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在新課程改革的啟迪下,教師自覺踐行拓展意識與創(chuàng)新觀念,積極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活動提供新型教學方法,主動建構高品質與高價值的寫作教學過程,助力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可持續(xù)提升。因此,教師開始將支架式教學法引入寫作教學活動中,努力為學生建構一個定制化、策略化以及規(guī)范化的寫作教學環(huán)境,增效小學生的寫作訓練與能力發(fā)展,推動寫作教學提質增效,為小學生文本編輯、語言表達提供更多更好的心智啟迪與方法指引。
一、支架式教學法的概念簡析
支架式教學法是指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個人的知識講解為教學支架與小學生的寫作訓練活動起點,以教師智慧科學點撥小學生的寫作思維,推動小學生在主體參與、積極思考、自覺表現(xiàn)與多維交流中實現(xiàn)能動認知。可見,支架式教學法隱含著教師對寫作教學的教學設計、活動思路、預期目標等,也為小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空間以及交流契機,有助于展現(xiàn)小學生的認知活力、探究靈感以及實踐能力,科學打造高品質的人性化寫作教學過程。
二、支架式教學法的活動特點
第一,支架式教學法具有突出的指導性。教師將個人智慧融入寫作教學中,以個人講解開啟小學生的自主寫作活動,間接促進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與主體探究,從而體現(xiàn)出良好的指導性與間接性。因此,教師借助支架式教學法間接指導小學生的寫作訓練活動,能夠充分展示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的指導地位。
第二,支架式教學法具有突出的主體性。教師為小學生提供教學支架以后就會成為小學生自主寫作、友好交流與互助成長的關注者,一般不輕易打斷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探究,盡力凸顯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借助支架式教學法為小學生拓展盡可能多的探究空間與交流機會,釋放生命活力。
第三,支架式教學法具有突出的能動性。教師的知識講解與方法展示僅僅是寫作教學活動的引子,小學生能夠以此為起點自由發(fā)揮,盡情展示個性思維與主觀意愿,因而能夠充分展示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小學生能夠成為支架式教學法的行為主體,充分體驗獨立思考與自主展示的快樂。
第四,支架式教學法具有突出的實效性。教師以教學智慧為小學生設定教學支架與探究起點,隨后開啟小學生的自由想象、文本編輯與信息輸出,因而能夠實現(xiàn)教師智慧與小學生思維的有效整合。因此,給予師生集體智慧與群體合力的支架式教學法具有突出的實效性,可以實現(xiàn)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與高效成長。
三、支架式教學法與寫作教學的契合性
寫作訓練活動是小學生將頭腦中的主觀信息進行定制化處理與個性化輸出的主體能動過程,因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探究難度,需要教師的智慧啟迪與方法導引。而支架式教學法恰好能夠以教師的智慧導引為教學支架,并為學生預設后續(xù)主體探究的大體思路,以弱化寫作訓練活動的認知難度,助力小學生在主體思考、個性探究、互助交流中進行寫作訓練活動。小學生受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局限性,在信息處理以及文本編輯方面的主體能力較弱,因而也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因此,支架式教學法與寫作教學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以教師智慧為活動支架,以小學生思維為活動驅動,打造人性化的高效課堂。
四、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的價值
首先,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能夠為寫作訓練活動提供有指導、有實踐、有能動的高效平臺,助力小學生的文本信息處理以及個性語言表達,切實推動小學生想象能力、構思能力以及編輯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非常有助于小學生寫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切實提升。
