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境教學是中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語文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結合生活、立足文本,在教材處理、課堂重難點突破、課堂動態(tài)問題應對等方面進行思考建構,要充分調動知識經驗、有效運用方法策略,從而創(chuàng)設有效學習情境,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統(tǒng)編教材 情境教學
2022年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提升語文能力。情境教學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提高學習效率。情境教學也能夠充分體現(xiàn)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教學的組織架構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因此,中學語文情境教學亟待深入研究。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文本、學生學情以及教師自身特點進行多樣的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適當“還原”,還原教材內容,再現(xiàn)作者筆下的情境,讓學生對教材的內容有更為直觀、真切的體會。教師也可以模擬教材相似情境,讓學生在課堂的情境導入中,自然而然地進入作者描繪的世界。教師更可以和其他學科融合,采取信息技術手段,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因素,創(chuàng)設出教學需要的情境。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提出幾條策略。
一、情境任務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
情境的設置并非天馬行空,新課標特別強調依據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其中要義是指教師創(chuàng)造的情境。必須是符合教材、符合文本的語言運用的情境,教師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終目的,是更好的解讀文本,讓學生走進情境、融入情境,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任務意識的目的。
所以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任務必須基于教學目標建構,使之為課堂教學服務。與此同時,契合教學目標設置情境,可以讓學生在完成情境任務時有抓手,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活動體驗,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以八年級上冊《漁家傲》為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詞,理解這首詞的內容并且讀準詞的音韻節(jié)奏。
2.引導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詞中“夢境”,體會“想象”這一藝術表現(xiàn)特色。
3.品讀賞析。了解作者表達的豐富情感,分析詞人形象,感受作品豪邁、雄渾的風格。
基于本節(jié)課的目標設置,筆者設置這樣的情境任務。
情境導入:
文學社的同學們要開發(fā)《唐詩宋詞鑒賞》讀本,這個讀本以專題的形式出現(xiàn),在編纂宋詞部分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宋詞中的夢”為主題,形成一個單元。今天我們學習李清照的《漁家傲》并為之設計插圖。
任務一:魂牽夢縈
請同學們自讀這首詞,展開想象的翅膀,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夢境。
如果讓你給這個封面設計底色,你會設計什么顏色,為什么?
設置這樣一個情境的目的是讓同學們對整首詞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鍛煉學生描繪詞作營造的意境的能力,這是學生學習本首詞的第一個臺階。
任務二:析夢解夢
夢境中傳達了哪些信息?如果讓你用這首詞中的一句來作為插圖的配字,你會用哪一句,為什么?
設置這樣一個情境的目的是讓同學們真正走進詞作意境,賞析品析詞作。同學們結合詞作的具體語句,可以品讀出詞作中的朦朧壯麗的夢中景、殷勤溫暖的夢中問、不滿感慨的夢中答、苦悶豪邁的夢中情以及追求不懈的夢中志。這是品讀詞作的第二個臺階。
任務三:浮生若夢
通過李清照人生三個時期的三首詞《如夢令》《一剪梅》《武陵春》,探究人生經歷。
如果讓你在這個封面上畫一個李清照,你覺得應該畫一個怎樣形象的李清照?
設置這個情境的目的是走進詞的作者李清照。李清照詞作的特點的形成和她的生活經歷是息息相關的,李清照的少女時期: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李清照的少婦時期:夫妻和睦,志趣相投;李清照喪夫之后:獨自飄零,凄苦悲愁。從而引出李清照為什么要寫夢境。少女之夢遠離了,少婦之夢破碎了,她現(xiàn)在只能用夢寄托自己美好的理想,她內心的渴望。這是品析詞作的第三個臺階。
任務四:千年一夢
宋詞中寫夢境的詞作不在少數,詞人們?yōu)槭裁磿x擇寫夢呢?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破陣子》)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西江月》)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通過三首宋詞的比較閱讀,將本堂課進行升華。詞人們?yōu)槭裁磳憠??那是現(xiàn)實中得不到滿足的內心反映。而讓同學們能夠通過自己對詞作的對比進行探究,這是本節(jié)課的第四個臺階。
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任務的過程中感知詞人的形象,了解作品的風格和寫作手法,并且通過拓展閱讀探究了“夢”的深處折射出來人的情感精神。
二、情境任務的設計要貼合學生生活
文學作品從本質上來說是作者的主觀創(chuàng)造,讀者想要真正走進文本,需要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藝術的再建構。同學們要設身處地的走進作品所營造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做到這一點對于統(tǒng)編版名著閱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名著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師比較困難的領域,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因素,學生和經典名著存在隔膜。情境教學可以消除學生和經典之間的隔閡,拉近學生與經典名著的距離。
以九年級上冊《三顧茅廬》為例。
一“顧”:眾里尋他千百度。
小俞同學昨天發(fā)布了一條微博:
最近看《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場景恢弘、情節(jié)曲折,讓人欲罷不能。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可兩次拜訪,都沒能見到諸葛亮。這天,劉備第三次來到了臥龍崗,這三顧茅廬的結果怎么樣?無奈宿舍熄燈,無法閱讀,請大家用簡要的語言劇透一下。
這一個情境的目的是引導同學們整體感知課文,并且鍛煉學生概括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二“顧”:金風玉露一相逢。
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打敗了曹操,劉備孫權喝酒慶祝。孫權問:諸葛亮真乃神人也,劉皇叔是怎么能請諸葛亮輔佐你的呢?劉備感慨:“想當年我請孔明先生出山,那可真是不容易啊!”
