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所謂人物傳記,就是介紹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學習了一些傳記作品后,不少同學躍躍欲試,也想嘗試寫一篇簡單的人物傳記。那么,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人物傳記呢?下面,聽吳老師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寫哪一種傳記?
這是從篇幅長短角度來說的。人物傳記可長可短,長的可以是厚厚的一本書,像《名人傳》《居里夫人傳》;短的可以是一篇文章,像朱德寫的《我的母親》等;還有的甚至更短,只有幾百字而已。同學們初學寫傳記,應當從寫小傳入手。小傳比較簡略,它只寫人物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和成就等,甚至只選寫人物生平的幾件典型事例。
二、準備給誰立傳?
這里談的實際上就是寫作對象的選擇。從課本上的幾篇傳記看,既有寫老師的,也有寫父母的,還有寫朋友的。在這些傳主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文學家,也有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梢姡瑐饔浀膶懽鲗ο蟛o什么門檻,名人可以立傳,普通人也可以立傳。
那到底為誰寫一篇傳記呢?這就需要選擇。首選那些自己特別喜愛、非常熟悉、生活經(jīng)歷豐富、個性鮮明、有一定成就的人來寫。喜歡,寫起來才能帶著情感;熟悉,寫起來才能如數(shù)家珍;生活經(jīng)歷豐富,寫起來才能典型有味;個性鮮明,寫起來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定成就,寫起來才能有亮點。當然,這里的成就,并不一定是什么重要成果,一個人為家庭、為集體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樣是有成就。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給不太熟悉的人作傳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你認真進行觀察和采訪,完全可以給不太熟悉的人,甚至給陌生人寫傳記。采訪前,要事先擬寫好提綱,想好問哪些問題;采訪時,要做好記錄,最好能同時錄音,便于查對。另外,除了采訪寫作對象外,最好再采訪一下其他人,聽聽別人的評價。這樣,寫出來的傳記才會客觀、公正。
除了給別人寫傳記外,我們其實也可以給自己立傳。給自己寫的傳記,叫自傳。由于是自我介紹,可以幽默風趣一點,但也要把握好度,實事求是,不張揚。
三、如何寫傳記?
1.明確傳記內容。正常情況下,應該先對傳主的姓名、年齡、籍貫等要素進行必要的交代;然后依照時間順序,擇其生平主要經(jīng)歷進行介紹,或按照個性特征,比如特長愛好、性格特點、行事風格等分類進行介紹;最后,可用三言兩語進行概括總結。
2.確定傳記主題。這和我們寫其他作文一樣,立意應擺在第一步。比如你想為爺爺立傳,就可先思考一下,通過這篇傳記,向讀者呈現(xiàn)一個怎樣的爺爺,是勤勞節(jié)儉、忠厚善良,還是為人豪爽、性情剛正,抑或兼而有之。有了主旨,后面的選材、構思、行文才能有的放矢。
正常情況下,我們?yōu)橹鞯娜宋锒紤钦娴?,最起碼優(yōu)點大于缺點。不過,如果你能反彈琵琶,為一個有缺點的人,或者是反面人物立傳,也未嘗不可。這樣的立意,或許更能吸引人。當然,寫這類傳記,一定要慎之又慎。
3.精選典型事例。傳記一般短小精悍,在記敘人物故事時,一定要精選那些最能突出傳主性格特征、最能反映傳主事業(yè)成就的事例。比如《美麗的顏色》一文,選取了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用4年時間提取鐳這一典型事例,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婦的堅守和樂觀,體悟到了科學發(fā)現(xiàn)的艱辛。
如果傳記側重于寫傳主的某一方面,或人生的某一階段,那同類型事例可以多寫幾個;如果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性格特征比較復雜,那某一方面只能寫一個典型事例,有的甚至可以不舉例。如果選用的事例多,一定要注意詳略搭配,有的可以是一大段文字,有的可以一筆帶過。事例的典型性并不在于長短。幾句話的故事,同樣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比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為“我”改講義那一部分,也就兩三行文字,卻寫出了藤野先生的嚴謹、認真。
4.靈活巧妙表達。人物傳記應該以記敘為主,但有時候,也可適當進行描寫、抒情甚至議論。比如在寫傳主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時,就可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展開描寫,這方面的例子在《列夫·托爾斯泰》一文中比較多。再如在記敘完傳主的主要成就后,就可抒發(fā)自己的敬佩、贊嘆之情,或通過議論表達一下自己所獲得的感悟。當然,人物傳記中的描寫、抒情、議論,一定要簡短。
四、寫傳記注意什么?
人物傳記和記敘文差不多,都是寫人記事。但傳記的寫作,一定要實事求是,既不能刻意夸大,也不能故意詆毀,更不能“移花接木”,切忌把別人的事例寫到傳主身上。這條原則一定要守住。當然,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也是可以的。另外,傳記的語言既要簡潔明了,也要生動有味。“板起臉”寫出來的傳記,讀者往往不愛看。
同學們,現(xiàn)在你一定知道怎樣寫傳記了吧!期待大家都能寫出好的作品來。
【學生范文】
祖 奶 奶 小 傳
唐 瑭
祖奶奶今年86歲了。她出生于1936年,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到處都在打仗。祖奶奶的家中窮得揭不開鍋,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都10歲了,祖奶奶還瘦得像個小蘿卜頭。而祖奶奶的爺爺、奶奶又十分重男輕女,于是祖奶奶還經(jīng)常挨打。小小年紀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同時還要幫著帶弟弟、妹妹,吃盡了苦頭。
20歲那年,祖奶奶嫁給了祖爺爺,那時候已經(jīng)解放了,日子漸漸有了起色。隨后,爺爺出生了,接著二爺爺和姑奶奶相繼出生,負擔越來越重。祖奶奶和祖爺爺只得從自己的牙縫里省,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著幾個孩子。我的爺爺腦袋瓜靈活,是塊學習的料,但那時家中實在是太窮了,爺爺準備輟學回家,祖奶奶硬是把爺爺送回了學校。后來,恢復高考后,爺爺考上了師范學校,畢業(yè)當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爺爺常說,如果沒有祖奶奶,就沒有他的今天。
祖爺爺由于勞累過度,在我爸爸出生不久就去世了,祖奶奶也是一身病,可她仍然堅持干活兒。等到我出生后,祖奶奶已經(jīng)非常老了,背駝得厲害,走路需要靠拐杖。
從我記事起,祖奶奶每天都看護著我。我在家中玩,祖奶奶就在旁邊微笑著望著我;我出門玩耍,祖奶奶就在后面跟著。
一轉眼,我上學了,祖奶奶“失業(yè)”了。但她哪里閑得住呀!她不是幫著打掃家里,就是搶著擇菜、洗碗,有時還拄著個拐杖顫巍巍地走到田地里,想要幫著干農活。奶奶怎肯讓她動手,于是祖奶奶便坐在田埂上,看著大家干活。
現(xiàn)在,我一放學回到家,便抓緊寫完作業(yè),然后去給祖奶奶講學校里的趣聞,講社會上的新鮮事,把好吃的送給她。祖奶奶吃了一輩子苦,我要讓她開心過好每一天。
評語 這篇人物傳記以簡潔的筆法,記寫了祖奶奶平凡卻有意義的人生經(jīng)歷。從小時候忍饑挨餓,到婚后省吃儉用撫養(yǎng)子女,再到年老了仍勤勞不輟,祖奶奶的形象躍然紙上,令人心生欽佩。全文精選典型事例進行記寫,構思精巧,詳略得當,飽含真情,引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