成效,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落實,賦能立德樹人。
一、小學紅色教育的實施原則
(一)共建共享
紅色教育的實施離不開紅色資源的支撐,因此,教師需要在紅色教育實施過程中,在校內校外加強合作聯動,著力實現紅色資源的共建共享[1]?!肮步ā笔恰肮蚕怼钡那疤?,“共享”是“共建”的目標,教師要通過“共享”紅色教育資源,實現校內、校外兩個“共建”。校內視角是指從學校育人決策層在制訂紅色教育方案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紅色育人活動的優(yōu)勢和所面臨的困難。學校決策層是頂層設計,能為紅色育人“3+3”模式實施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通過定期評估育人成效、總結經驗、反饋問題,深入實施紅色教育。校外視角是指與西鄉(xiāng)塘區(qū)內各學校加強聯動,通過共同建設,使有限的紅色教育資源功效得以最大限度發(fā)揮?!肮蚕怼笔恰肮步ā钡哪繕?。紅色育人資源共享,要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不同的學校之間要加強校際合作與聯系,組織師生參觀、考察、瞻仰、緬懷紅色圣地,以異地送展的方式共享移動式紅色育人資源。課題組成員要通過開展紅色主題專題學習,分享紅色教育、紅色學習心得,相互之間互通有無,以長補短。
(二)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原則旨在還原紅色史實,推動因材施教。紅色教育資源認知秉承實事求是原則,尊重史實;在紅色育人實踐中要始終做到實事求是;紅色教育育人成效要實事求是記錄。
(三)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原則是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強化教師的紅色育人服務意識,樹立意識形態(tài)教育底線思維。
(四)知行合一
在知行合一理念引領下,教師要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要靈活銜接,科學運用。教師要明確教育目的,將紅色教育的內涵與價值內化于心,在實踐教學后寫好書面總結并召開討論會,嚴禁形式主義。
(五)靈活多樣
靈活多樣原則是指靈活多樣的方式,同步開展線上線下教育。線下教育是學生在固定時空范圍內,面對面接受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線上教育是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技術開展紅色教育。教師將線上線下結合,突破紅色育人時空限制,能夠拓展育人途徑,增強育人吸引力,夯實育人成效。
二、中小學紅色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紅色教育
第一,找準紅色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將紅色教育融入教學課程。教師要讓學生在接受課堂教育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錘煉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傳承紅色文化基因,賡續(xù)紅色文化血脈。二者的契合點就是在教學中把握好紅色教育資源穿插的時機,形成正向育人協同力[2]。教師需要提高對教材內容與紅色教育資源思想內核的把控能力,通過科學“嫁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例如,課題組成員朱劍星借助自身對歷史基礎教育研究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借助歷史教育的內容,融入大量的紅色教育,使學生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接受紅色教育熏陶。
第二,借助課堂開課前5分鐘對學生開展紅色專題教育。例如,課題負責人日常負責數學教學,在每堂數學課上課之前,利用課堂5分鐘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在課堂5分鐘的紅色教育中設計的人文主題有“憶往昔,惜求學”“談理想,求真理”“說數學家故事,講數學家精神”“解密紅色密碼,探尋紅色真理”等。這些人文主題都是與數學學科有關的專業(yè)教育主題,借助課堂育人平臺,融入紅色元素,能夠在小小紅色課堂上傳遞正能量,堅守育人初心與使命。
(二)在課后服務社團活動中融入紅色教育
為了引領中小學生緬懷革命先烈,教師要大力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課題利用紅色教育課后服務社團,引導學生通過紅色社團活動了解紅色經典文化、紅色精神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3]。例如,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閃閃的紅星》《建軍大業(yè)》《我和我的祖國》等愛國主義影片,引導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國史,認知國情,拓寬視野,優(yōu)化審美,增強學生民族意識,凝聚學生愛國情懷。為了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書寫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觀后感,小組合作交流,重溫紅色歷史,感悟紅色經典,幫助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紅色精神移植到內心。此外,學校還開展了手抄報作品展、紅色故事演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手繪海報展、愛國手勢操等課后服務活動,豐富了課后服務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中小學紅色教育的實施對策
(一)激發(fā)情感
第一,在紅色教育實踐活動中,引領學生將習得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有機結合,寓理論于體悟之中,讓學生從內心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
第二,紅色教育實踐活動主題豐富多彩,教師可融入彰顯歷史厚度、現實關懷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紅色情感,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開展與學生年齡特點相符的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第三,精心布局、科學謀劃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結合社會發(fā)展熱點問題,確定實踐主題,增強主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在“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鞒屑t色基因”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百年對話,鑄魂修業(yè)”的詩朗誦活動、“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舞表演活動等。這些活動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吸引了大量學生參與。
(二)營造氛圍
第一,借助校園文藝活動開展紅色教育。教師可采取適合中小學生的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藝演出活動,繁榮校園文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在“獻禮黨的二十大,攜手奮進新征程”的校園文藝活動中,教師將紅色文化與愛國主義作為主題,組織學生排練了《百年紅船》情景劇。
