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萍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qū)湘江中學,河南 鶴壁 458030)
根據(jù)課程改革和終身學習的要求,初中階段的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反思性英語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版)》中指出,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是指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在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反思性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反思,忽略對經(jīng)常犯錯誤的知識點的總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重復犯同樣的錯誤,繼而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初中生反思意識方面的培養(yǎng)和教授學生一些反思策略的提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可以授之以漁,并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
反思性學習是一個循環(huán)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可以促使學生本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反思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學生思維自主活動的過程。反思性學習以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上的“想學”和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為基礎,因此,反思性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能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究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此外,反思性學習本身不只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加工,也會有所創(chuàng)新,進行學習的再創(chuàng)造。
從教育心理學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反思性英語學習能力囊括反思心理傾向、反思性學習習慣和反思策略。反思心理傾向是指學習者有強烈的發(fā)問欲望、具有質疑的想法,能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和論證。反思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習者能夠做到在自己平日里的學習過程中,常常進行觀察,評估和思考。并且學習者還會隨時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也就是說,學習者會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比和分析已經(jīng)掌握的舊知識和學到的新知識;積極去探索能夠解決學習問題的方法。反思性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自主反思性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對本人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
初中階段的許多學生在與周圍人進行合作時,經(jīng)常感到不好意思,缺乏積極地自主反思,也缺少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初中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反思什么,從哪些方面和角度進行反思;此外,很多時候他們沒有發(fā)問的欲望,也沒有質疑問題或答案的想法。比如在考試過后,許多初中生收到發(fā)下來的試卷時,很少去對試卷進行分析,去對題目的類型進行歸類,去思考錯題有哪些共同之處,怎么避免再犯。教師是學生反思性英語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中要從初中階段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發(fā)現(xiàn)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他們自主進行反思活動。
大部分初中生往往做不到課前提前預習,有一部分初中生還需要依靠老師或家長來完成學習任務,他們不能夠從預習,學習,復習三個階段中領悟英語學習,反思自己的學習。例如:有時候老師在幫助初中生進行試卷分析時,實際上學生們曾經(jīng)從老師處習得過些許反思方法與技巧,但是由于沒有經(jīng)常使用,養(yǎng)成反思習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忽略和忘記,于是繼續(xù)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就更加難以形成反思習慣。
高效的反思性學習是以積極的情感情緒作為支撐的。對于許多初中生來說,他們是沒有強大的反思動力的。如果想要引出學生們的發(fā)問和質疑,老師們應當及時給予鼓勵,甚至對學生們的反思給出恰當?shù)目隙ㄐ栽u價。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外部評價對他們影響較大的階段,他們非常在意周圍老師和同學們的看法,如果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學生們就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設疑質疑,并對學生們加以肯定,在一些細節(jié)的方面來激發(fā)和增強初中生的英語反思學習動力。
反思性學習也是眾多學習習慣中的一種。它需要歷經(jīng)從動力到堅持再到習慣進而再到自然的進程。它和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情緒情感等緊密聯(lián)系,初中生處于情緒情感敏感的特殊階段非常容易在反思性學習過程中感到挫敗感,從而難以堅持。關于反思性學習,它本身是學習主體進行自主糾錯的一個過程。由于受到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影響,處于初中發(fā)展階段水平的學生們常常會遇難而退,往往做不到迎難而上,因此,很多的初中生們的反思意志力不夠堅韌。
學習伙伴之間互相認可、信賴、協(xié)作的反思性學習氛圍是反思性學習的重要前提。很多情況下,合作互動的反思性交流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反思性學習。而在很多的實際教學中,初中生在反思活動的過程中,很少與周圍的人合作,甚至進行互動交流,這會導致反思活動氛不夠濃厚。此外,一些初中生參加反思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較低,他們往往會陷入誤區(qū),認為這是無用功;另外有一部分學生則是更加消極的表現(xiàn),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既不會主動參加反思性學習活動,也不會參與同伴協(xié)作學習。這就使得反思學習的氛圍更淡薄。例如,在很多習題練習的實際活動結束后,初中生們表現(xiàn)為:正確率非常高的學生們常常與同桌積極探討解題思路和可能正確的答案;正確率較高的學生們有的會和其他同學對答案并糾錯,有的學生則會等待上課老師公布答案;而那些常常正確率較低的學生們結束習題活動后,沒有任何反應,不回去自己查證課本,也不去和身邊的同伴交流合作。在許多學習的實際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而這需要眾多老師們的努力。
