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宣傳鼓動”到“宣傳教育”:中國共產黨宣傳話語的歷史考察(1921—1949)

        2023-04-29 00:00:00劉佳臨
        理論月刊 2023年9期

        [摘 要] 名詞的使用與言說的方式往往被時代賦予了一定的意義。20世紀的中國處在中西方思想文明強烈碰撞的時代,也是處于儒式話語、西式話語、三民主義話語和蘇式話語激烈交鋒的時代。受十月革命和蘇式話語的影響,早期中國共產黨直接沿承了共產國際的“宣傳鼓動”話語并據此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在“宣傳鼓動”的話語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步完成了對“宣傳”和“鼓動”的系統(tǒng)區(qū)分。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深入,中國共產黨有效地強化了宣傳工作同群眾實際之間的聯系,推動了宣傳思想的系統(tǒng)化與成熟,進而完成了由“宣傳鼓動”到“宣傳教育”的歷史性轉變,充分彰顯了“宣傳的民族化”特質。

        [關鍵詞] 蘇式話語;宣傳話語;宣傳鼓動;宣傳教育;宣傳的民族化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3.09.007

        [中圖分類號] D261.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3)09-0066-1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融入思政課研究”(16JDSZK064);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年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建國初期(1950—1965年)毛澤東著作學習運動研究”(21HMY020)。

        作者簡介:劉佳臨(1994—),男,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近二十年來,學界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研究成果頗豐。但從以往的研究看,學界多聚焦于宣傳思想、宣傳內容、宣傳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普遍范式,相對地忽視了宣傳工作相關話語本身的研究,尤其是宣傳話語的歷史演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 [1](p213)?!靶麄鳌痹谥袊伯a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始終是喚醒人民覺悟的重要抓手,尤其在實際工作之中,宣傳常常包含“鼓動”之意,因此,“宣傳鼓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最為常用的工作范式。本文主要考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宣傳鼓動”話語的使用及其所從事的宣傳鼓動工作,闡明中國共產黨“宣傳鼓動”話語的形成與發(fā)展,揭示由“宣傳鼓動”轉向“宣傳教育”的思想脈絡,對深入理解黨的宣傳話語內涵、總結宣傳歷史經驗、把握宣傳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質量和實效都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蘇式話語的傳播影響了中共“宣傳鼓動”話語的形成

        近代中國是危難與希望交織共存的歷史時期,也是由衰敗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時期。一方面,西方用炮艦擊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中華民族陷入了國家蒙難、民族蒙羞、文明蒙塵的歷史困境,以儒家思想為根基而構建起的信仰體系逐步崩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另一方面,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等國外思潮的傳播促進了近代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學習先進思想與頑強抵抗外來侵略無疑都為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帶來了希望,現實地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近代中國蘊含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歷經的話語變遷與思想轉型的艱辛歷程。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的重要分水嶺,它結束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然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國在較長的時期內無法穩(wěn)住局勢,構建新秩序,反而陷入了因舊轍已壞、新軌未立而空前混亂的歷史窘境。思想碰撞與話語交鋒是該時期中國思想界的常態(tài)。其中,以封建禮教為主的儒式話語、以“民主”與“科學”為特點的西式話語、以“民族”“民權”和“民生”為特色的三民主義話語和以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為主的蘇式話語對近代中國人民產生的影響最大,其間的碰撞與交鋒最為激烈,對此做何種選擇是中國近代仁人志士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

