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玲玲
【摘要】目的:探究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在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中的實施意義。方法:將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時間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將100例抽血者按照電腦隨機法分組,觀察組50例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50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比較和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在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中效果顯著,能夠改善其負面情緒,值得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opulation with blood sampling dur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CDC
SHI Lingling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Xingp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Xingping, Shaanxi 713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opulation with blood sampling for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ethods: The population with blood sampling for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the time was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1,100 blood drawn peopl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random method,5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nd anxiety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with blood sampling for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nd can improv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which is worthy of study and promotion.
【Key Words】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Blood drawing crowd
在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中,低血糖反應十分的常見,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但是研究顯示,和體檢者心理因素存在密切相關性,需要對體檢者抽血時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及時了解,積極給予針對性干預[1]。本文分析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的優(yōu)勢,具體內(nèi)容見下文。
1.1 基線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共100例,并隨機將其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時間2020年8月—2021年8月。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9.25±2.52);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9.85±2.71)。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大(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告知體檢者采血前后的各項注意事項以及采血相關流程,指導體檢者對體位進行擺放,對于體檢者抽血時候的面部表情進行留意,若發(fā)生異常需要及時進行干預,預防低血糖不良情況發(fā)生。
1.2.2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1)抽血前護理:①心理評估和準備:在抽血前,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每位體檢者的各項情況,評估體檢者的心理情況,根據(jù)抽血人群的各項評估結果制定一項針對性干預措施,減少不良情況發(fā)生,同時還需要給予體檢者葡萄糖注射液進行口服。②需要加強抽血人群進食詢問護理:在進行抽血工作前,護理人員需要詢問受檢者是否進食,了解每位受檢者的禁食時間,為了有效降低低血糖等各項情況發(fā)生率,需要指導受檢者食用食物,促進體檢順利進行。③心理護理:抽血前,需要加強每位抽血人群心理干預,根據(jù)抽血人群心理評估結果,對體檢者實施針對性干預,若抽血人群恐懼疼痛,需要告知采血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減輕受檢者的心理壓力,將依從性顯著提高,若受檢者存在相關疾病,需要告知體檢的結果,預防不良情況,改善不良心理。在開展護理過程中,需要配合溝通技巧和心理學不斷提升實際操作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在進行抽血過程中,需要保障一次采血成功,還需要對抽血人群反應進行觀察,在態(tài)度上保持親切,通過分析抽血人群反應,實施相對應的措施。在實施心理疏導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自己的言行態(tài)度進行注意,避免給抽血人群帶來不良反應,同時還需要適當保持微笑,提高抽血人群對護理人員信賴程度,利于抽血工作完成。對于恐懼型抽血人群,以兒童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兒童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同時兒童對抽血知識了解不足,對于疼痛較為恐懼和敏感,護理人員需要應用溫和的方式,采用言語上鼓勵消除幼兒恐懼感,通過專業(yè)操作水準,減輕幼兒抽血過程中疼痛情況,利于抽血工作完成。對于焦慮型抽血人群在抽血過程中思慮較多,不僅擔心抽血給自己身體造成影響,還容易對護理人員抽血水平產(chǎn)生質(zhì)疑。