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編者的話】平常寫作中,面對一道作文題目,我們會有充分的時間構(gòu)思、行文、修改。但在寫作中考考場作文時,時間不寬裕、心態(tài)不從容,均可能導致文章表達欠精準、細節(jié)描寫不到位、段落過渡較生硬。那么,怎樣避免這類問題呢?本期“中考沖刺/考場作文升格”以真正的考場作文為例,由名師為你解讀考場上的贏分技巧。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風起之時,生機涌動。順風而舞,固然很美,逆風而行,更見力量??挂咔熬€,平凡英雄挺身而出、負重前行,書寫感人故事;運動賽場,青年健兒奮力拼搏、挑戰(zhàn)極限,獲得驕人佳績;科研陣地,科技先鋒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突破技術(shù)壁壘……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逆風時刻,懂得在逆境中奮力突圍、迎難而上,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的美。
請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或見聞,以“逆風也很美”為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給的字格;3.字跡工整,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4.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姓名、校名;5.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部分的材料。
【題目解析】
這是一道“材料 + 命題”形式的作文題目。材料內(nèi)容由兩小段文字組成:第一小段先對“順風而舞”和“逆風而行”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重點突出了“逆風而行”更見力量;同時,又大量列舉“逆風而行”的種種事例,以此進行充分證明。第二小段進行總結(jié),“逆風而行”,奮發(fā)突圍,其實也蘊藏著一種大美。
是的,在人生旅途中,人人都希望一馬平川、平步青云,然而有時卻事與愿違。這時的我們,就需要奮發(fā)突圍,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意志和毅力,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鑄就人生的精彩。材料第一小段已經(jīng)很明確地說道:無論在抗疫前線,還是在運動賽場,抑或是科研陣地,只要抱定信念,知重負重,挑戰(zhàn)極限,攻堅克難,自然會收獲不一樣的“美麗”!
當然,行文構(gòu)思時,我們完全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或見聞,去體味、實踐和感受“逆風而行”的內(nèi)在美。寫作時,既可以寫自己在處境艱難時的發(fā)憤圖強,也可以寫別人在逆境時的反轉(zhuǎn)突圍。只需要記住一點:這種美,一定是在面臨困難、挫折,乃至遭遇災(zāi)難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態(tài)度、行為或者價值觀,絕非消極的、頹廢的、懦弱的……
因為寫作的題目已經(jīng)給出,無需重新擬寫題目,只需按照題目所給的各項要求行文即可。
【原文呈現(xiàn)】
逆 風 也 很 美
2022年營口考生
一個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卻用漫天飛舞的雪花編織著整個童話,在我人生的回憶錄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開頭富有詩意,但要注意前后文的照應(yīng)。此處的“雪花”不妥,與全文的季節(jié)矛盾。)
炎熱的午后,太陽將所有熾熱都留在了此刻,怎么也阻擋不了熱意暖烘烘涌上頭。
(此處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并沒有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
外婆拉著我的手走在舊街上,聽她慢慢講當年是如何在這無依無靠小城里,贏得了一席之地。
(此段足見祖孫二人之間的情感很濃,但表達欠準確;同時,“無依無靠”后缺少一個“的”字。)
雨聲淅淅瀝瀝,滴滴答答,窗外的風鈴逐漸沒了聲響。外婆便在小院中伴著雨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外婆很早就沒了父母,年少的她很早就學會了賺錢補貼家用。院中的梔子花受不住雨的捶打,藏在綠葉中像是害羞的姑娘。外婆就是用梔子花編成一個個花籃來換取一年的學費。
(此段前后語意銜接不自然,太突兀,尤其是突然而來的“雨聲”;同時,修辭手法的運用并未達到其應(yīng)有的目的。)
為了不耽誤學業(yè),外婆常常摸黑起來,借著一點日光去編織她的夢想。(此處“日光”運用不當。)天剛蒙蒙亮,她就背上包趕去幾里外的學校。到了晚上,外婆不舍得點油燈,便用蠟燭代替,她就在那間小屋,在那支蠟燭微弱的光下,一筆一筆完成所有的作業(yè)。(此處表達不準確。)令人意外的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外婆的作業(yè)卻是最優(yōu)秀的,整潔的紙面看不出一點勾抹。最后,外婆竟成為小城中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從受人排擠、四處碰壁、變成了人人羨慕的白天鵝。