        (一)十月革命推動了蘇式話語在中國的傳播

        自由平等、科學民主、三權分立等西方觀念傳入中國,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話語表達、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掀起了國人學習西方的熱潮。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三民主義,傳播革命火種,聯合革命力量,實現了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的偉大創(chuàng)舉,為民族復興帶來了希望。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同樣,西方資本主義道路亦非中國人民的最佳選擇。李大釗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歐人自己亦對于其文明之真價不得不加以反省”[2](p209)。陳獨秀則表示:“我們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盵3](p506)這些反思無疑推動了中國近代先進知識分子對中國未來發(fā)展道路的新思考,為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接受蘇式話語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蘇式話語,是指對蘇俄社會主義革命經驗的話語總結和共產國際成立后在世界范圍內推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理論闡述表達,以“革命”話語為核心。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高漲,加速了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進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為亟須救亡圖存、對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頗感失望、處于茫然無措中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帶來新的選擇。時人對十月革命的描述、評價和紀念,對該事件背后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推介與傳播,對此事件所進行的結社、組會和創(chuàng)黨等活動,都為蘇式話語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提供了舞臺。由此,“布爾什維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勞工解放”等一系列極具蘇俄風格的新詞、熱詞成為彼時學人熱議的焦點,自然地改變了此前他們的話語方式。他們嘗試以新思想、新話語作為分析現實的工具。其中,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極其擅長使用這一系列的話語,他們以十月革命為樣板支撐,闡明世界潮流之所趨,論證無產階級革命的正當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指導、民眾支持、武裝斗爭等內容,又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中共早期的革命話語體系,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但由于缺乏經驗,諸多理論與思想尚未能夠在實踐中得以印證,使得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話語建構出現照貓畫虎的現象,也由此陷入話語與實際相脫離的歷史險境。

        (二)中共“宣傳鼓動”話語源自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是負責世界各國或地區(qū)共產黨之間的聯絡和協調的國際組織,但由于該組織的核心成員常常由蘇俄委派,因此,共產國際背后蘊含了蘇式理念與世界觀,對同期的其他共產黨組織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促使他們在策略制定和話語運用等方面效仿蘇俄。“宣傳鼓動”是聯共(布)、共產國際較為常用的宣傳話語,通常指代宣傳工作。通過對《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1997年版)一書進行相關詞頻統(tǒng)計,“宣傳鼓動”出現42次,“宣傳工作”出現37次,“宣傳教育”出現0次,“鼓動”出現68次①。這種經常性、特指性的使用直接影響了早期中共“宣傳鼓動”話語的生成、使用和發(fā)展。一方面,共產國際因推動世界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實際需要,積極主動指導各國無產階級組建自己的政黨;另一方面,早期中共因為年輕、缺乏斗爭經驗,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需要了解、接受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學習蘇俄經驗。

        在中共成立以前,聯共(布)、共產國際就十分強調宣傳鼓動工作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的重要地位。1920年9月1日,維連斯基在給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的信中指出,“我們應努力支援東亞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還應同日本、中國和朝鮮的革命組織建立牢固的聯系,并通過出版鉛印刊物、小冊子和傳單來加強鼓動工作”[4](p39)。1922年7月,中共表示“完全承認第三國際所決議的加入條件二十一條,中國共產黨為國際共產黨之中國支部”[5](p141)。此后,共產國際同中共的組織互動、文件傳遞、思想交流、工作指導等活動,都對早期中共“宣傳鼓動”話語的生成和使用產生了更為直接的影響,是該話語的直接來源。

        其一,宣傳鼓動是共產國際組織機構中的重要工作,影響了中共早期宣傳部門的組建。1922年底,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下設書記處、地區(qū)書記處、組織局和組織部、宣傳鼓動部等各種機構。其中宣傳鼓動部負責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工作,下設群眾鼓動工作處、宣傳工作處、新聞出版處和情報工作處[6](p15)。1925年3月,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第五次擴大全會上通過了《關于組織宣傳鼓動工作的幾點規(guī)定》,強調加強組織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規(guī)定各黨必須建立宣傳鼓動部,以便擴大和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此外,共產國際宣傳鼓動部組建了一個小委員會,每年舉行兩次擴大會議,吸收各黨主管宣傳鼓動工作的領導干部參與[7](p116)。1928年3月28日,諾林同向忠發(fā)、蘇兆征關于中國宣傳鼓動工作的談話記錄顯示,五大以后在中共中央成立了宣傳鼓動部,有三四位同志進行日常工作,在大點的省級組織里也成立了宣傳鼓動部[8](p122)。由此,宣傳鼓動部逐步成為中共組織機構中的重要部門之一。其二,共產國際常常以文件的形式向中共下達宣傳鼓動的相關指令,加深了早期中共對宣傳鼓動工作的印象。1923年5月,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給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發(fā)布指示,“我們要求國民黨通過系統(tǒng)的宣傳鼓動工作建立廣泛的民族政治運動”[9](p485)。1925年9月18日,《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給中共中央的指示草案》指出,要“大力加強宣傳鼓動和組織工作,吸引新的中國民主群眾參加民族解放運動”[4](p695)??偠灾?,共產國際同早期中共關于“宣傳鼓動”的各種形式的頻繁互動,直接影響了早期中共對“宣傳話語”的認識與使用。