對于該類抽血人群,護理人員需要給予理解和寬容,結合抽血人群心理變化適時給予干預措施,避免在言語上和抽血人群有沖突,在合理范圍內(nèi)對抽血人群需求進行滿足,例如,讓抽血人群對抽血人員進行自行選擇。對于存在高度緊張型抽血人群,該類抽血人群在抽血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反應,例如暈血暈針,該類情況常常發(fā)生在身體情況不佳的男性抽血人群中,發(fā)生上述情況主要是由于抽血人群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存在心理缺陷和體質(zhì)弱情況,在看到血液以及注射器時暈厥。對于該類抽血人群,護理人員需要對抽血人群實際反應進行觀察,早期進行預防。在抽血過程中應用先溝通,對抽血人群基本情況進行了解,詢問抽血人群有無暈血史和暈針史,同時根據(jù)抽血人群情況適時干預,在對抽血人群實施心理疏導過程中需要保持微笑,還需要注意態(tài)度,提高抽血人群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同時給予抽血人群周到和全面的護理服務,利于抽血人群從內(nèi)心感受到真誠和關懷,減輕心理負擔。若在第一次抽血過程中失敗,進行第二次抽血時,抽血人群容易緊張,護理人員需要和抽血人群進行溝通,對抽血人群暈厥的根源問題進行分析,應用心理療法,再配合準、穩(wěn)、快的抽血技術,一次性到位完成抽血工作,同時在抽血過程中需要對抽血人群注意力進行轉(zhuǎn)移,避開刺激點。④環(huán)境護理:需要對體檢等待室溫濕度進行調(diào)整,還需要配備飲水機和座椅,利于體檢者身心愉悅,同時需要對等待室秩序進行維持,避免插隊導致體檢者內(nèi)心不適。(2)抽血時護理:在抽血時,采血人員需要一針見血,預防反復穿刺給體檢者帶來痛苦,同時可以和體檢者交流感興趣的事件,轉(zhuǎn)移注意力,預防暈針情況發(fā)生。對于恐懼型抽血人群,需要手握體檢者的手臂,給予體檢者安全感,避免情緒過激引起低血糖反應。(3)抽血后護理:在抽血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體檢者對于穿刺點正確按壓,告知體檢者靜坐0.5h,在靜坐期間需要減少體檢者穿刺肢體活動,預防不良情況。(4)健康教育:在進行采血的過程中,需要和受檢者進行溝通,提高人們的認知,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各項情況,告知抽血人群深呼吸,消除抽血人群負面情緒和不良心理,同時告知抽血人群,成人每次采血200mL是安全采血量,不會導致貧血。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各項指標,指標①低血糖發(fā)生率;指標②焦慮和滿意度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焦慮和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焦慮評分、滿意度評分和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抽血過程中心理性應激源:(1)疼痛:在靜脈抽血過程中,由于針頭穿透過抽血人群血管和皮膚,在外界刺激下抽血人群存在疼痛感,由于疼痛感出血,在負面情緒影響下,容易發(fā)生不同反應,加上抽血人群本身情況具有差異,在發(fā)生疼痛刺激時,也容易造成不同心理反應,輕者容易發(fā)生焦慮和緊張情緒,重者容易發(fā)生肌肉收縮和呼吸急促等情況,而這一反應可以被稱作為應激反應[2]。(2)血液:研究顯示,在抽血人群看到血液抽出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上述反應程度和抽血人群受到刺激的程度相關。(3)態(tài)度:在護理進行過程中,若護理人員態(tài)度冷淡、表情僵硬,加上護理操作過程中發(fā)生失誤,容易導致抽血人群產(chǎn)生疏遠反應,在心理上難以信任護理人員,加劇抽血人群心理反應,在抽血人群受到血液和靜脈抽血疼痛的影響下,容易增加不良情緒,在該種情況下,抽血人群不會再配合抽血工作。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之下,觀察組具有優(yōu)勢,針對性心理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相比,具有多種優(yōu)勢,能對體檢者心理表現(xiàn)進行改善,降低體檢者心理壓力,促進體檢工作順利進行,對于護理內(nèi)容進行觀察,主要分為不同階段對體檢者采取護理,在抽血前、抽血中、抽血后三個階段,能對低血糖反應進行預防,減少體檢者不適感,提高體檢者對各項護理服務滿意情況,利于醫(yī)院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在疾控中心健康人群抽血過程中進行干預,能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將焦慮感減輕。研究顯示,由于消極心理、自身疾病、對采血認知不足、采血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多數(shù)抽血人群心理存在恐慌和害怕等不良心理,從而對采血工作順利進行造成影響,同時容易導致采血者發(fā)生惡心、頭暈等并發(fā)癥,在本次研究中,對采血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心理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存在顯著恐懼感,主要是害怕進行采血后,身體有不良反應,對采血依從性降低,第二方面則是受檢者存在焦慮,對于各項知識了解不足,第三方面是對于采血人員技術不信任,害怕穿刺一次不成功,進行多次穿刺容易造成強烈的痛感。在對受檢者心理方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嚴格進行采血操作、健康宣教和環(huán)境護理干預,研究顯示,觀察組采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證明在分析抽血人群心理特點基礎上,采用各項的護理措施,不僅能將滿意度提高,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利于采血工作進行[3]。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的開展,能夠利于抽血人群改善焦慮心理,提高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 周琳.探討抽血室中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和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20,20(25):280-281.
[2] 景瑞.門診抽血工作中開展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的效果探究[J].醫(yī)學美學美容,2020,29(9):162-163.
[3] 尹君,顧秀紅,朱櫻,等.家庭病床針刺傷的預防與干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24(9):13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