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化、問題化、微型化的微項目教學,一方面能解決課堂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歧義點等,促使學生積極地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表達等關鍵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文章以說明文《蘇州園林》的教學為例,就微項目教學的設計和操作進行闡述。
[關鍵詞]微項目教學;關鍵能力;《蘇州園林》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4-0007-03
當下,部分教師開展的說明文課堂教學仍然以講授陳述性知識為主,具體表現為引導學生探究:說明的內容是什么?有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在分析說明語言時更是程式化,問“有什么作用?”,答“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準確性”等。不可否認,這些知識是有必要教授的。但如果教學中只是機械地教授陳述性知識,學生能學到的就會十分有限。甚至將來在融入社會時,學生可能根本不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這類教學沒有脫離問答模式,缺乏高階思維。素養(yǎng)時代,能力的發(fā)展是學生的根本需求。新課標在闡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時強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的需要;閱讀敘事性和說明性文本,發(fā)現、欣賞、表達和交流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熱愛生活,感恩生活。新課標還給出了相關的教學提示:應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簡而言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發(fā)展關鍵能力的學習。
所謂關鍵能力,是個人實現自我、終身發(fā)展、融入主流社會和充分就業(yè)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及態(tài)度之集合;在學科領域表現為潛在于個體身上并通過學習活動表現出來的個體關鍵特征;在閱讀教學中表現為學生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從學習(認知加工)的角度來看,主要包含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表達能力(輸出),這三種能力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共同性、關鍵性特征。微項目教學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關鍵能力。
微項目綜合了項目和微課的優(yōu)點。微項目教學指向將項目微小化后引入學科教學。其特點是問題化、情境化、微型化。課堂教學中,可以以學科的 2~3 個核心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微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在真實或虛擬的情境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種學習資源在短時間內完成微型探究活動,進而獲取知識、提高關鍵能力。微項目教學立足于解決課堂中的重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最終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考、表達等關鍵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將復雜的內容實踐化、趣味化,促使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在積極的實踐體驗中解決課堂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歧義點等;另一方面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問答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微項目的設計基于教學實踐、著眼在課堂應用、側重學生體驗。下面以選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的說明文《蘇州園林》的教學為例,具體談談微項目教學的設計和操作策略。
一、《蘇州園林》微項目教學設計
課文本來是葉圣陶先生為攝影集《蘇州園林》撰寫的序言。葉先生用準確透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從欣賞者的角度帶領讀者領略蘇州園林之美。全文結構清晰,緊緊圍繞著“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體特征,從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地進行描寫,自然流暢,頗具魅力。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領略行文布局、語言運用之美,還能獲得獨特的說明文審美體驗,進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趣。
此前,學生學習了《中國石拱橋》,對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已經有了大致了解,具備一定的說明文理解與賞析能力。本課微項目教學設計從學生關鍵能力發(fā)展角度出發(fā),結合新課標“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要求,創(chuàng)設、使用符合教學的情境、任務,讓學生在微項目的驅動下深入感受園林之美,學習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準確、精美的特點并遷移運用相關知識。具體如下。
【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蘇州園林的基本特征及本文說明順序。2.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關鍵信息獲取能力以及基于情境表達的能力。3.獲得獨特的說明文審美體驗,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趣。
【微項目名稱】園林設計。
【擬解決文本內容知識】明確蘇州園林總特征及文章說明順序,掌握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準確、精美的特點。
【能力指向】自主閱讀,獲取主要信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和適宜的語言進行有條理、得體、連貫的表達;獲得審美享受,提升審美能力。
【微項目實踐】闡釋設計理念,為園林選景、布局,園林介紹詞撰寫。
二、《蘇州園林》微項目教學操作
【創(chuàng)設情境】
[有效導入]
老師現在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請大家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蘇州園林是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中的瑰寶。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園林進校園”活動,我校將在校園內設置一處園林角,定名為“厚樸園”,意在凸顯我?!氨恪钡男S枺瑩P“抱樸使厚”之意?,F面向全校學子征集設計方案。學校將擇優(yōu)選用,并給予相應嘉獎。本節(jié)課,就請你們仔細閱讀《蘇州園林》,用所學到的知識來完成方案設計。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任務性的情境,導入教學,貫穿課堂始終,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梳理園林設計知識。
【活動一:說設計理念】
[教師提問]
設計“厚樸園”時,你們將秉承什么樣的理念(“厚樸園”整體設計凸顯什么特點),理由是什么?請讀完《蘇州園林》后,借鑒葉圣陶先生對蘇州園林整體特點的描述。
[教師預設]
自然之趣或處處彰顯圖畫美。蘇州園林講究的是無論身處何處,都如在畫中。如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都講究圖畫美。因此我們認為,“厚樸園”也應給人一種無論身處何處,都如同在畫中的感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整體把握蘇州園林的特征,培養(yǎng)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活動二:選園林之景】
[課件出示]
《蘇州園林》一文中描繪了許多景觀,你覺得哪些景觀可以放置在“厚樸園”?仔細閱讀文中各個景觀的說明文字,先思考各處景觀的特點,再選定景觀,最后參照下面的資料為相應的景觀命名。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宋 蘇舜欽《滄浪亭》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
——清 汪琬 《再題姜氏藝圃》
君到姑蘇見,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唐 杜荀鶴《送人游吳》
[舉例引導]
老師先來拋磚引玉。我特別喜歡《蘇州園林》中述及的亭子,所以我的想法是在“厚樸園”中設置一處亭子。我將它命名為“厚樸亭”,以應和我們園林角的名稱以及我們學校“抱樸”的校訓。那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教師預設]
設置假山池沼、亭臺軒榭、花草樹木、花墻廊子等景觀,分別起名:一逕抱幽山(假山)、玲瓏池(池沼)等。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整合信息、遷移運用、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活動三:布園林之格局】
[教師提問]
景觀選好之后,我們該如何布局這些景觀?在進行景觀布局之前,我們首先要考慮園林角整體的設計追求。作為類似蘇州園林的建筑,“厚樸園”的設計追求應該是什么樣的?
