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妹 林陳沐
〔摘? ? 要〕? ?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教學評一體化,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變得精彩。項目式學習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掌握學習自主權,成為課堂主人翁,并且積累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順利走上個性化發(fā)展之路。因此,本文特意對新課標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的項目式學習課堂教學策略,展開了相關探究,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工作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 ? 教學評一體化;項目式學習;課堂教學;實踐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9-0028-03
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平臺,深化小學信息科技的課堂教學改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用動態(tài)化的學習方法,探索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挑戰(zhàn),輕松深化知識技能,找準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動力十足,只有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在學習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離開學校,然后融入社會,為社會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項目式學習與教學評一體化概述
(一)項目式學習
所謂項目式學習,主要是在問題的推進下,教師給予學生正確指導,讓學生積極地融入真實的項目當中,獨自完成項目設計、資料收集、項目實施,并進行項目評價。學生在完成項目期間,能夠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而且對概念等有一個全面理解,更在實際中得到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相應的技能。項目式學習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對學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另外,項目式學習是通過團隊形式推進的,學生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拓展。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互相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惑,取長補短,共同合作,從個人智慧形成整體智慧。這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更能形成團隊協(xié)作意識。
(二)教學評一體化
教學評一體化,主要是以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為理論基礎,將推動學生學習、鍛煉及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作為主要目標。其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能力、學習方法、認知水平等方面的發(fā)展。完全打破了以往重視成績、等級方面的評價,在教學中落實評價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優(yōu)化和調整,在學習過程中合理地融入評價體系,讓學生學習水平、認知能力等得到同步發(fā)展。這就是將教學、學習、評價形成互相促進的整體。
(三)教學評一體化和項目式學習的整合
上述內容對兩者進行了概括,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它們有下面幾個相同點,為教學評一體化的項目式學習課堂實踐提供了相關依據(jù)。第一,將問題、目標作為推動著力點,過程緊密相連,循序漸進地推進,在課堂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兩者在落實教學前,都是以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方面作為切入點,將課程標準概念、能力作為基礎,制定項目目標與學習方向,對項目式學習設計、評價標準、方法進行了特別的明確。第二,教學過程情境化。隨著真實情境與驅動性問題的升華,形成項目式教學項目設計,目的就是對該學科和真實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等本質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學評一體化,要求將評價和教學形成整體。在實際教學當中,應該將評價當作服務學習的途徑,并不是只一味地進行學習評價,而需要將學生作為主體,開展多元化的評價,通過積極的作用促進教學活動的有序落實。第三,將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服務的對象最終是學生,目的是讓學生的學習技能及其他能力方面都能夠不斷地發(fā)展。教師不再是教學主體,學生才是項目學習與評價的主角,在教學當中,學生和教師能夠平等對話。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升了認知水平,促進了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教學評一體化的項目式學習內涵及其意義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指向項目式學習的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把“教”“學”“評價”整合起來,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擺脫學習困境,加入新的項目,打好認知基礎,爭取在之后的項目式學習中展開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應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下足功夫,應把控好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學習項目,充分鍛煉其獨立思考、總結概括、分層探究、綜合實踐等多個方面的能力,確保學生得到有效評價,進行小組互評和及時反思,改進已知的問題后,實現(xiàn)學習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路徑多元化,能力發(fā)展更順利,在跨年級和跨班級的項目式學習中有望獲得意外之喜,在實現(xiàn)個性化、成熟化、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目標后,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三、教學評一體化的項目式學習實踐
