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把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得越來越快,高空拋物造成傷害的案件數(shù)量呈現(xiàn)出高速上漲的狀態(tài),然而作為民法典中一種特殊侵權(quán)的高空拋物侵權(quán)行為,雖然對他人造成了損害卻難以確定具體的侵害行為人,所以法院在處理高空拋物行為造成損害的糾紛時適用法律爭議頗大,處理的結(jié)果也各不相同。盡管高空拋物罪在被立法機關堅持不懈研究之后,被當作一個獨立存在的罪名,正式地公布在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之中。即使在理論上取得了相應的進步,但實踐中讓司法機關如何準確適用這一罪名,才是最重要并且要首先解決的任務。只有準確適用才能使高空拋物罪在實務中產(chǎn)生應有的作用,通過懲治高空拋物行為人,來減少高空拋物行為的發(fā)生。
[關鍵詞]高空拋物;情節(jié)嚴重;司法適用;司法認定
一、高空拋物罪的司法適用
針對刑法上高空拋物行為的有關規(guī)定,被人們認為是和民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相貫通的。人們認為在民法的視角下,爭議主要在物品之上,也就是說這個被拋出的物品給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傷害,又或者是說使他人的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但又無法去查明造成這種嚴重后果的真正責任人或者直接責任人是誰的情形。[1]在刑法中,從定罪量刑的視角下來說,高空拋物罪最初被認為是侵犯公共安全這一法一直到后來才被定性為社會管理和公共秩序。換句話說,被從建筑物、其他的能造成危險后果的地點所拋擲出的物品,只是需要能夠造成他人人身受到嚴重傷害或者財產(chǎn)遭受嚴重損害的情況,破壞了正常社會公共秩序的拋擲物品行為就都會被認定為是高空拋物罪的管轄范疇。因此高空拋物罪的司法適用主要通過拋物行為所侵害的法益來判斷。是否構(gòu)成刑法上的高空拋物罪,要看拋物行為所侵害的法益是否為刑法所保護。刑法中的高空拋物罪所保護的是社會秩序,只有在危害到社會公共秩序且“情節(jié)嚴重”,且不能運用其他法律武器進行規(guī)制的高空拋物行為,才會通過刑法來進行懲處。
二、高空拋物罪的具體認定
(一)高空拋物行為的界定
高空和拋物是一個息息相關且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高空拋物行為指的是物品在被人從空中扔下后,能夠傷害到他人的身體安全、使他人的財產(chǎn)遭受侵害的行為。拋物行為被看作是行為人積極的行動的動作,是一個作為的行為,并不是物品不在行為人外力的加持下的自然墜落。高空拋物對物品高度的判斷標準也不能僅僅是拋物的點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差,而應該把拋物的點和實際的落點之間的高度作為判斷標準。這也即是需要明確的高空的概念,高空拋物罪所指的“高空”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比如:高層建筑物之于地面就是高空,而地面之于地下深層同樣也可以認定為高空。同時,從刑法條文的規(guī)定而言也是說明了“高空”的概念是相對的,刑法明確把高空表述為“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其他高空”就是對高空做出的一個兜底規(guī)定,目的就是將一些并不是在建筑物高層拋擲物品的行為納入高空拋物罪的管轄之中。判斷“拋擲”行為的存在要從兩個方面來評價,一方面要考慮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是否有故意的存在;另一方面還需要從行為人的動作上來衡量行為人是否施加了外部力量在物體上。在高空拋物侵權(quán)行為中的“物體”僅指有體物,也叫有形物。無形物是不可以成為高空拋物侵權(quán)行為的對象的。實施高空拋物行為所拋擲的物品只要達到可以威脅不特定多數(shù)人任意地在公共場所出行安全的時候就應當認定構(gòu)成高空拋物罪?;诟呖諕佄镒锼Wo的是公共場所的秩序這一法益,并且高空拋物罪在刑法上不是一個重罪,因而在對被拋擲的物品進行限制時就不能夠過度要求該物品不應有過于重大的侵害性。即,如果僅是拋擲一張紙巾等僅會輕微影響公共秩序的物品,就不應當由高空拋物罪來規(guī)制。但若拋擲的是“低度危險物品”(例如:空飲料瓶、塑料飯盒等)和寵物糞便等物品時,也會被認定構(gòu)成高空拋物罪,是因為這種行為由于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
在刑法中,可以把高空拋物罪歸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叫做危險犯,也就是主觀上故意將物品于高空拋下,只是并未造成太過于嚴重結(jié)果;另一種類型稱為實害犯,相對應的就是造成了過于嚴重結(jié)果的情形。