        (三)中共對“宣傳鼓動”話語的初步使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中國近代先進知識分子鮮有將“宣傳”與“鼓動”進行連用,多數情況下是分別使用。從詞頻來看,“宣傳”的使用率較高,其漢語詞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而梁啟超則是中國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宣傳家 [10](p31-47,122-123)。無論是從語義還是使用情況上來看,“宣傳”一詞都不是某一個團體或政黨獨有的詞匯,具有廣泛性。相對于“宣傳”而言,“鼓動”的使用則較少,在語義上多用作中性詞。如1904年10月,陳獨秀曾指出“教學生唱歌的道理,不但歌里的辭話,可以鼓動學生的志氣,而且兒童的活潑性子,可以藉此善成”[3](p75)。1920年11月,瞿秋白提到,“海參崴右黨有多大的實力足以破壞統(tǒng)一,固然不能知其詳,然而日本人的暗中鼓動是必然有的”[11](p108)。

        中共建黨之初,受聯共(布)、共產國際的影響,“宣傳鼓動”逐步在話語實踐中成為中共的標志性宣傳話語①。從內涵上看,“宣傳鼓動”一般指代宣傳工作。如1928年6月12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通告,“宣傳鼓動工作異常重要,各級黨部要特別注意的做傳單,壁報,時事畫,小報……不斷的刺激鼓動群眾的熱情”[9](p821)。從對象來看,宣傳鼓動工作的對象主要是黨外群體。如1923年10月,《教育宣傳委員會組織法》指出,“教育宣傳委員會之職任,在于研究并實行團體以內之政治上的主義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團體以外之宣傳鼓動”[9](p555)。1928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關于目前政治概況與黨的任務的報告》指出,“對外加緊宣傳鼓動工作,使一般群眾了解黨的主張,擁護黨的主張,成群結隊地趨向黨的領導之下來進行革命”[12](p405)。從特點上說,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常常將“宣傳”和“鼓動”混用,針對列寧關于二者的區(qū)分,并未過多重視。如1923年,瞿秋白在《自民權主義至社會主義》中引用了列寧的《怎么辦》,但卻沒有引用列寧關于“宣傳員”和“鼓動員”的相關論述[13](p74)。而1939年,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楊松同樣引用列寧的《怎么辦》,但著重強調了其中關于“宣傳員”和“鼓動員”的區(qū)分②。這表明中共關于“宣傳”與“鼓動”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中共在宣傳實踐中逐步區(qū)分了“宣傳”和“鼓動”

        中共并非簡單地、抽象地使用從聯共(布)、共產國際處引用的“宣傳鼓動”話語,而是在具體的宣傳實踐中加以理解和使用?;趯π麄鞴ぷ?、動員群眾、順應時局等方面的重視,中共意識到不能不加區(qū)分地、機械地使用“宣傳”和“鼓動”,從而對二者進行合理的區(qū)分和運用,逐步在話語實踐中實現了對“宣傳”與“鼓動”的辯證把握。

        (一)“群眾鼓動”與“群眾宣傳”的模糊劃分

        1925年10月,中共在《宣傳問題議決案》中分別闡釋了“群眾鼓動”和“群眾宣傳”,可視為其區(qū)分“宣傳”與“鼓動”的最初嘗試。文件指出,我們的黨應當做群眾的鼓動和宣傳工作,一方面,“不但言語文字要接近群眾,鼓動的內容也要接近群眾”;另一方面,“考察群眾的言論,知道他們的需要,在口頭上文字上的宣傳表現他們的心理”[14](p527)。具體而言,“群眾鼓動”有兩種形式:一是“集中全國各階級(首先當然是黨員及工人階級)的注意于某一事件或問題”,二是“工人俱樂部”;而“群眾的宣傳”是指“對于全黨加以更深入的訓練”,強調兩種職任的工作:一是要訓練黨員自身的階級覺悟,二是要引導他人去奮斗[14](p528)。相對于“群眾鼓動”而言,“群眾宣傳”的組織以“俱樂部的自修研究會”為主,“共同讀報、解釋時局及階級斗爭的略史等”是其宣傳工作的主要內容。此外,“這種宣傳,應當注意工人政治智識的程度和他們自己的需要。宣傳也和鼓動一樣,應當使聽講的人容易了解,否則宣傳的目的便達不到”[14](p528-529)。顯然,中共有意識地區(qū)分“宣傳”和“鼓動”,但在論述上仍然模糊不清,對二者也經常交替使用,這種模糊處理影響了該階段中共的宣傳鼓動工作,尚顯稚嫩。