第二,借助紅色文藝作品,在校園引領風清氣正的風尚。教師要豐富學生課間生活,以藝術形式引導中小學生追求真、善、美。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創(chuàng)作的《紅色少年——我們是黨的接班人》《黨在我心中》《建黨100周年》《我以我心愛國旗,我以我心愛祖國》等經典的紅色文藝作品在校園展播。
第三,彰顯學生在紅色文藝創(chuàng)演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學生作為服務對象,引領學生參與紅色文藝作品創(chuàng)演。例如,在“獻禮黨的二十大,攜手奮進新征程”的紅色文藝創(chuàng)演活動中,學生參與了活動的組織、設計、排練、演出。
第四,在紅色校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深挖校史紅色元素。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紅色校史,在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下茁壯成長,增強學生自豪感。學??梢越Y合自身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引入紅色元素,根據時代發(fā)展主題,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融入動態(tài)發(fā)展的紅色元素。
(三)更新話語
第一,將學生作為話語主體。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個人素質、學習能力置于首位,讓良性話語推動育人成效的提升,不斷完善紅色教育育人的話語理念,在生本價值觀基礎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完善學生人格品質和思想道德。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的話語實踐運用中不斷尋求與學生學習、成長相符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參與紅色話語教育活動。例如,在線上實踐活動中,學生以“我最喜歡的紅色話語”為主題,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代表性的作品有《聽黨的話做好少年》《紅領巾,心向黨》《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等。
第二,不斷強化學生的紅色話語自信。教師可將紅色話語自信作為學生高度自我認同紅色話語內容的主要方式。對此,課題組在教學中高度重視紅色話語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將課堂作為開辟紅色話語的聆聽新場域。教師要不斷提升思維能力,結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全局思維、發(fā)展思維實現對學生的引領。例如,教師在九年級教室中粘貼具有紅色話語的勵志標語,代表性的話語有“勤學,勤思,勤問,苦鉆”。
第三,重塑自身的話語形象。教師可以從道德修養(yǎng)、人格品行、政治信仰、知識涵養(yǎng)等視角引領學生發(fā)展,通過話語、文字外顯感染學生。教師在紅色話語育人的過程中,要彰顯自身的思想觀點和人格魅力,將紅色教育與學科知識融入立德樹人實踐。此外,教師要不斷增加學科知識儲備,為學生展示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為示范,借助紅色話語蘊含的真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給學生帶來說服力與感召力的同時,在學生心中塑造積極正面的形象。在重塑自身話語形象的過程中,教師既要不斷強化底線思維,又要強化話語轉述能力,將紅色育人話語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教師要從紅色話語內容構成上不斷優(yōu)化,提升紅色育人話語解釋力,盡量參照學生實際,增強學生對紅色話語的理解,突出紅色話語內容的務實性。在紅色話語育人方式創(chuàng)新中,教師要采取學生常見的話語表達方式,贏得話語的主動權,采取理性話語和感性話語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激勵、心理調節(jié)。此外,
教師還可以將紅色話語與生活話語結合起來,將耐心勸導和誠摯交流結合起來。
(四)創(chuàng)新平臺
第一,以紅色手抄報的方式,引領學生創(chuàng)作紅色元素十足的作品,每周選出一批作品進行展示。學生的紅色作品可以在教師幫助下,利用課后服務完成。課后服務經過教師指導、學生互助,能夠使紅色教育落地生根,成為常態(tài)化的活動內容。例如,在本課題中,紅色手抄報的代表作品有《難忘紅色歲月,展望美好未來》《紅領巾與我們的未來心向黨》《中國夢,我的夢》等。
第二,以校園廣播為載體,以強化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優(yōu)良校風,促進校園文化活躍與繁榮為目標,用于擴充知識、文化熏陶與豐富校園文化等,校園廣播定時播放學生的紅色投稿創(chuàng)作,播放紅色小故事、紅色音樂、紅色經典文學作品,讓學生在紅色教育中愛黨愛國、愛學習、愛生活、愛學校,通過紅色史實,不斷傳播正能量。例如,每天中午,學??梢岳眯@廣播播放紅色故事、學生紅色教育活動的觀后感與聽后感,讓學生在勤于思考的同時發(fā)現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紅色閱讀習慣。
第三,以線上平臺為載體,借助新媒體等線上平臺的優(yōu)勢,大力推動紅色教育的實施,弘揚和傳播紅色文化。教師可以將網課作為開展紅色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始終跟進時代發(fā)展脈絡,不斷拓展育人視域,優(yōu)化育人思路,將線上平臺與紅色教育深度結合,從形式主義的藩籬中走出來。此外,教師還可以秉承內容至上原則,精心設計線上紅色教育內容,以微電影、微情景劇、微課堂等方式,直擊學生心靈。
結? 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探索立德樹人實施紅色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指以“雙減”政策為背景,以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為基礎,采取學生手繪紅色作品、開展紅色實踐活動、線上紅色知識學習等諸多方式,讓學生在課后服務中接受紅色教育和熏陶,使紅色教育與理論課程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線上、線下教學和社會自主實踐強化學生的紅色教育,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導,不斷豐富紅色教育的內涵與外延。
[參考文獻]
羅昆.讓紅色教育成為學生成長的最亮底色[J].人民教育,2022(17):18.
羅亮.全媒體時代賡續(xù)紅色血脈的理論意蘊與方法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2(06):100-104.
朱永新.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亟須關注的三個重要問題[J].教育研究,2022,43(03):20-24.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教育科學“雙減”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探索立德樹人實施紅色教育有效途徑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1SJC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潘夢婷(1975.3-),女,壯族,廣西南寧人,任教于南寧市秀靈學校,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朱劍星(1988.3-),女,壯族,廣西南寧人,任教于南寧市秀靈學校,一級教師,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