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關鍵詞:中老年;太極拳;身心健康;康復應用
1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對多種慢性疾病的防治有積極作用。多項研究表明,太極拳對中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此外,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起到許多積極作用。
1.1 改善中老年人身體素質
侍麗萍等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太極拳鍛煉組的各項身體指標明顯優(yōu)于無鍛煉經驗組,鍛煉組的肌肉力量、身體平衡以及身體柔韌性都有顯著增強,這些結果表明太極拳鍛煉在改善老年人的身體素質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1.2 防治中老年人骨質疏松
Chow Tsz Ho 等在太極拳與骨質疏松癥的相關實驗性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鍛煉者的骨密度,并預防骨質疏松的發(fā)生。于瑩、鄧葉龍等人對太極拳防治骨質疏松癥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可以有效提高鍛煉者的骨密度,并且改善骨代謝。因此,太極拳運動可以較好地預防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
1.3 預防肌少癥
朱亞瓊、劉昳等學者對長期進行太極拳運動的中老年人下肢骨骼肌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增加下肢骨骼肌肌肉質量,不僅能改善肌肉減少的病理表現(xiàn),也能夠有效預防肌肉發(fā)生萎縮,降低中老年人肌少癥的發(fā)病風險。
1.4 改善中老年人心肺功能
中老年人在進行太極拳運動時,不斷進行腹式呼吸,橫膈肌運動相對較大,肺通氣量快速增長,改善了肺組織彈性,優(yōu)化了整體的呼吸功能,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長期的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中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尤其是對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有不錯的改善作用。
2 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長期的太極拳運動能夠對人的心境產生積極影響,能夠調節(jié)并改善鍛煉者的不良情緒,讓人變得更樂觀積極,緩解抑郁焦慮等情感障礙癥狀,并提高中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2.1 改善中老年人焦慮與抑郁
陳新富等學者對中老年女性進行了調查研究,進行長期太極拳運動干預,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鍛煉者的焦慮情緒,并促進正面情緒的產生,促進心理健康。趙桂增等人組織患有輕度抑郁的中老年人進行太極拳運動,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有效改善輕度抑郁癥,對改善中老年人的抑郁情緒有積極作用。洪思征等在對老年人進行分組太極拳運動干預后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焦慮、抑郁、強迫、敵意、妄想等負面情緒,尤其在改善抑郁方面的效果十分突出,這也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調節(jié)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抑制負面情緒,維持鍛煉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2 提高中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郭君婷等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進行太極拳運動的中老年人進行調查,運用“POMS 簡式心境狀態(tài)量表”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提高和改善中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和心境狀態(tài),且習練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2.3 改善中老年人認知功能
呂曉標等對中老年人進行半年以上的太極拳運動干預,與未經過太極拳鍛煉的中老年人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與無鍛煉經驗的中老年人相比,太極拳鍛煉組的反應時、記憶力、注意力、表象能力以及協(xié)調技能都要更強一些,這也表明了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這些方面都有積極影響。
2.4 健全中老年人人格
部分中老年人人格不健全,經常煩躁易怒,很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傷害和壓力,而進行太極拳運動可促進交感神經興奮,穩(wěn)定鍛煉者過激的情緒,并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健全鍛煉者的人格。與此同時,太極拳運動可以形成運動團體,增進中老年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社交能力,能夠讓中老年人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帶來更多的正面情緒,并保障健全的人格。
3 太極拳運動的康復價值
太極拳運動作為比較舒緩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和幅度都不大,能夠保障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鍛煉的安全性,不良反應少,不易出現(xiàn)危險情況,且患者的接受程度高,都愿意進行這種運動康復的方式。在改善身體健康的同時,太極拳運動也能改善患者的心境狀態(tài),促進心理健康,使其能夠以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去面對疾病,更積極地進行疾病康復治療。在集體鍛煉的環(huán)境下,也可以增強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太極拳運動在部分疾病康復方面有著巨大的價值,能夠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且治療成本低,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太極拳運動在康復醫(yī)學領域中所發(fā)揮的價值。
3.1 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影響
呂乾瑜等人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患者進行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接受3 個月的太極拳康復方案治療,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總積分評價心絞痛發(fā)作情況,采用生活質量指數(SF-36)等量表對生活質量和個人情緒進行評價分析,并在干預前后檢測人體生理生化指標,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對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有積極影響,改善身體生理生化指標,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2 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
楊瀚晅等人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組基礎上進行太極拳運動,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6 分鐘步行距離(6MWD)、起立—行走計時測試(TUGT)、心功能指標、血清N 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游離脂肪酸(FFA)、總氧化態(tài)(TOS)、總抗氧化態(tài)水平、血脂水平及氧化應激指數(OSI),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可顯著降低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和氧化應激反應,改善心功能。張志宏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調節(jié)血液相關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帶來顯著的康復價值。
3.3 對中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
董晉等為了研究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復效果,選擇了肺功能和運動耐力兩個指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改善了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應答能力,增強了人體的肌肉耐力和肺功能,顯著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狀況,使患者的康復效果更加顯著。