[舉例引導]
根據葉圣陶老先生的介紹,蘇州園林是不講究對稱的,依據是“園林是美術畫而非圖案畫”。所以,老師的設計也將遵循這一原則,如在一側放置亭子后,另一側便不再放置亭子。
[優(yōu)化引導]
經過我們的布局,“厚樸園”已經初具規(guī)模,但是看起來仍略顯粗糙。為了使園林角更具韻味,我們可以對哪些細節(jié)進行優(yōu)化呢,葉圣陶老先生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如建筑物應為白墻黛瓦。依據: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厚樸”的“樸”有樸素自然之意,因此色彩不宜艷麗。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整合信息、遷移運用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活動四:撰寫介紹詞】
[引導啟發(fā)]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厚樸園”,我們可以寫一份園林介紹詞。如何寫好這份介紹詞呢?首先要像《蘇州園林》一樣有總寫,有分寫,由主到次,條理清晰;其次要注意使用從文中學到的多種說明方法;再次要注意語言表達不僅要嚴謹,還要活潑、靈動;最后要注意介紹詞不一定面面俱到,應留給人自由感受和想象的空間,可以全方位,也可以選擇某處景觀具體推薦。
[具體提示1:注意寫作順序]
《蘇州園林》先總寫蘇州園林的特點,再分寫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是按總分順序進行的介紹。
對園林建筑的布局、結構、造型等,則由主到次進行說明。如主要建筑亭臺軒榭分布比較廣泛,應該放在第一個介紹;假山、池沼在園林中主要起聯通作用,重在增加自然之趣;花草樹木、花墻廊子是裝飾,緊密配合主要建筑,起到點綴作用??梢苑抡兆髡叩膶懽黜樞?。
[具體提示2:關注說明方法]
請閱讀文章第三段至第九段,找一找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些說明方法來呈現一幅完美的圖畫的?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例如,“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就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這兩段文字中作者運用了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蘇州園林同傳統(tǒng)宮殿、近代一般住房作比較,把蘇州園林比作美術畫,以突出蘇州園林的設計追求自然之趣的理念。
[具體提示3:妙用語言]
(1)選詞的精妙:“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
(2)用詞的獨到:“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3)用詞的嚴謹:“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p>
[佳作展示]
展示寫得較好的介紹詞,并與學生共同評價。以下內容節(jié)選自學生所寫的優(yōu)秀介紹詞。
我校的“厚樸園”很美。美就美在亭臺軒榭的布局新穎別致。我國傳統(tǒng)的亭臺軒榭的布局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而我們“厚樸園”的亭臺軒榭的布局則追求隨意、自由,由此更加新奇有趣。
我校的“厚樸園”很美。美就美在花草樹木的映襯相得益彰。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藤蘿的造型奇特,而藤蘿花則珠光寶氣,二者交相輝映,一片繁華,賞心悅目。
設計意圖:一方面引導學生了解寫作順序、說明方法,并感受文章語言的嚴謹、靈動之美;另一方面給予學生創(chuàng)作的自由,提高學生表達的興趣與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引入微項目,不僅能解決教學問題,而且能實現從單純知識傳授向關鍵能力發(fā)展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轉變,有助于落實新課標中的相關理念要求,提升閱讀教學實效,豐富語文學科的教學樣態(tài),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活力。
[? ?參? ?考? ?文? ?獻? ?]
[1]? 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 畢玉鵬. 初中信息技術微項目教學設計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1.
[4]? 張增光.基于語言交際的說明文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17):63-65.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