        (二)“宣傳口號”與“鼓動口號”的明確區(qū)分

        中共起初并未在宣傳鼓動工作中區(qū)分口號,更多是圍繞總任務和總目標而制定政治口號。1928年6月12日,中共中央發(fā)布要求在一切宣傳鼓動的工作中,注意提出“反國民黨”“政權歸工農兵城市貧民代表會議”的口號[9](p830)。8月11日,《目前黨的根本策略與政治宣傳鼓動》提出了18個“政治上的中心口號”[9](p834-835)。盡管中共要求合理使用這些口號,強調接近群眾,但未進行“宣傳”和“鼓動”的區(qū)分且常?;煜褂?,宣傳效果不佳。10月1日,中共發(fā)布《關于宣傳鼓動工作》,“要求黨根本改變過去宣傳鼓動工作的內容與方式”。中共在這個文件中將“宣傳鼓動”“政治宣傳”和“日常鼓動”區(qū)分處理,指出黨過去在二者上犯下了四個方面的錯誤:一是“日常的鼓動與政治宣傳劃分為二,不發(fā)生相當的聯系”;二是“宣傳鼓動混淆起來,沒有中心的鼓動口號”;三是“ 宣傳與鼓動對立起來,甚至降低政治路線去遷就日常爭斗的鼓動口號”;四是“不了解具體情狀和群眾情緒的轉變而轉變鼓動的口號”[9](p838-839)。10月5日,劉少奇發(fā)表文章《論口號的轉變》指出,“當我們規(guī)定口號的時候,應該很謹慎地研究各方面的形勢,很明確地觀察群眾的要求和需要及當時群眾的爭斗任務”,他將口號分為宣傳的口號、鼓動的口號、行動的口號,并強調,“凡代表一個比較長時期的爭斗任務的口號,總是要經過從宣傳到鼓動到行動的步驟”[15](p11)。由此,中共逐步在實踐中明確了“宣傳口號”和“鼓動口號”的區(qū)分并運用于實際工作之中。1929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通告《反軍閥戰(zhàn)爭中的工作方針》指出,“宣傳的口號是要根據黨的政綱和總的路線來決定的……鼓動的口號,是要以群眾的實際的要求來決定的”[9](p872-873)。4月24日,《中共中央關于湖北問題決議案》指出:“宣傳口號指示群眾以總的方向,鼓動口號指示群眾以今天立刻要去做的任務。”[16](p168)11月7日,中共發(fā)布的《目前中國士兵狀況與我黨兵運的策略及工作路線》中專門制定“宣傳方面”和“鼓動方面”不同的兩套口號以推進黨的兵運[9](p930-931)?!靶麄鞴膭印笨谔柕膮^(qū)分深化了中共對宣傳鼓動工作的認識,使宣傳鼓動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進而推動了中共對該工作的全面而系統(tǒng)的思考。

