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探索心理資本、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影響,采用習得性無助量表,心理資本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對隨機抽取的1 497名大學生施測,用AMOS17.0建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結果表明:心理資本、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產(chǎn)生顯著負效應(P<0.01),其中心理資本的作用大于社會支持;社會支持通過影響心理資本間接緩解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的效果大于其直接影響;提升心理資本和社會支持可以有效緩解大學生的習得性無助狀態(tài),減少其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和行為問題的產(chǎn)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資本;社會支持;習得性無助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033(2023)01-0071-07
引用格式:李馥利.心理資本、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影響[J].商洛學院學報,2023,37(1):71-77.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ocial support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 Learned Helplessness Scale,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and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were used to test 1 497 college students that a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AMOS17.0 was used to establish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ocial support have an evident nega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ed helplessness (P<0.01), and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kes a greater impact than the social support; via affec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social support's indirectly affect of alleviating the symptoms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is greater than its direct one;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oci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college students' symptoms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reduc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mental illnesses, and minimize behavior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work.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social support; learned helplessness
基金項目:商洛學院2022年學生工作課題(XSGZ2201);2022年度陜西高校學生工作研究課題(2022XKT56)
作者簡介:李馥利,女,陜西商州人,碩士,講師
積極心理學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它強調(diào)內(nèi)在積極力量和積極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影響[1]。心理資本是在個體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蘊藏的積極力量,包括自信、韌性、希望、樂觀等,可以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習得性無助。鄭林科[2]認為心理韌性對生活應激具有緩解效應。童星等[3]認為學習樂觀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沈友田等[4]認為社會支持可以有效緩解生活壓力和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最早發(fā)現(xiàn)于逃避缺陷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Richard Solomon等[5]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了恐懼電擊的狗無法在隨后的穿梭箱實驗中學會逃避電擊。后來,他們在動物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人類也普遍存在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即當個體面臨不可控的情境時,一旦認識到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不可避免的后果時,便產(chǎn)生了放棄努力的消極認知和行為,表現(xiàn)出無助、無望和抑郁等消極情緒[6],嚴重者會由此產(chǎn)生許多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當代大學生在課堂學習及就業(yè)過程中普遍存在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并由此產(chǎn)生了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的順利完成[7]。目前,具有不同程度習得性無助的大學生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一現(xiàn)象受到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并開展了相關研究?,F(xiàn)有研究一方面是從總體上分析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1967年塞里格曼首次提出了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并將其成因歸為不正確的歸因,即把一切問題都歸為是由內(nèi)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從而過于悲觀、沮喪、自卑[8]。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普遍認為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原因主要分為內(nèi)因和外因,內(nèi)因在于學業(yè)不良狀態(tài)的長期積淀和過于悲觀的心理。