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雙減”主要減的是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兼顧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共同發(fā)展,協(xié)調并進,實現(xiàn)學生良性發(fā)展?!半p減”是新時代背景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受到了家長、學生、教師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開展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遵循課堂教學的多樣化,杜絕單一模式,同時改變教學評價方式,在作業(yè)布置方面講究適度原則,不能讓學生感到學業(yè)繁重,有很強的壓迫感,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習成績。
在“雙減”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要想有所作為,應該在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yè)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作業(yè)越多,學習成績越好”的誤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關鍵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本文圍繞“雙減”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進行探討。
一、“雙減”政策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區(qū)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落實,用心領會文件內容和思想。在義務教育階段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簡稱“雙減”)是國家針對如今教育環(huán)境下隱藏的教育“內卷”和“營銷”現(xiàn)狀提出的一項重要政策。如何解決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沒有實踐活動這一問題,“雙減”政策給出了答案。
對學校而言,“雙減”政策的出臺可以促使學校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對教師而言,教學模式、課時安排、作業(yè)管理和教學體系等方面都能得到優(yōu)化,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升學習效果,更好地促進個人綜合發(fā)展?;诖耍疚氖紫确治隽恕半p減”政策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其次,從教學方法、教師思想維度兩個方面闡述“雙減”背景下存在的教學問題,并找出解決策略;最后,研究和探討“雙減”背景下提升教學質量的路徑。
第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二,轉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第三,創(chuàng)新課堂內容,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第四,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模式,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第五,轉變教師評價方式要;第六,兼顧學校和家庭教育,消除家長的顧慮。
二、“雙減”政策對教育的影響
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xù)開展,教育教學迎來了新形勢和新挑戰(zhàn)。實施“雙減”政策,教師要領會其精神內核和實質意義,減的是什么?怎樣在“雙減”的基礎上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高度重視“雙減”工作,研究和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確保教學活動順利實施,既能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改革課程教學提供良好條件,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首先,部分初中地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沒有結合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方針政策,及時更新和調整教學模式,因此教學效率沒有得到提高。其次,部分教師沒有跟上時代步伐,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特別是計算機應用能力欠缺,無法靈活地使用計算機開展課堂教學。最后,部分初中地理教師仍然停留在教學課件設計上,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工作難以取得良好成效。比如,一些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課件照抄課本內容,沒有獨特的教學設計和研究,僅用課件取代書本,照本宣科地運用到多媒體,完全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教學,黑板上沒有任何板書。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喪失了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也有一些教師想設計優(yōu)秀的課件,但課件內容多是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
(二)教師對“雙減”政策的認識不深入
“雙減”政策出臺以來,部分初中地理教師沒有領會“雙減”政策的內涵,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模式單一且缺乏新穎性,不能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部分教師不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有些自制力差、自學能力差的學生沒有自主預習和復習,阻礙了教學進度。適當?shù)恼n后作業(yè)是必要的,不僅可以鞏固課上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截然相反的是,部分教師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認為大量的作業(yè)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學生可以通過機械性地刷題來提高成績,一旦作業(yè)變少了,成績也會下滑,這是對“雙減”政策的錯誤認識。實際上,“雙減”政策的實施是為了讓教育回歸學校,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雙減”政策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思維,改變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思路,努力提升教學質量。
四、“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路徑
(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由教師決定課堂內容和活動,學生只負責聽課,沒有任何實踐活動,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切入點,以此為基礎設計課堂活動。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天氣與氣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搜集相關信息,將網絡影音資源進行分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再導入新課。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電影《流浪地球》的片段,讓學生分組探討氣候惡化的原因,研究并總結規(guī)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人類和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二)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教、學不分離,既要重視教師的“教”,也要重視學生的“學”,如何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在“雙減”政策的推行下,無疑是對教師的發(fā)問和考驗。首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第一要素;其次,教師要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重視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可以拋出一個地理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使學生在課前課后都能融入學習中;最后,教師要圍繞重難點精心設計作業(yè),避免學生機械性、重復性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進行課堂創(chuàng)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要適當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教學流程,不僅要教授知識,豐富課堂內容,還要與學生互動、共同學習,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改變課堂模式,不能一味地按照書本知識“滿堂灌”,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其次,可以借助電子設備、教具等改變授課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與地理有關的影音、圖片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課堂中的每分每秒,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跟上自己的節(jié)奏,提升課堂效率和質量。
(四)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
“雙減”政策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近年來,受升學壓力影響,學生課后不但要完成學校教師安排的作業(yè),還要完成校外培訓機構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被壓得喘不過氣,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學習成長。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優(yōu)化地理作業(yè)設計,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長期以來,很多初中地理教師認為大量“刷題”可以提升學生的地理成績,但實際效果并不顯著。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完成作業(yè),少了大量的娛樂實踐活動,長此以往,身心疲憊,對學習產生厭惡和反感,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首先,初中地理教師要加強作業(yè)管理,作業(yè)設計要講究適度、效度和可信度,把握住重難點,不要一把抓,給學生安排大量的地理作業(yè),導致學生分不清哪些知識點是需要掌握的。其次,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定期詢問和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以利用課本知識提問,也可以以學生作業(yè)為提問的切入點,從而明確作業(yè)量和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再次,初中地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作業(yè)時注重家庭作業(yè)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同,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后,融入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通過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作業(yè)批改更智能化,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作業(yè)批改速度,有助于教師有更多時間去強化學生的地理知識。
(五)轉變評價方式,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效,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及時改進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給予反饋,使學生及時查漏補缺。例如,教師可以采取積分制進行評價,如設置一個地理問題,讓學生踴躍作答,教師及時給予學生反饋,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答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在反饋中及時更新知識體系,獲得學習動力。
(六)多措并舉,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雙減”政策其中的一個要求就是課后服務。學校要加大力度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使課后服務替代課后過多的家庭作業(y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要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充分挖掘校內資源。教師可以使用校內的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高效學習,通過直觀的教具向學生演示,方便學生理解與記憶。例如,在學習《大氣環(huán)流》這個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學生通過視頻能夠直觀、生動地看到大氣環(huán)流的整個變化過程,這些都是可以利用課后服務來完成的。課后服務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強化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
五、結語
“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應積極主動學習“雙減”政策的各項內容,領會“雙減”政策的精神和意義,積極思考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效率。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和“雙減”政策的要求,隨時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方法以及科學設計課后作業(yè),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幫助學生有計劃地完成地理學習,輕松高效地提高地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