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與格 夏晴 王詩怡 肖開欣
摘?要:“養(yǎng)老難”一直是關乎民生的難題,為減輕養(yǎng)老負擔,國家于2009年出臺了新農保政策。隨著新農保政策的普及,以子女贍養(yǎng)為主體的家庭養(yǎng)老模式受到了一定沖擊。文章基于2013-2018年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并且運用OLS回歸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探尋子女經濟支持對中老年群體參與新農保決策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受到子女較多經濟支持的中老年農戶參??赡苄愿?。因此家庭養(yǎng)老與社會養(yǎng)老之間并非互斥關系,我國需要平衡好這二者間的關系,以期更好地走出我國當下的老齡化困境。
關鍵詞:子女贍養(yǎng);新農保;社會養(yǎng)老;CHARLS
中圖分類號:F840.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1?引言
自1999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xù)加深。截止2020年中國老年撫養(yǎng)比達到了19.7%。這龐大的數據說明老齡人口的看護和照顧已成為我國的重要難題。
為了解決農村的養(yǎng)老難題,國務院于規(guī)定自2009年起正式開始實施新型農村養(yǎng)老社會保險制度的試點工作(以下簡稱“新農保”)。而當新農保嵌入到農村家庭養(yǎng)老之中,子女的經濟支持對父母是否選擇參保會有怎樣的影響?正是文章試圖解答的問題。
文章使用2013年、2015年、2018年三期合成的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面板數據,研究子女贍養(yǎng)對新農保農戶參與的影響。
2?數據來源與變量定義
2.1數據來源
文章采用的數據是2013年、2015年、2018年的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相結合組成的面板數據,并選取年齡在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農村戶籍人口進行相關信息的分析,在進行匹配后,共獲得了10510個可供使用的樣本數據。
2.2變量定義
2.2.1被解釋變量
文章被解釋變量選取為中老年農戶新農保參與,即中老年農戶是否參與新農保。
2.2.2核心解釋變量
關于贍養(yǎng)程度指標設計,綜合考慮數據中問卷問題的代表性及契合度,選用經濟支持程度衡量子女對農村老年人的贍養(yǎng)程度。
核心自變量是子女對于中老年農戶的經濟支持,即金錢補助。即關于經濟支持,我們依據CHARLS數據中,對問題“過去一年,在您的孩子不和您住在一起時,您或您的配偶從您的孩子那里收到過多少經濟支持?”的回答數據作核心解釋變量。
2.2.3控制變量
文章控制變量選取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成員數量、悲傷認知、年齡、性別、非農工作、家庭收入,其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2.2.4樣本描述統計分析
表1為描述性統計,樣本中有53%被調查者為女性;平均年齡約為61.9歲;當中大約74%為已婚狀態(tài);從受教育水平來看,被調查者平均受教育程度未及小學;悲傷認知程度為一般水平。
3 實證策略
3.1模型設定
其中為常數項,為參數,為控制變量,為殘差項,為個體固定效應。
3.2工具變量
文章主要探究的是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支持情況對父母參與新農保的可能性的影響,在此考慮引入(父母)生活滿意度作為工具變量,需要滿足的兩個條件如下所示:
(1)相關性條件:父母的生活滿意度(life)與孩子對父母的支持有著不可忽視的關聯,如果父母的生活滿意度越低,孩子就越可能給予父母更多的經濟支持,以提高父母對生活的不滿意程度。用lnmoney對life進行回歸,可得到二者的因果關系,模型設定(2)如下所示。
(2)
(2)無關性條件:文章以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支持作為對父母贍養(yǎng)的衡量標準之一,根據子女的觀察了解后得知父母的生活滿意度很低時,有可能因此給予父母更多的贍養(yǎng)費,但生活滿意度不大可能是通過父母自身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響父母參保的可能性。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設定模型(3)如下。
(3)
4 實證結果分析
4.1回歸結果
4.1.1基準回歸結果
根據以上已經選取的變量,使用模型(1)進行逐步回歸,回歸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子女經濟支持能顯著提高新農保參與度,系數為0.0171,并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子女的經濟支持會增加父母個人的收入及存款,有助于父母在新農保的前期繳納保費,父母也就可能會更愿意參與新農保。
在控制變量中,年齡、健康狀況、家庭收入、子女數量等因素在1%的水平上顯著,可見他們都是影響農戶是否參與新農保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收入顯著降低了新農保的參與度,這可能是因為收入的增高提高了農戶對未來養(yǎng)老生活的自信,故而降低了自身新農保的參與意愿。
綜合上述分析,農村居民在決定是否參保前,不僅會考慮自身狀況及家庭狀況,也會考慮子女對其的經濟支持,由此我們認為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支持程度可以影響現農村父母的參保可能性。
4.1.2工具變量回歸結果
由表3可知,父母的生活滿意度與孩子給父母的經濟支持呈現強烈的負向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父母對生活的滿意度越低,子女對于增加經濟支持來提高父母對生活的滿意程度的意愿就越強烈。
在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后,子女的經濟支持對父母是否參保仍然有顯著影響,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即子女的經濟支持每增加1%,父母參保的可能性上升了5.24%。由此我們可推測該核心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較為穩(wěn)定,可以解釋為因果關系。