外因主要在于外界的壓力和不正確的評價方式。另一方面的研究,是從不同領域分析習得性無助的危害、形成原因和預防措施。李霄垅等[9]分析了當今國內(nèi)高校普遍存在的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孟洳[10]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及訪談法研究了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習得性無助的原因,并提出了對策。張旭丹等[11]構建了我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習得性無助理論維度,并編制了測量量表。姜政敏[12]研究了大學生課堂學習習得性無助,并提出了建議。張燕[13]首次將習得性無助的理論成果與當前大學生就業(yè)難相結合,提出了干預措施、構建了干預體系。杜高明[14]研究了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表現(xiàn)、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矯治辦法。以上研究從不同角度探討了緩解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方法和路徑,但基本上是理論分析居多,實證量化研究較少。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獲取數(shù)據(jù),運用AMOS17.0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對心理資本和社會支持與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以期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效開展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學業(yè)輔導、生活指導與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工作提供一定的實踐依據(jù)。同時,為大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明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科學管理時間、順利完成學業(yè)、保持心理健康,順利成長成才提供方法和依據(jù)。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鄭林科陜西省心理普查獲得的11 000個樣本中隨機抽取陜西省某高校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獲得有效樣本1 497份。其中男生674人,占45.02%;女生823人,占54.98%;從大一到大四人數(shù)依次為:376人、434人、341人、346人;理工科學生851人,文科學生593人,藝術類學生53人。
(二)研究方法
1.心理資本量表
量表由鄭林科編制,涉及4個核心心理資本要素(自信、希望、樂觀和韌性)和4個潛在心理資本要素(智力、情商、沉浸和真誠)共8個要素,測量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心理資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Cranach α信度數(shù)為0.806。
2.社會支持量表
量表由鄭林科編制,包括3個維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采取李克特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Cranach α信度系數(shù)為0.804。
3.習得性無助量表
量表由鄭林科編制,從內(nèi)心感受(自卑感、挫敗感和依賴感)、適應度(適應、戀愛、就業(yè)和網(wǎng)癮困擾)和外部特征(機網(wǎng)依賴)3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習得性無助狀態(tài),采取李克特5級評分法,1分到5分不等,得分越高無助感越強烈。本研究中Cranach α信度系數(shù)為0.864。
4.相關系數(shù)
相關系數(shù)表示變量之間關系密切程度的指標,通常取值在-1到1之間,絕對值越接近1表示相關程度越高,計算公式為:
其中,Sxy為樣本協(xié)方差,Sx為x樣本的標準差,Sy為y樣本的標準差。
5.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是基于變量的協(xié)方差矩陣來分析變量之間關系的一種統(tǒng)計方法,它能同時很好地處理這些不可以直接觀測得到的潛變量及其指標,可通過顯變量構建出測量模型,對潛變量進行估計,接著建立潛變量與潛變量之間的結構模型,形成結構方程模型。
(三)統(tǒng)計處理
運用SPS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信度檢驗和相關性分析,用AMOS17.0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心理資本、社會支持與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相關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顯著,無需剔除不顯著變量。在習得性無助下的三個變量:內(nèi)心無助、適應不良、機網(wǎng)依賴與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呈負相關關系(P<0.01),說明社會支持和心理資本越高,則習得性無助程度越低,無助感越小。社會支持比心理資本的相關系數(shù)低,說明社會支持沒有心理資本對習得性無助的影響大。
(二)心理資本、社會支持與大學生習得性無助關系的實證分析
1.心理資本、社會支持與習得性無助的建模
從相關分析結果得出以下基本路徑假設:
H1:心理資本對習得性無助有路徑影響。
H2:社會支持對習得性無助有路徑影響。
H3:社會支持對心理資本有路徑影響。
基于上述假設,本文建立了心理資本、社會支持與習得性無助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1。
其中,e1~e14為測量誤差,即誤差變量,而e15、e16為殘差,誤差變量是不具有實際測量的變量,而顯變量不能完全解釋潛變量,所以存在誤差。橢圓中的習得性無助、社會支持、心理資本為潛變量;內(nèi)心無助、適應不良、機網(wǎng)依賴、Sp1、Sp2、Sp3、Pc1、Pc2、Pc3、Pc4、Pc5、Pc6、Pc7、Pc8為顯變量,潛變量是不可以直接觀測得到的變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顯變量是可以直接觀測得來的變量,可以反映潛變量。
2.心理資本、社會支持與習得性無助的模型檢驗
從表2可以看出,方差分析中的所有估計值均為正值且顯著,說明不存在違反估計,所輸出的參數(shù)估計值都可以接受范圍的檢驗,檢驗模型都有適當?shù)慕狻?/p>
從表3可以看出,各指數(shù)均達到理想要求,說明該模型的擬合程度好,GFI、AGFI、NFI均大于0.9,說明理論模型與實際數(shù)據(jù)相似度很高,而RMSEA小于0.08,說明理論模型與實際數(shù)據(jù)差異性很小,可以做進一步分析。
路徑系數(shù)可以說明變量之間的顯著性,需要對路徑系數(shù)或者因子載荷系數(shù)進行顯著性檢驗。從表4可以看出,各路徑系數(shù)的P值均小于0.05,則說明各路徑之間的變量影響顯著。即基本假設:H1、H2、H3均成立,可以建立以下回歸方程:
習得性無助=-0.525×心理資本+e16,
習得性無助=-0.2×社會支持,
心理資本=0.401×社會支持+e15。