(二)情節(jié)嚴重的判斷
對“情節(jié)嚴重”界定之前,首先需要解釋清楚的問題就是認定“情節(jié)嚴重”的眾多因素中是否應當包含主觀惡性。因為情節(jié)嚴重是高空拋物罪重要的構(gòu)成要件之一,同時是反映所侵害法益嚴重程度的客觀情節(jié),甚至進一步表明情節(jié)嚴重要拋開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對社會嚴重惡性影響等因素。筆者認為“情節(jié)嚴重”要既包括法益所受到侵害的嚴重程度,又要把主觀上的惡性作為因素考慮在其中?!扒楣?jié)嚴重”被看作是重要尺度,直接確定高空拋物罪構(gòu)成與否。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對“情節(jié)嚴重”判斷做出權(quán)威的說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緯度來判斷“情節(jié)嚴重”:第一,拋物時的主觀上的惡意程度,如:多次做出拋物行為、經(jīng)執(zhí)法人員的阻止后繼續(xù)進行高空拋物行為、因高空拋物行為受過處罰后仍然繼續(xù)進行作出拋物行為;第二,拋物行為的危險程度,具體有:拋擲的物品眾多、拋物時高度過高、所在場所人員密集、拋擲的物品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等;第三、拋物行為已造成他人人身或財產(chǎn)嚴重損失。
(三)主觀罪過形式的認定
對于主觀形式,有觀點指出包括過失,過失如果導致了重傷的結(jié)果,就以過失致人重傷罪名認定;導致死亡結(jié)果的,就以過失致人死亡罪懲處。[2]但對司法實踐活動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結(jié)果是:如若將過失包含在高空拋物罪中的主觀罪過中,就會把行為人對行為與結(jié)果的心理態(tài)度弄混淆。也就是說如果主觀形式不能夠包含過失,僅可以是故意,但是故意可以包括間接故意和直接故意。行為人對于墜落物品出于過失心理的是高空墜物行為,其通常是由于使用人操作失誤或者不小心所致,對于高空墜物行為,如果致人死亡、重傷,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如果沒有造成死亡或重傷結(jié)果,依照一般民事糾紛處理即可。[3]
三、認定情節(jié)嚴重的建議
高空拋物罪在立法時認為在入罪時要充分考量情節(jié)犯情況的存在。拋物行為只有在符合“情節(jié)嚴重”的情況下才能構(gòu)成刑法上的犯罪。個人認為認定高空拋物罪情節(jié)嚴重時應當秉持謙抑性的原則,從以下幾個角度認定。
(一)行為人主觀惡性
從行為人的主觀角度來說,行為人的主觀上是否持有直接故意的想法。除此之外,可能存在多次進行高空拋物的、因高空拋物受過刑事或行政處罰依然進行高空拋物的、不聽勸告或不受阻攔仍然進行高空拋物的。[4]符和法律上所規(guī)定的“情節(jié)嚴重”的情形。
(二)行為的危險程度
從行為的維度來看,“情節(jié)嚴重”被認為是能夠?qū)е碌奈:蠊c實施行為所產(chǎn)生危險程度的嚴重性。刑法上所言的高空拋物罪要求對公共安全秩序造成危害,這也就對行為人實施高空拋物的場所周圍的環(huán)境、高空拋物行為實施的時間、拋物行為實施的高度都有所要求。同時還要對所拋擲之物的種類、大小、形狀、重量等綜合判斷。[5]
(三)行為的危害后果
高空拋物行為造成他人輕傷或財產(chǎn)受到嚴重損害,鑒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高空拋物行為納入刑法規(guī)制的原因是將那些沒有造成重大損失的該行為納入其中。而對于那些造成重大損失的則以想象競合犯從一重處理,因此高空拋物罪“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標準只能是與該法定刑相適應的損失后果。[3]
為了加強對高空拋物行為的管控,同時也是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加強對高空拋物的打擊力度,因而只需要其中一個方面就可認定“情節(jié)嚴重”并不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方面。
四、高空拋物罪與其他罪名的競合
拋開高空拋物罪的框架下的“高空拋物行為”,在行為方式不同的情況下就會有可能侵犯不同的數(shù)種法益,因而根據(jù)刑法的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并且在處理高空拋物罪的案例中很明顯地呈現(xiàn)出了在構(gòu)成高空拋物罪這一罪名的同時還構(gòu)成其他的罪名。高空拋物罪的競合犯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是想象競合犯,一種是法條競合犯。[6]罪名間的想象競合是指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數(shù)個罪名,但多是從犯罪行為與犯罪事實的維度來考量的。法條競合犯,從靜態(tài)的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角度來進行判斷,只依照其中的一個法條進行定罪量刑。[7]