年齡與參??赡苄猿尸F顯著的負向相關關系,可能是因為年齡越大的農戶參保所能收到保障的年限就越短,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戶參與可能性就大大降低;悲傷認知狀況在使用工具變量后變得顯著,與父母的參??赡苄猿尸F正向相關關系,其原因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感受到情緒低落的農戶,內心通常缺乏安全感,為了使安全感得到提升,他們便會傾向于參與新農保,從而獲得堅實的社會保障。
4.2穩(wěn)健性檢驗
楊滿珍(2015)指出了家庭保障作為社會保障的補充意義在于情感補充優(yōu)勢和經濟社會補充優(yōu)勢。也就是說,子女對父母贍養(yǎng)的衡量標準,不僅可以直接地從物質角度理解,也可以從精神層面進行分析,因此文章選擇子女是否每兩周會探望父母(探望的形式有多種,包括電話、微信、短信、信件或者電子郵件)作為對父母贍養(yǎng)的衡量,來檢驗已得結果的穩(wěn)健性。剔除缺失值并添加個體固定效應進行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5可知,探望父母和父母的參??赡苄猿尸F顯著相關性,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由此可以驗證子女的經濟支持對父母參??赡苄缘挠绊懯欠€(wěn)健的。
5?機制分析
在子女對于父母的經濟支持的影響路徑探究當中,推測對父母經濟支持的增加會使父母的生活更加寬裕,除去日常生活的必須開支外,對休閑娛樂項目具有更強的支付能力,因此具有更強烈的幸福感,以及更低的孤獨感,進而對參保可能性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將幸福感和孤獨感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結果如表5中所示,發(fā)現子女經濟支持對于父母幸福感有顯著正向影響,而對于降低孤獨感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子女提供經濟支持使得中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進而使中老年農戶生活品質得以提高,或是使其消費性休閑娛樂活動增加,最終達到使中老年農戶幸福感提升的結果。
子女提供經濟支持也會降低中老年人的孤獨感。馬躍如等(2021)曾指出經濟支持對孤獨感具有負向影響。一般情況下,老人能夠從經濟互動中(如在外打工子女寄給父母生活費)感受到子女的心意,產生欣慰感,消解孤獨感。同時部分中老年農戶在足夠的經濟支持下勞動時間減少,擁有更多時間進行休閑娛樂活動如外出旅行等。與外界互動的增加對孤獨感的減少有積極作用。
6?結論
6.1研究結論
文章通過使用OLS回歸模型,借助工具變量解決內生性問題,并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子女贍養(yǎng)對中老年農戶新農保參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經濟支持意味著中老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為新農保前期參保繳費提供了經濟保障,使其在愿意承擔的基礎上也能夠承受參保所繳費用。同時中老年人在滿足了基本養(yǎng)老需求后往往希望晚年生活穩(wěn)定,因此參與新農保以保障晚年生活穩(wěn)定成為了許多中老年農戶的選擇。
悲傷認知情況與參??赡苄栽谑褂霉ぞ咦兞亢蟪尸F顯著正相關關系。在空巢化、少子化趨勢之下,相比城市老人,農村中老年人更容易陷入生活困境及更需要情感慰藉。根據《2019年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fā)展報告》顯示,43.9%的農村老年人感到孤獨。農村空巢老人長期缺乏與子女的情感交流,老人產生孤獨感和進入抑郁狀態(tài)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針對中老年農戶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不僅需要子女給予更多情感交流與慰藉,也需要社會為其提供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以及更大力度的資源支持。
目前依賴于子女的農村家庭養(yǎng)老模式存在部分問題,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作為社會保障之一的新農保在子女贍養(yǎng)上的補充甚至是替代能力,以便更好解決中國養(yǎng)老存在的問題。
6.2政策建議6.2.1?完善社會保障功能,探索多元保障途徑。
丁芳(2021)就政策宣傳、參保積極性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文章研究對于提高參保積極性這一點提出了可借鑒方案:加大新農保政策在青壯年(父母處于中老年時期)之間宣傳力度,呼吁子女適當提高經濟支持。
同時我們也發(fā)現,目前農村養(yǎng)老存在的種種問題不能僅僅依靠社會保障解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庭養(yǎng)老依然是農村居民養(yǎng)老的最主要的模式(韓慧芳,2011)。因此社會在推行社會養(yǎng)老保障之時,也不能降低對家庭養(yǎng)老的關注度。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村中青年返鄉(xiāng)探親,如設置探親假、探親補貼等;在條件允許下,鼓勵青年舉家遷移。同時社會各界和相關機構組織也應積極探究更多養(yǎng)老方式。
6.2.2??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引導農戶積極參保。
改善農村養(yǎng)老困境,經濟支撐是必不可少的推力。政府應該抓住農村背景下生產的特性,合理利用農村地區(qū)資源優(yōu)勢,深度挖掘農村經濟發(fā)展點,助力農民收入增加;另外,在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的情況下,應該鼓勵農村年輕人返鄉(xiāng)就業(y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子女收入的增加大概率能夠提高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支持力度,進而影響新農保的參與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