從表5可以看出,社會支持對習得性無助有間接影響,而且間接影響比直接影響的程度高,可以認為社會支持通過心理資本對習得性無助的影響比社會支持直接對習得性無助的影響效果要好。
三、討論與結論
(一)討論
1.心理資本可有效緩解習得性無助
本研究表明,心理資本與習得性無助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增加心理資本的正向影響可以有效緩解習得性無助,驗證了假設H1。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心理資本是在個體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蘊藏的積極力量,包括自信、韌性、希望、樂觀等方面的內(nèi)容,可以緩解學生的生活壓力和習得性無助狀態(tài)[15]。有助于引導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家長通過嘗試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信、希望、樂觀、韌性等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來緩解大學生的習得性無助,培養(yǎng)大學生習得樂觀,提高自我效能感,進而提升幸福感,更好地成長成才。
1)引導學生積極成長,增強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自信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而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自我效能感比較強的人充滿自信,目標感強,也能夠為實現(xiàn)目標努力付出,遇到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取得成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增強自我效能感,從而提升自信:通過舉辦各種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加成功體驗,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通過評優(yōu)樹模,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自身類似的他人通過不斷努力而獲得成功的案例,獲得自身成功所需要的信念,從而提高自身效能感;引導學生樹立夢想,建立對未來的期望,想象自己擁有達成自身理想目標的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家長、老師、朋輩好友通過言語鼓勵、建議、告誡、勸告及積極的暗示,增強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念和效能感;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在身體健康、被積極情緒包裹的狀態(tài)下學生會比較自信,更容易產(chǎn)生自我效能感。
2)引導學生增強積極情緒,培養(yǎng)樂觀心態(tài)
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歸因,習得樂觀。悲觀的人習慣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好事情做短暫的、具體的和外在的歸因,對壞事情做持久的、普遍的和個人的歸因。而樂觀的人剛好相反,他們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進行解釋時,往往對好事情做持久的、普遍的和個人的歸因,而對壞事情做短暫的、具體的和外在的歸因。同一件事情,對不同的學生來說,由于歸因方式不同,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情緒反應。此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歸因,采用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問題與挫折,采取一定的訓練方法習得樂觀。比如:對生活中的挫折進行合理歸因,將其原因解釋為短暫的、具體的、外在的,從而減輕心理壓力,積極改變;多關注生活中美好積極的一面,學會感恩,每天記下值得感恩的三五件小事,提升幸福感;寫出自己的優(yōu)點,提升自身能力,培養(yǎng)自身優(yōu)勢,不要總關注自己的缺點;靠近樂觀積極的人,感受愛、創(chuàng)造愛、傳遞愛,停止抱怨。通過一系列方法引導學生努力成為一個習得樂觀的人,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另一方面,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期望效應,讓學生時刻心存希望。教師、家長將自己的期望直接或者間接地傳遞給學生,學生會按老師或者家長期望的方式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xiàn)老師和家長的預期。充分發(fā)揮期望效應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和期望,心存希望,提升自信,改變成就動機和抱負水平,進而消除習得性無助,獲得習得樂觀。
3)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增強韌性,在逆境中反彈
韌性是一種個體的能力、潛能或品質(zhì),指個人在面對生活逆境、創(chuàng)傷、悲劇、威脅及其他重大生活壓力時的良好適應,也就是一個人面對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反彈”能力。當人們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韌性能夠讓人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梢圆扇∫韵聨追N方式增強學生的韌性:舉辦一些情緒管理方面的活動引導學生及時釋放壓力,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和態(tài)度,使他們時刻處于積極健康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引導學生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技能,使其將焦點放在“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上”,積極回應意想不到的逆境以提高韌性;開展“韌性”心理團輔活動,引導學生加強自尊、自信和自我認同,將聽到的“你能夠做到”轉(zhuǎn)化為“我能夠做到”。以獲得關注、認可、積極反饋、感謝、賞識等,提高自身復原力;通過各種方式開發(fā)高韌性者身上具有的特別素質(zhì)和技能,如孩子般的好奇心、社會責任心、自我管理學習的能力、希望和樂觀、正面思考等都能夠提高人們的韌性水平;引導學生在挫折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東西,能夠?qū)⒉恍液妥児兽D(zhuǎn)變成幸運與財富,“提高自己引導事情朝有利方向發(fā)展”的綜合能力。
2.社會支持可有效緩解習得性無助
本研究表明,增加社會支持的正向影響可以有效緩解習得性無助,驗證了假設H2。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社會支持可以有效緩解生活壓力和習得性無助[16]。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可以發(fā)揮家校合力,通過增加對大學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來提高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力度,讓他們感覺到來自家庭、朋友和社會其他人士的關心關愛,獲得成長進步的能量,積極面對并克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保持身心健康。