(一)有具體危險威脅公共安全法益
過去司法實踐中,在認同高空拋物行為能構(gòu)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同時大量將高空拋物行為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錯誤的,甚至提出《意見》因與《刑法修正案(十一)》相抵觸而失效,要將移交案件提起再審,作無罪處理這樣的觀點。高空拋物罪的設立,這一立法彌補了維護公共秩序方面的空白,與此同時增設高空拋物罪也既非完全否定《意見》,也并未完全廢止《意見》,而是在不與《刑法修正案(十一)》抵觸的情況下作為其補充。高空拋物罪會對公共秩序造成破壞,有的高空拋物行為甚至會對不特定人的人身和財產(chǎn)產(chǎn)生過于嚴重危害,所以又認定高空拋物這一犯罪同時呈現(xiàn)出危害社會公共秩序和安全的特性。
(二)侵害個人法益
如果行為人實施的拋物行為并不會危害到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因而在對個人的身體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造成損害時,高空拋物罪產(chǎn)生競合的對象就變成了侵害人身權(quán)和財產(chǎn)權(quán)益的罪名。
與此同時問題就會出現(xiàn):在高空拋物沒有導致死亡的結(jié)果的時候,此時能否認定是故意殺人的犯罪未遂?或者是高空拋物行為導致了死亡的結(jié)果,此時的死亡結(jié)果能否認定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犯罪后果?針對這些問題的認定要以有人身和財產(chǎn)的損害出現(xiàn)作為假設,此時要進行判斷就要綜合考量危險性和實施拋物行為時行為人主觀上心理狀態(tài),還要重點考慮一下這一行為真正所能造成的人身損害和財產(chǎn)損失的可能性大小。拋物人堅持要實施拋物行為,明知道行為會導致他人傷亡這樣嚴重后果時,仍然要堅持一意孤行。這樣的直接威脅到他人生命安全的拋物行為就算沒有產(chǎn)生受傷、死亡等嚴重后果的,也應該以故意殺人罪來懲處。而若持“被砸人自認倒霉”的心理,拋出普通物品,將被害人砸出重傷最終身亡的情況則應當以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至于行為導致了財產(chǎn)遭受嚴重侵害,且數(shù)額巨大的,則應該用故意毀壞財物罪懲處。
五、結(jié)語
高空拋物罪被立法人員設立之后,這個罪名就一直在被爭議,尤其是在司法審判中,但確實是對于高空拋物行為的遏制起到了強烈有效的作用,同時也對于高空拋物罪在刑法上的規(guī)制體系的完善以及司法裁判尺度的統(tǒng)一都有重要的意義。伴隨著高空拋物罪案件數(shù)量的增長,且高空拋物罪已經(jīng)寫入刑法中,即使如此也應當保證高空拋物罪能夠在司法實踐中準確適用,以保障高空拋物罪能夠充分發(fā)揮預防犯罪與懲治犯罪功能,這將是所有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因此更應加快高空拋物罪認定的理論研究,為現(xiàn)實中處理高空拋物案件的司法工作指明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周?;?高空拋物入罪認定與適用探析[J].法制博覽,2022,(25):54-56.
[2]張明楷.高空拋物案的刑法學分析[J].法學評論,2020,38(3):12-26.
[3]劉成.高空拋物罪的司法認定[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32(02):58-64.
[4]楊志國,方毓敏.高空拋物犯罪司法判斷要點[N].檢察日報,2021-02-01(3).
[5]于陽,趙汗青.高空拋物罪規(guī)范理解與司法適用研究[J].政法學刊,2022,39(04):94-100.
[6]孟子群.高空拋物罪的司法認定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21,(12):229-232.
[7]古加錦.法條競合與想象競合犯的界限新探[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10):10-15.
基金項目:青海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名稱:高空拋物罪的司法認定疑難問題研究(項目編號:04M2022037)
作者簡介:陳彥楨(1998.8-),男,漢族,重慶涪陵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