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位于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響,春之序幕拉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開啟啦!
立春有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春天總是贊美不盡,而我對春風情有獨鐘。春風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風吹又生”,有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風似剪刀”……風和春立,萬物萌發(fā),一派鮮活的景象。
諺語說“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春風掠過枯黃一冬的草,小草便偷偷探出腦袋,東張張、西望望,小心謹慎地打量著似曾相識的世界。春風越過樹林,枝丫上不經(jīng)意間鼓出了嫩芽,神態(tài)惺忪。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寫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p>
電影《立春》有句臺詞:“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里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贝藭r,我喜歡到農村老家的田野上走走,確實與城里大不同。沐浴在春風中,空氣溫潤,光線晶瑩明亮,蟄伏一冬的萬物正緩緩蘇醒?!拔寰帕?,沿河看柳?!绷鴺渥钕雀兄旱挠嵪?,枝頭泛出綠意,絲絲柳條柔軟了許多,在微風中擺動出婀娜的身姿。麥苗兒撒著歡,盈盈翻起綠浪。油菜打起精神,抖落了身上塵埃,“噌噌噌”地開始生長。四周彌漫泥土氣息,似乎能聽到種子在生根發(fā)芽,感到大地在萌動。
漫步在清碧的小河邊,溪水潺潺。幾只鴨子在河間嬉鬧覓食,一個猛子扎下去,待浮上來時,鼓鼓的嘴巴作吞咽狀,想必尋到了螺螄。鴨子在水面上扇動翅膀,不時地發(fā)出“嘎嘎嘎”歡快的叫聲,或許因為螺螄的味道鮮美了,或許因為水溫上升后身體酥癢了。這叫聲惹得鳥兒羨慕不已,它們清了清嗓子,一陣嘰嘰喳喳,清脆婉轉,比鴨聲悅耳動聽多了。
天乍暖還寒,春姑娘眉間春色微露,欲語還羞,邁著碎步款款而來。都說春天是張娃娃臉,說變就變?!皷|風帶雨逐西風”,風卷著一簾春雨潤物無聲。有時這張娃娃臉變得厲害,“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一些地方還伴有飛雪,點綴在樹叢中、瓦楞上,儼然成為別樣的美景。尤其是雪落在梅花上,相互爭春,更為有趣,結果“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雙方打了個平手。春雪有點散淡和俏皮,面對太陽這張紅彤彤的笑臉,禁不住撲哧撲哧也笑起來,驀地淚眼汪汪,化為滴滴春水。
立春有迎春、鞭春牛、咬春等風俗。在我老家,立春又稱打春,因為有“鞭打春?!?,預示農民開始春耕,也是對豐稔的期許。鞭春牛并不是真的鞭打耕牛,實際上打的是泥塑牛。記得小時候立春這一天,村上人聚集到打谷場上,頭頂紅綢、身掛紅花的泥牛已出現(xiàn)在眼前。隊長手執(zhí)柳條鞭邊打邊唱:“迎來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風調雨順,二打五谷豐登……”伴隨著鞭炮齊鳴,眾人合力,將泥牛打碎。宋詩《立春》首句“泥牛鞭散六街塵”寫的就是這場景。圈中的牛似乎聽懂了鄉(xiāng)親們熱鬧勁中號令,活動活動身子骨,抖擻精神,“哞哞”叫喚幾聲,用積蓄一個冬天的力量,準備犁田耕地。
立春,春風初柔,春水初生,春草初綠,用不了多久,桃花紅、梨花白、菜花黃,一派姹紫嫣紅好風光。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萬物生長、生機勃發(fā)的季節(jié),也是埋頭努力、辛勤耕耘的季節(jié)。從這個意義上講,“立春”更需“春立”。我們要不負春光,立定目標,立定志向,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yè)。
(插圖:勝 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