3.4 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
劉靜等為了研究太極拳運動與健步走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將32 名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患者進行健步走,另一組患者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結束后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對HRV 的影響要稍好于健步走,結果也表明太極拳運動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劉鴻杰等讓患者進行12 周太極拳鍛煉,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他們的左心室射血分數,能夠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改善血壓,這些也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增強心血管功能。
3.5 對外周性眩暈患者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有良好的前庭康復效果。孔正等讓外周性眩暈患者進行4 周的太極拳運動,與鍛煉前相比,4 周的太極拳運動改善了患者平衡功能的相應指標(起立—行走用時、起立—行走評分),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是一種有效的前庭康復鍛煉方法。
3.6 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
腦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差,而太極拳是一種經濟有效的康復手段。李海勇等對部分腦卒中患者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與未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的患者(進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相比,進行太極拳運動的患者的平衡能力顯著增強。腦卒中偏癱患者往往伴有劃圈步態(tài),患側肢體的負重能力差,繆霆等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將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太極拳能夠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步態(tài),改善其步行能力,這也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并增強腦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腦卒中患者也常常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常見的有記憶力衰退等,而有不少研究報道認為太極拳運動對人體認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劉思等對腦卒中患者進行6 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記憶能力、注意力等,同時進行N-back 實驗和Go/No-go 實驗,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改善了腦卒中患者的認知能力。
3.7 對下背痛患者的影響
下背痛是以背部肋骨下緣以下的部分的疼痛為代表的癥狀綜合征。陳紫硯等為研究太極拳運動對下背痛患者的治療效果,選擇下背痛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兩個指標進行評價,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非太極拳運動組相比,太極拳運動及其聯(lián)合治療的減痛效果更顯著,優(yōu)于其他康復方案,在腰椎功能方面,太極拳運動提高下背痛患者功能的效果顯著。
3.8 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影響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肌張力增高、姿勢平衡障礙等等。太極拳運動對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康復效果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認可,從而成為神經康復后期的治療手段之一,而太極拳對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也得到進一步研究,在身體姿勢控制和平衡能力方面有一定幫助。Li F 等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能有效降低帕金森患者跌倒的發(fā)生率,改善身體的平衡能力,這一有效性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Sun W 等研究了太極拳對單腿姿勢控制的影響,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可以提高帕金森患者的平衡能力,能夠更好地提高鍛煉者的身體姿勢控制能力。
3.9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
精神分裂癥患者因思維、認知與行為、情感等方面障礙,對環(huán)境適應也會存在一定障礙,從而會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性沖動或者攻擊等危險行為,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害或者壓力,部分患者經治療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狀態(tài),而太極拳運動對其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劉蘇敏將100 例患者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另一組進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在訓練前后, 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定,結果表明,相較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太極拳運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更為明顯。
4 結語
太極拳運動給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而目前人們對于太極拳運動的認知還不夠完善,僅僅將其當作一項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并未深刻地將其與康復醫(yī)療等健康領域相融合,也并沒有將其健康價值完全發(fā)揮出來,從而更好地改善大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
在日本,醫(yī)療機構已經將太極拳融入他們的康復治療方案中,針對不同疾病對其進行改良,搭配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認可,因此,在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推崇太極拳運動,希望能通過太極拳運動改善身心健康,達到未病防治的目的。目前,我國雖然提出“醫(yī)養(yǎng)結合、健康管理、慢病防治”等概念,也提倡體醫(yī)融合,但主要偏重于醫(yī)療、護理,缺乏對運動的重視。而不少國家,例如日本、美國、德國等,已經將太極拳等運動項目與老年人疾病預防相結合,應用在健康管理和醫(yī)療康復領域。
我們需要汲取更多的經驗來深入研究并促進太極拳與醫(yī)療健康等方面的有機融合。首先應該從社區(qū)層面進行太極拳運動的宣傳,鼓勵中老年人積極參加太極拳鍛煉,并且成立相應的社團或社群,能夠在相對集中的活動場所進行太極拳運動,同時可以讓專業(yè)的太極拳老師對參與運動的中老年人進行專業(yè)的動作指導,若條件允許,可以安排相應的醫(yī)護人員進行防護。在宣傳太極拳的健身與康養(yǎng)的知識和作用的同時,增加中老年人對太極拳運動的了解,提高他們進行太極拳運動的積極性。
在醫(yī)療機構方面,要將太極拳運動與康復有機結合起來。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并安排患者參加太極拳鍛煉,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增加患者之間的交流,促進積極社交。當然,相關的陪護工作人員也應積極參加。在進行太極拳運動的時候,還需要普及太極拳相關的養(yǎng)生知識,讓患者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良好的心態(tài)、增強身體的恢復能力和抵抗能力。
我們需要將太極拳運動與健康管理、疾病預防以及病后康復等領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太極拳的健康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太極拳在對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發(fā)揮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