其次,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能夠為教師開展作文指導活動提供切實可行的成功案例與有效方法,建構一個充滿智慧與能動的生命空間,以教師智慧導引小學生的心領神會與主體探究,優(yōu)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因此,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提升作文指導活動的設計性與策略性。
最后,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能夠滿足雙減政策對作文指導活動實現(xiàn)提質增效的活動要求,有效推動科學育人觀在寫作教學中的務實融合,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有效落實。因此,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有助于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提升作文指導活動的主體性、能動性與有效性。
五、支架式教學法運用于寫作教學的方法
支架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整合師生的集體智慧,推動小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活動,借助教師智慧激發(fā)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與主體能動,打造高品質的寫作教學。
1.立足支架式教學法,開展景物描寫活動
教師在支架式教學法中可以先展示如何描寫景物活動,如由遠及近法,先描寫觀察對象的大致輪廓、外形大小、整體顏色以及自然動態(tài),然后再描寫觀察對象的近距離感知結果,諸如植物葉子與花的形狀、大小與顏色。這樣,景物描寫信息就會富有距離差別、視覺差異與感知變化,能夠刻畫多維觀察角度下的景物之美。因此,教師對于景物描寫方法的細致講解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觀察與描寫方法,使小學生寫作訓練作品提升圖畫感與立體感。
在部編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文任務“我的動物朋友”的支架式教學中,教師應提醒小學生注意描寫動物的體形大小、毛發(fā)顏色、飲食愛好以及生活習性等內容。如提供一段“小白兔”的視頻信息,讓小學生在直接觀察、主體想象與個性表達中完成寫作訓練內容。于是,小學生就按照教師的提醒先描寫“小白兔”的毛發(fā)雪白,以此扣題,突出“白”;接著,還要寫“小白兔”的第二個特點,有兩個大耳朵,甚是可愛;然后,還要寫“小白兔”的第三個特點,有一對紅寶石般的美麗眼睛;最后,還要寫“小白兔”短短的尾巴以及酷愛吃草與胡蘿卜的習性。這樣,就會將“小白兔”的外部特點如毛色白、耳朵大、眼睛紅、尾巴小,以及主要飲食習性等寫出來,從而能夠將“小白兔”的主要特點寫清楚。因此,教師以多媒體設備支持下的視頻信息為小學生提供觀察對象,幫助小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描寫,以此形成文本信息,有效訓練與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處理能力以及編輯能力,進而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務實發(fā)展。
2.立足支架式教學法,開展故事表述活動
教師在支架式教學法中可以先為小學生展示如何開展故事表述活動,告訴小學生要注意故事表述的次序性與過程性,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故事過程及結果等。在故事過程的表述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小學生注意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與結局,能夠將一件事情有條理地講述清楚,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表達的次序性。因此,教師開展故事內容表述活動,能夠幫助小學生強化故事表述的條理性與過程性,利用文本信息將一件事情有條不紊地表述出來。
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任務“有你,真好”的支架式教學中,教師幫助小學生解讀作文題目,本次寫作任務是寫事證明“有你,真好”。為了突出“有你,真好”,學生需要選擇比較有價值的事例,凸顯“你”的特殊性。例如,可以通過一個雷陣雨天氣中,當自己面臨要成落湯雞的尷尬境地時,一位同學打著雨傘過來,幫助自己擺脫了被雨淋的厄運,因此,“有你,真好”。再如,小學生有道題不會做,而恰好一位同學過來幫忙,講了三遍,終于明白問題的前因后果,自然會對這位同學心生感激之情,因而“有你,真好”。當然,還可以選擇其他能夠證明“有你,真好”的生活素材,只要選材合適即可。因此,教師幫助小學生確定寫作訓練活動的大體寫作方向,提醒小學生用事例來證明“有你,真好”,自然能夠大幅降低寫作難度,推動小學生科學高效地寫作,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3.立足支架式教學法,開展主觀議論活動
