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婷
十載春秋,非凡印記。黨的十八大以來,渭南市富平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在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奮斗“十四五”的關鍵之年,繪就了一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畫卷。
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校園成了最美的地方
讓每一個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是中國教育對普通家庭的承諾,也正是地方政府久久為功的不懈努力。
在全年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歷史任務后,2013年富平縣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創(chuàng)建工作,先后投入資金26.39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38所。城區(qū)新增優(yōu)質學位17939個,其中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3970個,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教學裝備條件顯著改善,全縣各級學校實現了“三通兩平臺”國家標準,教育現代化成為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強力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富平縣教師工資經過多次調整后大幅增加,基本達到了平均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的水平。教育經費投入從2012年的95704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138261萬元,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建立黨員干部包聯(lián)制和全員育人導師制,四年累計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50502人次9552.1萬元,營養(yǎng)改善計劃每年惠及43888名農村學生,創(chuàng)造了富平7.8萬義務段適齡兒童輟學率為“零”的歷史紀錄。2021年,富平縣精心勾勒出打造北方最美縣城的宏偉藍圖,全面啟動實施“369”(城區(qū)新建3所初中、6所小學、9所幼兒園)教育民生重點工程,深化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聚力打造富平紅色好課堂,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富平教育邁上了高質量發(fā)展的快車道。
夯實立教之本,教師成了最美的群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富平縣積極實施“千人招錄”計劃,打造“人才強教”和“科教興縣”兩大品牌,讓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擔當振興教育的重任。
富平縣通過多種途徑,健全教師補充培養(yǎng)機制,三年累計補充新鮮力量959名,總體上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求。通過交流輪崗、積分流動、校長職級制等系列人事改革,多種途徑激發(fā)教師隊伍活力;通過實施緊缺人才購房補貼、子女入學、看病就醫(yī)等優(yōu)惠政策及綠色通道,實現了高學歷青年教師招得來、留得住、干得好、能發(fā)展的目標。設立每年1000萬元的教育發(fā)展基金,用于骨干體系建設與班主任獎勵。落實每年教師培訓專項經費340萬元以上,不斷加大“三支隊伍”培訓力度。以“三名+”引領工程為抓手,推行“一長多校”,對內實行名師聯(lián)盟和大學區(qū)校際聯(lián)盟,對外與四川綿陽、江蘇丹陽、福建閩侯、陜西師范大學建立校長教師跟崗培訓交流機制,全縣中小學教師、校長培訓率達到100%。
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在職稱評審以及評優(yōu)樹模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工作中,強力推行公平公開公正的陽光政策。建立師德師風積分評星制度,通過慰問教師、重獎優(yōu)秀、表彰先進、凸顯骨干、傾斜鄉(xiāng)村,進一步激發(fā)教師隊伍干事的活力。目前已建立一支1000人的骨干教師團隊,領唱著富平教育愛與奉獻的主旋律。
落實立德樹人,學生成了最美的希望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一條清晰主線,是為了讓偉大祖國的美麗和富強永遠注入孩子的心田。
富平縣圍繞“高品位、補短板、強內涵、重特色”教育管理目標,做好“靶向性”精準管理,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充分發(fā)揮教育科研、考試機構指導示范作用,完善教育質量評估監(jiān)測機制和評價激勵機制。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設備教學應用,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逐步縮小地區(qū)及校際的辦學差距。2021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具有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80%左右學生學業(yè)表現達到中等以上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富平教育對標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資源、黨團隊建設、思政課教學、課堂滲透的“五位一體”德育模式。積極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進校園,全面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教育,為9萬學生建立了視力電子檔案,先后開發(fā)了150多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組建各類社團1500多個。2021年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受益學生的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合格率從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92%,總體成績名列前茅,從一個側面反映富平縣義務教育質量邁入先進行列。
深化綜合治理,教育成了最美的力量
“雙減”及配套政策的出臺獲得了人們的一片叫好聲。如今,長期困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明顯“退燒”。
富平縣早行動、早謀劃、早部署,以前所未有力度推進“雙減”工作,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先后向社會公布了101家不具備辦學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公示了“營改非”辦理流程,目前處理退費糾紛26起,涉及金額35萬余元。18家培訓機構終止辦學,其中10家培訓機構完成注銷備案登記。學生作業(yè)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各校合理調控作業(yè)結構,建立作業(yè)校內公示制度。通過分層布置作業(yè)、設計個性化作業(y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022年暑假,富平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全面啟動暑期托管服務,將學校課后服務進一步延伸。
協(xié)同家校社育人,各校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將“獨角戲”變成“大合唱”。2021年4月,富平縣“家校共育工作室”應運而生,全面指導家校共育工作走深走實?!扒處熯M萬家”大家訪打破家校共育壁壘,每月一期的教育電視訪談節(jié)目《新父母學堂》,從不同視角為家庭教育指點迷津,讓科學教育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在連續(xù)三年的渭南市民意測評中,富平教育工作位列全市第一名。這是對富平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最好詮釋!
教育改革十年來,一大批學生走上了成才報國之路。富平縣先后創(chuàng)建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和陜西省“雙高雙普”合格縣,120所學校躋身標準化學校行列。渭南師范學院新校區(qū)的建成招生,結束了富平沒有大學的歷史。
春風化雨千枝翠,回望來路慨而慷。激情燃燒的“十三五”教育奠基工程已經結束,充滿美好希望的“十四五”規(guī)劃藍圖已經鋪開?!?69”建設項目、教育高質量提升計劃,紅色育人傳承、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隊伍量質齊升、辦學品質提升四大工程,有力引領社會新風尚,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征程中,廣育英才,懷德行遠。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