        (三)“宣傳工作”和“鼓動工作”的系統(tǒng)區(qū)分

        在宣傳實踐中,中共逐步意識到“宣傳”和“鼓動”能引起不同的宣傳效果,進而聚焦于二者在口號上的區(qū)別。但隨著革命的深入,小范圍的宣傳鼓動活動顯然無法滿足革命的需要,引起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宣傳鼓動工作的整體反思,要求對“宣傳”和“鼓動”進行整體性區(qū)分。1932年4月15日,蘇區(qū)中央局宣傳部發(fā)布《怎樣在群眾中作宣傳鼓動工作》指出,“宣傳是在灌輸革命的理論與思想,解釋黨的政綱和主張,使群眾逐漸受黨的影響,接受黨的領導……鼓動是在于運用某一時期黨的行動口號去激發(fā)群眾參加革命斗爭的熱情……但每一個宣傳口號,到行動的時候,就變成鼓動的口號”[17](p2155)。由此可見,雖然中共對“宣傳”和“鼓動”進行了區(qū)分,但在內容上仍聚焦于口號,宣傳鼓動工作的內容相對狹窄,集中在了對黨的政綱和主張的宣傳鼓動。1941年6月20日,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下面簡稱“《提綱》”)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闡明了“宣傳工作”同“鼓動工作”的辯證關系,是中共宣傳思想走向成熟的標志性文件?!短峋V》指出,“宣傳鼓動是思想意識方面的活動,舉凡一切理論、主張、教育、文化、文藝等等均屬于宣傳鼓動活動的范圍”[18](p422)。這就表明中共力求擺脫過去將“宣傳鼓動”限制在狹小的范圍來理解的局限,從而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中把握“宣傳”與“鼓動”的關系。宣傳和鼓動是宣傳鼓動工作的兩個部分,二者間具有既統(tǒng)一又區(qū)別的關系。宣傳工作強調從理論上說明白問題,向少數人傳達許多觀念。鼓動工作強調問題中的事實,向廣大群眾傳達一個觀念并激起他們的情感。此外,宣傳工作主要體現在文字上且表現為經常性,而鼓動工作則主要體現在口頭上并多帶有臨時性?!短峋V》強調,宣傳和鼓動在任務、內容、對象和方式上都存在區(qū)別[18](p424)。至此,中共完成了對“宣傳”與“鼓動”的系統(tǒng)區(qū)分,將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三、中共實現了由“宣傳鼓動”到“宣傳教育”的歷史性轉變

        中共中央的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共在不同時期的思想和理論。以1996年學習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92》、2011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和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966》為考察中心,對“宣傳鼓動”和“宣傳教育”進行詞頻分析,直觀地顯示了中共從“宣傳鼓動”走向“宣傳教育”的話語轉變過程①。

        (一)完成“宣傳鼓動”向“宣傳教育”的話語轉變

        1921年至1927年,中共初步使用“宣傳鼓動”和“宣傳教育”話語,二者使用頻率都很低。根據相關詞頻的粗略統(tǒng)計,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2011年版)中,“宣傳鼓動”出現9次,“宣傳教育”出現7次;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92》(1996年版)中,“宣傳鼓動”出現5次,“宣傳教育”出現3次。兩套材料都表明該時期中共正在逐步熟悉和執(zhí)行聯共(布)、共產國際的宣傳理論和工作指令,因而對這兩種話語的使用頻次較低,處于萌芽階段。

        1928年至1942年,“宣傳鼓動”在較長時間內成為中共宣傳工作的代名詞并在各地黨組織得到有效執(zhí)行,而對“宣傳教育”的使用頻次明顯低于“宣傳鼓動”。通過相關詞頻的粗略統(tǒng)計,結果如下圖所示。

        如圖1、圖2顯示,從1928年至1941年延安整風,“宣傳鼓動”在中共文件中使用頻次基本高于“宣傳教育”,其中,在1932年和1941年出現了頻次高峰②。

        不僅中共中央重視“宣傳鼓動”,各地黨組織的積極執(zhí)行也體現了“宣傳鼓動”話語在全黨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如1928年7月,中共廣西特委給中央提交的報告指出,在廣西黨今后的計劃中,在群眾組織方面要求“加入之人必須分配擔任宣傳鼓動及其他的工作”[19](p152),在宣傳方面要求“每一個同志都應擔任宣傳鼓動的工作”[19](p158)。10月,中共中央發(fā)布的《關于宣傳鼓動工作》對“宣傳口號”和“鼓動口號”進行了區(qū)分,這種區(qū)分在地方組織也得到了貫徹和執(zhí)行,如鄂東北區(qū)特別委員會指出,“宣傳是注重總的政治口號……鼓動是根據群眾目前迫切的要求而提出的斗爭的口號……宣傳的口號是要群眾知道他的階級使命,鼓動口號是發(fā)動目前的斗爭 ”[20](p84)。1931年6月,河南省委接收到中央政治局通過的《動員群眾擴大反帝運動的決議》,“認為完全是正確的”“動員每個黨團員到群眾中加緊宣傳鼓動”[21](p116-117),又于次年4月在給焦作特支的關于工運、農運的信中指出,“必須有廣泛的經常的宣傳鼓動工作”[21](p360)。1932年,中共茶陵縣委發(fā)布通知指出,“縣委再責成各區(qū)馬上動員自己的干部深入群眾中去,做宣傳鼓動工作”[22](p110)。