1)加強家庭教育服務指導,提高家庭支持水平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施行。該法律是為了發(fā)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增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制定。家庭是全社會最小的教育單元,學生家庭軟硬件環(huán)境越好,家庭氛圍越和諧,個體的物質(zhì)、情感、精神需求越容易得到滿足,家庭支持水平越高,抗挫能力越強,學生越容易獲得成功。學??梢酝ㄟ^引導家長聽取一些家庭教育講座、參與一些有利于促進家庭和諧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家庭建設,增進家校合作,提升家校共育實效。
2)加強朋輩互助指導,提高朋友支持水平
良好的同伴關系、榜樣的力量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學??梢越⒁恍┚哂姓芰康狞h團、社團組織來搭建學生朋輩之間交流的平臺,加強朋輩互助合作指導,鼓勵年輕人多在一起交流、共同成長,同伴關系越好,朋友支持水平就越高,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就更容易克服。
3)加強學校環(huán)境建設,提高學校支持水平
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溫暖和諧、團結奮進的校園氛圍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一方面學校可通過宣傳自身在各方面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自己作為學校組織中的一員的驕傲、自豪、責任、使命。另一方面學校也要關心關愛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就業(yè)方面的需求,及時回應滿足,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情感認同,從而使其發(fā)揮主人翁意識,主動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依靠組織的力量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
3.社會支持可提升心理資本
本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心理資本呈正相關關系,增加社會支持的正向影響也就增加了心理資本的正向影響,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心理資本間接緩解習得性無助,而且間接影響效果比直接影響效果更好,驗證了假設H3。這說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即家庭支持、社會支持、其他支持可以使其獲得奮進的綜合能量,而這些能量進一步提升了其自信、韌性、希望、樂觀等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使其能更加積極地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提高自我效能感,進而幸福成長。
(二)結論
由于H1、H2、H3基本假設成立,可知心理資本和社會支持都對習得性無助有顯著性影響,而社會支持也對心理資本有一定影響。通過效應值與路徑系數(shù)可以知道,心理資本與社會支持對習得性無助呈負相關關系,但社會支持對心理資本呈正相關關系,這說明增加心理資本和社會支持的正向影響可以緩解習得性無助,增加社會支持的正向影響也就增加了心理資本的正向影響,可以間接緩解習得性無助。心理資本對習得性無助的總效應比社會支持對習得性無助的總效應高,說明心理資本對習得性無助造成的影響比社會支持造成的影響高。
參考文獻:
[1]? GILLHAM J E, SELIGMAN M E P. Footsteps on the road to a positive psychology[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9,37(1):S163-S173.
[2]? 鄭林科,張海莉.韌性資本效應:緩沖生活應激與干預心理危機[J].青海社會科學,2012(2):42-47.
[3]? 童星,繆建東.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關系:學習樂觀的中介作用[J].高教探索,2019(3):16-21.
[4]? 沈友田,胡笑羽,葉寶娟.壓力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機制:領悟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探新,2018,38(3):267-272.
[5]? SOLOMON R L, WYNNE L C. Traumatic avoidance learning:Acquisition in normal[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53,67(4):1-9.
[6]? 吳美霖,堯麗,李永豐,等.習得性無助是習得的嗎?——對習得性無助理論及其反思的評述[J].心理科學,2021,44(2):419-425.
[7]? 曹東輝,鄭林科.高職生社會支持和心理資本對習得性無助的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9):1409-1413.
[8]? OVERMIER J B, SELIGMAN M E. Effects of inescapable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responding[J].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1967,63(1):28-33.
[9]? 李霄垅,張冰清.大學英語沉浸式教學與習得性無助:問題與對策[J].當代外語研究,2018(6):106-111.
[10] 孟洳.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學習中習得性無助感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53-54.
[11] 張旭丹,劉燕茹.大學生英語學習習得性無助量表編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102-106.
[12] 姜政敏.大學生課堂學習習得性無助感調(diào)查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2):18-20.
[13] 張燕.大學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的干預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3:39.
[14] 杜高明.大學生“習得性無助”行為問題的思考[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12):137-140.
[15] 劉慧婷,鄭林科,王翠玲.希望與樂觀:引導人生成功的積極心理力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1):1757-1759.
[16] 馬千珉,秦黎明,曹偉.大學生抑郁程度與依戀、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3,31(2):294-298.
(責任編輯:彭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