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文
體育課堂管理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堂管理是否好壞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成正比關系。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從幼小斜接的視角出發(fā)調查小學一年級體育課堂管理的現(xiàn)狀,分析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一年級體育教師體育課堂管理理念落后,以專制型管理為主,忽視學生認知與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特殊”學生的管理;體育課堂管理目標設置不明確,注重課堂紀律的維持與學生技能的習得;體育課堂管理內(nèi)容不全面,忽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體育課堂管理方法單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自我管理較少。優(yōu)化策略:科學使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的習慣;正確處理課堂中“動”和“靜”的關系;加強對“特殊”學生的管理。
1 研究背景
幼小銜接教育是幼兒園與小學教育之間的樞紐。在幼兒園時更多是游戲活動課這一說法,但是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他們剛剛開始接觸正式的體育課,對很多課堂習慣、行為規(guī)范都處于模糊的狀態(tài),大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與動作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最終導致行為偏差。從體育學科的特點來看,體育學科本身具有特殊性,課堂空間大,體育課堂相對分散,所以在組織教學或管理方面存在更大的困惑與問題。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在課堂管理上比其他科目更難,這一系列原因使得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這就急需我們找到解決體育課堂問題的有效方法。
2 研究目的
2.1 研究目的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一年級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現(xiàn)狀,找出一年級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旨在為一年級體育教師進一步更新體育課堂管理理念,促進他們改進體育課堂管理模式,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參考依據(jù)。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一年級小學生的體育課堂管理問題。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以“幼小銜接”“課堂管理”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進行搜索,通過閱讀相關文獻資料,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把收集到的所有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完善地總結與分析,為本研究撰寫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3.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本研究的需要,設計了一份有效的問卷,調查一年級小學生課堂管理的現(xiàn)狀、特點、存在的問題、教師的解決方法以及教師對自身課堂管理的評價。共發(fā)放問卷89份,回收問卷8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3.2.2.1 問卷的效度檢驗
本研究在經(jīng)過導師的耐心指導和多次的修改確定了問卷初稿,之后請教相關專家對問卷的初稿進行了效度檢驗,其中包括教授4名、副教授3名,根據(jù)各位專家意見對問卷進行了修改與完善后最終定稿。
3.2.2.1 問卷的信度檢驗
為了確保問卷的可信度,所有的問卷由本人親自發(fā)放并且親自回收,利用“重測法”對問卷進行檢驗(在問卷填寫的10天之后,對1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第二次的調查問卷填寫),將兩次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結果:r=0.88,證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4 相關概念界定
4.1 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最早在原國家教委與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名稱提出。陳幗眉認為:“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有一個教育過渡階段,稱為幼小銜接,這兩個教育階段的特點同時存在、相互交錯,逐漸向小學階段的特征過渡?!壁w艷杰認為,幼小銜接不僅是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銜接,還包括學校、幼兒園、教師之間的銜接。蘆葦認為:幼小銜接是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一體的圍繞認知、情感、習慣等智力與非智力雙重因素而進行的一種相互的、持久的聯(lián)系過程。
4.2.1 幼小銜接體育
幼小銜接體育課是指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和有計劃的教育過程,是在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按照一定的課程標準進行的。這一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不僅要滿足兒童的心理特點,還要滿足小學的具體要求,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遵守規(guī)矩,適應生活。
4.2 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完成一個管理的任務。通過對課堂問題行為的預防和干預,協(xié)調課堂中的各種教學因素,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調控人際關系,維持良好的秩序,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過程,其主要包括人際關系、課堂環(huán)境、課堂紀律三個方面。
5 研究結果與分析
5.1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5.1.1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類型
從表1可以看出,50.56%的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師認為自己的課堂管理類型為專制型,33.71%的體育教師認為自己的課堂管理類型為民主型,其次是興趣型、放任型和其他(包括情感型和理性型)。
5.1.2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內(nèi)容
從表2可以看出,教師的課堂管理主要集中在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課堂環(huán)境、課堂常規(guī)、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等方面。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對“特殊”學生的管理,尤其對“特殊”學生的管理重視不夠,僅有少數(shù)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時會考慮到這一方面。
5.1.3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方法