1.請同學們根據第三顧的內容,用劉備的口吻說說,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遭遇了哪些挫折?
2.三顧茅廬后,劉備忍不住心中喜悅,發(fā)了朋友圈:
今日,孔明先生終于答應出山,備必不負先生輔佐,匡扶漢室!
請同學們用劉備,你真是個( " ")的人。在下方評論。
3.劉備發(fā)了朋友圈,有同學在下面評論:從諸葛亮命童子取出一軸西川五十四州圖,可以看出諸葛亮早有準備,之前還一味推脫,扭捏作態(tài),他可真虛偽!
這位同學認為諸葛亮虛偽,你同意嗎?那么你心中的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呢?
故事的曲折性是《三顧茅廬》這篇小說的特點。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個情境設置的目的就是讓同學們去探究本文曲折的情節(jié)的作用,以及分析劉備和諸葛亮的人物性格特點。關于諸葛亮是否虛偽這個話題,可以組織同學們開展一場小型的辯論賽。結合具體的語句,讓他們深入了解,諸葛亮本是淡泊名利、運籌帷幄之人,設置多處障礙,這是他的考驗也是他的謹慎。而劉備通過了重重考驗,足見其誠。
三“顧”:于無聲處聽驚雷。
過渡:小俞同學在微博中表達了自己的疑問,《三顧茅廬》在《三國志》中只有寥寥數語:“由是先生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弊髡吡_貫中為什么要如此詳細地描繪這次君臣相遇呢?
這一情景設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究《三國演義》背后的深厚意蘊。輔之作者的背景鏈接,讓同學們了解羅貫中寄托在《三顧茅廬》這篇文章“圖王”霸業(yè)的胸襟,三顧茅廬的故事寄托了羅貫中以及古代知識分子的理想和愿望,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像諸葛亮那樣能夠得遇明君,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當代中學生對于古典小說是有距離感的。加之“三顧茅廬”又是家喻戶曉的故事,所以學生對《三顧茅廬》這篇文章的興趣不是很大。故而這類文本的情境任務設置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發(fā)微博”“發(fā)朋友圈”評論等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讓原本嚴肅的語文課堂生動起來,拉近了學生與經典之間的距離。
三、情境任務的設計要立足文本
語文課堂設計情境任務是為了更好的解讀文本,所謂的追求新奇為目的的“情境”課堂教學實際上都是在喧賓奪主。一切不以文本而設計的情境都是無效情境,這樣做實際違背了情境式教學的初衷。所以語文老師在設計情境任務的時候一定要立足文本。
以九年級上冊名著閱讀的《艾青詩選》為例。有教師這樣設計:國慶節(jié)即將到來,學校要舉行慶祝國慶的活動,同學們提議以艾青為主人公拍攝視頻,用來表達對老一輩革命者的贊頌。
分析這個課例,現(xiàn)代詩的名著閱讀,應該引導學生以讀為主,分析為輔,進而了解詩人,最終形成自己的感悟。像如上的情境設計,就沒有顧及文本特征,偏離了教學目標。這樣設計是很難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的。
不如做如下修改:國慶節(jié)將至,學校舉行詩歌朗誦會,同學們以《艾青詩選》為藍本,選出同學們認為最能體現(xiàn)艾青風格的十首詩歌作為朗誦材料,并且編輯成冊。同時還要為這本編輯好的詩集配上封面、寫好推薦語、設計插圖。最后還要為詩歌朗誦會擬寫活動方案。
兩個情境相比,朗誦會的情境更貼合文本,也更契合詩歌教學的特點和要求。所以情境設置,應該起于文本,忠于文本,這樣才能服務于文本。即使引入生活情境與教育情境,也必須以文本情境作為前提和基礎。
新課標落地后,情境教學法必將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語文課堂實踐中,中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深入探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緊扣目標、立足文本、結合生活進行設計,不僅要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作者通聯(lián):江蘇無錫市太湖格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