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周圍,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被稱為來自“星星”的世界。因為他們內心有一個獨立卻又封閉的世界,不理解別人,也很少被人理解。他們不聾卻充耳不聞,不盲卻視而不見。他們就是自閉癥兒童。
特殊教育,因為學生的特殊性,所以彰顯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yè)性、獨特性和復雜性。雖然從事一線教學20多年,但在自閉癥學生康復訓練上,我仍然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無能為力。因為在鮮活的個案身上,難以運用以往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活動,沒有經(jīng)驗可談。面對這一現(xiàn)狀,只能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學習、研究,持續(xù)完善自我,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例如,為了了解小豪,我趴在窗口觀察了他一個月。他每天使盡全身招數(shù)想逃離這個新的環(huán)境,不愿意睜開眼睛,躺在地上一直翻滾、哭鬧,不肯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一節(jié)課35分鐘,他哭鬧了35分鐘;教室的門不敢開,因為一開門,他就會用射箭一般的速度閃離教室。
小豪一直屏蔽外界的信號,孤獨離群,沉迷自我,交際困難;言語障礙極其嚴重,無法用語言交流;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反對環(huán)境變化;智力發(fā)育落后。
此外,他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鬧一鬧、叫一叫,家人便會幫他想出一百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這種家庭喂養(yǎng)方式,也剝奪了小豪與人、與環(huán)境交流和回應的機會,嚴重阻礙了他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
針對個案小豪的情況,我通過觀察、評估,與家長、班級教師溝通,請教特教專家,閱讀書本等方式,聯(lián)動班級教師為其制定個別教育方案,每天進行一對一的密集性訓練。
第一階段,先運用馬斯洛的需求論,打破他的平衡,與他建立需求關系;接著,采用經(jīng)典條件反射原理、連續(xù)性強化行為方式,幫助他建立最基本的應答反應。
但是,我?guī)еM行對視訓練,從看我一眼1秒、2秒、3秒到盯著包子數(shù)到20秒,他花了將近兩個多月時間。身邊同事說:“這個學生的程度太重了,訓練難度太大,效果不明顯,即使訓練下去也沒什么用!”
這時,我耳邊回蕩起《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那首詩。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們看起來灰蒙蒙。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為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
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銹,
想要個新的,
我們沒有。
所以還是帶上水桶和抹布,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我堅持將小豪每段時間的訓練情況記錄下來,不斷請教專家、請教書本,調整教育策略。漸漸地,他能伸出手指指認物品、兩人對拍手、舉高雙手、拍手、彎腰……有一天,小豪外婆和媽媽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次他去參與活動的時候,沒有到處亂跑了。”我從小豪媽媽手中接過錄像,看到小豪安靜地坐在媽媽旁邊,與之前一到陌生環(huán)境便狂奔的情景判若兩人。
最難忘的一次,我在校園里情不自禁地喊:“出現(xiàn)奇跡啦!”小豪的外婆也欣喜若狂地說:“我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切是真的。”當時,小豪在澆花活動第三個回合訓練中,獨立將花灑提到指定的地點,并且在獎勵食物時,用手指清晰地指認出自己喜歡的食物。
如今,小豪每天都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他能夠獨立坐在桌椅等待老師上課;能夠彎腰揀物品;能夠用手指指認食物,表達自己的需求;還拓展了興趣愛好,去打非洲鼓、彈琴……雖然,他距離融入社會生活還需要一個系統(tǒng)、艱巨的過程,但是通過有效的教學,他正在不斷地超越自我。
特殊教育是一個漫長的塑造人的過程。因為教育對象的特殊,他們的變化極其細微。不僅僅需要愛心和耐心,更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堅守教育的信念和通過不斷的歷練凝聚和生成教育的智慧。
人民教育家于漪說:“我從教的準則是: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要鍥而不舍,堅韌不拔,奮勇前進。”我和我的同事們默默地堅守在特殊教育教學崗位上,用溫柔的堅持擦亮星星,努力為特殊兒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