以小學信息科技新課標“在線學習與生活”模塊“在線學習”這部分內容為例,可以將“展示勞動小妙招”教學評一體化的項目式學習分為3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根據(jù)具體生活中勞動時遇到的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研討,并確立研究主題,通過線上相應的平臺設計探究步驟與任務計劃,并做好分工;第二課時,是引導學生了解數(shù)字設備,根據(jù)具體需求選擇恰當?shù)臄?shù)字設備,利用線上、線下等各類形式完成素材的收集,并通過加工、歸納、整理,創(chuàng)作簡單的作品。結合生活中勞動遇到的問題,分組討論、確定研究主題,利用線上平臺設計研究步驟和任務規(guī)劃分工。第三課時,是以自身的研究主體設計AI勞動工具,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糾正,并將作品發(fā)布到線上平臺。
第一課時《我們愛勞動》。上課伊始,學生先完成“每課一練”的任務,要求學生在金山打字通里練習相關課程內容,要求正確率為90%,速度為8。教師針對學生的打字情況在平臺上總結與分析。全班打字情況:本次打字中學生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要求了嗎?個人打字情況:與自己上次的打字情況對比,正確率和速度進步了嗎?接著進入本項目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聽說我們班學生個個都是勞動小能手。教師展示學生平時在家和在學校的勞動圖片、視頻,提出問題:“你們在勞動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小問題?”學生對自己在勞動期間遇到的小問題進行總結,教師再次提出:“大家遇到的這些小問題,可以通過哪些小妙招來解決?”要求大家支招。學生可以將小問題記錄在小組協(xié)作文檔《展示勞動小妙招》中,問題有:如何讓勞動變得更簡便、快捷、干凈;將閑置的東西進行改造設計重新發(fā)揮作用。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究。從組內成員在勞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分享的勞動故事或勞動經(jīng)驗中,確定研究主題,還需要通過探究確定勞動工具,同時對在線協(xié)作文檔《展示勞動小妙招》完成填寫。然后將小組的研究主題和內容規(guī)劃分享到“空中課堂”平臺上,每位學生在平臺上至少瀏覽點評2份其他組的研究主題。
第二課時《收集信息有方法》。在第一課時中,已經(jīng)確定了相關勞動研究主題,還進行了分工安排。本課需要引導學生完成舊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思考具體的問題:“炒菜時如何不讓鍋里的油濺出來?”誰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呢?請把答案輸入在“空中課堂”的勞動主題討論帖中。通過瀏覽勞動主題討論帖,顯示只有2條帖子,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尋找解決的方法途徑有很多,如家長、教師,或者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有關資料。教師以互聯(lián)網(wǎng)引出:“我們該如何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炒菜時如何不讓鍋里的油濺出來’這個信息呢?需要提煉出這個問題的關鍵字——不讓鍋里的油濺出來、炒菜不濺油的辦法……”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搜索“不讓鍋里的油濺出來”的關鍵字的方法,查到具體信息,將網(wǎng)頁中的有效信息進行保存,然后通過提示,將資料收集在在線協(xié)作文檔《展示勞動小妙招》中。還需要進行評價,教師出示評價標準,小組需要通過標準進行任務完善和自評。最后教師總結學生的活動情況,對共性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課時《勞動工具AI造》。教師給學生播放《科幻片里的未來機器人》視頻內容,引出未來機器人幫人類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緊接著,教師播放已實現(xiàn)的機器人視頻,引出AI——人工智能。教師展示智能燈的功能,給學生詳細地說明傳感器,如,感應光線、聲音大小、溫度高低、人臉識別等內容,讓學生能夠對各種傳感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以小組探討的方式,運用人工智能的原理,對勞動工具進行改造。同時教師給學生畫出簡單的示范圖,要求學生幫助自己運用相關工具畫出鐵鍬柄等。利用畫圖設計傳感器,實現(xiàn)勞動工具智能化,這個過程促使學生運用畫圖軟件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最后,完成創(chuàng)作的學生將作品發(fā)布至“空中課堂”,進行線上平臺的展示,教師和學生給予客觀點評。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能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
四、運用教學評價
評價對于“教”和“學”都具有促進作用,而且評價結果能夠讓學生為自己所用。特別是在素養(yǎng)導向教學中,如果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就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素養(yǎng)。那么如何讓學生通過評價結果推動其學習呢?第一,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正向的評價結果反饋,學生之間也可以是評價結果反饋提供者;第二,應及時地反饋評價結果,還要為學生留有吸收與應用的時間;第三,評價結果要具有可靠性,學生所接收的評價反饋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能夠糾正的。如果教師給學生提供的評價反饋是很精準的分數(shù),而沒有實際的詳細描述內容,那么就難以促進學生改進,所帶來的作用相對來講是負面的。所以,評價如同給教師的一個“靶子”,能夠清晰地顯示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具有邏輯性,教師是否技術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突出。這些都是教師的核心育人能力。所以,教師能夠通過教學評一體化進行自我反思,優(yōu)化自身教育能力,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對于學生來講,評價是“鏡子”,讓學生清楚地認識自我,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糾正。教師和學生兩者都能有所進步。
總而言之,小學信息科技的任課教師,必須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加強對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滲透,在以項目式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深挖學生的內在潛能,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確保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掌握多樣化的知識技能,具備關鍵能力和正確價值觀,創(chuàng)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袁俐.小學科學中年級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策略[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21(22):57-59.
[2]徐榮華.義務教育一體化科技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贏未來,2020(6):147-149.
[3]楊樾,焦辰菲,夏長勝.智能終端支持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整合趨勢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