想要強化初中生的反思學習意識,要求教師要首先具備對學生反思性學習培養(yǎng)的意識,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教師應要求自身由單純的教授知識者轉變?yōu)閷虒W的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由傳道者、授業(yè)者、解惑者轉變成終身學習型教師。例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應只關注基礎知識的準備,也要把教材吃透,多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反思意識;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反思活動,要求學生舉一反三,課堂上適當?shù)牧舭?,給與學生反思的時間,烘托反思的氛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參與作用。因此,在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做學生反思性能力培養(yǎng)的引導者、指導者、促進者、監(jiān)管者,教師只有自身具備反思性學習的能力,能把課教好,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反過來,學生的學也會促進教師的教,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可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教師對學生反思學習的強化過程應該是授之以漁的過程,教師教會學生方法之后,初中生反思學習的過程應該就可以主動完成。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對每節(jié)課進行反思,接下來可以讓學生進行期中階段的自我反思學習、期末整體反思學習等。學生反思學習的過程是相近的,教師要幫助初中生逐步離開教師的引導,教會初中生盡快學會自主反思。此外,學生反思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應只是為了英語學習的內容而進行反思,也應該能夠激發(fā)學生后續(xù)學習動力,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可以思考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積極反思,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教師在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首先,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實現(xiàn)經(jīng)驗型教師到反思型教師的轉變。教師只有把反思理念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當中,并且能夠對學生的反思習慣做出要求、給予指導,學生才能逐步養(yǎng)成反思性的學習能力。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用具體的教學行為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英語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七年級的英語閱讀學習為例,七年級的閱讀文章較為容易,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閱讀完文本之后被問到概括一下每一段落的主旨大意時,學生的回答還是不盡如人意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生缺乏對每一段落的反思,缺乏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而這些能力點正是拉開閱讀得分的關鍵,也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只關注知識點的講解,應注重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反省性英語學習的能力。
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也離不開家長的重視。學校或者教師可以每周給學生布置一個家校共同反饋的聯(lián)系單的任務,要求每位學生記錄周末的英語家庭作業(yè),并在完成作業(yè)之后對一周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這樣的做法,學?;蛘呓處熆梢詭椭议L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并想辦法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的工作,攜手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對于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是很高的。但隨著課程難度的加深和知識點廣度的增加,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現(xiàn)了個體差異,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出現(xiàn)了分層。鑒于這樣的學情,如果教師一味地統(tǒng)一布置任務,對學生不同個性的張揚、不同情感的體驗以及反思性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沒有幫助的。為了彰顯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反思學習的過程中設定不同層次的反思目標,并且給予適當?shù)膸椭椭笇В瑤椭鷮W生提升反思的意志力,讓學生樂于反思、勤于反思。
對于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學困生來說,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初級的反思任務。例如,在學生完成默寫練習人稱代詞的英語句子的任務之后,可以要求他們對人稱代詞的知識點進行再次總結,標記出來容易出錯的知識點。教師也可以在某次單詞聽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閃光點,如果學生單詞的聽寫取得了進步,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及時表揚,并邀請該同學反思和總結進步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到反思學習的樂趣和優(yōu)勢,并能逐漸掌握反思學習的方法。
對于英語學習程度比較好的同學來說,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要求更高的反思性學習任務,讓他們在挑戰(zhàn)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要求這類學生繪制一個單元或者幾個單元的思維導圖,將不同單元學習中的重點進行分類?;诓煌瑢W生的差異,教師也可以開展反思性學習的討論會,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可以總結學習過程中的失敗體驗。這種交流的機會不僅可以創(chuàng)建濃厚的反思學習氛圍,也可以為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條件。
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們記錄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和體驗,形成英語學習日志,學生們則能時常翻閱自己的日志。學生們就能根據(jù)自己的記錄和反思,去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英語學習。除了日志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保存自己初中階段內相關的英語學習的資料。學習檔案是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一種有效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能夠反復查看并改善自己的學習過程,而且學生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在這種記錄、查看和反思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都會得到有效提高。
學生是反思性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有意識地在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自覺形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體會學習真正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說,學習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要能體驗學習和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