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向琴
陶行知先生在《教學做合一之教科書》一文中指出:“生活力指適應、改造現代社會生活該有的力量?!彼麑⑸盍Ψ譃槲孱?,即康健生活力、勞動生活力、科學生活力、藝術生活力和社會改造生活力。結合當下時代發(fā)展和我園課程現狀,我園將生活力歸納為“三力”:勞動力、互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文中的生活力是指師幼在以“百雀驛站”為載體的課程中,能夠適應一日生活,實現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人與環(huán)境互動;促進幼兒熟練掌握自我服務勞動技能,并形成主動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倡導師幼教學相長,促進師幼科學探究和藝術審美的力量生長。
“百雀驛站”:“雀”,體型較小的鳥類,善鳴叫?!鞍偃浮?,山林間各種自由飛翔的小鳥。在本課題中,我園把“百雀”比作幼兒園里自由游戲、具有不同個性特點的幼兒?!绑A站”是指在旅途中,相互溝通、調節(jié)狀態(tài),增進情感深入探索的互動平臺或空間。
“百雀驛站”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幼兒成長的驛站。我園建設游戲基地,提供適宜的材料,供幼兒游戲、探究、互動,包括“百雀隧道”“百雀劇場”“百雀養(yǎng)樂園”“百雀種植園”“百雀輪滑場”“百雀博物館”“百雀機場”“百雀高鐵站”以及“百雀果園”等實景游戲基地,讓幼兒盡情玩耍、自由探索,獲得相關經驗;第二層含義是指教師發(fā)展的驛站。我園注重課程建設空間與互通的方式,通過師幼共創(chuàng)游戲,增強幼幼之間、師幼之間的互動,促進各基地有機融合,助推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三層含義是指教師和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理念。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百雀驛站”都可以呈現出“百雀爭鳴”和“百雀千姿”的局面。
我園開發(fā)“百雀驛站”系列課程基地,從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和利用生活中與幼兒經驗能夠融合的“百雀驛站”社會環(huán)境,帶領幼兒走進社會、親近社會、接觸社會、融入社會。以課程開發(fā)為依托,打造園所整體環(huán)境,形成課程的內容和形式的整體建構、材料的保障與支撐。例如,“百雀輪滑場”——以體育輪滑為抓手,開展“我是輪滑手”等體育活動;“百雀飛機場”——以交通資源為背景,開展“我是小機長”等角色游戲;“百雀小劇場”——以山園環(huán)境為依托,開展“我是小歌手”等音樂游戲。
我園還以“百雀驛站”課程為勞動教育主線,以“百雀小農場”“百雀小果園”“百雀小種養(yǎng)”為勞動教育基地,以“百雀愛勞動”“百雀來收獲”“百雀小能手”為抓手,加強幼兒勞動教育。
在“百雀驛站”課程推進中,我園組建教師實踐共同體,借助團隊的力量,共同探索多元互動平臺,在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由教師通過教育敘事的方式分享教育過程、經驗,并在敘事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提升課程實踐綜合能力。
我園在“百雀驛站”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的融合過程中,關注教師對于“百雀驛站”課程的理解,收集教師課程實施中出現的難點,指導教師開展實施前的審議、實施中的調整和實施后的評價等,提升教師“百雀驛站”資源利用與開發(fā)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近年來,我園已成功申報并立項了省、市多項規(guī)劃課題。一方面,我園建立科學的生態(tài)課程開發(fā)機制、組織實施機制、材料收集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機制,對資源進行多方位融合,實現園內園外各種生態(tài)資源的互動共享與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我園形成“百雀驛站”教育理念,建構獨特的“百雀驛站”課程體系,提升教師課程資源整合能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利用能力、觀察與指導能力、協(xié)調與合作等多方面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有利于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游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我園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感興趣的事物,通過創(chuàng)設“百雀驛站”,讓幼兒擁有最大限度的選擇權,進而自由地交流、探索和互動,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愿望,讓游戲成為一種持續(xù)發(fā)現和開拓創(chuàng)意的過程?!鞍偃阁A站”以幼兒為本,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為指引,引導幼兒在具體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相關經驗,讓教育理念成為幼兒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環(huán)境,讓環(huán)境融入幼兒的世界,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2.