        1942年至1956年,中共鮮有使用“宣傳鼓動”,“宣傳教育”逐步成為中共主流的宣傳話語。由圖1、圖2的詞頻統(tǒng)計可知,1942年后,“宣傳鼓動”在中共文件中的使用頻率急劇下降,此后很難在文件中再看到該詞。與此同時,“鼓動”一詞也鮮有出現于中共中央文件之中①。

        隨著“宣傳鼓動”話語的隱退,中共中央在文件中對“宣傳教育”的使用頻次逐步升高,尤其在1949年后表現得最為明顯。詳情如表1、表2所示。

        (二)實現“宣傳的民族化”的思想蛻變

        “宣傳鼓動”向“宣傳教育”的歷史演變,不僅僅表現為中共關于宣傳話語的調整,也體現了其在宣傳思想上的蛻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在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的過程中曾出現了憑借主觀思想開展工作、脫離群眾實際等現象,通過反思與糾錯,中共的宣傳活動逐步貼近實際,更符合本土化,更具有民族氣。

        中國共產黨人較早地意識到了宣傳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如1926年4月15日,《我們今后應該怎樣工作》指出,“在各地宣傳工作上,只注意形式而不落實際的毛病,亦須痛改”[9](p722)。5月,中央發(fā)布通告指出,過去黨的工作沒有脫離研究小團體的習慣,不能實際領導群眾日常切身的要求,不能成為群眾政治行動的主腦[9](p725)。由于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反革命勢力蜂擁襲來,宣傳工作陷入近乎停滯的困境。1929年6月,《宣傳工作決議案》指出,“在地方黨部與支部中,仍多沿襲以往主觀的形式的宣傳工作之錯誤”[9](p885)。因此,一些中國共產黨人要求轉變黨的宣傳鼓動工作,如1931年的9月和11月,石帆分別在《紅旗周報》上發(fā)表了《宣傳鼓動工作的轉變》《怎樣轉變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1932年11月,張聞天在《斗爭》上發(fā)表了《論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1933年2月,楊尚昆在《斗爭》上發(fā)表了《轉變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等。其中,張聞天提出“黨八股”的概念,詳細剖析了宣傳工作中的“黨八股”現象,深化了黨對主觀主義的認識,明確指出黨需要的是帶有時間性的、具體性的、適合于群眾目前斗爭要求的宣傳鼓動,而不是“黨八股”。這些觀念和論述共同推動了黨的宣傳思想的發(fā)展,提高了宣傳工作的質量。5月,《鄂東北道區(qū)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政治決議案》指出,“黨要嚴格執(zhí)行面向群眾,對于一切不接近群眾、命令群眾和在群眾中浪漫腐化、作不正確的宣傳鼓動的現象作嚴格斗爭”[20](p181-182)。1936年1月,《中央為轉變目前宣傳工作給各級黨部的信》正式要求,“宣傳工作必須為適合于黨的策略路線,適應于奪取更廣大的群眾,適應于民族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急劇的轉變”[9](p1200)。

        1938年9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指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23](p534)?!榜R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命題的正式提出逐步成為中共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1939年5月,《中央關于宣傳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應注意宣傳鼓動工作的通俗化,大眾化,民族化,力求各種宣傳品的生動與活潑,特別注意于戲劇歌詠等的活動?!盵24](p47-48)1940年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布的《關于增加整風學習材料及學習時間的通知》規(guī)定了22個學習文件,其中包括《宣傳指南》[25](p228) ?!缎麄髦改稀分赋?,要根據六中全會的精神推進“宣傳的民族化”,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馬克思主義成為全黨亟須了解并須解決的問題[26](p261-262)。1941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布《關于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文件遵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則,較為系統(tǒng)全面地闡釋了黨的宣傳思想體系,是中共將馬克思主義同宣傳實際活動相結合的進一步嘗試。1942年2月,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再次強調“宣傳的民族化”:“今天會場上散發(fā)了一個題名《宣傳指南》的小冊子,里面包含四篇文章,我勸同志們多看幾遍。……最后一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論宣傳的民族化。”[27](p841-845)“宣傳的民族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精神在黨的宣傳工作領域的貫徹,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共宣傳工作實際相結合的集中體現。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引領下,中共將過去的宣傳工作上升到思想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堅決糾正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觀念,逐步樹立起更加科學的群眾觀,逐步實現了由“宣傳鼓動”向“宣傳教育”的思想轉變。1942年2月,《中央宣傳部關于進行反主觀主義反教條主義反宗派主義反黨八股給各級宣傳部的指示》指出,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流毒于黨,就造成黨的宣傳教育工作中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中央關于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的思想,并沒有貫徹到整個黨的工作中去,務必把目前一切宣傳活動和工作,以宣傳解釋黨中央這一思想為中心,務必在這一思想之下改造自己的宣傳教育工作[24](p339-340)。自1940年1月起,《中央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中央關于辦理黨校的指示》《中央關于開展抗日民主地區(qū)的國民教育的指示》《中央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央軍委、軍委總政關于軍隊干部教育的指示》《關于整頓三風》等一系列教育工作相關的文章和文件陸續(xù)發(fā)布,都體現了中共對宣傳和教育的重視。

