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冬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用教學著重聽、說、讀、寫中某一能力的訓練與提升,經常讓學生覺得枯燥沉悶,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英語戲劇作為一種集語言、文學、表演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的視聽載體,既符合現代中學生的生活喜好,也體現了真實語境下的語用。因此,筆者確定了“西方戲劇語言藝術賞析”為本校校本課程,并在實踐中研究英語戲劇教學對提高中學生語用能力的作用。
一、理論基礎
英語戲劇教學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有其必要性。首先,戲劇具有真實的語境效果。各類小說和劇本是生活中的百科全書,呈現了一個個反映現實的虛擬社群,人物在語境中互動,語言在語境中運用(王初,2010)。其次,戲劇具有具體的體驗功能。學生品讀、演繹和反思戲劇作品有利于他們獲得特殊的情感和人生感受(楊延從,2015)。最后,戲劇具有語用知識內化效果。戲劇能讓學生接觸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不同文化,拓寬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和價值觀念的渠道(Amato,1996)。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二、實踐過程
1.課程準備
戲劇教材的編寫過程由淺入深,筆者與合作者將其分為十三章,首先通過導語引入,明確教材編寫目的并引起學生興趣。正文章節(jié)以“總-分-總”呈現,通過概述讓學生了解西方戲劇的含義,然后分別剖析戲劇類別及其語言特點,再選取世界十大著名戲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玩偶之家》《三姊妹》等,與學生一起分析其語言特色,最后總結特定的賞析方法,引導學生達到賞析戲劇語言的入門水平。
基于學生基礎較薄弱這一情況,筆者盡可能選取既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又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劇本材料。經過比較、篩選以及學生們的自由投票,最終選出了“The Snow Queen”“The Kings New Clothes”“Cinderella”“Beauty and the Beast”“Little Red Riding Hood”。這五個劇本有童話故事原型及同名電影,并被多次搬上舞臺,以此為材料,供學生鑒賞、改編。
2.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是授課階段。理論性的教學指導和互動為主要內容,以語用學研究中的合作原則、面子理論、會話分析對戲劇解構劇本(陳開池,2016)。每課時的學習都必須包含作者簡介、時代背景介紹、劇本語言賞析和運用、劇本評價四方面,帶領學生了解戲劇背后的時代文化背景、風俗及價值觀念,使學生對時代語用規(guī)律及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
第二階段是戲劇表演培訓階段。Carter與Mcrae(1996)認為,如何開發(fā)運用戲劇蘊含的文章特征是戲劇教學的第二步。筆者安排并指導學生分別欣賞原著或同名原聲電影,在欣賞過程中將印象最深刻的英語對白與情節(jié)抄記下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梳理、改編或續(xù)編。學生在掌握語用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構、續(xù)構和重構,內化為靈活運用的語用知識。
第三階段是組織舉辦全校性的英語戲劇大賽。筆者向學校申請舉辦首屆“百花杯”英語戲劇大賽并得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初賽階段收到來自高一、高二年級共16個參賽隊伍的劇本,每個劇本都由學生團體自行選材、編寫、編排、表演。表演完成后,由評委對他們進行詳細的點評。在此過程中,學生們真正自主運用了所學內容,通過真實的語境模擬,切身體驗領略戲劇情景,豐富學習情感,在語用中獲得興趣、自信、滿足和成就。在教師的引導中深化語用知識,進一步強化了在戲劇中學習語用知識的方向和情感。
3.階段性成果
本次英語戲劇大賽取得圓滿成功,在全校范圍內獲得了極高的呼聲和贊賞,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英語、用英語表達的熱情。冠軍劇目被成功推上學校“五四”文藝晚會的舞臺。參加比賽的學生在擴大自身詞匯量的同時,聽說能力及寫作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具體實例分析
以“Beauty and the Beast”的劇本重構過程為例,劇本開篇為旁白部分,師生商量討論后,認為第一句話必須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從語用角度分析,并列句能夠突出主題,有著強烈的對比意義,于是,學生們從全劇所有對白中篩選出主旨句“Love can turn a man into beast, can also make an ugly person more noble.”作為開場白。為了符合童話故事的語言特點,有小組成員提議加上“once upon a time”來突出童話風格。接下來,表達“遙遠的地方”這一思想時,考慮到劇本語言的目標人群為現場觀眾,需要口語化以使對白清晰易懂,所以大家選擇了最符合語境的“faraway”。為了突出王子的負面性格,學生們又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把所有表達性格特點的貶義詞都列舉出來,根據前階段的人物語言與性格分析,選出了spoiled, selfish, unkind三個形容詞。
在劇本的第一場對白里面,為了突出女主角Belle的性格特點,也為了與上文旁白部分王子的性格特點照應,筆者建議同學們也選取三個形容詞一一對應。于是,他們在劇情與語用的雙重考慮下,寫下了curious, bold, wise作為女主角的基本性格。值得一提的是,在考慮bold時,有學生提到了它的同義詞brave,并提出斟酌其區(qū)別的想法。于是,筆者帶領學生查閱詞典、研讀例句、對比分析,找出了bold和brave的語言色彩差別——bold更常用于戲劇并且多了一層自信的態(tài)度色彩。至此,大家懂得了通過查詞典并對比例句的方式區(qū)別近義詞,真正把語用意識內化為語用能力。
除了詞匯的聯想和比較運用,在短語運用上,學生們也恰當地使用了go travelling,set off, out of curiosity,marry sb.這些在高中階段需要掌握的詞組,進一步強化了高中知識。在句型的運用方面,學生在重構劇本中融進了so...that...和such...that...兩種易混句型,在應用中進行區(qū)別。比起傳統的語法教學,劇本的重構編寫讓學生從認知上更深刻理解了詞匯和語法的使用。
最后,學生們將平時喜愛的英語歌曲“If I Were a Boy”和“The Only One”恰到好處地加進劇本里,使此劇本成了集語言文化、歌舞、音樂于一體的舞臺大劇。
四、結語
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單純用戲劇語言的品味、賞析、構建、表演等方式,就可以完全提升,而需要結合各種各樣的方法和策略,并付諸實踐。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筆者所任教班的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他們非常喜愛該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英語學習積極性,也潛移默化提高了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引導他們自主發(fā)現并解決英語學習的基礎問題。
責任編輯 魏文琦
實習編輯 李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