(此段多處表達欠準確,既然要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外婆在艱苦環(huán)境下的努力,就應(yīng)該“潑墨如畫”,可以大加渲染。同時最后一句中的“受人排擠”的表達也很突兀。)
在漫天飛舞的梔子花下,丑小鴨寫下了最后一句話,從此蛻變成了白天鵝。
(為何出現(xiàn)“最后一句話”?會給人一種錯誤的理解。)
外婆絮絮地講著當年,一陣涼風吹來,透過脖子混進汗里,彌漫著小城古樸的氣息和清透,很快便拂去了一身的躁意。
(此處,“涼風”吹來的感受是誰的,并未交代清楚,造成歧義。)
視線中突然多出一個花環(huán),順著看去,原來是外婆隨手折的。(此處用的“花環(huán)”是外婆用手折來的嗎?顯然不妥。)她親自為我戴上后,臉上的幾道皺紋仿佛都染上了笑意。
(此段與上下文的銜接缺少過渡詞語或者段落。)
我想,假若有一天,我和外婆牽著手,再走那條舊街,聽她接著講各種往事。最后慢慢叮囑:不要怕胸前泥濘,抬頭看看,太陽一直在。
(結(jié)尾段顯得生硬。同時,想象自己與外婆再次走進舊街的目的不清,最后再次寫到“太陽”的用意也不明確。)
評語 讀完本文,一種“不盡人意”之感油然而生。文章有其亮點,也有其不足和缺點。
亮點主要有:1.構(gòu)思較為精巧。文章以外婆在逆境中努力求學,最后成功考上大學的事例,告訴我們“逆風也很美”的道理,這一點值得肯定;2.首尾照應(yīng)較好。文章結(jié)尾段寫“我和外婆牽著手,再走那條舊街,聽她接著講各種往事”,照應(yīng)了前文“外婆拉著我的手走在舊街上,聽她講過去的事”的內(nèi)容,首尾照應(yīng),值得借鑒。
不足主要有:1.語言表達欠精準,文中好幾處修飾不當或者用詞不準,從而給讀者造成語義上的誤解;2.細節(jié)描寫不到位,文章表現(xiàn)的是外婆在逆境中的努力和拼搏,但其中的描寫蜻蜓點水,輕輕帶過,較為遺憾;3.過渡不自然,文章幾處上下段落缺少過渡句或者過渡詞語,使文意顯得突兀,甚至生硬。
【升格建議】
此文若想升格,必須做好以下兩點:
1.用語要精準,修辭要精當。準確表達是寫作的關(guān)鍵,只有這樣,才可以文從字順;修辭要符合情理,只有運用精當才能達到表達目的。
2.詳略要得當,過渡要自然。尤其是記敘文,為了表現(xiàn)某個主題或者某人的品格,該詳時可潑墨如畫,該略時可惜字如金。同時,要注意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切忌風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為了過渡自然,完全可以添加一些過渡詞語,如:正因為如此、由此可見、突然、恍惚之間,等等,甚至還可以添加過渡段落。
【升格作文】
逆 風 也 很 美
一個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卻用梔子花編織著一個美麗的“童話”,給我的記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個炎熱的午后,太陽炙烤著大地,卻無法阻擋祖孫之間的“親密無間”。
于是,外婆拉著我的手,又走在了這條舊街上。我聽她慢慢地講述當年是如何在這無依無靠的小城里,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時的外婆,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年少的她,學會了賺錢補貼家用。
聽外婆說,這里經(jīng)常清晨下雨,淅淅瀝瀝,沒完沒了。外婆便在自家小院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有時,院中的梔子花枝經(jīng)受不住雨的捶打,落到地上。于是,外婆輕輕地撿起它們,編成一個個好看的花籃來換取學費。
為了不耽誤學業(yè),外婆常常很早起床,借著晨曦的點點微光編織著她心中的夢想。天剛蒙蒙亮,她就得背上書包趕往幾公里之外的學校。晚上,外婆不舍得點油燈,便用蠟燭代替。在小院那間小小的屋子里,就著微弱閃爍的燭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完成著學業(yè)任務(wù)。令人意外的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外婆的表現(xiàn)卻是最優(yōu)秀的,成績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最后,外婆竟然成為了這個小城中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
梔子花仍然舞蹈著,曾經(jīng)的丑小鴨笑著,寫下了一句話:“我,終于變成了一只白天鵝呀!”
外婆望著遠方,嘴里仍然絮絮地講著。突然,一陣風吹來,帶著小城古樸的氣息,很快便驅(qū)走了我一身的躁意。
不知何時,我的頭上多出了一個花環(huán)。順手摸去,原來是外婆隨手編的,她輕輕地為我戴上。再看看外婆,她臉上的幾道皺紋仿佛都染上了笑意。
恍惚之間,我突然看到了一對祖孫,手牽著手,也走進了這條舊街,聽那個老婆婆喊道:“別怕,小乖乖!看,逆風飛舞的梔子花,最美!”
評語 升格后,文章亮點凸顯,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文從字順,表達流暢。讀完文章內(nèi)容之后,給人一種身心愉悅之感。整篇文章行文如流水,過渡非常自然,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了真情和實感,足見祖孫情意的濃厚,同時,畫面感十足。
其次,詳略得當,描寫細膩。在描寫外婆身處逆境,表現(xiàn)“逆風也很美”的主題時,詳略得當。
最后,構(gòu)思更妙,照應(yīng)更巧。尤其是結(jié)尾部分,“一對祖孫,手牽著手,也走進了這條舊街”,此處想象合情合理,對主題的表達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同時,與前文形成照應(yīng),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