        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群眾觀,充分掌握宣傳環(huán)境,中共的宣傳質量才能夠上升到新的境界。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革命根據地是人民大眾當權的時代,黨宣傳的對象,完全不同,必須要和新的群眾相結合,不能有任何遲疑[27](p876)。這就要求黨要重新審視人民大眾,不能和過去一樣認為“工人群眾中宣傳主義,簡直大家默認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知識很淺”[13](p338),認為群眾適合“鼓動”,而不重視群眾“教育”。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為著掃除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師,人民的科學家、工程師、技師、醫(yī)生、新聞工作者、著作家、文學家、藝術學和普通文化工作者”“從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27](p1082-1083)。這強調了群眾教育的重要性,要通過教育群眾,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從群眾中培養(yǎng)人才,從而建設新中國。至此,中共樹立起了更加合理的教育觀與群眾觀,將廣大人民群眾視為建設新中國的主體力量,重視群眾教育,逐步棄用了長期以來較為常用的“鼓動”話語,將“教育”同“宣傳”進行連用,以“宣傳教育工作”取代“宣傳鼓動工作”。正如有學者指出:“宣傳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說服活動,有時宣傳也會和第一種控制方式或長期的教育活動并用。”[28](p8)

        四、結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宣傳的民族化”,至少具備兩方面的重要因素:對馬克思主義宣傳理論、宣傳話語的認知程度和對具體宣傳實際情況的掌握程度。從中共宣傳實踐歷程來看,這兩種認知都呈現出由淺入深的顯著變化。中共創(chuàng)立之初,從共產國際處接受了“宣傳鼓動”話語并據此初步開展了黨的宣傳鼓動工作,但因話語源自借用,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宣傳”和“鼓動”的使用上常常作模糊處理。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多為知識分子,因受過去“書生氣”的影響,其在宣傳理念、宣傳方式、宣傳內容等方面皆以過去為參照,一定程度上遠離了底層民眾,宣傳工作難以深入群眾。在“宣傳鼓動”話語實踐中,中共更多地用“鼓動”銜接群眾,用“宣傳”或“教育”銜接黨員,這種機械式的理解反映出其教育觀、群眾觀尚未成熟。大革命失敗后,爭取廣大群眾是中共的首要任務,目的是贏取革命勝利。相較于“宣傳”,“鼓動”更能影響群眾的情緒、激起群眾的行動,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對“宣傳鼓動”進行了“群眾宣傳”和“群眾鼓動”、“宣傳口號”和“鼓動口號”、“宣傳工作”和“鼓動工作”的區(qū)分,以期使黨的宣傳工作更具針對性,從而爭取到更多的群眾。與此同時,中共逐步糾正了在宣傳工作中出現的脫離群眾實際、憑借主觀思想開展工作的各種錯誤觀念,從思想的高度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旗幟,堅決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黨八股等錯誤思想,逐步實現了黨的宣傳思想的蛻變。由“宣傳鼓動”到“宣傳教育”的轉變,既呈現了中共宣傳話語的歷史變遷,也揭示了中共宣傳思想的歷史演變,體現了中共從話語借鑒走向話語自覺的歷史過程,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李大釗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陳獨秀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5]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6]謝從高.共產國際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第5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蘇兆征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37[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

        [10]馬凌,劉勝男.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宣傳觀念、宣傳組織與宣傳方法[J].新聞大學,2021(6).