從表3可以看出,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師常用的課堂管理方法主要集中在制度規(guī)范法、暗示法和榜樣激勵法三個方面,其中制度規(guī)范法是最為常用。
5.1.4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特點
5.1.4.1 課堂以教師為主導
從表4中可以看出,62.92%的體育教師認為,有利于有效課堂管理的因素是良好地利用教師的權威,誤解了教師在課堂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將“領導”誤為“支配”,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作為課堂管理者,教師應明確課堂管理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認知和行為習慣。
5.1.4.2 注重課堂紀律的維持與學生技能的習得
表5顯示,大多數(shù)教師保持課堂紀律和秩序,并通過管理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要求教師對體育課堂進行管理,它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紀律的維護和學生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的需要。
5.1.4.2 關注糾正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
從表6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管理中,簡單地采取各種措施來糾正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出于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學生課堂問題的行為心理,學生可以出現(xiàn)什么樣的課堂問題行為以及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是如何發(fā)生的,教師缺乏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認知和行為習慣。
5.2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
5.2.1 體育課堂管理理念落后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師大多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無權參與課堂管理。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對學生的控制和約束,忽視了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忽視了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2.2 體育課堂管理目標設置不明確
體育課堂管理的目標僅限于維護課堂紀律和秩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考慮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課堂管理的效果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5.2.3 體育課堂管理內(nèi)容不全面
課堂管理的主要任務只是維持課堂紀律,建立課堂常規(guī),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他們認為,只要不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和正常教學任務,就沒有必要管理課堂。教師忽視了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5.2.4 體育課堂管理方法較單一
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始終處于教師的控制之下,當學生的行為出現(xiàn)問題時,會打斷課堂,立即向學生批評和糾正學生的這種行為,當行為問題更加嚴重時,甚至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懲罰。教師對學生的絕對控制以及通過單一手段對問題行為的批評和抑制不能對課堂管理產(chǎn)生積極影響。
5.3 一年級小學生體育課堂管理的優(yōu)化策略
5.3.1 科學使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教師可以采用的科學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幾種:口令法、游戲法、手勢法、口哨法、目標法、骨干法、獎懲法等,教師應在上課前告知學生每種管理方法的具體含義,錘煉自身的教學語言,做到清晰有力、形象生動、富有啟發(fā)性和感染力。
5.3.2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課堂認知和行為習慣是否正確,將對課堂產(chǎn)生重大影響。體育教師,特別是新學期的前幾節(jié)課,應該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課堂常規(guī)。讓每一名學生知道在體育課堂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清晰自己的定位。老師們還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設備來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有助于教師提高課堂管理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認知和行為習慣。
5.3.3 正確處理課堂中“動”與“靜”的關系
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本身是一門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的課程,其特點決定了體育課堂管理也是一個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結合過程。當教師講解教學內(nèi)容、動作方法和安全問題時,學生需要保持安靜;當學生獨立參與鍛煉過程并與教師和同伴互動和合作時,他們需要積極主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時應正確處理“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關系,做到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
5.4.4 加強對“特殊”學生的管理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班級難免會存在特別的學生。這一類學生成為“特殊生”?!疤厥狻睂W生,也稱為“問題”學生,是指在某些行為上有缺陷的兒童。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等因素,一些意志力較弱的學生容易成為“特殊”學生。在課堂管理過程中,當教師發(fā)現(xiàn)這些“特殊”學生的不良行為時,應采取正確的方法,及時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教育,改變他們的不良行為,將這些學生的“問題”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6 結語
新時代,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一年體育課堂教學管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剖析小學一年級體育課堂管理現(xiàn)狀,牢固素質教育理念,想要提高一年級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fā),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科學采用多樣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蛻變成為一名守紀律又不失天性的孩子;正確處理課堂中“動”與“靜”的關系,加強對“特殊”學生的管理,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廈門市翔安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