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在“百雀驛站”系列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園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關系。面對新的游戲機制,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重新創(chuàng)新游戲的形式,重新理解游戲的內涵,重新學會觀察和指導幼兒。我園引導教師增強課程建構意識,創(chuàng)設互補、互通、互容,互促的游戲環(huán)境,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3.有利于形成特色辦園文化
“百雀驛站”課程有效整合周邊各類資源,建立特色鮮明的“課程資源庫”。通過敘事研究,我園能夠傾聽師幼的內心聲音,探尋師幼的互動情感,體驗師幼的生命律動,打造一支斗志昂揚的“百雀號”好教師團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百雀山園”辦園文化。
1.關注幼兒勞動教育,有效落實幼小銜接
學前兒童的勞動教育是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觀念的教育,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園以“百雀驛站”課程為抓手,立足兒童,多維銜接、自然生長,挖掘適合幼兒發(fā)展的科學“幼小銜接”勞動課程。我園以一日生活、特色活動為路徑,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在“百雀驛站”,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發(fā)芽、花的綻放與凋謝,感受植物的自然生長,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生活區(qū),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開展相應的生活游戲活動。通過對生活勞動的模仿體驗,幼兒保持已獲取的生活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樂于助人的品質;教師還開展“小小值日生”活動,鼓勵幼兒協(xié)助保育老師擦桌子、擺碗筷、發(fā)點心、撿拾餐余垃圾、整理玩具。
2.展現“山園”地方特色,打造“百雀號”團隊
我園地處城鄉(xiāng)接合地段,享有城際和鄉(xiāng)村雙重文化和環(huán)境資源。背靠將軍山,前鄰南航校區(qū),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教育資源、課程資源豐富。我園開展“走出去”實踐活動,帶領幼兒親身體驗、感受本土文化、風情,調查和記錄實踐活動中的收獲和啟發(fā),以多形式表征自己實踐的體會,共同設計和打造“百雀文化隧道”?!鞍偃柑枴笔前l(fā)展和成長的名號,2020 年6 月,我園被列為南京市“四有”好教師重點建設團隊。
一是對我園師幼生活力的發(fā)展現狀,開展調查分析,梳理“百雀驛站”課程與師幼生活力的相互關系,以敘事研究的方式推進我園基于“百雀驛站”課程提升師幼生活力的表達、思考與實踐。
二是在“百雀驛站”課程敘事研究中,通過勞動實踐、人與環(huán)境互動、科藝創(chuàng)造等活動,萌發(fā)幼兒的生活意識,豐盈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經歷,實現幼兒生活經歷到生活經驗、生活力的轉變。我園以敘事研究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程創(chuàng)生、實施、反思和評價等能力。
三是促進我園課程研發(fā)由關注課程發(fā)展動向到關注師幼共生共長動態(tài)的轉變,進一步明晰“幼兒、教師、課程”三方互促的課程價值導向,形成具有我園特色的“百雀驛站”課程體系。
一是開發(fā)“百雀驛站”師幼成長基地。從教師發(fā)展和幼兒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和利用生活中與師幼生活經驗相融合的“百雀驛站”游戲環(huán)境,并采取適宜的策略,引領師幼體驗生活、走進自然、親近社會。
二是構建“百雀驛站”課程理念。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幼兒在“百雀驛站”中,提升展示個性、語言表達、交往合作、審美表現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幼兒愛勞動、樂互動、喜創(chuàng)造的優(yōu)良品質,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三是組建“百雀驛站”教師多元互動實踐平臺。組建教師互動實踐共同體,借助團隊的力量共同探索多元互動平臺,在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由教師通過教育敘事的方式分享教育過程、經驗,進行敘事結構分解、原因探尋、內容解碼、形成評價,探尋教育實踐的意義。
四是融合“百雀驛站”多方課程資源。引導教師把握教育契機,明確課程目標,優(yōu)化實施策略,提升課程資源整合能力。
我園將不斷推進基于“百雀驛站”課程提升師幼生活力的敘事研究,以“百雀驛站”為教育載體,通過幼幼之間的互通交往游戲、師幼之間的互動、師師之間的沉浸式互動研訓,促進師幼生活力發(fā)展。