        [11]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篇: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山東革命歷史檔案資料選編1923—1928 :第1輯[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1.

        [13]瞿秋白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4]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5]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6]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1921—1949 ):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7]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黨的系統(tǒng) :第3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18]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1921—1949) :第18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9]藍應波,鄧李能.廣西革命歷史文件匯集(中共廣西特委、群團文件)1926.3—1929.3(內部資料)[Z].中央檔案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檔案館,1982.

        [20]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歷史文件匯集 鄂東北特委、豫東南特委文件1927—1934(內部資料): 第5冊[Z].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21]河南革命歷史文件匯集 省委文件1931—1932(內部資料)[Z].中央檔案館,河南省檔案館,1984.

        [22]湖南革命歷史文件匯集 縣委、蘇維埃、群眾團體 1927—1933年(內部資料)[Z].中央檔案館,湖南省檔案館,1984.

        [2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

        [25]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 ):第1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6]宣傳指南[M].延安:解放社,1942.

        [2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8]劉海龍.宣傳:觀念話語及其正當化[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13.

        責任編輯" "梅瑞祥

        1另考察了《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輯1917—1925》(1997年版)相關詞頻,“宣傳鼓動”出現21次,“ 宣傳工作”出現43次,“宣傳教育”出現1次,“鼓動”出現38次,“宣傳鼓動”與“鼓動”的高頻出現意味著“鼓動”與“宣傳”的不同,形成了具體宣傳工作中的不同側重。

        1??抡J為,話語一方面與思維活動的邏輯推理有關,一方面與實際語言中的東扯西拉有關。人類各種知識是由話語所形成的,“話語—知識”不僅表達人們的思想,而且是人們的一種實際活動,處于其他實踐的關系網絡中。本文的“話語實踐”若無特別說明,一般指“話語的運用和表達”。參見王治河主編:《后現代主義辭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4年,第307頁。

        ②楊松在這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寧在《怎么辦》中轉述普列漢諾夫的原話:“宣傳家給一個人或幾個人以許多觀念;而鼓動家則只給一種或幾種觀念,但是,他卻把這些觀念傳給大批的群眾”(解放社出版《列寧選集》第三卷,一零八頁)。參見楊松:《關于宣傳鼓動工作及其方式》,《共產黨人》創(chuàng)刊號,1939年10月20日。

        1本文的詞頻統(tǒng)計僅是粗略統(tǒng)計,在相關詞頻統(tǒng)計中并未篩選重復出現的情況(目錄、標題、正文等處出現的次數皆記錄其中)。

        ②從形式上看,“宣傳鼓動”的使用頻次之所以在1931年和1941年附近達到峰值,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時間點集中發(fā)表或發(fā)布了宣傳鼓動工作相關的重要文章和文件,如1931年4月中共中央發(fā)布的《中央關于蘇區(qū)宣傳鼓動工作的決議》、1932年11月張聞天的《論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1933年2月楊尚昆的《轉變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1941年6月中共中央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和7月的《中央宣傳部關于各抗日根據地群眾鼓動工作的指示》等。從內容上看,中國共產黨宣傳鼓動工作迎來新的轉變。

        1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1996年版)進行關于“鼓動”的詞頻統(tǒng)計,發(fā)現:從1942年9月《解放日報》的《敵后形勢與我軍政治工作》到1948年10月劉少奇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其間涉及宣傳工作的文章或文件有124篇,均未出現過“鼓動”。從1948年10月4日劉少奇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到1949年7月18日《中央關于三聯書店今后工作方針的指示》,“鼓動”只出現了兩次,均用于描述不好的事情,分別是“但是,如果給群眾以錯誤的東西……把群眾中的消極因素、落后因素、破壞因素鼓動起來”“以致給予特務分子以鼓動群眾的機會,妨害事業(yè)的進行”。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午夜免费电影|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国产一级一级内射视频|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亚洲啪啪AⅤ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av综合色区| 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欧美日韩一线|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高清|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av中文字幕少妇人妻| 日本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内射少妇36p九色|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 色综合另类小说图片区|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色欲av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久久久久久好爽爽久久|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草青青视频手机免费观看| 欧美多人片高潮野外做片黑人 |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偷窥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院|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日韩亚洲欧美久久久www综合|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 日本久久黄色高清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