教師在支架式教學法中可以先展示如何開展主觀議論活動,主觀議論雖不是小學生寫作訓練活動的重要內容,卻能夠為小學生的寫作訓練作品增色加分,提升寫作訓練內容的品質性與思想性。在寫作訓練中,故事表達必不可少,就事論事自然也不能省略,因而教師應幫助小學生掌握剖析故事內容的基本方法,能夠清晰地展示個人的觀點,對故事中的人與事進行剖析或判定。因此,教師幫助小學生掌握一定的思辨能力與議論能力,能夠大幅優(yōu)化寫作訓練內容。
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任務“寫讀后感”的支架式教學中,教師講述“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就是抓住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點”,自由表述個人的真實看法與切身體驗。因此,讀后感的內容就會以議論為主,需要小學生將個人觀點表述清楚。如在本單元的《草船借箭》中,小學生不僅要簡述“草船借箭”的發(fā)生過程,還要對諸葛亮的博學多才、通曉天文、運籌帷幄進行議論,借助“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案例闡述“知識就是力量”的論點。這樣,議論能夠展示出小學生對“草船借箭”的理解高度與整合質量,也能反映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因此,小學生的議論能夠提升寫作訓練內容的思想高度與評價層面,切實展示寫作訓練內容的思想性與高度性。
4.立足支架式教學法,開展情感抒發(fā)活動
教師在支架式教學法中可以先展示如何開展情感抒發(fā)活動,對故事中隱含的社會正能量大力歌頌,展示個人的欽佩之情與效仿之意,也有效提升故事內容的情感性與欣賞性。情感抒發(fā)是就事論事的情感流露,因而也是寫作訓練作品中不可缺失的“加分項”,能夠暢快淋漓地宣泄情感,優(yōu)化文本信息的情感含量與閱讀體驗。因此,情感抒發(fā)是小學生在訓練活動中必須掌握的寫作能力之一,有效提升小學生寫作訓練作品的感染力。
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任務“我想對您說”的支架式教學中,教師提醒小學生注意寫作題目中的“您”應該對應一位“成年人”,或爸爸,或媽媽,或老師,或身邊的其他人,因為“您”這個字中包含了濃濃的尊敬之情。以“媽媽”為例,小學生可以先用具體事例支撐起寫作訓練內容的“框架”,如媽媽早出晚歸地工作、下班后不辭辛苦地準備晚飯、洗刷完餐具后還會詢問我的學習等事例。然后,小學生就會議論為什么“媽媽”會辛苦工作、烹調三餐、關心學習,借助議論提煉出“媽媽的愛與擔當”。最后,小學生還要簡短地直抒胸臆地贊美母愛,將抒情性語言作為點睛之筆,提升寫作訓練內容的情感性與感染力。因此,情感抒發(fā)是寫作訓練內容的提升抓手,能優(yōu)化寫作訓練內容的品質。
5.立足支架式教學法,開展信息說明活動
教師在支架式教學法中可以先展示如何開展信息說明活動,能夠滿足說明文體裁的表述要求,使小學生能夠在主體觀察、主觀處理與個性表述中將一件實物、一個游戲、一個玩具或一本書等說得明明白白。說明性信息也是寫作訓練內容的輔助成分,能夠有效展示學生的主觀處理能力以及文本編輯能力,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寫作能力之一。因此,教師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信息說明活動,能夠將個人獲得的感官信息與主觀想法說得井井有條。
在部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任務“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支架式教學中,教師先幫助小學生對“好地方”進行解讀,或為一個名勝古跡,或為一個生命樂園,只要能夠給小學生帶來特殊情感體驗的地方均可寫一寫。于是,小學生可以將“好地方”定義為“蘋果采摘園”,接著介紹“蘋果采摘園”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乘車路線,然后介紹“蘋果采摘園”的占地面積、蘋果樹品種、樹的高度以及蘋果的色澤、口感、酸甜、大小等信息。最后,還可以詳細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愛的蘋果品種,如紅富士,特點是又大又紅、又脆又甜等,以提升寫作訓練內容的趣味性。小學生在結尾的時候還要“扣題”,將“蘋果采摘園”總結為一個有勞動、有體驗、有品嘗、有趣味的“好地方”,以增強寫作訓練作品與作文任務的針對性。因此,小學生按照教師的智慧導引將“蘋果采摘園”的地理位置、種植情況、蘋果質量以及趣味元素介紹得頭頭是道,因而能夠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寫作訓練內容,切實提升小學生的信息說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